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利比亚事件的教训 -- 一着

共:💬107 🌺850 🌵4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利比亚事件的教训

    北约为利比亚的打砸抢烧分子开路,的黎波里被武装暴徒占领了。 没有天上北约飞机定点轰炸,地面没有英法的特种部队的帮助,利比亚反叛那些乌合之众,可能连一个火力点都拿不下来。

    从电视上看,这帮反叛都是吃得很肥壮的年轻人,大多属于“吃饱饭不干事”,“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人”的,不像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的被压迫者。

    利比亚事件对中共的教训可能是,“红色江山万代”传在当今世界很难做到。卡扎菲的家族统治,和中共元老想让太子党接班的本质是一样的。

    太子党接班的人才库仅比家族统治大了一点点而已。中共延长统治的出路还在于搞党内民主,扩大统治人才库。

    利比亚事件的另外教训应该不是像北约宣扬的那样,是什么民主战胜独裁。这恰恰说明,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在冷战后没有苏联的制约,越来越肆无忌惮地发动战争,涂炭第三世界国家。

    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利比亚事件,和前面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都为苏联解体,美帝一家独大,加剧世界动荡和危险作了注脚。

    另外,从反叛领导人贾利勒的出身可以看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贾利勒原来是卡扎菲政府的司法部长,此人一直以敢言著称,而且一直受西方国家和人权组织的好评。

    把贾利勒拉入利比亚政府的是卡纸菲的儿子塞伊夫。塞伊夫可能是在伦敦经济学院拿过硕士学位那个,可能是自以为胸中很有韬略、实际办事能力不行那种。据说卡扎菲一度想把贾利勒拿下,但遭到宝贝儿子的极力反对。

    通宝推:子玉,
    • 家园 楼主,利比亚是北约打下了的,不是利比亚人民

      北约的飞机北约的地面指引北约的退役军人。

      利比亚人民是前线的指明火力点的炮灰而已。

    • 家园 利比亚一内战,基地要开心了。

      打开地图看看,这地方真是风水宝地阿,南面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面欧洲,东面埃及,西面突尼斯,与突尼斯一海之隔就是意大利了。以前基地派人要前往欧洲得多麻烦,现在省了多少事情。

      老卡是不受人待见,但是迟早会有人想他的。

      • 家园 我倒觉得相反

        从此利比亚的自由战士只能自产自销,在自己的国土上自相残杀了。因为只有统一稳定的国家才有行动的能力,无论是用什么方式统一稳定的,等到国家四分五裂,自顾不暇之际,自己人之间尚且不能和平共处,还有能力远征异国?等到阿拉伯各国的统治者一一倒下之后,阿拉伯人才能从中世纪的政教合一和宗教迷信的重压下解放出来。阿拉伯人的第一个矛头,原本应该指向自己国家的统治者的,而当初发动圣战的,其实全部都是伊斯兰各国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故意配合西方资本,把圣战的祸水,引向遥远的外国比如中国,自己享受现代文明挥金如土,却鼓动百姓为了中世纪的宗教口号去外国送死,现在终于穿帮了。利比亚人推翻卡扎菲时候,其他阿拉伯人难道没有想到他们的统治者是什么德性吗?

        还有,为什么基地和各种伊斯兰恐怖组织喜欢搞自杀式爆炸呢,因为那些背后支持他们的穆斯林权贵们,真正想要消灭的,不是那些不相信伊斯兰教的异教徒,而恰恰就是这些危险的所谓“圣战者”,让他们在异国土地上自己灰飞烟灭,免得留在故乡搅了自己荣华富贵。

        • 家园 不同意

          极端主义诞生于混乱和贫穷。一个稳定且衣食无忧的国家不会出现很多恐怖分子。

          你对伊斯兰的敌意和偏见太大了。他们也是人,不是魔鬼。

          • 家园 如果极端主义真的诞生于混乱和贫穷

            那么它的起源就该是反抗压迫而不是征服外族,它的矛头应该对准的,是混乱和贫穷的制造者,即本国的统治阶级,而不会是不同宗教的外国人。就像中国古代那些层出不穷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和群体事件一样,打击的是压迫自己的朝廷,而不会是外国的朝廷。但我们看到的不是这样,号称“反抗西方打压”的原教旨主义,反着反着就反到西方的敌人头上了。

            回顾基督教历史上的极端和异端教派的历史,他们的斗争对象几乎全是基督教主流教派,而发动十字军东征的反而是一贯伟大光明正确的罗马教皇,因为前者要求的是挣脱桎梏,后者则是以邻为壑,祸水东引。那么今天世界上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有多少是真的出于信仰,反抗压迫,有多少是人工制造,定向打击?

