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朝鲜战场上的一些“据说” -- 鸥盟

共:💬48 🌺26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很多农村来的新兵没见过罐头
    • 家园 也要看得

      南下进入过大城市的部队,罐头不是稀罕货。

      • 家园 不用进城才能看到,和国民党打仗也能见到的。

        更不用说部队里还有原来当过国军的,应该见过美援的二战“剩余物资”。

    • 家园 这是做啥罐头呢?像是竹笋
    • 家园 那是绝大数志愿军战士不认识罐头吧

      有归有,但是肯定不可能满足军需,还是稀罕物。

      • 家园 捅开一看总知道是啥子咯
        • 家园 说实话,不一定

          说个有点过的事情,小说《吕梁英雄传》里面,有民兵缴获了鬼子的铁皮盒子,以为是罐头,就吃了一口,发现味道不对,原来是盛的鬼子骨灰。

          • 家园 解放战争时

            小兵缴获了肉松罐头,不认识外面的洋文。送到参谋部去。

            喝过洋墨水的参谋欺负将军们不识字。硬说是危险品,留给他处理。

            等其他人回过味来,罐头早没了。

      • 家园 英军俘虏吃“硫磺”

        壮怀激烈50军之三:英军俘虏吃“硫磺”
        链接出处

        抗美援朝期间,我军以劣势装备与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出了不少“洋相”。成都军区五世同堂干休所云南姚安籍离休干部林家保,50年前在朝鲜战场上,就曾经历了一次。

        1951年1月3日晚,志愿军第50军149师445团1营和446团2营在汉城附近的高阳地区,把英军29旅的一支装甲部队,堵在了被后来英军战史称之为“死谷”的一道谷地,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激战,我志愿军指战员用炸药包、爆破筒和手榴弹等极为简陋的步兵武器,歼灭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第57团一部和英军第8骑兵(坦克)团直属中队(皇家重坦克营)全部,炸毁敌坦克和装甲车27辆、汽车3辆,缴获坦克4辆、装甲车3辆、汽车18辆、榴弹炮2门,毙、伤敌200余人,俘敌少校营长以下227人。

        奉命打扫战场 

        这场步兵打坦克的战斗结束后,上级命令445团1营负责打扫战场。

        林家保当时任该营教导员,老人说:那是咱们这帮土包子又开眼界又得意,又出洋相又抓瞎的差事。

        英军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全被我们堵在了谷地里。下了公路的坦克、装甲车多数都被炸毁了,东倒西歪横七竖八地躺在沟里、稻田地上。公路上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有相当一部分是好的,车灯开着通亮,马达还在“轰轰隆隆”地叫唤。

        英国兵呢?有的被打死了,伏在方向盘上,或倒在车内;有的鸟散了!

        英国兵打仗的时候挺凶,打不赢了,当俘虏却很坦然,很痛快,也蛮有风度。

        多数俘虏是喊话喊出来的。本来战斗意志就差,打了一夜,叫志愿军的“拼命三郎”们打怕了。有两个英国俘虏,从坦克里一爬出来,就用生硬的中国话一个劲地说:“艾德礼(英国首相)坏,跟杜鲁门跑!艾德礼坏,跟杜鲁门跑!”

        有几个俘虏,是战士爬上坦克炮塔,一边用手榴弹敲炮塔盖子一边喊话给弄出来的。里面的英国大兵挺听话,一喊,就把炮塔的盖子打开了,先慢慢举出两只手,再缓缓伸出一个脑袋,一个个磨磨蹭蹭爬出来后,双手举得高高的,你不让他放下来他绝对不放下来,非常正规。

        有一辆坦克,里面最后爬出来的是个什么东西?一条拖着尾巴“汪汪”直叫的洋狗!蛮有英国绅士的闲情逸致。真不知是来打仗还是旅游?

        还有从树丛里抓出来的。

        英军俘虏比国民党军俘虏要文明多了,有些事情配合还蛮好。

        部队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基本完好的坦克、装甲车、汽车、榴弹炮还不少,停在公路上一串。不能丢下来不管,天一亮,美国飞机就要来轰炸,炸坏了多可惜。

        可是,全营官兵无一人会开,咋办?到俘虏堆去找找试试吧。

        这时,上级派来的翻译还没到,对抗虽然停止了,“对话”还不能进行,只好用手比划:指指坦克、汽车,再用两手做掌方向盘的样子。

        一些俘虏还挺帮忙,指了指他们中间的几个:“呶,呶。”

