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聊聊隋唐(1)-拥单反连 -- 早生华发

共:💬83 🌺29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聊聊隋唐(3)-意狠心毒的小白脸之家

      (3)-意狠心毒的小白脸之家

      说完了老秦家就不得不提老罗家,单老常说,姑表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相对而言,秦琼对于姨表亲邱瑞家就没这么亲了。这恐怕跟中国传统上姑娘向着娘家人有关,虽然姨表也是娘家人,可是已经外嫁了后代不再是自己的姓了,基本上快形同陌路了。要不中国的姑姨、叔舅称呼上分得这么清晰呢,就是有远近不同。其实在血缘上的距离是一样。在西方就基本没有这种差别。

      老罗家的人是典型的小白脸没有好心眼,最后也得到了报应。

      先说第一代罗艺,在瓦岗山上,罗家是身份最高的,隋朝的王爷。然而,其实罗艺这一代出身并不高,先从姜家学会了绝艺,再靠岳父的关系得到了高官,靠机缘巧合与一身绝艺在隋朝混到了王爵,当然史实是非刘不王,又不是太平天国,没这么多王爷,但他的爵位肯定很高,且有独立武装。按说饮水思源,这一切都拜姜家所赐。可这个罗艺在秦旭面前为了功名利禄,就毅然说自己没有娶妻,这就是武版的陈世美啊。要说陈世美,起码是靠自己苦读的本事得到的状元,当然秦香莲的贤内助功劳也不能抹杀。但是罗艺能活下来都靠着姜家,他还好意思这么干,脸虽然白这心可是够黑的。

      在连版里,姜家枪出自姜维,当然了,我们知道姜维大概留不下什么后代了,也就是假托一下吧。连先生为了不把罗艺当成坏人,一步一步替他开脱,都是迫不得已啥的。可是当时就算迫不得已,后来当着秦氏和罗成还想否认,就不是形势所迫的问题了。亏得连先生还是女的,居然替陈世美如此开脱。连版里更让我憋气的是,后来姜桂芝居然就这么窝囊死了,对花枪里一段快意恩仇就给免了,让罗艺白捡一个大儿子。姜松是他儿子,还能拿他爹怎样,罗艺是一点心理负担都不用负了。我实在是不懂作为女先生,为啥去掉这一块。

      不知是不是连版(包括她父亲)的特色,这些欺负女性的情节是一点不变的给保留了。后来还有王伯当杀了弃暗投明的新月娥(新文礼的妹妹)。新月娥虽然过分,意外逼死了她哥哥,但是起码对王伯当好心啊。后来薛丁山看不起樊梨花,揍她一顿已经很过分了,可也没伸手就宰了她啊。这样薛丁山后来受到的惩罚可就不少了,偏偏王伯当杀了起义有功人员,屁事没有。怀疑连先生是不是女人啊,干嘛对女人这么狠呢?单版的处理就好多了。单版里,是新文礼的媳妇东方月娥看上王伯当了,那时新文礼已经战死了。按说先夫新丧就谈婚论嫁,在礼教里够十恶不赦的。就这样,单老还是把她放过了,虽然王伯当一开始也看不上她,但最后算是大团圆结局。在说唐后传里,他们还有爱情结晶出场。

      这跑题跑的太远了,还说罗艺。在单版里,姜桂芝总算出了口恶气,满足了群众的要求,最后还能跟罗艺破镜重圆,这是最好的结果。两败俱伤就没意思了。连版让他们老两口都没见上一面,就太缺德了。

      罗艺最后遭了报应,死在了苏定方箭下。在评书里,好像罗艺一开始跟杨林算是棋逢对手,应该排名比较高。可是隋唐的主干部分,他基本没有怎么出手,也就没把他放在13杰里,估计三天不练手生,什么事都儿子上的话,他的战斗力肯定下降了。杨林没有儿子就得自己操劳,倒是有个拳不离手的好处。苏定方也不知道该排在哪,感觉上不如罗成,但是应该比秦琼强。

      虽然作为军人,马革裹尸是一种光荣的死法,但是老罗家的人可不这样认为。他们的小肚鸡肠在这里充分表现,因为家仇招来国难。在后半部隋唐里,由于主要变成了大规模的战争场面,与前面的短打风格不同,秦琼面对个人的仁义也就无法凸显出来了。秦琼出自历城县的小吏,当元帅实际上是强赶鸭子上架的,靠江湖名声得来的,而不是有元帅水平。所以一遇到难题就要找外援罗成来帮忙,只要罗成在场,秦琼就狗肉不上席了。所以在岗山散将后罗成是各方势力争取的对象,有种得此一人可安天下的感觉。

      罗成每次挂帅,都得干点不地道的事。这部书就好在这,正面人物也不全是那么光明正大的,写的很实际,他们做些脏活虽是要遭报应的,想做的时候也就做了,不强求高大全。传枪递锏跟表哥还留一手、坑定彦平、杀杨芳、最狠的是背叛并亲手处斩单雄信。单老在罗成做这些事的时候提到有一段书叫罗成算卦,说罗成最后一战前去算卦,结果人家把他这些糗事都个抖出来了,说他因此折寿。单老尽管说这是封建迷信,他的书里不取,但是却仍让我们了解传统评书里有这么个片段,实在是善莫大焉。很多人笔削春秋时,许多的道听途说也就此消亡了。其实作为文化,无稽之谈,不见的就没有用的。单老的评书里常有这样的段子。

