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蓑翁原创】邓小平和林彪的恩怨情仇-很长慢慢看 -- 【蓑笠翁】

共:💬38 🌺2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举出个哪个研究历史的文章/人中没有错误过?
                    • 家园 那么你说我们的党也是如此了
                      • 家园 如果兄台觉得党史就一定是正确的

                        那恐怕也不会有兄台的这一系列作品了,您说是吗?

                        其实如果是别有用心,或者是为了泄私愤,污蔑什么,当然可以拉到筐里就是菜,管它资料来源到底如何,只要能支持自己的企图就可利用.但是如果是为了还历史一个清白,那当然有必要对所引用的文献,引用的资料进行一番尽量可能的考证.尤其当作者并不是靠写东西吃饭,而是做为业余爱好的时候.

                        俺也读过几篇研究历史的文章,倒是很少见对别人的质疑不闻不问的.除非作者本身就是只追求数量或者有其它企图.

                        历史很多时候是被扭曲了的,而扭曲历史的罪魁祸首,除了某些粉饰太平的官方的'史学家'们,大约就是那些以讹传讹,妄图三人成虎的别有用心者了.

        • 家园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子的

          陈光一开始出事的时候,林和罗都在北京,下面就是邓子诙。 林是撒手不管的,因为陈出事之前, 到北京同林谈过一次, 这次会谈让陈光很恼火, 这也是后来陈痛恨林的原因之一。 林罗之间, 林是撒手掌柜的。 罗不是,罗和周有点共性, 就是事事亲为。 那么叶上报后,定要报给罗的, 即使罗也在北京, 这是个逻辑问题。 后来陈光平凡的时候,为什么是罗太太牵头, 这也让人深思。

          • 家园 老蓑别怕,什么年代了,还真实个球;看俺八卦

            电台事件,陈光自己理亏,林彪点其名,警告部下要听指挥,何错之有?

            至于陈后来在叶剑英手下犯的事,林还是仁至义尽地出了最后一次头,陈自己不愿低头,林有什么办法?

            陈光固然为人欠佳,但真正有资格陷入你死我活政治斗争的时期,只有在山东;其他时期,小喽罗一个,谁会恨他?

            陈的死因,为何至今没人抖落?陈被软禁日久,本已情绪稳定,是听说自己被内定为少将,不堪其辱,自焚而死。当时主持定衔的是谁啊?

            • 家园 林陈之谈,因为是陈要林帮忙, 林坚持原则不帮,后来

              因为林彪成了坏蛋了,所以,能够诋毁林彪的就可以浮出水面的,那么是好人的材料,就很难说了。

              同样, 在贺龙一事上,对比下聂粟和聂贺, 聂贺之争可是大多了,为何不见片字言语有关聂在贺龙事件上的表态?不值得深思嘛?

      • 家园 一点意见

        我对翁兄文章中的一句,不很认同。

        但是最重要的是,老毛选择了林,并不是真正的选择了,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形势,因为林彪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是老毛的忠实接班人,因为老毛的文革目的并不仅是打倒掌权的走资派,而是家天下(这有另外的专述) 。林彪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来看以下三个人是怎么评论林彪的。陈毅说,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彭真说,不出三年,林彪就玩完。老毛说,林彪从来不作检讨。呵呵,你说老毛能不知道林彪是个什么样的人嘛?事实证明了林彪在九大之后是真正的把自己摆在了接班人的位置上,而老毛在打倒了掌权的走资派后就翻脸了。同时要指出的是,对比林彪的遭遇,老邓确是一直在老毛的亲自保护之下,一直到后来,邓再次复出。当然这时候的老毛也没有把邓当作真正的接班人了,因为此时的老毛已经不在是原来的老毛了,邓成了批周的工具。

        意思是不是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就是家天下?那么选择华国锋的目的是自己的目的还尚未达到,让华国锋继续自己未成的遗愿?

