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中医!无理无据扣帽子的人不欢迎! -- 子乐

共:💬36 🌺131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续完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科学在走到真理之前的过程本身就是错误的,并非所有的当代科学都是成熟的,或出自污泥?科学今天认为对的,明天可能就是错的!如此的科学,人们啊,还值得你们去追随或向往吗?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某西洋医学学会会长称:“可透过注射预防流感疫苗来预防肺炎,也可考虑注射预防肺炎链球菌的疫苗,尤其是老人、居于院舍人士及切除了脾脏的人士应接受注射……”。信口雌黄,连病因都不知道,何为疫苗?而且疫苗是有极强的针对性的,这个也可以,那个也可以,究竟那一个可以?需要加点鸭毛或白鼠毛酒吗。请注意,此君为专业学会的官方人士,即是既科学又权威的人士。

        西洋医学在目前,以及可见的将来,根本无法对抗病毒!其在抗细菌之后,百来年间仍然未前进一步,这也难怪,他们根本没此资质。病毒变种不变种,都是无可奈何,只能是许诺:新的疫苗,新的药物在加紧研究之中!可怜的病人只能是痴痴地等待(如果仍然还在)。

        中西医对治疗疾病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西洋医学是毒杀性,对抗性,当病毒入侵病人的细胞内,西洋医学的治疗会同时把细胞杀死,即所谓的“同归于尽”。

        中医疗法是整体免疫,提高患者身体的抵抗能力,使之能有效对抗病毒,对抗细菌,对抗爱滋病,对抗 SARS。

        有人认为中医缺乏科学性,尤其是对付如SARS般变种病毒所引起的病症,不过中医在过去几千年来为中国广大人民治疗了多种病症,証明确有其可行性。而西洋医学则是几百年来才有的事。

        《伤寒论》1600-1700年了,但直至现在,只要方对症,是那个症了,就可以药到病除(不需理会是什麽癌症,什麽爱滋病,什麽SASA)。对中医生来说,能掌握《伤寒论》就是一个好医生,但《伤寒论》在中医学来说,只是一部中等水平的论着,普及易学大众化的,亦是说还有更高层之的。

        虽然一般认为中药的药性不比西药强,需要较久的治疗时间,不过中药会比西药更能治标治本,且所引起的副作用较少(当然我们亦可以将之认为中药的毒性不比西药强)。我们已经就此点作了合适于现代人的改良(这是我们为之骄傲但又无地自容的杰作)。

        西洋医学近年来已大不如前,有每况愈下、黔驴技穷、成为历史、成为绝唱之势。爱滋病和非典型肺炎令西洋医生束手无策,风声鹤唳即是一斑。西洋医学的式微正好给了中医崛起的良机,由于西洋医学前景暗澹,西洋医学不力所造成的种种不利情况下,中医在健康保健和卫生系统的独特经验与知识将变得相当重要。我们挑战西洋医学,不光要用理论说话,用技术说话,还要用疗效说话,用产品以及市场实力来说话。事实上,我们(包括西洋医生自己本身亦)正在重构人们对西洋医学的看法,或许有一天,你已找不到西洋医院,市场上出现的将是中医,而不是西洋医学。

        我们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洋医学/西方科学无关,亦不需要他们承认或认可,更谈不上什麽接轨不接轨的问题,因为根本的基本理论是不相同的。我们学习和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在的中医学习方法,是西洋医学的学习方法,用的是西洋医学的教学方法,甚至于是西洋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处理方法。中医,已经被西洋医生教导很久了,学会了很多西洋医生的方法!在西洋医学考试和指导及格下成长起来的中医,并不是中医,充其量只是西洋医生承认/许可下的中医,已经是崇洋媚外,数典忘祖了。我们应该清醒和清楚地知道,应该仔细地思考和反省,什麽是中医!虽然他山之玉可攻石,但不能学步邯郸,更不能人云亦云,别人说卖抗生素,我们也去找些柴胡丹参来卖,别人卖中药赚了 300亿美元,我们也要奋起直追。西洋医生用化学元素和有效成份分析西药,中医亦用化学元素和有效成份规管中药(美其名曰:国际认可的标准)!似乎有些本末倒置。

        讲华语比讲英语,使用较多大脑部位(伦敦路透2003-7-1电)

        科研人员昨日说,一项对大脑如何处理语言有新发现的研究指出,说华语的人所使用的大脑部位比说英语的人多。

        英国“Wellcome Trust”慈善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发现,说英语人士只使用大脑的一边来瞭解英语,而说华语人士则需要运用大脑的两边来诠释华语中的不同声调。

        该机构的心理学家斯考特说:“我们很惊讶地发现说不同语言的人士,以不同的方法使用大脑来为语言解码。这推翻了人们长久以来相信的一些理论。”

        斯考特为义务研究物件进行脑部扫描后发现,他们使用大脑的不同部位诠释语言及声调。

        说英语的人在听到英语时,其大脑左边的颞部会开始活跃,而说华语人士则使用大脑的左右两叶。大脑右叶通常用来处理音乐中的旋律及语言。

        在华语中,声调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赋予同样的发音不同的含意。例如同样是读“ma”,但是却可以表示妈妈、骂人、马儿或是大麻,这完全视声调而定。

        斯考特在声明中说:“我们认为说华语的人士使用大脑右叶来诠释声调及旋律,以赋予每个字正确的含意。”

        说说反倾销,此与中医的处境有异曲同工之叹,反倾销在很长一段时间将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关税贸易壁垒的减少使国家自主控制贸易的手段越来越少,因此一些国家开始利用反倾销诉讼的手段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一种产品正常的关税很低,但是加上反倾销税就很高了,这个产品将被挡在国门外。据国际金融报报导,目前以反倾销桉件为表现形式的贸易争端正在成为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式。世界各国一方面在通过推进公平贸易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也在使用反倾销来建立新的贸易壁垒。根据中国入世承诺,中国面临15年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因此WTO成员方当局有权否认中国出口企业经济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的。中国的企业和出口产品在面临进口方成员的反倾销诉讼时实际处于一种极为不公平和不利的地位。即中医和中国的企业和出口产品在现时实际上同处于一种极为不公平和不利的地位。

        中国人对自己极有价值的中医不屑一顾,而致力去倡导本身尚未完善、漏洞百出、以及难以自圆其说的西洋医学,并希望与虎谋皮,冀望西洋医生可以承认、同情或给予小小的立锥之地,仰人鼻息、寄人篱下、依人作嫁,并美其名曰“与世界接轨”,这本身也是一个笑话。中医现在的地位问题,事实上也是对人民的疾苦关心的问题,相信在可见的将来,有关当局会正视和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现行的卫生管理架构对中医并不公平,对民众的健康并不公平。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我们要恢复中医的千古美誉,中医就是中医,不需要西洋医生的首肯和认可。

        当今,代表世界医疗先进水平的已经不是西洋医学的双螺旋 CT机或核磁共振扫描仪,而是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医,天然食物与绿色健康!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可以为人类带来健康,为世界带来欢乐!

        西洋医学如此昌盛,与西方人的习性有关,一件事情不论懂不懂,西方人都会拍胸口 No Problem(没问题);东方人则谦逊地说可以试试。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分别,也是中医目前地位的原因之一。其实东方人的胸骨和西方人的胸骨都是相同的(起码西洋医学解剖学的教科书都是那样写的),西方人能/敢拍胸口,东方人也能/敢拍胸口。

        用于诊断的X光会使罹患癌症的危险上升!

        [路透伦敦2004-01-31电] 研究报告发表在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牛津大学的伯林顿德冈萨雷斯(Amy Berrington de Gonzalez)及其同事达比(Sarah Darby)使用了来自14个工业化国家的数据,对使用X光的次数、种类以及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并估算了与X光检查相关的癌症病例数量。研究者发现:

        日本X光导致的患病率最高,达到3%;

        克罗地亚(克罗埃西亚)的患病率是1.8%;

        而在英国和波兰,这个比率仅有0.6%;

        美国因诊断用X光造成的癌症比例为0.9%(1981年的测算数字显示,美国有0.5%的癌症死亡病例是诊断用X光造成的);

        除了研究各国患病增加的比例,研究人员还分析了与X光相关的癌症种类:

        在男性身上,膀胱癌是(与X射线相关)患病危险最高的,部分原因是许多不同种类的X光都会照射到膀胱;

        而女性患肺癌和结肠癌的危险比较高。

        诊断用X光广泛应用,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洋医学发展之一。不过,接受电离辐射会造成罹患癌症危险增高,也是众所皆知的!

