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两弹一星 Vs 运10 -- iantsai

共:💬155 🌺786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前辈是做什么行业的?

                  咱们貌似同行啊。

                • 家园 呵呵,农村土法铸造铝锅铝盆那更不合理了。

                  就用个铁锅熔化铝,用的也不是铝硅合金,就是一般的纯铝或压力加工铝合金,熔渣都不弄掉。

                  做出的铝晶粒大,夹杂物多,脆,就只好做厚点。不过确实是结实,比那种冲压的不锈钢或铝制品好多了,不起坑,也不是很脆。

                  本来一提到铝合金,就是固溶时效那一套,被土法这么一搞。。。

                  真空熔炼铝好像不多吧。

                • 家园 你这种帖子都吃草

                  铝是不是很容易跟空气起反应生锈,然后迅速被致密的氧化铝包住。

                  • 家园 是的

                    但是当铝被多次熔炼的时候,这些本来在表面上的氧化物就会进入材料本体,而且由于铝和这些氧化物的密度差不大,且氧化物等等颗粒都非常细小,因此这些裹进材料内部的杂质很难去除。这样就可能会导致机械性能的下降,在做真空镀膜的时候会发现异常电弧,漏镀等等麻烦。

          • 家园 原来Alarm兄是航空工业业内人士呀,佩服

            我是学通信的,航空方面的知识纯属业余爱好,水平不高。但建国后中国因为国际政治环境和自身政策原因被封锁了30年,国内各工业部门真正获得飞跃式发展是近30年的事,这点我是知道一些的。

            要不是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真正参与到国际经济的分工合作体系中,并引进先进技术,国内各个工业部门的原始程度将令人震惊。事实上,直到90年代初期,国内整个工业系统的技术水平还是很低。

            就我所从业的通信行业而言,迟至1980年代中期,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准,仍大致是50年代从苏联学习到的准现代体系,在个别点上通过自力更生略有技术突破,也就是实现少量的数字化、自动化而已——总体上大约是国际上5、60年代的水平。没办法,通信业的发展需要以电子工业、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而这方面建国后虽然取得一定突破,但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举个例子,1994年我大学暑假到邮电局实习,师傅带我看局里最先进的传输设备:一台34Mb/s的PDH光传输设备,连接本地程控交换机到地区中心的长途电话局,一对光纤里面可以跑480路长途电话。可怜我当时刚学过过SDH啊波分复用啊什么的先进概念,半瓶子水晃荡,雄心壮如志被一盆雪水当头浇下,大失所望:虾米?这东西就是全县最先进的传输设备啦?那是,在这台设备之前用的都是载波中继电缆,傻大粗黑,还传不了几路。而我的家乡还属于当时全国四个特区城市之一呢。

            就通信行业而言,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纤化,是80年代中后期起步,到九十年代初期才由中心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普及。无线电话业务是90年代的事情,internet数据服务是90年代中期的事情。

            80年代的国内通信基础设施如何?可以不甚夸张地说,50年代如何,80年代便是如何。通信行业算是国内现代化最快的工业部门之一了,发展情况尚且如此迟缓,其他行业的情况可想而知。可以不客气地说,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几乎是实现了一次“穿越”,大量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引进来,某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在数年间迎头赶上世界领先水平。

            这也是我不怎么相信70年代的国内航空工业水平能够支撑的起波音707级别飞机整机独立研发的原因。那个时代,我们还没有开放交流的国际环境,自身的技术储备又仅仅比苏联50年代的工业水平略高!

            • 家园 回答一下

              “80年代的国内通信基础设施如何?”——80年代初期某年,中国大陆电话装机容量不及香港。

              我觉得,在运十问题的讨论中,好多人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工程项目,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经费限制。这就没法争了。

              • 家园 你说的太对了,有些人偏偏就是拿“钱”这个问题不当回事

                以为国库没钱花了,随便印点钞票问题就解决了。其实说白了,就连美国,它的美元也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随便印,美国这么些年一直财政赤字,主要还是靠发行国债来解决。

                现在国内财政富裕,外汇多得成了灾,可能有的人就拿钱不当回事。可是仔细想想,80年代我们财政不富裕,外汇一直紧张,那日子过得多难受!我是70年代生人,对这个是有体会的,但是河里的80后,90后就没什么感触。

                当然了,80年代扯淡的事还是有的,比如花外汇买外国小汽车这种事,我至今也整不明白!

            • 家园 94年看到那玩艺不错了

              我95年实习,铁路上还普遍在用纵横制,步进制还没完全淘汰呢,直辖市。

              步进制那机房,跟打机关枪一样。

              • 家园 谢谢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七十年代初,海勃湾火车站改造。

                控制系统用的全是继电器。

                  七十年代后期,在包兰线内蒙段各车站的调度室里,听到的都是步进交换机的咯答声。

                  八十年代后期,我所在的铁路院校电话总机还要人工转接,一排排插头。

                  八三年到上海迅达电梯厂学习,电梯控制是继电器,整个控制间能看到的唯一电子器件是硒整流器。

              • 家园 科普一下“纵横制”和“步进制”吧

                花谢:-)

            • 家园 那时候跑480路电话已经很NB了

              480路,差不多4次群了吧,基本上就是90年代初的国际先进水平了。通信行业那时候的发展真叫日新月异,课本上介绍的“先进技术”,等到了实际生产中就已经落后了,好在走的弯路不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