        我的写作是娱乐,不认真的。仁兄的写作如果也是娱乐的话,我们就哈哈一笑了事。如果仁兄想借文传达些历史史实,还望落笔斟酌。

        说得如果不合兄之意,或误解兄之意,还望包涵。望兄出更好的作品。

        • 家园 眼光如炬, 好眼力。 这个问题是要好好讨论的。

          如果老兄有空,可以到我的专栏里去看看。

          仅说一句, 毛泽东的思想路线是有个变化过程的, 后来的老毛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的。

    • 家园 【原创】邓小平和林彪接班人之争之二-林为什么批邓

      【原创-版权所有】邓小平和林彪的恩怨情仇之三-接班人的选择(中)

      -----邓比林更早进入毛的法眼成为接班人

      1953年3月斯大林的死让老毛比较正式地考虑自己的接班人问题。 叶子龙回忆说:“记得斯大林去世前后,他曾当着我的面说过:斯大林太累了,高处不胜寒啊!我也不想当主席了。”[1叶子龙回忆录] 1955年4月,中共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在中央的人事安排上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就是增补林彪和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而邓小平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中央总书记。林彪则在1958年5月的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对于这两个人的升迁,和老毛选接班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56年9月,老毛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上发表讲话时说:“中央准备设4位副主席,就是少奇同志、恩来同志、朱德同志、陈云同志。另外,还准备设一个书记处。书记处的名单还没有定,但总书记人选准备推举邓小平同志”,“一个主席,又有4个副主席,还有一个总书记,我这个‘防风林’就有几道。”[2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这与1961年9月老毛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的说法有点不同。因为老毛对蒙哥马利说自己的接班人就是刘少奇而且接班人的地位在延安时期就已经确立。实际上我们现在来看,老毛显然没有把眼光局限于刘少奇,而是有好几个潜在的接班人-就是那个‘防风林’。  [3 1961年9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老毛在听到参加接待工作的同志汇报蒙哥马利“似乎想探询毛主席的继承人是谁”的问题时指出:八大通过的新党章,里头有一条,必要时中央委员会设名誉主席一人。为什么要有这一条呀?必要时谁当名誉主席呀?就是鄙人。鄙人当名誉主席,谁当主席呀?美国总统出缺,副总统当总统。我们的几位副主席里,排头的是谁呀?刘少奇。谁是我的继承人?何须战略观察!]

      对于老邓和林彪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在1956年9月15召开的八大上邓早于林彪成为政治局常委。在1957年11月,老毛出访苏联。访苏期间,老毛与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说到了他不当主席的问题。据当时担任翻译的李越然回忆:“赫鲁晓夫就问他,‘谁来接班呢?有这样的人吗?’主席讲得很清楚,‘有!我们党内有好几位同志完全可以。’ 接着他就一个一个地点名,说第一个是刘少奇,第二个是邓小平。”老毛的谈话,表明了中**内已经进一步明确了“接班人”,并且在“刘少奇第一、邓小平第二”这一“接班人”的顺序上取得了共识[4 李越然:《外交舞台上的新中国领袖》] 。这说明老毛已经明确将邓小平放入了接班人的序列了。

      那么这时老毛对林彪的态度呢?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选举党的主席时,老毛没有得全票。。老毛把票投给了林彪。[5陈益南 从历史轨迹思考林彪问题―文革史研究之七] 。这一票的含义非同寻常。 首先表达了老毛对林彪倾斜的感情,其次它显示出老毛对林彪的期望。这种期望很快就付于实施了。1958年5月,林彪在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 按照老毛的原来“防风林”的说法,林彪被增选为中央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后,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老毛所谓的“防风林”,具备了接班人的资格。

      在随后的过程中,老毛还是更多的倾向于邓的接班虽然在1959年9月林彪接替彭德怀出任国防部部长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在1959年举行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关于工作方法的讲话中,讲到权力要集中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书记处时,诙谐而富有深意地说:“我这个人的名字叫毛泽东,我挂正帅,就是大元帅;邓小平为副总司令,副元帅。我们两个人,一正一副。” 他还对邓小平说:“你是总书记嘛!邓小平,你挂帅了,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你敢不敢呀?你是书记处的总书记,你也是常委的总书记,你也是政治局的总书记,你也是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