        我们谈谈大肠癌(colon cancer),这是现代人最常患上的癌症。引发大肠癌的因素是複杂的,除了饮食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多吃少动、精神压力、环境素质等因素,也会相互“交差”,引发大肠癌。症状包括粪便带血、粪便变小块、体重下降、便秘、腹泻等。西洋医学认为,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应儘快让做结肠镜检查。问题是此时已晚矣!发现患病时往往已经属于末期阶段(西洋医学的做法是让人们瞭解防癌得从自行检验做起。你们自己去发现吧,之后才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西洋医生)。

        所谓潜血,是指肉眼看不见的血。如果粪便潜血检验的结果是阳性的,估计患大肠癌的几率是5到18%,而大多是属于初期的。此时,西洋医生会让病人接受结肠镜检查,以获知导致粪便潜血的病因,这可能是内痔(痔疮)、结肠发炎、息肉或初期的肠癌。

        粪便潜血阳性,发现粪便带血,和结肠镜检查阳性,是很接近的一个相同的概念,已经没有什麽初期晚期的分别,都是一样的,早几天和晚几天而已。粪便潜血阳性为肠癌初期,只是相对粪便带血,和结肠镜检查阳性而言。此时已经成形了,癌肿已经长成,已是晚期了!只是在填写死亡原因时方便一些,可以提前几天知道,不致于死因不明,死了都不知道是怎麽死的,狼狈不堪。可以打发患者家属,让他们哑口无言。

        大肠癌病人可以常常检察粪便潜血(尽管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但其他的癌症又如何呢,又如何检察?这只能说明西洋医学是一个不完善或不合格的医疗方式,大部份的疾病都莫不如此。有良知的同行们,可否想想。

        廿八年前曾经教我们西洋医学诊断学的一位着名内科教授,就是下乡在野外解手时发现粪便带血,惊觉已罹患肠癌,很快便离我们而去。这样的诊断学似乎有待商榷。

        西洋医学的凡此种种让我们更加坚定的建议患者转向中医,使用中医,否则使用西洋医学就像在玩一场俄罗斯轮盘赌,他能做的只有祈祷这是一颗失效的子弹,是一颗臭弹。

        《纽约时报》的一名科技专栏作者波格在他的专栏中写道,一名妇女向他徵询购买60英寸等离子电视机(Plasma TV)的意见,当他知道她家?的沙发与电视机的距离只有8英尺时,好言劝她这麽近距离对着60英寸的电视机会伤眼神,在视觉上也无法达到观赏大萤幕电影般的效果。但是这名妇女还是坚持要买,因为她迷信这是时下最时尚的产物。

        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着名中医专家波克特称中医是“独具一格的科学”,他说“传统的中医学最具有综合性、连贯性和实际效果,但是迄今为止,真正发掘出来的治疗潜力却只是一小部分,而且正是由于这种发掘,使它的科学核心和精华有被丢弃的危险。原因在于溷淆了科学标准与科学方法。以西方医学中产生的只适用西洋医学的方法来重新评价中医学,这是不合理的,必然导致失败,这种试图等于在白天观察星星,在无月光的黑夜观察乌云。尊重和应用中医学方法来証实和应用这门科学中的合理资料,并不是覆古,而是基本逻辑的必然需要。”

        如果要堂而皇之,我们大可谓中医的标准是宇宙标准,事实上易理是包含宇宙万物的。

        或者可以说西洋医学现在的水准充其量也就能赶上中医五千年前的水准,即西洋医学在技术上和理论上落后于中医五千年的时间。西洋医学抄袭中医的理论和成果随处可见。

        科普教育,科学普及是扼杀传统文化的罪魁祸首。就像只教育和灌输粗俗的流行曲给青少年,而不教导他们古典音乐。将错漏百出未经考验的不成熟理论和粗製滥造的商业产品,不负责任地推销给青少年,告诉他们这是最先进的,在青少年学生中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低劣氛围,只字不提传统文化,道德人品,人生目标和追求,不提四书五经,中医当然就更不足挂齿了。

        总而言之,治不了病的科学本身就不科学,能治病的不科学本身就是科学。

        • 续完
          家园 路过

          总而言之,治不了病的科学本身就不科学,能治病的不科学本身就是科学

          中医能治疗艾滋病,能治疗非典吗,这个也能那个也能,那是扯淡,别说这两个了,就是个肺结核都解决不了,还得用人血馒头。哈哈。

          愚昧无知,整的那么玄乎,来点实际的。

          一个简单的肺炎,如果没有抗生素,那就是绝症。中医怎么治,治死你。

          中医治不了的多了去了,一万个方子,能有一百个能用的就不错了。

      • 家园 续4

        以下所列亦是新闻:

        去势或增末期癌患者生机,似乎能提高末期病人的存活率: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泌尿外科医生沃尔什(Patrick Walsh)研究九十八名前列线癌患者,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在手术后接受去势治疗,与另一组作对照。七年后,去势治疗组别有三人死亡,对照组为十六人。

        前列线癌患者可藉「去势」减轻癌症痛楚,其原理是清除体内的雄激素。但由于去势疗法会引起阳痿、骨骼疏鬆和性格改变等副作用,故以前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十七岁的高中学生突破医学界一直苦无对策的早老性痴呆症:

        加通社多伦多2002-6-9电:医学界一直苦无对策的早老性痴呆症,最近在寻找治疗法方面有了突破,但鑽研有成的不是具备专业知识和多年研究经验的专家,而是一名十七岁的高中学生。

        当她在实验室经过多项测试创造了一种複合物阻止脑细胞死亡后,这名就读第十一班的学生已被认定是在寻找治疗加国37万名65岁以上早老性痴呆症病人的方法上踏出了一大步。

        大海航行无舵手,不免会有夜半临深池的感觉,你说呢?

        目前,回归自然、绿色消费意识的兴起,使天然药物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人们寄希望于天然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来解决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抗药性以及药源性疾病的问题。

        另外,对将要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廿一世纪来说,安全、无副作用、有效、具适应多样性的中药製剂是患有多种疾病,特别是多种脏器疾病的老年患者最理想的药物。因为他们身上已没什麽好切割,或早已承受不起各种毒药了。

        病人不是没思维的,使用中药治病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具有充足的天然药物资源,只要社会同仁及各方面通力合作,中药将会大规模佔领国际市场。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保留自己的本色,不要邯郸学步,失其故步。

        不少人认为“中医很玄”,当然,这个“玄”字在他们眼中是虚幻之意(不是高明之意)。这些人包括了绝大多数接受西方教育的人们,甚至包括了我们相当一部份的中医从业人员,以至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事实上中医是很玄的,没错,医源于易,即中医是从易经中产生出来的,如果不玄就说明我们没学好,没继承好,就应该从骨头里去检讨和思维。千万不要将中医科学化或现代化了,否则就不是中医了!这个“玄”字就是五千年的文明所在,亦是我们的自豪所在。我们有如此文明的文化,为什麽不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而是见异思迁呢。继承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

        国际认可的标准,说穿了,也不过是西洋医学的标准 ,确切地说是西药厂的标准,即有效量和致死量的标准。

        西洋医生和中医生的本质是不同的,我们不应将之同日而语(人们可以区分或明白二者不同之日,即是民众幸运/健康之时):

        西洋医生:

        不需独立思维,类似于培养一个电话推销员,责任是将不同性能的电话卖给顾客;

        无法进一步研究,无法提高,大不了为西药厂取得些数据,为西药厂做多些工作;

        西药厂是不可能让他将药物免费送人的,除非为了推广宣传,因为西洋医生只是西药厂的一个雇员而已,无权作主;

        中医生:

        需独立思维,需很高的个人修养和修为,十年寒窗再加十年寒暑;

        海阔天空,源远流长,完整的系统,精緻的学说,穷毕生之力亦难以学完,或可以说是无底的,即学海无涯;

        赠医是很普通的事情,因为中医生所受的教育即包含此项;

        从此可看出,让西洋医生考核管理中医,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古老的传统中医其实已经是在现代科学之前!很多西洋医学不理解的东西,并不表示不存在或不合理。

        这个世界需要哲人,而不太需要这些短视或自以为是的科学家来管理,更不需要他们来作出决策,否则就是悲剧。事实已证明了这一点。科学家们喜欢看到失败,习惯了失败,不介意失败,因为在失败中他们可以接近成功,即失败是成功之母。问题是我们不喜欢失败!人们不喜欢失败!病人不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就是意味着死亡。

        2003年美国《科学》杂志宣佈03年美国10大科学突破,其中「暗能量」(dark energy)的科学证明成为该年最重要的科学发展。科学家证明瞭「暗能量」是推动宇宙永无止境地加速扩张的神秘力量(即某种不明力量存在于宇宙中,令宇宙抗拒万有引力及使星系以加速度互相移离)。科学家现在不用再尝试证实暗能量的存在,而是尝试找出暗能量由甚么组成,以及它能告诉我们多少有关宇宙诞生和演变的事。

        暗能量的概念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也被称为「负引力」。「暗能量」据认为更接近能量,而非物质。科学家认为,与暗物质一样,「暗能量」构成了宇宙中不可见的一部分。爱因斯坦提出「暗能量」时自己都不相信其合理性,但如今科学家估计,「暗能量」可能佔据了宇宙成分的3分之2,对它的瞭解对于理解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具有关键作用(「威尔金森微波异向探测器」望远镜分析了宇宙微波辐射背景及确定了宇宙的年龄和组成。该项研究证实,宇宙只有4%是平日常见的普通物质,23%是由不明粒子组成的冷暗物质,其馀约73%则是暗能量)。

        也就是说充其量现代科学所认识的不过是宇宙之中的4%,这4%之外的现代科学家们不明白的科学又是什麽科学呢,这就是人们沾沾自喜,踌躇满志的科学了!其实这与中国传统上站在北极星看问题的宇宙观仍相去甚远。

