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终究还是人的胜利——写在娜姐夺冠之后 -- 月树

共:💬109 🌺595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话说到根上了。

        [quote]如果现在还是当年的举国体制,李娜估计也就是好球手,不会成为超一流球手

        如果当初没有举国体制.... 李娜现在估计连球手都不会是 [quote]

        • 家园 你觉得这么说对?

          如果没有国家,你连饭都吃不上?

          是不是?

          • 家园 我觉得对,

            网球历来属于贵族运动,场地要求高,普通老百姓很难玩得起。

              直到七十年代,中国网球场还很少,普遍老百姓只有在外面看的份。

          • 家园 吃饭和打网球不是同一个东西, 对生存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吃饭是生存必要条件, 网球充其量是个充分条件.就是说, 网球可以不打, 但饭不可以不吃. 这两者没有可比性.

    • 家园 就中国现状来说,举国体制适合网球球员的起步

      一旦过了这个阶段,这个体制就成为了制约球员发展的瓶颈。孙晋芳是体制中人,她能做的事,外人看起来也许并不多,但对比一下,嘿嘿,足球篮球排球管理中心的大员们,个中人自然能知道为什么李娜会感谢她了。

      不过,李娜也只是感谢她而已。

      • 家园 这个不绝对,乒乓球、羽毛球同样是个人项目,

          在这个体制下干的就相当好。

          李娜单飞的头一年,奖金收入63万美元,说明她在这个体制下打了相当好的基础。她有了这笔钱,可以选最好的人组成最有效的团队,同时第一年的好收入也可能让好教练能忍受头一两年的低收入来帮她。否则单飞后一分钱挣不到会有哪个教练慧眼识珠?

          另外,网球是奖金最高的几个体育项目之一,如果奖金少,拿不到前几名就养不活自己就很困难,拉赞助资本家是只会锦上添花的。

        • 家园 是的。现实是,在欧美职业化越高的项目上,

          中国的举国体制培养出来运动员,和他们相比的竞争力就越低。当然偶尔有一两个特例,但大致情况就是如此。反之,在欧美职业化越低的项目上,我们举国体制的优势就越明显。

          中国的举国体制,也只是把资金集中到一部分项目上。当某个项目失去躲金竞争力,这个项目就不再投入,任其自生自灭,比如女足,女垒。一旦某个项目看到了夺金的希望,投入就来了。比如女网。李娜既是这个项目受益者,也是受害者。04年李婷孙甜甜拿了奥运女双金牌后,有人就逼着李娜和别人配对双打,她坚决不干。另一个人,郑洁,老实,领导说啥就是啥,现在单打基本上一二轮就出局了。要是李娜当时从了,嘿嘿,法网冠军,,下世纪再说吧。

          • 家园 这话不太客观

            另一个人,郑洁,老实,领导说啥就是啥,现在单打基本上一二轮就出局了。

            郑洁04年以后的成绩相当不错,排名最高来到过15,对于她的身体条件来说就很好了。她现在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还是伤病。郑洁的双打对她个人绝对是利大于弊,两个大满贯冠军,经济上的好处也是大大的。现在郑洁单飞,仍然没有放弃双打,今年还拿了个冠军,所以就不要臆想郑洁是被逼练双打的了。

          • 家园 估计那时包括李娜自己,没人会想到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那时是不是逼俺不了解,不过让她打双打应该也是从双打比较容易突破出发,不会是故意给她挖坑。如果是老萨就不好说了。

            • 家园 “双打比较容易突破”是对官们来说呢,还是对李娜钱途而言?

              嘿嘿,目前世界网坛通行的规则是练单打比双打赚钱多,所以职业选手们都是先练单打,练不出来只好练双打。嗯,到了中国就反过来。我就奇了怪了。是中国练网球的天生根骨清奇思维独特呢,还是练网球的天生根骨清奇思维独特。

              考虑到有些人不管李娜愿意不愿意都得让她代表中国人当英雄,有些人不管李娜愿意不愿意就要为她安排“比较容易突破”的前途,呵呵,这两者的共存,我是一点不奇怪的。

              我就奇了怪了。怎么就没人想想李娜自己的意愿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