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夏令营中的较量》 -- 白色潜水艇

共:💬173 🌺983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篇文章能流传有两个原因

      一是当时的信息流通没有现在有网络那么快捷,这种yy文很有迷惑性;二是当时的文化界有鄙薄自己羡慕外国的倾向,《丑陋的中国人》就是代表。

      • 家园 这个书名算是柏杨借用的

        据说有《丑陋的美国人》和《丑陋的日本人》在先,分别由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写。

        • 家园 嗯,但是这种倾向在国内是他先开的

          系统性的否定我们的传统文化,他那本《中国人史纲》也有这个问题。

          • 家园 说柏杨开此先河,恐怕

            他还当不起,比他早60多年前的那场运动,也有很相似的一面, 却谓之启蒙。所谓矫枉过正罢。

            • 家园 柏杨也算是继承了那场运动的精神
            • 家园 哈哈,我没说是启蒙啊

              只是柏杨的这种思潮对当时的jy有不少影响,如果要说先导,康梁的那些文章里面欧美皆天堂才是真鼻祖呢。其实根源都是相似的,就是对外部世界信息在长久封闭后打开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孙那篇文章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政治用意,但迎合了民众心理才产生了很大的效果。

              • 家园 误会了

                我是说,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其实也有类似的一面,但却是誉为新文化启蒙的。所以我很认同你上面这点:“其实根源都是相似的,就是对外部世界信息在长久封闭后打开有眼花缭乱的感觉。”80年代初,一块红布才刚褪下,很多人猛然被刺晃了眼,有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但也有就此被刺激成青光眼了,就悲催了。

      • 家园 丑陋的中国人是80年代的作品

        到90年代的时候已经不太流行了

    • 家园 完全不对劲

      日前刚在日本拿到一张照片,是七十年代日本人对孩子的自理能力表示担忧的 -- 某市举行学生大赛,冷不丁发现日本的小学生们80%没有电动转笔刀就不会修铅笔......

      • 家园 可见这是编造出来的,或者说适合合理的想象后闭门造车的文章
      • 家园 真发达啊,我读了20年书都没用过电动转笔刀
      • 家园 七十年代要比赛小刀削铅笔, 包书皮 ... 的话, 呵呵

        国人该笑了.

        不过日本那时候就有大量的电动转笔刀? 也很厉害啊.

        • 家园 同样,现在的孩子要比赛小刀削铅笔,包书皮

          至少在大城市,很难有小朋友做到了。中国的地域差距太大了,中心城市目前的生活水平完全可以和发达国家媲美,而中西部农村还停留在20年前的全国平均水平。

        • 家园 我小学的时候有个香港的手动转笔刀,觉得走路都带风啊

          那是80末90初的时候

          后来再过几年就有了电动转笔刀,但我觉得还不如手动的好用。

          那时候的东西质量真好,去年搬家的时候翻出来,发现那个刃芯还是很锋利,一点锈没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