        中国古代的嫦娥奔月,如果现代科学家们没上过月球的话,一定是认为封建迷信骗人的东西,因为他们说不出也不明白其中道理。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去了火星之后,中国人上北极星相信他们也不敢提了,否则中国人就是先驱了。

        该《科学》杂志亦选出了另外9项科研突破,其中一项是:证明老鼠胚胎干细胞可演变成精子和卵子。关于这一点,曾几何时中医认为怀孕之后还可改变胎儿性别的观点,被认为是荒诞不经!尽管动物界中不乏之举,甚至成年的动物随时可自动改变性别,但那时的西洋医学并不是如此认为,他们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卵子在受精的那时已决定了性别(此足以说明西洋医学或现代科学的现代化程度)。

        中国武术所谓的“千里之外取人头”,在现代科学家的战略导弹或核武器问世之前一样是不可理喻的。每天看西洋医生的人了解 西洋医学吗?不也照吃毒药(西药就是毒药)照被人宰割不误吗;为什麽看中医就非得学会了中医才看中医呢?阁下真是以为中医师没事可做吗?大不了是爱莫能助而已。

        有人自称,不了解或不明白的事情,他一定不做,也不信。这本身只能说明此君有待提高。

        现代西洋医学与传统中医相比,无论从方法上、理论上或疗效上都显得不够成熟。事实上中医有着深远的根基和辽阔的市场,尽管现在的中医是用西洋医学的模式教导出来的,以及中医的内核或精髓已遗失的七七八八,所剩无几。

        2003年2月11日,广东省卫生厅证实省内 6个市发现 305宗“非典型肺炎”个桉,导致 5人死亡,全部都是死于呼吸衰竭,死者年龄由 5至 69岁不等,最早的个桉早在去年 11月中于佛山发现。未能确定病毒种类,可能是一种新型的病毒。此阴影笼罩整个广东,并且蔓延到远至北京的多个省市,以至全国的其他地方:

        在省卫生厅发布用煮酸醋来消毒的消息后,全省各地以至香港掀起一股白醋抢购潮;

        中新社报导坦承:广州抗病毒药品如板蓝根冲剂,目前已由原来的每盒六、七元人民币涨至二十多元,有的甚至卖到四十元;抗病毒口服液每盒原来只卖十元,现在涨至二十多元,有的甚至达一百多元;食用醋平日只卖两三元一瓶,现在也涨至每瓶十二元以上,一些地方甚至涨至每瓶上百元人民币;

        香港的「醋价」亦直线飙升,大埔有士多开价一百元两樽,市民在争购期间出现溷乱;

        上海和北京两地抗病毒药物板蓝根和食醋亦都被抢购一空;

        截至11日下午,北京市内各大小药店的板蓝根製品大都已脱销;

        北京金象大药房总部称,总部库存的板蓝根製品已全面售完,持续两天的热销量远超过以往几个月销量的总和;

        中关村养生堂药店仅11日下午就销出两千多盒板蓝根,该店工作人员表示,最多的一名顾客一口气买了一千多盒板蓝根,大多顾客一次购买五六十盒,有些顾客是准备带往外地的;

        北京地区最大的板蓝根製品生产厂家同仁堂表示,广州发现非典型性肺炎后,该公司已将库存的三十多万盒板蓝根製品空运到广州,目前同仁堂公司正24小时加班加点生产板蓝根;

        上海各药店的板蓝根冲剂异常走俏,众多药店的柜檯前挂起了“板蓝根售完”的告示;

        海南省市场上的板蓝根中药冲剂和醋製品都遭抢购。报导说,在海口市,板蓝根等普通药品涨到100多元人民币一包,醋精卖到200多元一瓶;

        江西南昌的板蓝根和醋製品也遭到抢购;

        在中医的地位如此的时候,这无疑是提醒人们公平地正视中医,并希望人们从此能客观公道地重新认识和评估中医。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医了。我们从此可以看到中医的曙光和她存在的价值。

        2003-05-23 最先认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为衣原体”的科学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对记者说,自己一生中遇到很多挫折,作为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遭遇的大多数是失败,很少遇到成功。他推测,他观察的非典患者,由于发病后免疫力下降,引发了衣原性继发感染。当时,通过电子显微镜,没看到冠状病毒,而分离到了衣原体。他承认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论有局限性,为“一孔之见”。 媒体质疑,非典时期,医学研究成果将影响临床实践,人命关天,风险加大,医学研究是否允许“出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学界人士告诉记者:科学家的本职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一个从谬误走向真理的过程,而不必为公共卫生决策负责。科研没有止境,今天认为对的,明天可能就是错的,应该对科学家多一分宽容。

      • 家园 续3

        以全世界功能最强的望远镜,观察接近地球的二十五万个银河系,计算每个银河的光度后,再估计该区的星星数量,从而推算望远镜可及范围的星星总数。

        望远镜功能和现代宇宙学测量愈来愈进步,令人类得以更深入了解宇宙的结构。宇宙间的星星总数远远超过此数字,有人甚至认为是无限大。

        编者注: 这就是严谨的国际认可的最精确计算?估计+推算+认为?宇宙就是如此去认识的?

        现有大学教科书中高能及理论物理相关理论,将可能面临改写命运 台湾《自由时报》2003-08-14报导

        参与日本发起「B介子实验跨国研究计画(Belle)」的台大物理系研究团队,于日前发现部分B介子衰变的测量值,无法用现有电荷宇称不守恆「标准模型」解释,其具有 99.99%的可信度。

        这项计画由日本于九年前发起,邀集十四个国家、三百多位学者参与,而在国科会资助下,包括台大物理系、中央大学、联合大学、高雄大学都参与此计画。该跨国研究团队曾发现「B介子系统」具有物质与反物质的不对称性,堪称高能物理界最重大成就。台大物理系团队在此基础上持续探究,获致此一研究成果,并于昨天在台北、日本、美国同步发表。

        报导说,物理学界对此高度重视,形容为「诺贝尔级发现」。

        「B介子实验」是利用大型高能对撞机,以不同能量的正负电子束对撞产生「B介子和反B介子(合称为B介子系统或B介子对)」,这些介子对的寿命比一眨眼的时间还短,需要用超高精密的探测器去捕捉记录它们的踪迹,研究人员才能加以分析。而日本高能实验室(KEK)为Belle建造的探测器就有三层楼高、一千多吨重,累积的B介子对纪录约有一亿五千万对,供各国研究团队观察各种新现象和探究分析。

        台湾团队由台大物理系教授侯维恕所率领,今年暑假并派遣六名学生到日本KEK实验现场做仪器维修及物理分析报告;七月底台大物理所博士班学生陈凯风量测时发现,六十八个B介子衰变事件,其电荷宇称破坏测量值和物理学界公认的「标准理论」测量值并不符合,预测应是「新物理」将浮现的初兆,并立即引起各国研究团队注目。但因为累积的个桉数仍偏少,必须要更多资料,才能尝试建立新的「标准模型」。

        侯维恕表示,一九七○年代所建立的「标准模型」,卅几年间通过无数实验考验,几乎成为高能物理屹立不摇的基石。但世界各国物理学家皆认为此「标准模型」并不完善,台大物理团队能够率先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挑战现有理论。

        编者注:怎麽总是前后矛盾的?

        惠氏药厂警告称其抗忧鬱药Effexor可能引发儿童自杀念头 路透纽约2003-09-04电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周三报导称,美国惠氏药厂(Wyeth)<WYE>已向医生发出一份两页信函,警示该公司製作的抗忧鬱药物Effexor很可能造成儿童产生自杀念头。

        华尔街日报报导,惠氏药厂表示决定知会医师为预防措施。

        惠氏药厂人士佩特科斯(Douglas Petkus)向华尔街日报表示:「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安全资讯,我们认为此议题之重要已足以向医疗保健人员发出信函。」路透暂时无法取得惠氏药厂人士对此发表评论。

        惠氏药厂向华尔街日报表示,这项警讯是基于几项研究得出的结果,其中部分研究仍在继续进行。不过该公司并透露研究的具体数量和时间。

        Effexor已证实比多种通用的抗忧鬱药物更为有效,但该药物并未获准用于儿童病患,而且副作用也较多。

        接受器官移植病患易出现肾衰竭--研究 路透波士顿2003-09-04电

        研究人员周三警告称,对于做过心、肺、肝脏或肠道移植的人来说,肾衰竭是一项重大威胁。

        研究人员在检视该项议题的最大型研究中发现,约有7%至21%做过器官移植的病患,会在五年内会出现肾衰竭。

        这项风险在肠道和肝脏移植患者中最高,而在心肺移植的病患风险最低。

        一旦出现肾衰竭,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需要洗肾或进行肝脏移植。如果不进行肾脏移植,每过一年,其死亡率就会增长四倍。

        此研究团队係针对近7万名曾在1990-2000年间进行过非肾脏器官移植的病患进行研究,该团队表示,医师应该警告将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他们手术后罹患肾衰竭的风险,甚至高过服用预防器官排斥而致癌的机率;医师通常会警告患者后者的风险。

        美减少使用测谎机,因为准确度欠佳 2003-09-06

        美国一项研究指出,使用测谎机侦查能源实验室的僱员是否从事间谍活动并不可靠,或会因此冤枉好人,有见及此,能源部计画减少进行测谎试验,但仍会为接触最高度敏感资料的大约四千五百名员工进行测谎。

        国家科学院的研究发现,测谎机的准确度欠佳,并不是揪出间谍的有效方法,而且几乎肯定会有无辜的实验室僱员被误以为从事间谍活动。反对测谎试验的参议员宾加曼更谓,根据研究显示,如果二万人接受测谎试验,便会有三千人「肥佬」,这或会损害实验室员工的士气,令到顶尖科学家对于在能源实验室工作却步。

        透过测谎试验分辨出确实或潜在妨碍安全的僱员的准确程度,不足以作为联邦机构依赖这个方法审查僱员的理据。

        编者注:

        这也算是现代科学的代表,一脉相承;

        美国二战时期的王牌武器就是土族居民的语言编成的密码,绝密,绝对的国家机密,从未公开,就是如此简单!

