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体》--世界科幻史的里程碑 -- 抱朴仙人

共:💬157 🌺448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美中不足:个人认为结尾与前面的写作水平不在一个档次

      个人认为:假如小说就在女主角逃出太阳系,与接应人员相逢,期待与爱人相聚时就结束,会更好一些.

      也许作者想表现一些哲学方面的东西,只是我没看懂吧.

    • 家园 终于看完了,回个帖

      看过之后发现这部小说里俺最喜欢的人物竟然是维德,其次是逻辑,不知道大伙最这俩人物感觉如何

      • 家园 再加个章北海

        维德和老章是同一种人。

      • 家园 送花又出宝,又是没我的份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话说我也喜欢维德

    • 家园 和你的感觉类似

      如果不是文笔上有些生硬,真的是顶级的作品。当然还有些地方令人感觉不足,但是总体来说很对我的胃口。这个东西的确可以无限的扩张,因为主线铺好了。

    • 家园 你也喜欢上刘慈欣啦

      可喜可贺啊。

      作为一个跟《科幻世界》一起长大的小盆友向您表示敬意!

      从《地火》那时候就超级喜欢刘慈欣了,可惜《三体》我还是很久之前看了第一部,不过前几天刚刚在火车上听人给我讲了第二第三部,这两天在西西河上触目皆是《三体》啊,赶紧去找来看。。

    • 家园 看了 三体 ,作为一个地球人,我表示压力很大

      很可能有更高级的外星文明在监视我们,当地球科技加速发展,可能在未来威胁它们的生存的时候,直接摧毁地球。

      这个危机时代很可能就是现在!地球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人口以十亿计,经济20年高速发展,陆,海,空,太空技术同时长足进步的国家--中国。

      外星人很可能因为TG的高速发展而摧毁地球,怪不得大家都说TG逆天。联想到08奥运,09阅兵之后的10年,关于疑似UFO的报道大量增多,J20首飞前后世界上出现多起动物,尤其是鸟类大批神秘死亡的现象,我表示压力很大。尤其是在俺们家--长春,出现了三个太阳,靠,J20是飞机,不是汽车,三体运行还真是没有规律啊!

    • 家园 个人觉得全书的基础黑暗森林理论有严重的硬伤。

      尽管如此,书还是一本很好的书。

      这里有个关于关于黑暗森林理论的评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个理论的硬伤。

      宇宙社会学第一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宇宙社会学第二公理: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罗辑说:“叶老师,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两条公理都足够坚实……”

      很遗憾,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两条公理都不成立。

      先说第一条。逻辑学上,“是”是个极其关键的词汇,“应然”或是“实然”都可以用“是”来表达,但其中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第一公理这个命题,是“应然”还是“实然”呢?“生存应该成为文明的第一需要?”还是“生存确实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大刘在这两本经天纬地的奇书中已经展现出了他深厚的自然科学素养。但是对于社会科学,他显然没有把握住其中的关键。前面提到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在我看来,就是“意义”二字。原因无他,因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现象无论再怎样被“忽略细节,浓缩成一个点”,面对的集合体也是由有意志有情感的个人组成的。涉及人的地方,一定存在意义。宇宙社会学第一公理到底是应然命题还是实然命题,这在自然科学中无足轻重。因为恒星和原子是不会涉及意义的。无论“应该这样转”还是“确实这样转”对它们来说都是一样,总之他们就是这样转。但是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情况完全不同。

      人有意志,可以选择,而且他们的选择并不总是依据自己真正的需要,哪怕是学者眼中的“第一需要”!现代社会的“成瘾性” 现象就不必说了,古人的事例更是多不胜数。不必烦引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简单举例即可。古龙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一样比自己的命更要紧的东西,酒鬼眼中的酒,色鬼眼中的美人,赌鬼眼中的赌局,都是如此。”其实已经把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他并不像动物一般,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重于一切。谈论到“文明”,尤其如此。“文明”必然涉及“互惠”和“利他”,有时候,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可以被牺牲的。

      当然人有为了基本生存不惜一切的时候,社会学从来不否认这一点。但是作为“公理”,应该是个极强的论断,只要有反证就可以被推翻,何况是如此大量的“反证”。只能说这个公理本身有问题。

      假设一位支持宇宙社会学的对手辩驳:“不,你说的是微观层次,作为整个文明本身,是不会为了另一个文明牺牲的。”

      我同意,但是既然上升到宏观层次,我就要提醒对手,他在摆脱了一个问题的同时,面对着一个新的问题:文明本身是有重量的。

      这个诗意的说法借自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用社会学术语来说,文明社会必然是个分化的社会,其运行是有成本的。生存的需要并不必然可以清晰地传递到决定文明命运的阶层心中。如果从“生存是第一需要”的公理出发,五世纪的罗马帝国应该重整尚武精神,把蛮族迁移到边疆才对,不应该大量雇用蛮族军队。清王朝末年应该整顿吏治,推行新政才对,不该把施行宪政的日期一推再推。可惜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没有机会发生,有权力为文明选择未来的人往往已经被文明局限住了视野,一个文明运行的成本决定了它无力去选择另一种可能。

      用一个诗化的说法总结就是:“文明自身是自身的敌人”。探寻历史上文明盛衰的轨迹,无不如此,所以说,无论“应然”还是“实然”,第一公理都是站不住脚的。

      宇宙社会学第二公理不成立的原因,和第一条有联系。

      宇宙中总量保持恒定与否和社会学没关系,可以省略,重点看前半句。

      如今地球上生存的人,总属于这种或那种文明,所以当我们回顾文明的历程时,总不免产生“文明在不断增长和扩张”的幻想。可事实呢?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所有文明中,延续到今天的绝对是少数。大多数文明都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王铭铭在碰到有人质疑历史的重要性时,总要反问对方:“你说自古到今,死人多还是活人多?”面对宇宙社会学第二公理,我们可以这么问,只不过主体换成文明而已:消失的文明多还是延续下来的文明多?

      假设我的对手这样辩驳:“你说的这都是地球上的状况,宇宙中不适用!”并且引用创始人叶文洁的话:“宇宙社会学比起人类社会学来呈现出更清晰的数学结构!”

      对不起,还是不对。人群的量级是个问题,不过不是核心的问题。哪怕在一个社会内部,只要从统计入手,大量社会事实也会呈现出清晰的数学结构,例如离婚率、自杀率、教派人数兴衰等等,并不需要放大到宇宙级别。问题是你采取什么路径去看。坚持实证方法,用自然科学手段研究社会的人,也会得到一些成果,但是从概念界定开始(什么叫做“婚姻”和“教派”),他就会遭到“意义”问题的持续困扰,直到他解释这些现象为止(为什么离婚率会上升?为什么教派兴起又衰落?)。他会发现数学可以帮他一些忙,但是关键的问题他都必须从意义入手才能解决。照《三体》的世界观看,三体人或许比较先进,比较特殊(不能隐藏内心意图),但是与人类一样有精神觉悟,有自由意志的生物,能制造、交流和读解意义。宇宙中的其他文明数量再多,构成的“宇宙社会”再复杂,只要能互相交流,那么“宇宙社会学”就一定会涉及到意义问题,绝对不可能用数学来解决的。

      所以说穿了,所谓“宇宙社会学有清晰的数学结构”,其实只是理工科背景人士对于社会的一种幻想(不客气地说是无知),跟宇宙不宇宙倒没什么关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