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韩江纵队的二三事 -- 妖猫drake

共:💬84 🌺98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到一篇东江纵队老战士的回忆,撤退时也有很惨的

            母亲是队伍上的人,背着孩子转移,后面敌人追,实在跑不掉了。就背着孩子一起投江。

          • 家园 这种事没有上峰的指示保安团哪敢干?
            • 家园 国民党什么时候做到过令行禁止?
              • 家园 令行禁止当然做不到,但

                要让这些保安团主动去碰游击队的主力,没这个胆子。

                  他们也就是碰碰一些人数少的小游击队、地方政府而己。

                  这从五0年左右的匪患就知道,对解放军一个连他们的拉几千人来,有一个营驻军的地方基本不敢动。

                  如果没有上峰的指示,没有正规国军在后面撑腰,没几个保安团有这胆量。

                  当然上层这样忽悠他们,真干起来正规国军还不一定出动,至少还得顾点表面面子。

                  实际上解放战争中缴获过《剿匪手册》。

                  皖南事变和其他一些事件的例子也在那里。

                • 家园 封锁,步步为营的话,保安团还有点用

                  伏击这种活,我倾向于是国军正规部队打着保安团旗号干的。或者,这保安团本身就是招安的绿壳,那是可能的,当时绿壳的战斗力同样很可怕。

    • 家园 潮汕商人一般习惯月中回家与家人团聚,这可能跟初一十五要拜

      地主爷的习俗有关。

      地主爷,是住宅、工厂、公司、商铺的守护神,这是潮汕地区独特的民间信仰,而且信仰地主爷在潮汕普遍性极高。潮汕人除了传统的时祭八节要供奉外,还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祭拜,祭品除了三牲、水果、糕点外,还可把米饭、酒肉、菜肴也拿来供奉。所以很多工厂、商铺老板也会请员工们留下来吃饭,借此机会来犒劳员工们,而一般家庭今天的饭菜也会比平时丰盛,所以潮汕民间有句俗话“十六初二,打牙祭”。

    • 家园 还是认真说说东江纵队把

      猫兄,本人也快成潮汕人女婿了。呵呵。韩纵不是后来被东纵合并了吗?潮汕地区,国军的正规军和游击队地方武装的势力很强。但相对而言,抗战中国共两军摩擦不多,可能是张发奎给面子TG吧,或者是美国人施加的压力。基本上是各自打各自的,全面开战是抗战胜利后的事了。可惜后来TG主动放弃了除琼崖的华南根据地。后来的什么粤闽赣边纵队与东纵相比完全不成气候。要不,曾生可能成为一方诸侯,开国大将之一了。。。

      猫兄还是多说说东江纵队吧,受解放后两次反地方主义和反右文革的影响(东纵是ZG里面与英美打交道最多的部队了)。东纵都快被正规党史给遗忘了。但东纵(包括琼崖,韩纵,珠江纵队)是ZG在抗战重要组成部分。从815,朱老总发的督促日军投降书可看出。朱老总可是要求华南日军向东莞的曾生司令派出投降代表接洽投降的。这可明确了曾生的华南诸侯的地位,当时的ZG华南局更多像个情报机构而非军事政治机构。。

      • 家园 广东在解放战争时是南方敌后武装中心活动区域之一,何来放弃

        抗战结束时,中共在广东的武装力量通过集结,遣散,整编后,2583人渡海撤走,1600人留下坚持。据1946年7月初的统计,其中五岭地区200多人(韶关南雄地区),这是东江纵队和珠江纵队为接应王震部队南下而北上的接应部队留守力量;翁江地区100多人(粤东河源以西),九连山地区(河源以北)60多人,东江以南地区(东莞深圳)40多人,东江以东地区(惠州)20多人,以上四股力量是东江纵队在原根据地的留守力量;珠江地区(珠三角地区)120余人,西江地区(清远以西)300余人,这两股力量是珠江纵队在原根据地的留守力量;粤中地区(肇庆阳江恩平开平等地)140余人,这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粤中纵队)在原根据地的留守力量;南路地区(雷州半岛及两侧)500余人,这是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在原根据地的留守力量;潮汕地区40余人,梅浦地区70余人,这是韩江纵队在原根据地的留守力量。