      随后的中苏论战却让老毛认定例如老邓是自己思想的接班人,这也是邓区别于林彪的地方-在毛的眼里。 在早期,1943年10月以后,延安整风进入第三阶段,研究历史,论说功过,必然要涉及到对人物的品鉴和事件的澄清。 建党以来的是是非非和人事问题的种种纠葛逐渐露出端倪。 1943年11月,在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老毛发言:反邓、毛、谢、古,是指鸡骂狗,邓、毛、谢、古死了三个人,希望邓要为党争气。不难看出,毛泽东在这里是把邓小平当作坚持党内正确路线的重要人物来维护和褒扬的。老毛不仅这样说的,而且还是这样做的。从遵义会议前后,邓小平的境况逐渐改善,由《红星报》主编改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在以后的岁月里,随着老毛在党内地位的变化,邓小平的职务不断擢升。抗日战争爆发,邓小平先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半年之内,又被任命为一二九师政委,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兵大员。

    • 家园 【原创-版权所有】邓小平和林彪的恩怨情仇之三-接班人的选择上

      【原创-版权所有】邓小平和林彪的恩怨情仇之三-接班人的选择上

      2005-01-14 23:07:48

      追溯林彪和老毛的关系,最为有代表性的除了那大家都知道的九次分歧之外,还有四次具有很大特点的充满个人感情的交往。

      最早的当属于林彪对于患难中的毛的安慰和支持。在1929年春,老毛与朱德之间展开了一场权力的争斗。这场争斗涉及了整个红四军高级干部和全军。 红四军准备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会议召开前,林彪派人给老毛送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现在四军里实有少数同志的领袖欲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他们利用各种封建形式结成一无形的结合派,专门吹牛皮攻击别的同志。这种现象是破坏党的团结一致的,是不利于革命的。” 会议开始时,老毛公开了林彪的信,一下子将林彪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林彪也不含糊,他毫不隐讳地声明,自己这封信是专为军委问题而写的。 这种林彪特色的性格伴随了林彪的一生,直到大漠沉戟[1《林彪的这一生》少华]。6月14日老毛则写了《复林彪的信》,老毛认为,前委与军委并存,一是分权,不能集权;二是重复;叁是危及党领导一切的原则;四是动摇了前委在组织指导上的指导和威信。而所有的一切更是建立在林彪是来自于朱德的部队,更显得此时的林彪的立场-是看事而不是投机。

      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后,老毛被当时的“左”倾中央剥夺了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此后大约有两年左右的时间,老毛在政治上遭到打击和排挤,曾经非常孤立,很少有人敢与老毛来往。老毛后来回忆起这段艰难处境时曾说:那时候他曾被“搞得臭得很”,“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2 毛泽东接见一个外国共产党代表团的谈话记录,1965年8月5日。]。 但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分别担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政委的林彪和聂荣臻在1934年10月18日来到瑞金城外沙洲坝老毛的住处,看望了“门可罗雀”的老毛[3林彪年谱] 。一方面,林聂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对于一个深陷困境的人来讲又是一个不小的安慰。

      而对于另外两件时则分别来自于叶子龙和师哲的回忆。 老毛机要秘书叶子龙的回忆录中有一段生动的记载: 1937年春的一天中午,红大校长林彪急匆匆地来到老毛住的李家窑院,我正准备出院门,与他撞个满怀。他劈头对我说:“×××(指许世友)要杀害毛主席。快让警卫把门看紧,我马上派人来!我去向主席报告!” 正在这时,门帘一挑,老毛走出房间:“什么事啊,这么急?” 林彪回答:“主席,我得到可靠情报,张国焘指使一批红大学员要在今天搞武装暴动,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杀你!” 老毛用挟着香烟的手指着林彪:“消息可靠吗?哪一个有这么大的胆量!” 老毛接着说:“既然这样,你就处理吧,先把带头的抓起来,再做计议!” 林彪走后,来了一个连的红军战士,把李家窑院严严实实警戒起来[4叶子龙回忆录] 。