        人云亦云,偏听偏信,知其一不知其二,可怜矣。

        两种糖尿病药物可能会造成病人体液聚积和心脏衰竭 路透华盛顿2003-09-09电

        这两种品名为Avandia和Actos的药物,使六名肾脏或心脏功能不佳的男子出现心脏衰竭和肺部体液聚积。

        主持研究的达拉斯德州西南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加格(Abhimanyu Garg)博士说道:「在我看来,这些药物可能对这些病人不安全,」

        此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面,这对新类型的糖尿病药物胰岛素增敏剂thiazolidinediones或称glitazones是一个潜在的打击。

        「这样的副作用以前从未在如此多的病人身上出现过。我们都知道,这些药物会导致足部肿胀,但足部肿胀可不是充血性心脏衰竭和肺水肿,」加格说。

        他还表示,此项研究显示,肾脏有问题的病人如果使用这些药物,面临的危险会更大。

        葛兰素史克美佔(Glaxo Smith Kline)<GSK>的发言人金恩(Bernadette King)表示,Avandia标签上的说明很清楚,我们己尽力让医生清楚地了解标签上的内容,」金在接受电话採访时说。

        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能会增加女性罹患淋巴瘤血癌的危险 路透纽约2003-09-15电

        经常服用异丁苯丙酸(ibuprofen)或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通常是为了治疗关节炎--的女性,罹患一种名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的血癌危险性可能会升高。

        任职于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Rochester)马约医院(Mayo Clinic)的采尔汉和同僚们在国际癌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的文章说,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非类固醇抗炎药能够预防结肠癌,但可能会增加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危险。

        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小组使用了爱荷华州妇女健康研究(Iowa Women's Health Study)对2.7万多名停经后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到的数据资料和该州的癌症记录,对患癌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在后来的七年裡共有131人患上了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和完全没有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物的人相比,仅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可能性要高71%;而那些只使用阿司匹林以外的非类固醇抗炎药物的人,罹患这种病的危险性更高出139%。

        心脏病人服药多不见有好处(2003-10-28)

        医学专家在周一举行的加拿大心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上报告,心脏病人每日所服用的药物愈来愈多,然而这并未为病人带来更多好处。

        哈里法斯的专家小组发现,在2000年,心脏病病人在发作治疗出院后每日平均需要服用8粒药物,到了2002年,这个数目上升为9粒。研究小组负责人、达豪西大学内科医生吴丹尼(DANIEL WOO,音译)说,心脏病病人通常具有其他併发症,例如糖尿病。伴有其他疾病的心脏病人需要每日服用20至30粒药丸。

        这是否符合病人最大利益值得怀疑,是否确实为病人带来好处。

        对心脏病人的追踪研究发现,大量服药并不如预期的那样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

        结果显示,一方面病人服用愈来愈多的药物,另一方面,死亡率并未明显下降。

        试探矿穴安全的金丝雀(2003-11-12)

        在周二出版的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中,一些药物专家指出,长久以来,儿童被当作“试探矿穴安全的金丝雀”,当局在没有证实处方药物是否安全之前,就让儿童服用。

        一贯的做法是,新药先以动物试验,然后由成年人来试用。一旦被批准出售,医生就会处方给儿童,并没有数据告诉他们,对儿童是否生效,或者甚麽是适当的剂量,所以他们大多依赖猜测,而且不一定对。赖德医生举一个例子:有一种普遍用来治疗哮喘的药THEOPHYLLINE,医生们开方给儿童服用了一段时期才发觉无效,后来发现,以体重作准,儿童所需份量比成年人更多,但其他的药物,成人剂量对儿童而言是危险的,必须减少份量。

        编者注:药物试验对病人公平吗?科学吗?人道吗?

        处方药物只对少数病人有效(2003-12-09)

        英国最大药品公司Glaxo Smith Kline一名高层人员最近承认,大部分处方药物只对少数病人有效。这是首次有药品公司高层发表如此具震撼性的言论。

        执掌GSK基因部业务的副总裁罗塞斯,早前在出席伦敦一个科学会议时表示,大部分昂贵药物只对不到一半病人有疗效。在GSK身居要职的罗塞斯,是一名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的基因专家。

        不少药物对大部分病人无效已是公开的秘密,惟这番言论出自业界高层人士之口,则属首次。

        罗塞斯表示,针对老人痴呆症的药物只对不足三分之一的病人有效,治疗药方只对两成五病人具疗效;治疗偏头痛、骨质疏鬆或关节炎的药物只对五成病人具疗效。整体而言,超过九成的药物只对三成或五成病人有效。

        微软升级没完没了,Win XP SP2测试版也升级(2004年04月11日讯)

        微软的升级真是没完没了!该公司不久前发佈了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的测试版,以对Windows XP进行升级,但是当用户安装了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 RC1之后,他们会发现,微软在网站上又为他们列出了三个重要升级。为了弥补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 RC1中存在的漏洞,微软这次採取了非同寻常的措施。在这三个重要升级中,有两个与Windows防火牆有关,另外一个升级与Linksys闸道设备上的个人虚拟网路连接不正常断开有关;

        微软一位发言人日前表示,该公司推出这三个升级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方面是要修补Windows XP中已经发现的问题,另一个也是要检验一下Windows Update升级管道是否通畅。据悉,在微软发佈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后,Windows Update本身也有很大的改进,除了介面更加简洁以外,打补丁的技术也有了提高。

        编者注:此乃现代科学的泰斗/代表;

        血压正常标准 可能应该更低(2004-04-11)

        许多人都以为/目前的医学标准:130/85mmHg以下为正常的血压范围,就符合健康标准,140/90mmHg以上属高血压;

        但医学界已质疑这个标准,认为要避免心脏病、肾衰竭等和高血压相关的疾病,须确保病人的血压比标准更低;

        根据美国医疗机构最新标准,血压介于120/80mmHg至140/90mmHg属于高血压徵兆期;

        罄竹难书!请问还有什麽可以自圆其说的呢?

        西洋医学的方向和方式是“一个灾难性的失败”,其后果逐渐就会表露无疑。

        现行社会制度和法律允许使用西洋医术的从业人员合法地出现医疗事故,允许使用西洋医术的从业人员合法地出错,更允许政府相关部门不知所以;而这些事情只要有0.01%出现在中医身上,则是不会被理解、体谅,或留情的。同样都是医学,只是彼此的境遇不同而已。

        现实中,中医必须遵守西洋医生定下的标准或游戏规则。就像中国加入WTO后所面对的反倾销,即中国必须遵守西方国家定下的经济贸易游戏规则(反倾销是许多国家用来保护本国产品及民族工业的锐利武器)。

        廿五年前,我在西洋医学院上药理课的时候,教授就告诫我们,一个很普遍的胃药,就会对人体的所有系统,包括神经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等,产生极其严重的毒副作用!当时触目惊心,现在则比比皆是!我不是希望什麽,更不是希望得到什麽。我是中医生,同时也是西洋医生,那方的输赢对我都没有什麽关联,我只是希望病人可以公平地得到他们应得的好一些的处理和治疗,特别是这些更好的方法已经现成地存在的时候,又何必暴殄天物呢。

        西洋医术的研究方式存在着不少问题:

        缺乏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此一时彼一时,需不断修正;

        缺乏基本理论,见到什麽是什麽;

        思维局限在战术层次,太着重于微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顾此失彼;

        现代伟大的科学和技术在不断地遭遇尴尬;

        2003年是传染病向人类挑战的一年。从年初开始,“非典”就侵扰了30多个国家;夏季美国又爆发了西尼禄热和神秘的猴痘传染病;埃博拉病毒也再次出现于非洲。据统计,全球有约1500万人每年因传染病死亡。

        面对传染病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卫生官员、专家学者和医护人员付出了艰巨努力。在“非典”出现一年之内,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研究人员就先后确定了“非典”病毒及其入侵人体细胞的途径,测定了这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这在传染病防治史上前所未有。但是,传染病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反思:世界各国亟待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医疗和科研体系,现代人应充分认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于传染病肆虐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代医疗体系的无能则更是关键所在。