        经过3年游击战争,至1949年11月,在原东江纵队留守力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粤赣湘边纵队战斗人员达3.8万人;在原韩江纵队留守力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闽粤赣边纵队战斗人员达2.1万人;在原珠江纵队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留守力量基础上组建的粤中纵队战斗人员达1.6万人;在原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粤桂边纵队战斗人员达2.5万人;而由原东江纵队和珠江纵队北上接应部队留守力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粤桂湘边纵队战斗人员达到1.9万人;几支队伍总人数约12万人,居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方各省武装斗争发展首位。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方各省武装斗争的形势是以港澳为秘密补给中转基地,广东福建为核心发展区域,海南是战略牵制区域;而浙江、江西、湖南与广西为重要辐射区域,其中尤以广西浙江发展最为突出;云南、贵州、苏南、皖中南则为次要辐射区域。中共华南局(后称香港局、华南分局等)坐镇香港(后期转移至梅州地区)指挥,广东福建两个省级工委(区委)各自领导省内中共武装斗争,同时节制邻近各省与闽粤相邻地区的武装斗争。例如广东区委在领导本省武装斗争基础上,同时节制邻近各省与广东相邻地区的武装力量,包括闽西南、赣南、湘南、桂东北、桂东、桂南等地区,并在早期一并节制海南。可以说,解放战争时期的广东地区武装斗争,是中共南方敌后牵制力量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中共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只不过是不同时期根据具体情况斗争方式有些调整罢了。

        有兴趣的河友可搜索关键词方方,尹林平,刘永生,吴有恒,梁嘉,梁广等。

        另外,关于抗战时期国府对中共广东地方武装的打击,一直都是存在的,有兴趣的河友可以查查中共在广东六支武装力量发展简介,尤其是发展初期的情况。但这种打击在1945年达到高潮,原因无他,抗战即将胜利,要清场了。史料记载:

        1945年1月,国府集中广西的155师,对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发起进攻,其中第2支队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被打散,大队长以下80余人牺牲;另有支持中共领导的国府将领张炎被害。

        1945年2月,国府158师进攻粤中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总部及主力,副团长以下30余人牺牲,后在转移中再次遇伏,司令员梁鸿钧以下60余人牺牲,被俘70余人。

        1945年34月间,国府挺进3纵队联合国府地方武装,对珠江纵队2支队发动进攻,珠江纵队奋起反击,击退进攻,副大队长以下30余人牺牲。

        1945年45月间,国府153师联合国府地方部队,对东江纵队位于河源的部队发起进攻,被击退,国府军队损失300余人。

        1945年5月,国府二方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组建粤桂南区指挥部,统一指挥131师158师及地方保安团对广东南路抗日人民解放军发动全面进攻,中共武装坚壁清野,坚守粤桂边界的十万大山,并在粤中桂东等外线牵制,最终坚持下来。

        1945年5至8月,国府186师联合当地保安部队,对潮汕地区韩江纵队发起全面进攻,并对根据地进行破坏,第一支队支队长以下40余人牺牲;8月后有对梅浦地区的韩江纵队部队发起进攻,支队政治部主任以下多人牺牲。

        1945年8月,国府65军187师160师进攻位于韶关南雄地区的东江纵队北上部队一部,部队在抵抗三天后突围。为了泄愤,国府军队在当地大肆烧杀,杀害无辜平民120余人。

        ……

        此外,在抗战胜利后,在中共广东地方武装主力北撤情况下,国府当地政府及其武装在省府高层授意下,以清剿“残余匪徒”的名义,对中共广东地方部队大批复员回乡人员及其家属进行大肆迫害,杀害,逮捕,敲诈勒索,劫掠财物,焚烧房屋等等,迫使大批原中共武装人员重新进山,在中共当地组织领导下对国府地方政府展开武装反抗。成为解放战争广东中共武装斗争的先声。

        通宝推:laska,Alarm,
      • 家园 正规党史遗忘东江纵队? 没这回事

        抗战一结束,国军就出动20多个师围攻华南各部共军,TG是被迫撤走主力,不是主动撤离。

        最正规的党史,莫过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了吧,2002年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下》(正文不全,只到皖南事变)里,已经给了东江纵队相应的描述。

        军史方面,1997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卷4》里,对于华南根据地的创建、坚持和反攻,也一样有内容。

        当然篇幅都不长,不过这也自然,毕竟华南各部的规模和影响就摆在那儿。至于说曾生是诸侯就更搞笑了,受降,在场面上,是军事指挥官的职责;但抗战胜利时,党的一元化建设已经完善。曾生必须听从华南局的统一指挥,就像朱老总也必须听政治局的统一部署一样。

      • 家园 放弃华南,很难说是吃亏还是无奈

        比如韩纵,抗战胜利后在不到半年时间内被国军连续围剿,从2000多人一下子减员到400余人。本身东纵韩纵的根据地,沙鱼涌和大南山,虽然易守难攻,但也并不适合大部队坚持,只能化整为零。如果没有东纵北撤,那么在华南也许可以打开局面,但是也许会遭受惨重的损失。

        抗战中后期的东纵还是打了比较多的大仗,韩纵也打了一些,但是主要还是以小组游击为主。另外东纵和韩纵不止是和英美打交道,和军统的关系,和当地的民团的关系。。。都不好说了

        • 家园 因为华南太容易被包围封锁了

          没有周边解放区策应的话就是孤军,中原解放区那么多兵力都不得不突围北上,为了接应他们突围刘邓大军不得不主动越过陇海线打击敌人,何况条件兵力都不如的其它根据地,琼崖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在当时的条件下那几块根据地转为游击区更符合实际情况。

          • 家园 知道古大存吗?

