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以月死生为数 -- 弦音醉舸

共:💬44 🌺9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欢迎这种用临床感受解读的方法

      学习,希望能学习到可以互相探讨的水平。

      • 家园 谢谢支持

        血管是固定存在于躯体的,该扎到,还是会扎到,看需不需要,技术熟练还是生疏了吧。针灸其实第一要义就跟血管有关系的,内经讲,不管什么病,只要看到有“血络”存在,第一个要做的,不是扎哪个穴位,而是先把血络去掉。“必先去其血络”,这点很重要,血液循环的畅与不畅,是针刺治疗起效的基础,所以内经强调这个,但是现在针灸临床这么做的非常少,关键是许多医生都是经验式操作(老师怎么用,我就怎么用;或者最初我怎么用,现在就怎么用),不了解理论吧(这么说,不是抬高我自己,呵呵,自己的成长过程也不是顺风顺水的,关键是古书难读)。

        • 家园 将针灸目标定位于血管

          似乎存疑。

          古文之血络,和现代医学意义的血管,似乎不能简单的直接对应?

          以前很多文章都定位在神经上,不知为何你定位于血管?

          静脉刺破了可能有少量的出血,但是这个现象并未广泛报道。而动脉靠金针基本是刺不进去的。不知我的理解正确吗?

          • 家园 兄弟不要误解

            我没有一句话说把针灸疗效定义在血管上的,只是说体表血液流量是针灸起效的一个平台,这应该是不容易误解的,就像厨房操作的平台并不是厨艺本身。

            刺血络并不是刺静脉,等你临床多了慢慢会知道什么是血络的。

            • 家园 不是说血管就好

              体表血液流量,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流量总和,不知你同意否?

              西医对微循环的情况也有表述,无非是静息时毛细血管关闭多,而激动/运动时开放多,当然这个多少是指自身对比下的情况,各人之间还有差别,比如血压、体质等都可以影响。不知你的针感规律是否与之相同?

              以前用某种特殊的显微镜看过甲床微循环,我和LP的就明显不同。我觉得你可以考虑采用这类检查手段,设法把你的针感用客观指标反映出来。中医的语言如果能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翻译出来,这对中医和现代医学都是幸事。

              至于体表血液流量与针灸效果的关系,我想可以慢慢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数据,再寻找更好的解释方法。这个领域可以做的太多了,当初一个针刺麻醉就造就了多少人,兄台潜心研究,当有大作为。

              • 家园 谢谢您的提醒

                中医和西医完全是不矛盾的,当然,各有所长,他们之间也是可以互通理解的,只是没人这么去做,我自己对这方面有些心得,又有点被传统思想左右,不大舍得将这些东西于太多人分享,这个我慢慢解放思想吧,毕竟我还年轻,呵呵。

                “体表血液流量,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流量总和,不知你同意否?”,我同意的啊,但是体表血液的流畅与充沛程度,只是针刺实现的一个平台,针刺起效,更多与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在针刺刺激下的调节相关(许多神经节刺激疗法,更是直接作用于这两个神经节),我先透露这么一点吧,中医的许多东西真的翻译过来的话一点神秘感都没有,给我点时间解放解放思想。

                另外,这些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实践总结和学习总结,来源于前人的一部分资料和自己的原创,至少自己目前的水平,是看不到中医和西医在哪个地方矛盾的。

                • 家园 矛盾的人,都是不愿意深究的

                  那会触动他们当年不求甚解的生理基础

                • 家园 你的心态还是很好的

                  目前阶段稍有一点不够开放,相信以后会更好的。

                  我觉得在目前情况下,不用担心中医翻译过来没有神秘感的问题。你觉得是没有神秘感的事实,可那些不信中医的人却会认为是胡扯,而且不会愿意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要说服他们、证明自己的道路会艰难得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有一点小想法:你针刺的手感所反映的体质、状态,是否用设备是可以做得到的呢?如果这种手感在阻力、电子信号等方面是有差别的、可以被机器所识别的,那么是否可以基于这种情况开发相应的设备,或者升级现在的电针设备呢?

                  这样的作用至少有2个:提高当前临床的电针治疗效果,和提高针灸师的培训效果、使得针灸治疗可以规范化,这都可以造福大众。

                  • 家园 从日本机器人的研发水平就能看出标准化的艰难

                    另外,您特举的电针治疗,其实是传统针灸中的一个小分支,现在变成了普天之下独用之的状况了,如果再将它标准化,那让其余80-90%的针刺手法往哪里走呢?

                    再说,现在的电针刺激是完全违背传统针刺理论的,其起效也仅仅是对一小部分疾病或者针麻有效,现在由于经济效益的驱动,所有疾病都用这一单一的方式来治疗,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电针刺激最早来自法国,与经穴刺激结合是特点历史背景下搞出来的,它并不是针灸技术本身。

                    • 家园 机器人的艰难,能多说点吗?
                    • 家园 以前技术有限,所以电针只能是很简单的

                      但是现在技术基础不同了啊。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天下也并非只有此一路可走。

                      我只是觉得,在中医的领域里,大可放开思想,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总会有所得的吧。

                      • 家园 思想的开放,是需要白花花的银子滴

                        基础研究虽然现在投入很多。跟研究的复杂度比起来,还是九牛一毛。且不论尸位素餐者。

                        • 家园 现在的研究条件比起以前来说已经好了很多了

                          10年前的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现在相比,基金额度大概只有1/10。

                          还有一点,思想也是很值钱的,一个巧妙的思路和设计,可能抵得过几年的研究。以前听一个研究者的课,感觉他老是强调一点:很多重要的研究往往都是非常简单的,只是思路巧妙,能有效的说明问题。我觉得这点还是值得重视的。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采用了太多的列举法,可能受机械论的影响太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