        就这样,完整的4辆坦克、3辆装甲车、18辆汽车和2门榴弹炮,被俘虏们开到距战场稍远的另一处谷地,然后,砍来松枝加以伪装。

        扔掉“硫磺”罐头

        最使干部战士感兴趣的,是英国军队每个营都配有给养车,上面有不少好吃的东西,面包、压缩饼干、牛肉、罐头、香烟等等。让大家美美地解了解馋。

        打扫战场的时候,正好一支朝鲜人民军路过,林家保就让战士们把一部分骆驼牌香烟和食品分给了他们。嘿!人家那个高兴啊,一个劲儿地伸出大拇指“东木,东木”(同志的意思)叫个没完。

        清理给养车的时候,林家保特别吩咐要多收集罐头,那东西,又好吃,又便于存放、携带。结果,发现了一种20斤装的罐头,上面虽有英文说明,但不认得。只好用十字镐刨开,一看,里面都是黄色粉末状的东西,无一人识货。

        咋办?猜!

        “是涂料。”

        马上招来反驳:“胡扯!打仗带那么多的涂料干啥?”

        “是硫磺吧?”

        这回反驳的少了,“哦,是有点像。”

        “打仗带这么多的硫磺干什么?”

        “人家讲卫生,八成是用来消毒的。”

        “不要!不干不净,从不生病。”一脚踢到车外雪地上。

        用十字镐再刨开一筒,“他奶奶的,还是硫磺!”

        又是一脚,再踢到雪地上去。

        “把这堆大罐头都刨开看看,别把真罐头扔了。”林家保吩咐。

        就这样,十字镐刨开一筒,踢上去一脚。一边踢一边骂:“这帮狗日的,带啥不好,净带些没名堂的东西,让我们白费力气!”

        不一会,车外一地“硫磺”。

        英军俘虏炒鸡蛋

        车上的战士正在对“硫磺”发气,押往后方的俘虏队伍走过来了。走到“硫磺”跟前,一个个都停了下来,“叽哩呱啦”地不知说了些啥。

        把林家保他们都看愣了:难道“硫磺”里有名堂?

        这时,队伍里走过来个英军俘虏,指了指地上的“硫磺”,然后,一手做端碗的手势,另一只手,做从“碗”里往嘴里扒饭的动作。

        林家保他们面面相觑,“是吃的东西?”

        一位战士刚要去尝尝,被林家保拉住了,“慢点,要是有毒药怎么办?你没见过美国鬼子往老百姓的村子里丢炸弹?心眼儿比国民党还毒!”

        俘虏看明白了,走近用手指头抠了一坨“硫磺”放到嘴里,又伸出舌头在嘴边舔了一圈,然后,站起来,两手一摊,“叽哩呱啦”地又不知道说了些啥。

        一位胆大的战士也上前尝了尝,对投向自己众多的目光摇了摇头,说:“甜稀甜稀的,尝不出来是啥东西,反正不是‘硫磺’。”

        俘虏知道这帮“土老杆”还是“懂不起”,干脆在地上摆3块石头,找来一顶钢盔放上去,再找来点破布条,打开汽车的油箱盖,蘸满汽油,塞到钢盔下面,点着,然后,抓一把雪放进钢盔里,等雪化了,再抓一把“硫磺”丢进去,找一根树枝在钢盔里一搅,黄澄澄稀溜溜的“硫磺”凝固了,钢盔里飘出了一股香喷喷的鸡蛋味道。

        俘虏端开钢盔,用树枝挑着鸡蛋自己吃了起来。

        胆大的战士不等人家请,主动凑了上去,尝了一口,还没等鸡蛋咽下肚,就高兴地叫了起来:“妈妈的,是鸡蛋!”

        林家保乐了,“快,赶快把‘硫磺’,不,把鸡蛋罐头都捡回来,给各连分下去,要快!”

        其实,那不是鸡蛋,是鸡蛋粉。

        缴获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被随后临空的美军轰炸机,由直升飞机校正弹着点,一辆不少地炸了个稀烂。

        林家保他们睁着个大眼睛,看得目瞪口呆,全傻眼了!

        回过神来后,一个个跺脚直惋惜:唉!好不容易缴获点好装备,全完了!

        叹完气,再幻想后悔药:要是我们自己有驾驶员,把坦克、装甲车和汽车开远一点,就不会吃这么大的亏了嘛!

        惋惜归惋惜,林家保他们还是挺自豪:我们这群土包子,凭着落后的武器装备能打这么大的胜仗,本身就是奇迹。以后,看谁还敢小瞧咱们中国军人!

      • 家园 罐头的发明就是为了满足军需

        要不是为了军队要求,拿破仑才不会悬赏呢。新兵不认识是可能的,但是在军队里呆几天就都认识了。

      • 家园 到52年就不稀罕了

        一线部队派人去后方医院看望伤员,一般都是带肉罐头和蛋粉。

      • 家园 至少解放战争的老兵应该认识罐头

        大队长给过很多的嘛。据说不大认识的是奶粉,据说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