            百度一下古大存吧,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部队撤离广东后,留下来的种子,一直奋斗了10年。

            红军长征之后就一直与中央失去了联系。

            与在韶关打游记的陈毅不同,他们选择了南下,成为东江纵队的开山老祖。

            • 家园 是,但大规模的根据地在那种条件下很难保存

              同样是两广的根据地,左右江就没能坚持下来。太祖要求那些根据地北迁也是考虑到这一点,这些人才北上后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 家园 中共在撤走自己的广东武装主力时也曾经考虑过撤走

            琼崖的主力部队,连具体的撤离人员指标都定出来了,广东地区武装力量2400人左右,海南地区1900人到2100人。

            当时琼崖地区中共武装力量大约是7000人,这是常备人数。

            其实当时撤走意愿最强烈的并不是中共中央,而是当时中共在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地方机构广东区委。当时他们的基本判断是华南地区“将黑暗十年”,他们的应对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准备停止大规模活动,隐蔽精干,长期潜伏,具体到对武装力量的处理就是解散主力,停止根据地活动,将精华力量撤走。当时甚至确定了两条路线,广东部队集中在深圳湾搭船撤走,即“北撤”;广东南部(主要是南路地区即雷州半岛地区)以及海南地区的武装力量如果不能一起搭船,就准备向越南转移,即“南撤”。

            冯白驹当时就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至少在海南他有能力长期坚持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然后他派人渡海直接去找中央联系,在此之前琼崖和中央有五年没有联系。结果他派出去的人很猛,居然真的和当时在南京的周恩来联系上了。当时内战即将爆发,中央对于南方的政策发生了一些转变,已经从单纯的撤离放弃转变成为尝试恢复武装斗争。冯白驹的态度正好符合了中央的新政策,结果琼崖的武装力量不但保留了下来,琼崖的党组织机构“琼崖特委”还因此脱离广东区委,成为中央直辖的地方机构。

            冯白驹这样做其实很现实,他在海南已经独立坚持二十多年了,要说坚持斗争的经验谁还会比他更强?何况当时因为撤退的消息散布,整个琼崖根据地人心不稳,部分地区的党组织和武装力量甚至濒临自行瓦解,真要走,那就是帮国府军队干他们想做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要知道,当时琼崖的中共武装力量已经和海南的国府正规军46军展开了连营级以上战斗200多次,让国府军队付出了1700余人的伤亡,将战线稳定在其基本根据地周边区域。当时连国府军队内部都承认,诸如3个月消灭共匪的话在海南纯属吹牛。既然是这个局面,为什么不坚持下去?!

            不过说句实在话,现在我们看当时的政策还真不好说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对前途悲观。那时谁会想到战争只打了四年不到蒋记国府就土崩瓦解了。

            通宝推:迷途笨狼,
            • 家园 琼崖能坚持下来和五指山的苗黎民众支持有很大关系

              抗战时期国民党在这个地区大肆屠杀苗黎民众,把他们生生逼到共产党那边去了,他们的代表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琼崖纵队的时候几乎是衣衫褴褛裤子都不完整了。琼崖纵队用两年时间帮他们把国民党彻底赶走,这个地区的民众早就在国共之间站了队,他们会容忍被视为国贼的国民党回来?抗战结束后琼崖纵队的核心根据地就是这个地区,由于有山区为依托,所以琼崖纵队可以灵活机动的跳到外线进行反围剿。这个根据地的黎族领袖代表王国兴49年还渡海参加了北京的政治协商会议。冯白驹对这块根据地的了解比远在陕北的中央要清楚的多。正如冯白驹所评价:“五指山根据地的建立,虽然时间不久,但在支持与发展后期海南人民革命战争上是有重大的作用的。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我们就不会有一九四八年与一九四九年秋春两季攻势的伟大胜利;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我们就会很困难或不可能应付国民党将在解放前夜那样压倒优势力量的进攻;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对于配合大军渡海登陆作战解放海南的任务,非但会受到影响,恐怕甚至不能起多大作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