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春天里 -- 脑袋

共:💬58 🌺704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说的很对,是村子里的路比较窄,而村村通是两车道的,大路

          也整修了,村前设了候车站,类似城里的公交站,靠近路边的农居统一整修,砌了很漂亮的墙,墙边有矮矮的花坛,种着花草。很有趣的是村里设了个村史陈列馆,从各家搜罗了些以前的农具,水车啊,打铁的工具啊,藤匠的工具啊,各式各样的鱼篓啊,设在一个古旧的院落里,里面还住着一个94岁的老太太。过年那几天总有村民带着回乡的亲眷来逛,院子里很热闹,老太太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笑看着我们。

          公婆说这届村长还是做了不少事情,这届村长本是做生意的,前年回来竞选,据公婆说花了好几十万元,选前到公婆家拉票,两张票给了500元,婆婆跟我说她没要,因为已经答应了原村长,原村长提早带着点礼品来过,婆婆说她和公公还是投了原村长的。但是原村长落选了,据说出的钱太少。至于能力,公婆认为差别倒也不大。

          一个远房亲戚,原来只是开黑车的,这几年发的很快,旁人告诉我这几年在做地下钱庄生意,搞得很不错。这个亲戚也在自己的村里搞了个村长当当,据他说有这个头衔贷款就比较容易点。今年回去看他又买了近100万的奔驰,在镇上县里买了几块地皮造房子卖,好像并没受到调控的影响。

      • 家园 我老婆老家在浙江金华的农村,那边农村也不错,但是田地抛荒

        的也很多

      • 家园 你那里说的公公婆婆,是老公的父母么?
      • 家园 农村变化大

        今年家乡小镇也通了高速了,一条高速刚好在小镇上开了个出口。以前回趟家班车要6个小时,即使春节,每天也只有两班车。现在2个半小时就能到了,每天6班车。

        说起农业,我们那里没有矿产,没有资源,没有工厂,纯粹的农业小镇,父亲说,现在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愿意种田的越来越少,以后都没有人种田了,看大家吃啥……

        貌似现在各地抛荒的土地都不少,在家种田,辛辛苦苦一年挣不到几个钱。外出打工的,回到家乡都在小镇上买房了。留在家里面的青壮年一看这情景,除了极个别实在是太老实了的,谁不心动哦?

        担心啊,象家乡这种丘陵地带,大机械化农业根本就没有可能,以后的地,到底要谁来种呢?

        • 家园 其实一个生产队的田只要一个家庭就能种好了。

          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从事农业生产。由于人口众多,又不能实行那样的“地主”政策。

          发展,还是发展才是重中之重,其他都可以搁置。

          • 家园 粮食安全排在发展之上

            吃都吃不饱了,发展也没有意义了。发展的目的不就是吃好用好耍好么?

            在丘陵地带,你说的一个家庭能耕种一个生产队的田,目前的国情是做不到的,机器上不去啊。最近外国粮食要涨价了,形式很严峻。国内也要大搞水利建设了,就是为了保这个粮食安全。最近转基因被批得很多了,但是当吃饱和没得吃之间选择,我想还是首选吃饱。史书上说的饥荒年吃草根树皮观音土,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切身体验,但作为统治阶级,如果让部分人都要吃草根树皮观音土了,那么离完蛋也不远了。

          • 家园 你可能说的是平原

            丘陵地带,不可以机械化的地带,这是不可能的。

            • 家园 丘陵地区当然要麻烦一些,但也可以雇临时工吧,

              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太多,这个结论没错吧。

        • 家园 您这个id 看起来像成都的吧?
        • 家园 这些地本来就不该种吧。

          很多丘陵地带本来就不适合耕种,除非种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或是直接种树,抛荒是正常的。

          就说我们家乡那块,也算丘陵地带,以前都是有森林覆盖的地方,因为人口膨胀,这么多年不断的开荒,现在都没什么树了,很可惜的。其实在这些地方种地成本高收益低,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将来不适合机械化劳作的耕地会重新变成森林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