      抗战时期曾在老毛身边工作过的师哲的一段回忆更是见其一斑。

      1943年7月16日,林彪从重庆回到延安。这天一早我从窑洞出来,和主席不期而遇。他正向山下走,边走边说:“林彪回来了,我去接他。”

      我听后心中一震,心想朱总司令从前线回来,恩来、弼时从苏联回来,主席都没有这样迎接。……而今天他竟亲自迎接比朱总、恩来、弼时地位低得多的青年林彪。

      我们在院子里等了一会儿,大卡车才到。林彪一下车,主席迎上去和他握手。……主席握着林的手回到窑洞去,这等于斯大林拉着一位将军的手一样了不起。主席亲自吩咐伙房为林彪搞饭吃,让林住在杨家岭,靠近他。[5 师哲回忆录]

      所以,除了林彪的个人能力和战功以外,林彪对于老毛的私人感情也是很重要的一笔,反过来,老毛对于林彪也是始终加以爱护,有人说后来的黄彭是父子关系,其实而毛林更是这样一种关系的。 林彪对老毛的支持和拥护,再加上私人感情,叫老毛不赏识他都难。有一个学者曾指出:“经常接触老毛的人都知道,毛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凡是对他有过帮助的,他总是不会忘记,总要在行动上表示感谢。”

    • 家园 原因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

      谁都想当老毛的接班人。高岗之后,也就是他们俩了。

    • 家园 做的位置先
    • 家园 【原创-版权所有】邓小平和林彪的恩怨情仇之二-高饶事件的发酵

      【原创-版权所有】邓小平和林彪的恩怨情仇之二-高饶事件的发酵

      2005-01-11 20:16:30

      林彪和高岗的合作和相知是从东北开始的。高岗实际上自己偷偷溜到东北去的,但是事后老毛并没有说什么。 高岗在东北的地位,开始并不太高,先是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任北满军区司令员,但到一九四六年六月,就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一跃而位居第三,仅在林彪、罗荣桓之下了(排名虽然在彭真之后,但是彭真在与林彪争斗中失势已经受到排挤了)。最关键的就是高本人确实工作能力很出众[1 详见 张明远《我的回忆》]。

      七大时,高岗已经是政治局委员, 而且是最年轻,虽然开始的职务不高,但是在林彪的帐下升的很快。另一方面,虽然林只是中央委,但高岗很支持林彪的工作,从来都很尊重林。在东北局会议上,高岗提出了后方一切为了前线胜利。要求后方所有部门和地区,要坚决以前线需要为已任。当时,林只提要求,所有的作战物资和保证,都由高岗负责,林非常满意。林在东北时,与高岗、陈云、罗荣桓、李富春、李维汉5个副书记,从来没有红过脸。 当时高岗有句话很风趣,说,我们都不会打仗,只有林 总会打仗,他在保护我们啊,我们能不多给点好吃的吗?在东北的日子,可以说是高岗和林彪合作愉快。最为重要的是,在林彪在东北最受排挤和打击的时候,高站在了林彪的这一边。

      林彪和彭真在东北闹矛盾,后来林挤走了彭真。在整个过程中,高岗积极靠拢林彪,两人关系搞得非常密切。 高岗看中了林彪能打仗,是统一东北党、政、军的核心人物,并深得老毛的信任。林彪也看中了高岗办事果断、干练,搞地方工作和党务工作有经验。林彪想,我在前面打仗,还得有高岗这样的人在后方给我支援。这种关系真实的体现在两个人的分工合作上。

      一九四六年六月十日中共为东北局官员的分工,专门发来指示,里面说: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此前为彭真)、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常委。到了一九四七年五月下旬,东北局再次进行了调整,林彪为书记,罗荣桓、高岗、陈云为副书记,高岗兼秘书长。由于书记林彪忙于打仗,秘书长负责处理党务,这样高岗就党权在握了。直到后来,一九四八年九月,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分开了,各司其职,高岗就完全开始在东北独当一面了。分开后的东北野战军就是后来的四野,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全境肃清,林彪、罗荣桓率四野挥师入关。关外,高岗留在了中国最大、最完整的中共「解放区」,成了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党、政、军大权独揽。而造成这种局面,与林彪对高岗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2 程远 高岗成为东北王的过程]。