            我恰恰相信,伊斯兰国家的劳苦大众们,那些无权无势的普通穆斯林,头脑是清楚正常的,不会愚蠢到一边看着自己的统治者花天酒地,纵情声色,用属于自己人民的财富向西方进贡,换取一人一家的荣华富贵,一边自己忍受着贫困的生活和伊斯兰教的清规戒律,勒紧裤带去向别国的老百姓发动圣战。世界上所有的统治者,最害怕的不是排山倒海的外敌,而是自己脚下民怨沸腾的百姓。

    • 家园 您一点都不为卡上校检讨

      一个卡扎菲,一个穆巴拉克,

      多少80后,听着这俩名字长大并老去的.

      一个人的脸皮可以厚到这种地步?自己当总统当30多年?

      最后众叛亲离,很可能被吊死或枪毙,

      我只能说活该

      • 家园 民选的罗斯福四届总统也当到死,更别提酋长国利比亚了,看看

        英女皇不挪窝,太子老得一脸褶子都快死了,她还不让位,您这话也得问问她们。

        伊丽莎白女王的长期执政,是英帝国强大的原因之一,长期执政,不是一个国家首领的原罪----长期执政,国内却无法政令统一,才是卡扎菲完蛋的原罪。

        就算卡扎菲能把国内治理得像沙特一样,还会不会被炸个民不聊生----还得看卡扎菲会不会做人。

        沙特人民的自由度,除了分钱方面比卡扎菲治理下大方,敢上街的,屁民掉了脑袋,有钱的“员外”就“被援外”了----最有名的榜样,拉登大叔。

        通宝推:Illustrarte,
      • 家园 就冲大佐军刁难撤离中国劳工,还有台湾问题上的表态

        就更该死了。 这样的人活到最后一点血性和尊严都没了,垃圾。

    • 家园 多年以后再看利比亚

      我们会发现,这只是一次撤退中的阻击而已。或许是欧美在维护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不破裂的最后一次尝试。

      不论如何,这个旧秩序的存续与否已经由不得它的创立者决定了。

      • 家园 【整理】卡扎菲倒台欧洲利好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omment/20110825/230710380796.shtml

        德国正一点一点重新滑向衰退。法国逐渐被拖入了欧元区危机的泥潭。希腊已经接近违约,而且还可能会拖那么几家银行下水。目前,在欧洲想要听到点让人开心的经济消息,确实是难上加难。

          不过,卡扎菲的倒台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对于欧洲,这一值得庆祝的事件打开了新的增长可能性的大门。

          卡扎菲政权崩溃之后,从突尼斯、埃及到利比亚,局面都焕然一新。叙利亚的变革可能也不遥远了。阿拉伯之春已经走向了收获的阿拉伯之秋,显然是现代派取得了胜利。

          一个新的市场因此呈现在世人面前,而这市场恰恰就在欧洲的大门口。这些国家有两个是大国。他们有非常年轻的人口。一些国家还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国家都与欧洲大陆的若干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尤其是法国、意大利和英国。

          过去两年左右的时间当中,欧洲的领导人们一再犯下这样和那样的错误。可是,这一次,他们支持反对派对抗卡扎菲的决定确实是正确的,在接下来的若干年中,他们就将享受到正确决定的回报了。

          不错,我们还没有真正目睹卡扎菲上校和他政权的末日。不过,反对派现在已经占领了的黎波里,四十年的恐怖统治已经就此终结。

          至此,席卷北非的起义浪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浪潮始于突尼斯,转移到埃及,最后又落到了利比亚。现在,叙利亚反对派还在努力推翻阿萨德政权,不过既然卡扎菲都已经倒台,其他独裁者的日子也该是屈指可数了。

          那么,这一切将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影响?直观地说,市场肯定会密切关注石油方面的变化。对于欧洲而言,利比亚既是个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也是个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事实上,利比亚是世界十大产油国之一。无论反对派在的黎波里建立起怎样的政权,资金紧张都是一定的。为了筹措国家重建所必需的经费,他们一定会尽可能快地生产和销售尽可能多的石油。这就将提升石油产量,打压石油价格,让全球经济在当前这艰难时刻得到一点帮助。