        有专家预言,随着经济全球化、人与人的交流日益密切,病原体传播也更加容易,新型传染病还会不断出现,这预示着人类在制服传染病之路上还将面临许多险阻。

      • 家园 续2

        美国着名科学家亚德雷姆(ALAN ADEREM)在同一期《细胞》杂志上对戴斯贾丁等人研究的重要性作出肯定。他说,了解人体新的防卫系统有助于揭开细胞死亡的关键秘密。

        芝加哥论坛报 (Chicago Tribune) 2002-7-20 报导,去年美国约有 103,000人在医院中受感染死亡,比政府估计的数字高出 14%。其中近 75% 的感染致死事件应可避免。

        据联邦疾病控制暨预防中心 (CDC) 去年统计,约九万人死于医院感染。病人在医院受感染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为全美第四大死因。

        芝加哥论坛报分析了全国 75 个联邦与州医疗机构、医院内部档桉、病人资料库与法院文件,做出上述报导。

        该报指出,不卫生的设施、沾染细菌的仪器和医护人员未洗手是造成受感染病人死亡的主因。

        自 1995年来,超过 75%的医院被指出严重违反清洁卫生规定。政府并未规定医院必须公布病人感染率,也没有规定医生须告诉病人暴露于医院内细菌的危险性。

        降胆固醇药 statins可能伤害神经(2002-8-20 新闻):

        丹麦研究人员(南丹麦大学,盖斯特)发表在「神经学」期刊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降胆固醇药 statins 虽可减少心脏病发作与中风机率,但也可能伤害神经,引起衰弱、刺痛和走路困难等症状。

        这类药物使病患神经受害的机率增加将近 15%,即在 50岁或年纪更大的病患中,每 2,200人会有一人神经受损。

        这是第一个认为这类药物和神经伤害有关的大型研究,美国目前约有 1,600万民众服用这类药物。

        这类药物之一的 Baycol,在一年前,因健康官员认为它和导致全球一百多人产生一种罕见肌肉疾病死亡有关,而被召回;但目前尚无因神经伤害致死的报导。

        服用己烯雌酚孕妇,所生女子易患乳癌(星报通讯社 2002-10-1电):

        发表在癌症成因及控制(Cancer Cause and Control)期刊的新研究显示,服用己烯雌酚(Diethylstilestrol, Des)的孕妇所生的女子患乳癌的风险高于他人;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以 5,000名曾受己烯雌酚药物影响的妇女为对象,比较她们与他人的医学纪录,发现前者患乳癌的风险增加 40%,如果年过 40,风险更增加 250%;

        己烯雌酚已被证明与罕见的阴道癌及男女不孕症有关而在 1971年被禁。

        医用药物参考手册错误百出(加通社多伦多2002-10-28电):

        医生诊所与医院急诊室必备的《製药及特製品概要》,简称为 CPS,是用于指导医务人员治疗用药过量者的参考指南手册,竟然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含有误导性,甚至是危险性的治疗用药过量的建议;

        卑诗药物及毒药资讯中心(British Columbia Drug And Poison Information Centre)的医生们发现,药物特性手册(Compendium Of Pharmaceuticals And Specialties, Cps)的 119种药物说明(Monograph)有半数的治疗建议不当;

        《加拿大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说:「有数项药品介绍提出的建议,即使不算离奇,也是非常陈旧。」;

        这是由製药商提供、得到卫生部批准的药物简介,概括地说明适用范围、建议用药量、潜在的副作用及在何种情形下须避免服用;

        由鲁布巴切率领的这个专家小组,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十类经常因用药过量造成病人死亡的药物,如乙醯胺基酚(止痛退热药)、乙醯水扬酸(消炎解热镇痛剂)、毛地黄素(用于治疗鬱血性心衰竭)等。专家们然后将这本 CPS 指南列举的用药过量治疗建议与其它权威的同类手册进行比较,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是,在 CPS 指南手册中只有 21%的建议对医生有帮助,有一半的药物简介不是危险就是误导;

        在温哥华医院担任急诊室医生的布鲁巴切推测,那些接受过毒物训练的急诊室医生,应该能够辨认出此指南中很多药品简介是错误的;

        卫生部发言人贝克表示,该部已在设法确保药品介绍准确和不断得到更新,以儘量防止 CPS指南出现谬误。

        研究报告建议限用强加处方药(2002年11月19日多伦多星岛)

        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联邦政府必须收紧法例,限制健康的加拿大人服用强力处方药,目的只为预防疾病;

        报告书作者巴特(Sharon Batt)称,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安全标准已被用以预防疾病的「神奇药丸」取代。她认为现今社会染上服药瘾;

        巴特指出,一个「神奇药丸」能引致其他疾病的例子,就是近期备受争议的贺尔蒙替代疗法对长远健康有好处的讲法;

        医学界一直认为溷合多种贺尔蒙的疗法可以改善中年妇女的健康,以免出现各类因年龄产生的疾病。但本年初发表的一分重要研究发现,该疗法有可能反而引致原以为它能预防的疾病;

        报告中指出的另一例子是美国食品及药物局九八年批准使用药物协助减低高危妇女患乳癌机会,但临床研究发现,该药会引起其他严重疾病,包括子宫癌、血凝块及白内障。

        乳癌药Tamoxifen有严重副作用(2002年11月27日加通社多伦多电)

        加拿大卫生部昨天警告说,一种治疗乳癌的药Tamoxifen可能引发严重副作用。

        今年春天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做出结论说,服用 Tamoxifen 的妇女有较高的机会中风、肺静脉栓塞、及子宫癌。

        卫生部发言人说,该部用了这样多时间检阅这项报告,终于在本月初向医学界及公众提出警告。

        如果病人在服用这药品之后,出现如下的症状,应立即去看医生:面部、手臂或腿部麻痺或肌肉无力、说话或是视觉突然间有问题,似乎有中风危险;腿部肿胀、胸部疼痛、或呼吸急促可能是血栓塞的先兆;腹痛、阴道出血则可能是子宫肿瘤。

        医疗新趋势,小病免服药(2003年2月5日华尔街日报)

        越来越多医生在治疗病患时採取「免服药」(drug-free) 策略,认为像感冒、便秘等病,可以用多喝流质、多吃纤维食物来医治,因此非必要不开处方;

        越来越多医学证据显示,对付从鼻塞到便秘等普通疾病,不吃药有时好得更快。有些研究还质疑药房卖的成药是否确有功效。譬如,英国医学期刊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的结论是,市面许多有名的咳嗽药,包括Robitussin、Dimetapp,效果并不比安慰药 (placebo)好,但咳嗽药厂商质疑这项研究的方法;

        有些医生认为人体有抵抗疾病机制,应该让人体自动对抗疾病;譬如发烧是人体对抗发炎的方式,而用海绵擦身体和多喝流质要比服用阿斯匹灵安全。宾州美国内科医师学会与美国内科医学会医生史诺说,感冒吃不吃药,痊癒的时间是一样的;

        医生担心常用的处方药与成药常有副作用,虽然有些很轻微。医生说,Sudafed 之类的鼻塞药可能使病患血压增高,Advil 之类的消炎药若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痛和肠胃出血,而阿斯匹灵类的药物可能导致出血,病患若有高血压时也会较难控制;

        在医学证据改变用药想法的同时,民众受电视药品广告疲劳轰炸,以及看到药房各类药品充斥,也开始对药物产生抵制心态;

        但即使是不轻易开处方的医生也说,病患不能对什麽药都拒绝,像链球菌性喉炎 (strep throat) 或更严重的心脏病等就需要服药治疗;

        同时,有些民众服某些成药是为其他原因,像有人服阿斯匹灵预防心脏病;

        以下是医生对某些病症建议的替代疗法:洗热水澡和多喝流质治鼻塞、喝加柠檬和蜂蜜的热茶治咳嗽、少喝咖啡和巧克力治头痛,以及多喝流质、多吃纤维食物和运动治便秘;

        抗生素将加贴警语标籤(2003年2月5日美联社华盛顿电)

        联邦食品暨药物管理局 (FDA)表示,所有抗生素药品在 2004年2月6日以后必须加贴服用过多会有抗药性的警语标籤,以提醒医师勿滥开不必要的抗生素处方笺;

        警语标籤提醒医生须确认病患遭细菌而非有相同症状的病毒感染后,才开抗生素给患者。医生常开抗生素给因病毒引发耳痛的儿童,或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或咳嗽的成人患者;

        抗生素只会杀死细菌,对病毒无效。但据疾病防治中心(CDC) 估计,全美医师开具的约一亿张抗生素处方笺中,约半数是无必要的。FDA要求抗生素药物加贴的警语标籤,须提醒医师告知患者确实按指示服药的重要性。患者不应将抗生素拿给他人服用,或因为病情改善过早停药;

        事实上,细菌愈来愈不受抗生素影响。许多常见的感染已无法用传统抗生素如盘尼西林治癒,有些细菌甚至无法以市面上任何抗生素对付。每当抗生素被使用,残活的细菌会变得更强大且扩大蔓延。

        德国研发生物感测晶片,不会导致细胞寿命缩短和限制研究时间,准确度提高(2003年2月11日世界日报旧金山电);

        德国半导体製造商英飞凌(Infineon Technologies)表示,该公司研究人员已经发展出一种半导体技术,可让科学家们研究活神经细胞中的电流信号;

