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个80后对文革时代的非理性看法 -- 河蟹还是河蟹

共:💬301 🌺2157 🌵6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哦也

            哪怕就那么一小丁点风险,可咱们连一丁点儿蛋糕渣也木有。所以咱就是不爽。

          • 家园 还在做梦哪,高考是老邓恢复的。

            如果现在还是文革,你大概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

            医疗:文革期间看病有多少药?印度、朝鲜现在还是免费医疗呢。

            住房:文革期间造过多少房子?有多少人在文革期间分到过房子?我在上海,上海的公房有些是五十年代建的,都不是独用的,因为质量差,居民已经在呼吁要求拆迁了。现在绝大多数的新村公房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

            教育:高考是老邓恢复的,看看现在的中小学校有多少是文革中建的?

            乌有左派怀念的那段好时光其实是文革后78到92老邓南巡的时光,说起来还是老邓给的。

            如果没有老邓,现在这里大多数人大概都在农村刨地球呢,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农村青年有户籍限制,离开家乡,没工作,没住房。即使不把你当坏分子抓起来,饿都饿死你,因为你没粮票。

            • 家园 高考是小华恢复的还是老邓恢复的?

              高考是小华恢复的还是老邓恢复的?

              文革期间穷人看得起病

              文革以前呢

              文革后经济发展这么多,普通人医疗又怎样了

              文革期间一样可以自己盖房

              文革中学多还是邓时代中学多?文革末期中小学入学率高还是邓时期入学率高

              看看统计局的表就知道了

              “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大部分也就一年

              “农村青年有户籍限制,离开家乡,没工作,没住房。即使不把你当坏分子抓起来,饿都饿死你,因为你没粮票”

              可以拿粮食换粮票

              那时候没有身份证,大队开封介绍信,全国到处走的手艺人有的是

        • 家园 你搞错了,不是这么回事

          我在某国营老化工厂干过,1950年建厂的。据我所知,文革时期,虽然没有现在这么讲究,但最起码的城市规划还是有的,比如化工厂一般就建在城市郊区下风方向。当时,倒不是考虑到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那时候的人可没这么讲究,而是为了备战,防止化工厂被炸后有毒气体随风扩散飘到市区,造成更大的人员损失。

          但是,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国营工厂的生产区和宿舍区,其实都是紧挨在一起的。结果就是,国家在一块荒地上建一个化工厂,然后很快周边就能形成一个城市,工厂越是兴旺发达,周边的居民区和生活设施就越是密集。所以,弄到最后,工厂周围总是会形成大量住宅的。

          • 家园 千真万确!

            搁现在,就是那些鸟人炒作的什么啥子概念了.

            老兄说得这事,只要不是瞎子都是看得很清楚的事实.就算是瞎子,心里头也是明白的.

      • 家园 大连PX散步事件让我想起了英国小说《是,大臣》中的一章。

        翻出来重新看看,这章的标题是“油腻腻的木杆”,事件经过简直一模一样。建议TG重版一下《是大臣》,《是首相》,下发至县处级干部学习。

    • 家园 某些做法要隔远了才能看清点.

      某些做法要隔远了才能看清点.

      1.70年代初已经有计划生育了,从80年代开始的只准生一个在农村的影响.

      2.80年代的严打.

      再对照以前看.有什么发现?

    • 家园 搞文革,其实是因为毛泽东当时的思路不够开阔

      文革的原因,阴谋阳谋,争论不休。这里就说说阳谋吧,毛泽东搞文革,其实就是因为他学的都是四书五经,加上后来的马列,用现在的话 说,就是个文科生,所以他发展国家的思路很狭窄。他考虑的只是一个大饼怎么分配的问题,根本认识不到适当的分配不均(不是分配不公),可以让大饼变大。在那种思路下,要让全国人吃饱,当然只能是一部分人斗争另一部分人了。邓小平是留学过的,虽然只是在打工,可是他是懂得工业化的力量的,所以他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让大饼变得更大的问题,这不是靠一部分人斗争另一部分人可以解决的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