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新英法联军 -- 晨枫

共:💬299 🌺217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改用词也许可以,加引号就没必要了

        改用“盲人”和“跛子”/“跛足”虽然可以勉强意思不变,但调侃的语气就没有了,而且“瞎子”和“瘸子”是指向瞎子背瘸子逃难的那个寓言的,歧视残疾人的意味并不大。

        但加引号是肯定不合适的。引号有三种用法:引用、强调和反语。这三种用法里只有“引用”这种是最贴近您的目的的,但像这样单个词加引号且无前后文指出引用的出处时,一般的理解都是反语,不是引用。

    • 家园 英国的兴起和衰落也不奇怪

      英国发家时候,是16世纪到18世纪,这时候英国的对手主要是资源和实力和自己相似的欧陆国家,比如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英国本国的地理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得天独厚,第一,不会遭到对方陆军的攻击,不用花大钱在陆军上;第二,海岸线曲折,多良港。

      英国海军的作用在于,第一,保护本土;第二,对对方进行海上封锁;第三,掠夺殖民地。

      这样英国可以得到大量的财富。在欧洲大陆收买别人火中取栗。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英国永远要压制欧洲大陆的最强的国家(而这个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不能不挑战英国),为了这个目的就要跟能帮助英国压制这个对手的欧陆国家结盟。虽然滑铁卢英军着实风光,但是如果不是普鲁士的军队赶到,在战役中几乎没有怎么犯错的惠灵顿,单打还是很可能被拿破仑打烂的。

      德国和美国的崛起,对于英国提出了挑战。美国奉行“门罗主义”,一战参战前几乎不参与欧洲事务。但是统一后的德国却是对于英国一个大威胁。德国的面积人口大大超过英国和法国,生产力也是强大得多。英法不得不携手。一战二战的历史都说明,如果没有美苏(俄)的帮助(包括俄国在一战付出巨大牺牲葬送了自己王朝的帮助),英法要对付德国都显吃力。

      英国一战后还有庞大的殖民地,依靠这些东东还能吃几十年。但是两次世界大战拼掉了英国祖祖辈辈积累的财产,进了美国的腰包。河里有人说过,大西洋宪章,美国答应给英国援助,但是用什么“各国平等贸易”之类的条款,把英国对于殖民地的特权废了个干净。轻松地从英国手里赚到了德国用武力没有赚到的东西。

      两次大战,英国赚足了吆喝,赔足了钱。二战后,面对的世界两霸美苏,人口资源生产力都远远强于自己。损失了大多数殖民地的英国只能像滚雪球一样滚下去。技术优势也不复存在。

      • 家园 不过英国的老百姓享受好处倒是二战以后

        二战之前大英帝国在世界上风光,英国工人阶级在国内可是累死累活给贵族老爷上等人效力,要么就是参军报国,没享受到什么好处。

        二战之后邱胖下台,艾德礼的工党政府上台之后开始按其既定政策建设福利国家,什么NHS、养老金、失业保险都是从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的,看起来帝国的收缩反而可以让政府少了点争霸世界的雄心,而真真正正把祖产用在改善老百姓生活上(工党建设了福利国家,保守党也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英国普通老百姓算是结结实实享受了这60年,现在终于到了福利国家撑不下去的时候了(当然福利措施在60年间又增加了不知多少),且看习惯了福利措施的英国老百姓能不能和以前一样逆来顺受的被联合政府的上等人们宰割。目前为止除了学生们闹了一场之外,还没发生法国那种全国性大动荡、大罢工。

        其实根据分地区的研究,最依赖政府福利救济的,恰恰就是过去工业重镇的(英格兰)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利物浦和东北部的纽卡斯尔一带,其他伯明翰、利兹、曼彻斯特等地也都处于北方,而以伦敦和布里斯托为代表的以服务业为主的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正有方兴未艾之感。所以这福利说起来也合理:享受过去工业革命以及帝国时代遗产带来的好处(伦敦的全球地位以及服务业的发展)的南方地区通过福利把部分收益转移给北方当年当牛做马的工人阶级的后代,所以联合政府大砍福利,实际上还是对北方工人阶级不公平的,政府要如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分配转移,拉动北方地区的后工业化时代经济,这也是考验联合政府能否维持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之一。