        该公司研究部资深主任泰威斯表示,在电脑的帮助下,对活神经细胞内电流信号的研究,将协助科学家们对于脑部运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进一步发展出如老年痴呆症等神经性疾病的治疗方式。泰威斯在一项访谈中说:「举例来说,研究人员可以将脑神经细胞切片放在晶片上,再施以药物来观察神经发出信号的方式,以及细胞对某种特定药物的反应。」这种新研发出的「生物感测晶片」(biosensor chip)代号为「神经晶片」(Neuro-Chip),是由英飞凌研究人员和位于慕尼黑郊外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科学家共同开发成功;

        在「国际固态电路会议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泰威斯和同僚详细描述了他们如何成功纪录下蜗牛脑中的神经单位(nurons)所发出的电流信号。神经单位是组成生物体内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的专门细胞,透过电流脉冲彼此沟通。神经晶片只有约指甲般大小,内建 1 万 6000 个负责监视电流脉冲的感测器。神经晶片表面并涂有一层电解质营养溶液,以确保神经单位能存活下来。神经晶片的电路中内建有强波器,让感测器可以侦测并处理来自不同细胞层(cell layers)间的微弱电流讯号,所蒐集到的资料将再传送到电脑上,并转换成彩色影像供分析之用;

        泰威斯指出,研究人员目前只能利用极微小的探针,测量细胞内的电流活动。这种测量方式,不仅会导致细胞寿命缩短且限制研究时间,准确度也没有神经晶片高;

        过量用醋氨酚,肝脏会坏死(加通社渥太华2003年2月13日电)

        联邦卫生部周四提醒公众人士,服用醋氨酚(Acetaminophen)时,不可超过建议剂量,否则或会引起肝脏损坏甚或致死。Tylenol、Neo-Citran及Sinutab等药物均含有醋氨酚;

        卫生部表示,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文章指出,过量服用醋氨酚是美国方面急性肝脏衰竭个桉的第一大原因。卫生部补充表示,若果用者根据指示服用,醋氨酚并无危险;

        该项劝告提醒公众人士服用止痛及感冒药物前,必需仔细阅读药物标籤;

        卫生部举出例子:当子女患上感冒时,父母或会叫他们吃感冒药,同时又给他们另一种药物治理流鼻水。若果两种药物均含有醋氨酚,一起吃下便可能出现超过剂量的问题;

        美保健具警示作用,支出多成效未必好(即西洋医学是在帮倒忙)

        对于美国医疗保健支出情况所作的大规模研究得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多未必好;

        此项研究发现,相较于得不到更多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来说,那些得到更多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并没有活得更久,身体功能并未保持得更好,也不更愉快和幸福;

        此项研究的作者之一斯图柯(THERESE STUKEL)表示,美国医疗保健状况的情况极具警示作用……。卑诗省大学着名学者伊文斯(ROBERT EVANS)也认为,此项研究告诉我们,加国可以向美国那样对保健体系大撒金钱,但享用这一体系的人却不一定会更健康和更幸福;

        油与水特定条件下可溷合(2003-02-21)

        相信大多数人从小就被告知,油和水不能溷合,但一位澳洲科学家最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今后中小学讲授有关课程的时候,有必要改为「油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动溷合成乳液」;

        《新科学家》杂志最新一期报道,澳洲国立大学的学者帕什利,正在研究浮在水表面的油为何会自动积少成多,这种科学上称为「远程憎水力」(long-rangehydrophobicforce)作用的现象,是化学研究迄今未能解开的谜团之一;

        他在观察水面大片浮油散开时形态变化时,无意中发现憎水表面出现许多细微气泡造成的微洞。人们早知道暴露在空气中的水会吸收一定量气体,帕什利因此猜测那些细微气泡中气体,可能是被「远程憎水力」从水中抽出来的;

        为证明这一猜测,他将表面有油的水反覆冻冰再融化,一次过将水中气体几乎完全抽出,结果得到水和油自动溷合而成的乳液,它非常均匀而且稳定,静止很久亦不曾分离沉淀;

        许多学者同帕什利一样对这一发现感到非常惊奇,但他们暂时都说不出其所以然,专门研究此类问题的化学家则希望知道这个现象能否重複;

        对医药化工极重要:不少同行表示,如果此项发现经科学实验重複证实,对医药和化学工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例如许多目前认为只能溶于油的药物,将来可以改用不含气体的淨水作溶剂,使药品成本大大降低;乳漆这样的化工产品,亦有望摆脱天拿水之类的易燃、有毒溶剂,既降低成本又减少污染;

        美国抗药病菌激增(据新华社华盛顿2003年3月10日电)

        由于滥用抗生素,美国抗药病原菌品种激增。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专家预言,肺炎链球菌对抗常用抗生素的能力将出现"飞跃";

        专家警告说,到2004年夏季,不论是青霉素还是红霉素,对近40%的肺炎链球菌品系将失去作用。目前这种链球菌每年在美国都要导致几千例的脑膜炎和肺炎等疾病。

        专家们分析了来自美国8个州的数据后发现,1996年这种链球菌21.7%的品系能抗青霉素,到1999年这个数字就涨到了26.6%。同一时期,这种病菌抗红霉素的品系比例从10.8%上升到了20.2%。

        参与这项研究的专家裡普西奇说,上述结果为反对滥用抗生素的观点提供了更多佐証。

        多年来公共健康专家就指出,过度使用抗生素正使越来越多的病菌具有抗药性。美国政府估计,每年开出的大约1亿张抗生素处方中半数左右并无必要。

        地球形成年代推早二千万年(2003年6月7日东方日报综合报道)

        美国的科学家重新分析数据,发现地球形成年代较以往确认的更早,相信在太阳出现后约一千万年已初步形成,而在太阳出现约三千万年已成为如今的体积,较以往相信的五千万年为早。

        美国天文学家雅各布森指出,经科学家重新分析及计算一些流星物体及化学同位素后,发现地球应在太阳形成后约三千万年形成,而非一般相信的五千万年。

        编者注:我们有些担心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什麽时候再重新分析一次数据。

        女性并非每月只排卵一次(2003年7月10日)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繁殖生物学研究小组发现,女性每月并非只排卵一次,而是两至三次以上,换句话说,女性其实没有可赖以避孕的「安全期」。

        但过往的研究显示,女性的卵巢在月经周期初段会长出十五至二十个卵泡囊,当中会有一粒成熟的卵子排出进入输卵管,其馀全部死去。研究发现,妇女每月至少长出卵泡囊两至三次,表示每月排卵的次数也不只一次。

        领导研究的皮尔逊医生称,这发现彻底改变五十年来对月经、排卵及安全期等的认知,对避孕药的应用或生育治疗均有影响。在安全期性交无惧怀孕想法也要修正。

        研究人员以六十三名月经正常的妇女作试验,在一个月内,每天利用超声波仪器探测生殖系统变化,结果发现,有十三人曾多次排卵,廿人的卵泡有多次活动。

        编者注:如此先进的科学,怎麽总是朝秦暮楚?

        脑部可自长新细胞抗病(2003年7月12日)

        科学家一直认为,人类的脑部在青少年时期已定型,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步退化。不过,新西兰科学家最近否定了这套理论。

        奥克兰大学医学院教授福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人类脑部在受到脑部疾病例如亨汀顿氏舞蹈病侵袭时,会自行製造新的脑细胞。这项发现可望为柏金逊症及老人痴呆症等目前无法医治的脑部疾病找到治疗方法。

        目前,医生只会对患了上述脑部疾病的病人说,他们的病情会逐步恶化。但福尔说:「我们初步发现患了脑部疾病的人是会长出新的脑细胞的,若能令这些新细胞生长得快些,可望为治疗脑部疾病带来曙光。」

        科学家以往认为人的脑部到了十五岁便定型,接着逐年退化。这套理论在五年前被美国专家质疑,因为他们试验一种治疗脑癌的药物时,为病人加入显示器观察是否有新细胞生长,药物证实无效,但专家解剖尸体时,发现死者脑部长出新细胞。

        福尔领导的小组研究脑部疾病死者时,进一步发现病人大脑皮质一个叫海马的内褶区及基底神经节长出新细胞。

        编者注:历史是最无情的审判官。真理的发现和认定,常常是艰难而曲折的。类似的证实和发现,恆河之沙 ,枚不胜举;

        澳洲国立大学天文及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专家德赖弗2003-07-22在澳洲雪梨「国际天文联盟」大会上宣布完成至今对宇宙间星体数目的最精确计算,望远镜范围可及的星星有七十亿兆颗(70,000,000,000,000,000,000,000),英文的单位是70个「sextillion」。

      • 家园 续1

        感冒并不需要吃什麽药,喝多些水,多些休息即可。有些发烧,有些咳嗽是好事,说明机体有反应,是人体抵抗力的体现/表现,因这是人体抗御的功能。但西洋医生将之停止了,强行停止了,不顾后果地停止了,无知和幼稚地停止了!这是人为的灾难,天大的灾难,多麽地可怕和可笑,以及多麽地滑稽和无奈!