          不过,石油绝对不是故事的全部,甚至不是故事的重点。对于欧洲而言,他们获得的真正奖赏是,在南地中海的对岸,已经初现了一个新的,活跃的经济区。过去十年当中,投资者的视线很少掠过北非的土地。在大多数眼中,这里都是一块贫困的地方,由一系列独裁政权控制着,根本说不上什么投资的机会。利比亚的主权财富基金由卡扎菲家族控制着,对于一些对冲基金而言,那是他们很容易可以击败的一块肥肉。除这之外,北非就是一片空白。

          或许,原本是不该如此的。事实上,大多数北非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差。德国银行去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3年至2008年间,北非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了年均5%的水平。当然,近两年由于局面动荡,乃至爆发内战,经济的增长就没有那么稳定了。不过,一旦尘埃落定,这些国家恢复原来的增长速度应该是非常容易的。

          埃及有8200万人口,大致和德国相当。突尼斯有1000万,利比亚也有600万。这就意味着接近1亿的潜在生产者和消费者。还有摩洛哥,那里也有3000万。不错,每一个北非国家都必须说是相对贫穷的,但是他们都有年轻的劳动力。在摩洛哥、埃及和突尼斯,年龄在十五岁到二十四岁之间的人群都占总人口的20%左右,利比亚也只是略低而已。这一比例要明显高于西欧,甚至也高于中国和拉美。事实上,在年轻人比例上比这里还高的地区,地球上就只剩下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必是什么专家,你很容易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年轻人居多的国家总是比老年人为主的国家更容易获得经济的快速增长。

          当然,阿拉伯之秋的最终果实会是什么味道,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弄清楚。新政权未必不会沿着老路,重新滑落到贪腐和独裁之中。伊斯兰极端主义者未必不会最终上台,比如突尼斯局面的发展就不那么让人乐观。

          只是,我们也不可太过悲观。他们这些国家完全可能像土耳其一样,相对迅速地转型为快速成长的,稳定的民主经济体。前进的路上总会有些障碍,但是既然土耳其能够做到,为什么北非就一定做不到?现在,土耳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1万79美元。

          欧洲和北非有着密切的利益联系。英国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在那里经商都已经几十上百年了。整体而言,北非的对外贸易,有53%都是和欧盟国家进行的,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地区。他们不仅仅是出产原材料和农产品(15.51,-0.10,-0.64%),现在,摩洛哥已经成为一个法国和西班牙企业的重要离开岸制造业中心。

          尤其是英国和法国的政府,都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法国一度支持过突尼斯的阿里,但是他们就很快就发发现,最好还是和老的独裁者划清界限。英法的军队对利比亚进行了干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法国总统萨科齐和英国首相卡梅隆而言,这都是冒了极大政治风险的决定。这样的举动将带来善意的回应,而且将持续不止一代人的时间。

          当然,军事干涉的代价也是不菲的。据估计,美国已经为利比亚花费了大约9亿美元,而英国则估计自己付出了2亿英镑,约合3亿2500万美元。在每一分钱的预算都会被放在显微镜下的时代,这样的开支可是非同小可。只不过,和直接耗资就达到1万亿美元的伊拉克战争相比,这还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回报更加立竿见影。

          中期之内,经济增长更多地不是取决于诸如利率或者政府预算规模之类的短期因素,而是取决于经济的真实情况。新的技术,新的贸易伙伴,这些都会带来真正的经济扩张。如果北非打开开放的大门,那么对于欧洲邻居而言,就意味着一个新的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

          对于正在焦头烂额之中的欧洲经济而言你,这是个难得的好消息。

        利比亚倒下,西方国家乘机进补。不过这个食物实在太小,要把欧美同时拉出泥潭,除非是中国或前苏联(东欧,东德)这个体魄,今天的印度恐怕都不够。否则的话,也许西欧真的会成为华尔街的食物。

        • 家园 回光返照,于事无补

          利比亚还没打完呢,那边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就炸了。北非根本救不了欧洲,不把他们拖进泥潭就不错了。

          这篇文章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要么是欧洲脑残写的,要么是写给欧洲脑残看的。

          想把北非当市场,那欧洲至少得表示出点基本的诚意吧,招收点穆斯林学生,聘用点穆斯林劳工,收容点穆斯林难民,可他们能么,他们敢么?法国,德国的民族矛盾已经够激化的了,老百姓都憋着火呢,到时候钱没进来,人先进来了,政府的牛B还没吹完呢就被选民赶下台了。

          想投资,建设北非,钱从哪儿来,欧洲的钱救自己还不够忙的呢,拿钱救希腊都被选民喷了一脸吐沫了,还敢往北非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