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室友父亲和中国潜艇导弹的故事 -- 巴山夜雨

共:💬25 🌺8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好文!我也凑个热闹,说两句!

      说来惭愧,军工行业,我算是个逃兵。学的是这个,可惜,从来没实际干过。我的诸多老师,同学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记得我刚读研的时候,我的导师就是国家宇航问题专家论证小组的成员之一。那是十几年前了。大家记得几年前的宇航飞行吧,我心里非常激动,深深地为我的师长,同学们骄傲的。

      国防科工委,是聂荣臻元帅的地盘,同刘华清和杨白冰没有关系。

      好像聂帅以后,是他的女婿和女儿执掌了很长时间。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同政治环境关系不大,科研的气氛很好的。当然,现在可能不同了。

      你提到的这个故事中,科研人员同实际操作人员等同,是极少的例子。不是在非常危险的情况,即一般操作人员无法操作,只有科研人员才能解决;就是在非常安全的情况下,即经过多次试验,成功以后,科研人员才同操作人员见面的。

      科研人员同实际操作人员的分工是不能马虎的。国防科工委做的还是不错的。我虽不是内行,但我了解一些情况。

    • 家园 很多人都以为第一了

      我有一个同学,在西北工业大学学导弹,毕业后本来在西安一个据说很有名气的军工研究所,可惜也是执意要到上海打工,这么多年了还在打工,其实做军工的人太苦了,也难怪一般的人不愿意到军队里~~

    • 家园 巴山讲得精彩

      那个项目组全体上潜艇是相当真实和悲壮的,不仅是导弹部门的人,导航,救生各分组的专家全上去了,但是里面没有萨爹,这件事,我在下一节里面还要讲到。

      • 家园 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害死人,就晚个几个月也不怕啊?

        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害死人,就晚个几个月也不怕啊?

        这么多专家上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损失点装备是小事,这些专家没了,那么这方面研究不是就得倒退五十年啊

        我反对这种长官意志,实际上也是属于面子工程的一种.真的实验的时候,除非极其必要,比如说操作的时候非得专家亲自出马,专家们就不应该自己冒险.

        但是煤矿的领导倒是应该每天下井.这种东西培养起来容易.

        • 家园 没办法,刘老急啊

          海军没有杀手锏,国内又是一片马放南山的调调。如果不能尽快搞出成果,甚至有可能会步了运十的后尘下马玩完。实际上也是这个项目搞完了以后,核潜艇的研制也停了好些年,搞得刘老将军后来再回忆录里好一顿叹息。

          至于你说这个是面子工程。。。我只能说刘老的那个地位和他的那个岁数,已然是无需靠面子工程拼政绩的了。

          至于专家首次操作,应该是TG的传统吧。记得河内的那篇土八路的军工厂里就提过,造枪的要打第一枪。

    • 家园 up!
    • 家园 要是我们今天军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还能保有前辈们的骨气,

      我们立足于自身的国防现代化的脚步会更快更稳。今天的情况是国家的钱一点也没少花,可是浪费的太多了,好多花在不该花的地方。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把人的心思改歪了,气泻了,再鼓也就难了,其实今天的军工科研环境多好啊,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信息有信息,可是,我看到的情况还是令人沮丧。

      向前辈们致敬!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