        西洋医院本身集中了大量的病人,集中了大量的致病菌,其中有大量的耐药菌,如金黄葡萄球菌,互相传染,交叉传染,成了万恶的和致人于死地的传染源,如非典!西洋医生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家居治疗──已被现代医学所推荐。

        既然医生是用来治病的,有病治不了或越治越多,要他们来干什麽?同时,由于西洋医术的学术水准,医疗水平的原因,拖延耽搁病人的病情、医疗事故、责任事故层出不穷。

        仪器落后免病人诉讼,建议医生说明诊断未必可信(加通社多伦多2001-03-17电)

        紫药水可致癌医生震惊(01-05-30)

        外国一项医学研究指内地市民使用了七、八十年的紫药水是一种潜在的致癌剂。英国卫生部发出通报,规定紫药水只能用于局部未破损皮肤,严禁内服。消息传出后,不少内地医生都表示震惊;

        紫药水由于价格低和疗效好,自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一直广受普罗市民的喜爱。紫药水主要用于皮肤和黏膜的擦伤、感染、溃疡和癣症等,另还可口服治疗蛲虫病;

        据国家广播公司 (NBC) 新闻网站2002-05-10报导:美国各医院中隐藏着危险,研究发现美国每年有 98,000 人死于医疗失误,超过了车祸死亡人数;

        加通社温哥华2002-05-07电:加拿大将展开对医院医疗事故的研究,部分专家指出,加国每年发生在医院的医疗事故导致 10,000人死亡;

        加通社多伦多2002-05-27电:目前加拿大每年约有 108,000名病人在医院中死亡(是否意味着有约 1/10的在医院中死亡的病人是死于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无奇不有,如手术时开错了病人的身体部位、用错药物或作出错误诊断;

        根据澳洲一项调查结果,因医疗事故而死亡或出现不良后果的病患者人数,佔医院就诊总人数的 2-3%。如果将此数据引用到加拿大,以每年 1,400万名就诊人数计算,意味着每年至少有 28万名患者因医疗事故而死亡或致病;

        新华社2001年5月报导:西洋医院的临床误诊率高达30%,疑难病例误诊率则超过40%;

        有关专家指出,由医生、护士或其他医护人员造成的医疗事故,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那些自我管制的医疗协会害怕会被告上法庭,就採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医院对待医疗事故特有的「沉默文化」;

        美国目前只有一些州刚开始要求医院和医生报告医疗失误。然而在医院提出抱怨后,联邦政府不再要求他们报告在医疗过程中死亡的病人所占的百分比;

        医疗事故是全球范围的问题,美国、澳洲、英国、纽西兰及丹麦等国对这个问题做过调查,并建立起减少医疗事故、拯救生命的措施;

        多伦多大学贝克教授和卡加利大学诺顿教授2002年年初在「健保论文」杂志发表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披露了新斯高沙省四岁小女孩布朗德因医疗事故而惨死的事件。布朗德曾患有白血病,于九二年四月到医院看牙病,但医院一名医生却错误地在女孩的嵴椎管注射了化疗药物长春新硷(一种抗肿瘤药)。女孩当晚便严重呕吐,并痛苦尖叫,一週后不治身亡。文章称:「验尸报告显示,女孩的白血病早已治癒,她身上没有任何癌细胞。」

        贝克和诺顿还在文章中呼吁,要求政府立即採取行动,保证加拿大民众的健康和福利;

        文章说:「最重要的是要减少由医疗事故导致的死亡和伤害事件。」

        贝克和诺顿在文章中建议:

        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将医疗事故数量减少 50%;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系统;

        提供更新设备和完善系统的资金,以减少药物治疗及其他程序中产生的错误;

        加通社多伦多2002-05-24电:加拿大卫生部昨天在一份谘询报告中说,新的临床资料显示,广泛用于治疗关节炎的处方药 celebrex,其副作用并不像该药上市时说的那麽小;

        最初说 celebrex 与传统的关节炎药相比对病人胃的损害小得多。但一项大型临床试验发现,celebrex 导致胃部溃疡併发症的风险并不比 ibuprofen 或者 diclofenac 小。卫生部发言人贝克说,这三种治疗关节炎药物引发消化道疾病的风险几乎一样,为此该部已经发函给医生,让他们知道此事;

        联邦卫生部份谘询报告劝告道,有高血压病史、心绞痛、心脏病或心衰者,如正在或是打算服用 celebrex,应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医生;任何在服食这种药物者,如果出现水肿、呼吸急促、虚弱、无力、体重急剧增加或者胸痛症状,即须立刻通知医生;

        加通社多伦多2002-5-23电:由于批评一种极普遍的抗抑鬱药,被多伦多大学教学医院取消聘约的英国着名精神病学专家仍然坚持原有言论;

        希利医生(DAVID HEALY)表示,仍然深信PROZAC及其同类药物会令病人上瘾,甚至令部份病人有自杀倾向。他最近已与多伦多大学及该大学的精神健康及成瘾教学医院达成庭外和解协议;

        他表示,该类称为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简称SSRI)会令服用者有自杀倾向,令病人对其产生倚赖,而且很难戒掉,极可能是无法完全停止服用;

        他表示自己尚有其他问题要发表,希望引起公众关注,包括药厂选择性地发布药物的安全及有效资料,又找来捉刀人撰写有关他们所生产药物的专文,刊登科学期刊内等;

        「自然遗传学」期刊2002年5月在其网站中刊出了美国康乃狄克大学华裔科学家杨向中(Xiangzhong Yang,译音)的研究报告,凸显了一些複製动物的畸形反常情形:大家担心複製儿可能在婴儿期即夭折,或注定一生要过着怪胎或残障的生活;

        在该小组就複製牛 X 染色体基因所作的研究中,10 个基因便有 9 个出毛病;

        在複製牛中,这种缺陷颇像一台电脑接收到来自两套软体程式所发出的杂乱、互相冲突指令,这些複製牛製造蛋白质的机械作用发生故障,结果殃及複製牛的存活;

        而那些偷偷试图複製人类的实验室用的複製法,基本上跟複製牛方法相同。

        美联社华盛顿2002年5月31日电:哈佛医学院杨克纳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发现,通常存在于大部分脑细胞的一种蛋白质,可能与形成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有关。可能指出一些发展治疗法的方向,包括设法防止alpha-synuclein 与涉及这种程序的其他蛋白质结合、防止这种蛋白质在神经细胞聚集,或是防止它与多巴胺接触。

        这项发现可能有助于指出发展治疗方法的方向,可是也使现行疗法受到质疑;

        新发现令人怀疑目前使用多巴胺治疗帕金森氏症,长期下来是否可能反而让病情更为恶化。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 6月号的「自然医学」期刊上。

        加通社多伦多2002-6-11电:医生动辄切除子宫疗病,且接受子宫切除手术妇女,卵巢被不必要切除者达72%;

        一项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说,加拿大妇女接受了过多不必要的子宫切除手术,医生将这类手术作为良性子宫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而实际上是可以採用手术以外的方式治疗的。

        事实上,35岁以上的加拿大妇女中有22%接受了子宫切除手术,而其中大部分是没有确定理由的。

        比子宫切除比率更令人注意的现象是,医生在切除病人的子宫时也连带切除了病人的卵巢;

        在40岁以下妇女接受子宫切除术的病人中,72%失去了卵巢;

        在很多这类病例中,除了子宫内膜移位之外,很难想像为何所有人都将 40岁以下女病人的卵巢也一併摘除;

        当你询问妇科医生为何如此行事时,他们会回答说,她们即将进入更年期,那时她们再也不需要这些卵巢了;

        实际上以此为由将 40岁以下妇女的健康卵巢顺便切除,无论如何是难圆其说的,因为加拿大妇女平均要到52岁左右才进入更年期;

        这一数据令人震惊,甚至没有医学上的必要;

        卵巢被切除后,不但促使妇女提前进入更年期,进入过早绝经阶段,而且因雌性荷尔蒙分泌量剧减,又会导致骨质疏鬆症、甚至引发心脏疾病,及时常伴随停经出现的失眠与潮热;

        撰写这项研究报告的专家小组负责人说,在医学科技已取得飞速发展、有更多治疗手段可供选择的今天,这种执着地以老式方法治疗子宫疾病的现象,使她想起早年医生在施行腹部手术时,往往自动顺手将病人的阑尾也一併切掉。

        上述统计数据是在安省蒐集的,但多伦多大学医学网络妇女健康事务负责人史图华医生推测,加拿大其它地区的情形也差不多;

        报告中建议对病人及医生加强教育,对于子宫肌瘤、异常子宫出血及骨盆疼痛等可以有不同的医疗选择;

        补充激素疗法浪费超过一千亿元,还损害了数百万妇女的生命!