      • 家园 哈,你说的不就是海洋战略嘛

        大战略中分大陆战略和海洋战略,过去400年里一直是海洋战略占优,未来就不知道啦!要是中国成功地崛起,这是大陆战略在400年以来第一次占优。

        • 家园 tg崛起才不是大陆战略

          是天空战略。土星共同体的战略基础就是制天空权。陆地海洋神马的都落后了,浮云。看看tg的投资比就知道了,空》天》海》陆。

          当然,什么时候实现还是一个问题。不过呢,听说小白兔的老家可是月球哦。

        • 家园 海洋战略没错

          但是问题是英国有没有能力实施海洋战略。

          威尼斯也曾经是海上强国,早期的对手是热那亚之类和自己差不多的。后来大国的出现,西班牙土耳其法国,这些国家也搞海军,就比威尼斯要条件好得多,威尼斯这股力量只能衰落下去。

          目前英国最合理的做法,就是跟在美国后面喝汤。不过阿富汗伊拉克算是现在把这哥儿两给绕进去了。海空军优势都没有办法用上。

          当然,英国还有些可以跟着美国胡闹的地方,比如首相大人说的,伊朗和中国。中国不太可能,伊朗有油可以抢,但是一旦英国介入,也只能跟着美国,相比美国的实力,英国是65000吨的航母,还是20000吨的航母,对于自己分赃地位不会有多大的改变。大航母成本还要高。

          “伊丽莎白”剩下来唯一能对付的就是阿根廷了。但是现在阿根廷衰落厉害,也没有实力和蛮劲去干1982的事情了。

          当然不能说没有一点用处。一个是面子,间接促进世界人民往伦敦砸钱;一个是拯救本国的军火工业,和造船工业,促进就业。不过难度太大了,最后还是要浪费纳税人的钱,是手掌手心的问题。

    • 家园 时间上滑铁卢在后,特拉法尔加在先

      两张图是不是掉个个儿好一些?

    • 家园 杯具在于此

      英国的眼界和雄心依然不同于其他二流国家,落掉牙齿的狮子的眼光依旧不甘于垂落在鼻子底下。

      结果吃了一把伟哥把自己烧死了。

      英国那几艘无敌级,虽然独当一面不堪用,但是好歹还算复合英国的国力。

      2007年,英国造两个大家伙,真是打肿脸充胖子。英国虽然还有海外领地,但是都是一些小岛,战略要地,但是不剩下像印度埃及那样能大量吸金的东东。虽然马岛有石油,但是猴年马月。不知道造那两个东西,有点像叫花子戴百达菲利显摆,但是还没有叫花子的廉价手机实用。

      英法GDP相当,法国可能GDP玩金融的水分少点,几年前造“戴高乐”已经不容易了,第二艘已经没有了。英国也不学习前车之鉴。

      就算造出来又能怎样。有了奇迹能用得起又能怎样。50年代英国还是表面的大牌,自己有几艘母舰,去弄埃及,美苏两个老大一发话,不是还要老老实实。现在英国和英军跟那时候还真是不能同日而语。

      经济版忙总说过,现在我要研究和写美国,英国已经不配我浪费时间去研究了。

      • 家园 当年看到英国决定造“航女皇”的时候还觉得英国老当益壮

        没想到竟然是回光返照……

        六千万人能折腾成这样很厉害了,多少六千万人的国家连个屁的动静都弄不出来……

        • 家园 小国就是小国

          英法德这几个小国很牛的时候,一是沾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光,二是它们都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所以虽然这几个国家人口不多,但在殖民地为他们工作的人可不少,如果把它们的殖民地也算上,这几个国家其实不小。但随着殖民地的独立,它们就又被打回了小国状态,衰败是迟早的。所以小国就是小国,大国就是大国,说到底拼的还是国土面积和人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