      建国后,老毛动起了心思,想敲打下日行渐远的刘周等人。同时的高岗又表现出了对于权力的贪婪,于是乎,高饶事件由此而出。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林彪是陷在其中。特别是高岗利用安子文的政治局名单一事,成功地说动了林彪。林彪气得大骂:“坏蛋 !混蛋!王八蛋!” [3少华中共著名搭档大结局作者-29]。鉴于林彪在东北与高岗相处数年,关系本来就十分亲密,加上高岗除对毛泽东绝对服从外,对林彪也是敬畏有加。可以说此事让林彪相当受用。有三件事可以证明林彪在高饶事件中的作用。老毛曾派陈云到杭州专门做林彪的工作,说林彪最好与高岗划清界限[4张聿温 死亡联盟――高饶事件始末]。而林彪在七届四中全会前夕,曾遭受党的审查。后来林彪揭发有功,时隔一年召开的党代会上,林又官复原职,参加了清算高饶联盟的这一会议[5王若望 高岗、饶漱石、刘志丹之死――揭开"政治谋杀"之谜 ]。而在1955年中央召开全会代表会议时,有人提出要追究林彪的责任时,老毛以团结大多数为由,保林彪过关。虽然林彪表面上没有受到伤害,但是却由此而认清了老邓。

      邓小平在一九八零谈到"党的若干历史问题"时说: "这个事情,我知道得很清楚。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三年提出中央分一线、二线之后,高岗活动得非常积极。他首先得到林彪的支援,才敢于放手这么搞。那时东北是他自己的,中南是林彪,华东是饶漱石。对西南,他用拉拢的办法,正式和我谈判,说刘少奇同志不成熟,要争取我和他一起拱倒刘少奇同志。我明确表示态度,说刘少奇同志在党内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从总的方面讲,刘少奇同志是好的,改变这样一种历史形成的地位不适当。高岗也找陈云同志谈判,他说:搞几个副主席,你一个,我一个。这样一来,陈云同志和我才觉得问题严重,立即向毛泽东同志反映,引起他的注意。高岗想把刘少奇同志推倒,采取搞交易、搞阴谋诡计的办法,是很不正常的。所以反对高岗的斗争还要肯定。"[6 引自《邓小平文选》257页]。

      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陈云是告密者角色,其次,老邓认定林彪是最早支援高岗的。而林彪所遭受到的审查,林彪不会不明白是来自于何方的力量。因为老毛是向高饶发起攻击的幕后总指挥,而老邓则是充当了老毛的打手,并取得了老毛的信任。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高岗曾经找过邓小平,企图挑拨邓小平与中央其他负责人的关系,以高官厚禄相利诱,取得他的支持。老邓在事后把这件事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并形成了材料。  邓小平和陈云的行动,成了整个反对高、饶斗争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央虽然发现了高、饶的一些不正常的活动,但并未把它看得很严重。老毛在听了邓小平和陈云的汇报后,发现高饶已经背离了自己的初衷。

      事情是这样结束的。 1954年2月6日至10日,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3月1日,邓小平、陈毅、谭震林向党中央作了关于饶漱石问题座谈会的报告。“由于在反对高、饶反党分裂活动的斗争中,邓小平对党高度忠诚、负责的革命品德和出色的组织才能得到充分发挥,1954年4月邓小平担任了党中央秘书长,并接替饶漱石,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主管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和组织事务。” 从此,邓进入了权力的核心圈。

      虽然,林邓没有直接的交锋,但是林彪却看清了老邓,那就是老邓是极具才华的,其心计其功夫也许不比老毛差。假若时日,二者正面交锋,定不可掉一轻心和让步。历史就是这么巧合,真的就有了这么一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