        美国国家卫生总署 (NIH) 2002年7月9日宣布,经过八年半的研究后总结出,接受荷尔蒙替代疗法/补充激素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简称 HRT)的妇女,因长期服用溷合雌激素(estrogen)与黄体脂酮(progestin)得乳癌、血栓塞、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机率会增加(增加罹患乳癌的危险则早已周知,但国家卫生总署仍然如此),因此该署已终止对 16,600名妇女进行的Prempro药物试验,并向医生与使用这种疗法的妇女提出警告;

        美国有 600万名妇女服用这种溷合荷尔蒙,有些是短期服用,以减轻更年期的燥热与其他不适应症状;但有些是长期使用,因为许多医生相信 HRT 能预防心脏病、骨质疏鬆症,有助妇女维持健康;

        根据NIH针对HRT效果所做的全美第一个大型研究「女性健康基础」(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长期服用Prempro,使本来健康的妇女心脏病发作机率增29%,中风机率增41%,得乳癌机率增26%;

        主持是项研究的美国全国心脏、肺及血液学会(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会长兰芳医生(Dr. Claude Lenfant)指出,同时服用荷尔蒙和孕激素对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险程度大大超过任何可以藉此获得的益处。

        麦马士达大学的雅楠医生(Dr. Sonia Anand)和尤瑟夫医生(Dr. Salim Yusuf)在2002年8月20日出版的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中发表评论,指每年全球花在HRT的直接和非直接费用大概有数十亿元,过去二十年来累积的支出超过一千亿元。

        上述数字综合了几百万份HRT处方的药费,医治HRT药物导致乳癌、心脏病、中风和血块等併发症的费用。

        雅楠和其他专家都认为联邦政府所资助,综合 16,600名美洲妇女临床实验资料的研究,具有最权威的结论。服用雌激素 (Estrogen)和孕激素(Progestin)综合疗法的危险太高,促使政府提早终止为期十五年的研究,刚过了五年就向医生和病人发出警告。

        该项研究发现一万名妇女用HRT一年后,就会增加八宗乳癌,七宗心脏病,八宗中风,以及十八人的腿或肺部出现血块。

        雅楠说,这应该唤醒政府增拨研究经费。她感到把更年期当作疾病来处方医治的责任应由医生们来分担。

        「这是自然的老化过程,但医学界人士却说应该服药治理。事实上,只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女病人才需要补充激素疗法,但我们促使部分妇女对这疗法产生依赖性。」

        加拿大癌症协会(2002年10月10日多伦多星岛)促请妇女与她们的医生讨论荷尔蒙取代疗法的利弊,和考虑到生活习惯及其家庭历史。妇女使用荷尔蒙取代疗法(HRT)来预防长期疾病,会增加患乳癌的机会 。

        美国妇女健康初步计划(American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在研究早期已停止,基本上是因为荷尔蒙取代疗法被发现会增加约百分之二十五的机会患上乳癌,同时有迹象显示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及肺积血的机会。

        癌症协会卑诗及育空分会行政总监卡明斯基(Barbara Kaminsky) 表示,这项研究的重点,在于指出长期使用荷尔蒙取代疗法是作为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用来纾缓更年期的症状。

        「透过这研究的启示,我们促请妇女与她们的医生讨论使用荷尔蒙取代疗法的好处与坏处。虽然荷尔蒙取代疗法在短期上可纾缓更年期的病症,但妇女的生活习惯及其家庭历史,也需要在作出决定前加以考虑。」

        乳癌研究员格尔蒙教授(Dr. Karen Gelmon)称,在所有情况,药物应以最低有效剂量及使用最少的时间为有利。

        加拿大癌症协会又建议,可以自然方法来纾缓更年期症状,遇上睡眠困扰,可定期运动来减轻压力及改善整体的身心;练习瑜伽或冥想来鬆弛;服食维多命E补充品及尝试在临睡前饮用甘菊茶。

        新结论不利激素替代疗法(2003年3月19日)

        一项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研究发现,这类治疗方法并不会为绝经期妇女带来更加健康的后果,或为她们带来更多乐趣。

        研究者对一万六千六百零八名妇女分两组进行比较,一组接受了激素替代疗法,另一组只使用了无效安慰剂,结果发现,前者的睡眠并未见改善、心情更好或更少忧鬱,或更加容易获得性生活满足。这项研究的报告将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加州大学葛兰蒂为该报告所写的编者按中指出,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非常明确,绝经期后妇女如果没有出现徵状,不应当接受激素替代行疗法,而不得不进行这类治疗者也应尽可能在短期内使用小剂量。

        激素替代疗法是对那些在子宫切除手术之后的妇女利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综合补充治疗。在以往医学界认为,这类治疗有助预防心脏病、直肠癌、与年龄有关的心智下降。医学界还相信,该疗法可以减少潮热、盗汗及忧鬱等绝经期徵状。但这项研究发现,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的心脏病、中风,以及危及生命的血栓形成的风险反而增高,儘管接受这类疗法的妇女的髋关节骨折、直肠癌的比例下降。研究得出结论,激素替代疗法弊大于利。

        荷尔蒙替代疗法增加乳癌危险,且让乳癌更难检测(路透芝加哥2003-06-25电)

        根据一份週二发表的研究报告表示,最常用的荷尔蒙替代疗法不但会增加停经妇女罹患乳癌的危险,还会让使用乳房造影检测癌症变得更困难。

        荷尔蒙替代疗法结合雌激素和黄体激素,这两种激素已证实具有改善骨质疏鬆症的功能,还可以降低髋部骨折和子宫癌的危险。然而由于研究结果显示,惠氏药厂(Wyeth)<WYE>结合雌激素与黄体激素的药品Prempro会增加罹患卵巢癌、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因此美国在2002年夏季中止了一项政府的长期研究。

        这份週二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的报告,对一年前中止的研究作了进一步分析,证实了使用整合两种激素药物的妇女,罹患乳癌的机率增加26%。

        此外,这项由加州托兰斯(Torrance)的Harbor-UCLA研究与教育学会(Harbor-UCLA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进行的研究还发现,癌症要发展到较严重的程度才能被诊断出来,而且会造成异常乳房X光摄影片数量大增。

        在同一期刊的另一篇研究报告中,西雅图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发现,即使没有每天将黄体激素与雌激素结合使用,罹患乳癌的危险仍会增加。

        其结论是在分析过此前发表的51篇研究报告后所得出。

        复合型荷尔蒙补充疗法将增加女性罹患乳癌机率 路透伦敦2003-8-9电

        健康专家周五提出警告称,使用复合型荷尔蒙补充疗法(HRT)治疗更年期症状,将使女性罹患乳癌的机率加倍。

        补充女性体内荷尔蒙能减轻面部热潮红、情绪不稳等更年期不适症状,同时还可减少骨质疏鬆症的机率。

        虽然单一的雌激素荷尔蒙补充已被证实会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机率。但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Cancer Research UK charity)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复合型的荷尔蒙补充疗法--即同时补充雌激素和黄体激素(progestagen)却是更加危险。

        「与其它种类的荷尔蒙补充疗法相比,复合型的疗法危险性更高,」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的贝罗(Valerie Beral)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讲到。

        通过对英国逾100万名50-64岁妇女进行问卷及长达两年的追踪研究,贝罗及其研究小组发现复合型荷尔蒙补充疗法引发乳癌的机率是单一雌激素补充疗法的四倍。

        发表在刺胳针(Lancet)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从未接受过荷尔蒙补充的妇女相比,那些接受该项治疗的妇女因患乳癌死亡的机率高出了22%。

        「接受治疗时间越长,这一危险性就越高,最明显的是在一至两年间,」贝罗讲到。

        但是一旦患者停止接受治疗,这一危险性便马上下降。

        圣安东尼奥美联2006-12-18电:美国成千上万妇女停用荷尔蒙替代疗法之后,乳癌病人数日渐减少,2003年的减幅更是达到7%。

        根据统计预测,2003年估计会有20万人得乳癌,结果确实的病例比这个数目少1万4000个左右。所有向联邦政府呈报乳癌病例的机构都发现乳癌病人减少了。近期发表统计报告的美国癌症学会也发现了乳癌减少的趋势。

        乳癌是美国妇女最常见的癌症,从1990年至1998年,乳癌患者平均每一年增加近2%,后来才逐渐减少。

        星报通讯社渥太华 2002-7-12电:加国科学家研究人体自然防御系统取突破,医学教科书需重写,内质网为抗细菌大功臣;

        他们的研究成果将导致治疗感染及对付致命的生物恐怖袭击的新方法的诞生。这项新发现还将提供治疗对抗菌素具有抵抗力的感染的新方法。

        利用新的蛋白代谢科学,戴斯贾丁及同事发现,人体对感染的自然防御有时依赖于一种「实用的内野手」而非以往倍受称讚的大明星。当微生物入侵,大举进攻并击败这类「内野手」时,感染便在体内传播开来。

        犹如为防止盗贼入屋行窃,在住家的前门装上防盗警报系统,结果盗贼从后门乘虚而入。

        需要了解细菌是如何躲避人体的防御系统的,新研究开闢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新发现集中在巨噬细胞(MACROPHAGE)上,这是一种白细胞,它是抵抗感染的前线哨兵。多年来,教科书上说,巨噬细胞的表面延伸,并将入侵的微生物包裹进去,然后吞噬。

        但戴斯贾丁领导的科学家小组发现,教科书对一类重要的微生物的解释是错误的,这些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结核菌及布鲁氏菌(恐怖分子可能利用作为袭击的工具)。

        在对抗这些细菌时,关键的角色属于一种以往不被人重视的内膜袋状管道系统,它被称作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英文缩写为ER)。内质网漂浮在巨噬细胞中。它与巨噬细胞的外膜融合,并形成囊袋,将入侵的微生物包裹起来运走,然后悠然自得地消化外来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