      再比如说罗成投降李世民的时候,要求李世民带上嚼子驮着他进联营,李世民就答应了。单老说,罗成没有真的骑,而传统上有人说罗成真这么去骑了,也作为算卦的说罗成折寿的一个理由。但这样罗成太不通情理了,单老不取。

      连版里罗成死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建成元吉陷害致死,而在单版里罗成之死,每次说都不一样。记得小时候的小人书,罗成是死在李世民登基前的。大唐惊雷里面,玄武门之变之后,罗成还挂帅征西,这才死在苏定方之手。反正不论怎么说,都是死在苏定方之手,淤泥河之内。大唐惊雷里,苏定方都要投降罗成了,罗成还是念念不忘杀父之仇,不肯受降,结果逼的苏定方害他。其实,苏定方跟他确实没有什么私恨,作为政府要员,考虑国计民生,也许这些家仇应该放一下。后来苏定方还是投降了。大唐惊雷,就是讲到二路帅罗通征西成功为止。单老这里还留了个扣子,罗通的母亲说一定不能放过苏定方,但是评书结束后苏定方还活着,估计是岌岌可危了。单老说下一部请听罗通扫北,这部书我在网上是没找到,不知道是不是单老给太监了。

      能接下去的只有说唐后传和薛家将了,那里是薛家将为主了,罗通沦为张三李四。同样是这次征西,单老的版本就不一样。大唐惊雷里李世民等官一代被困牧羊城,二路帅罗通救驾就把哈密国给平了。可是说唐后传里,苏定方是给干掉了,没机会投降了,二路帅只是解了牧羊城之困,后来战争进入胶着,连中年裴元庆都赔进去了,还是得薛仁贵出来负责压轴。这样以后的主角就是薛仁贵了,罗通就没有做主角扫北的时间线了。

      接着说老罗家,虽然说唐后传没让苏定方投降,但是薛家将的主线苏定方还是做过唐将的,只不过被罗通陷害,最后还是不得好死。这段书也许是罗通扫北里的情节吧。苏家后裔不得不再次投敌,才迎来新的战乱。这就是罗家心胸狭窄直接惹来的祸。罗通已经成了配角,得薛家将替他擦屁股了。这可不是白擦的,罗通自己就交代进去了。

      话说在界牌关,守将是王伯超,此人是定彦平的徒弟,要说这也是除了瓦岗兄弟之外不多的还能活到这时候的隋朝人物了。连瓦岗兄弟也就剩下程咬金徐懋功了。罗通被王伯超做掉,也算是报应不爽,罗成确实够对不起定彦平的。当然在连版里,罗成被拔高,定彦平是自己提高觉悟当和尚去了,那另说了。单老在说罗通之死时,提了一句说有人说的罗通是盘肠大战,自己还给自己报仇把王伯超给宰了,他认为这不现实,不取。他让窦一虎干掉的王伯超。他这一句倒是引起我的兴趣,查一查盘肠大战,故事还不少。

      《界牌关》是一出比较出名的武戏,罗通盘肠大战出于此戏。这出戏里说罗通被王伯超挑破肚腹,肠子流出来,罗通还没打过瘾,嫌肠子碍事,就盘在腰上,甚至嘴里咬住一头,想象起来场面确实够骇人的。要是拍成动作片,视觉效果肯定得上极限级了。这出戏还有南派北派,据说南派演法演员拿猪肠子染红了盘上增加视觉效果。这恐怕是最早的特效演出了。看惯南派演法的观众看了北派演出后,觉得上当,因为没有肠子出来,这就有点低级趣味了。

      不过说到盘肠战合理不合理的事情,30年代有一位叫周文的作家写了一篇军事文学短篇小说《雪地》,提到俩人肠子都出来了还在恶斗。当时出版社主编就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缺乏合理性,要删掉很多。周文也发表自己的看法表示不服,俩人你来我往文斗了好几回和,不少文学界名人连鲁迅都参与其中。鲁迅咨询了一位日本军医,说是有可能的。因为肚子对于受伤的感觉是较为迟钝的。鲁迅闻后勉励周文说,创作的道路是艰苦的,“一直向前走就是”。

      还是回到罗通,在传统的界牌关评书里,罗通之死也是报应,不光是定彦平那件事。罗通在第一次征西时为了眼前利益,曾经跟番邦公主订了婚约,罗通发誓说如果违背誓言,要死在80岁的老头枪下。因为他觉得80岁的老头没可能上战场的,所以立下此誓。结果又是天理昭彰,他既然违约,就必有报应。在传统戏目中,罗通听说对面的王伯超是80高龄,就自知大限已到,自己伤感的唱了一段,现在已经作为糟粕没有这段了。单版的大唐惊雷提到了罗通为了破牧羊城之围收了番邦公主,不过可没说到后来背叛一事,大概觉得这种报应也是有点太迷信了。

      在罗成算卦一段里,罗成折寿的一项大罪还是毒杀自己的结发妻子,没听过任何隋唐里说到这一段,大概觉得作为正面人物这种事实在不齿,全都放弃了吧。

      这样说来,罗家老少3代全都靠着自己脸蛋本领,有喜新厌旧、始乱终弃、不择手段的毛病,实在不讨人喜欢。

      关键词(Tags): #罗艺#罗成#罗通通宝推:铁手,
    • 家园 传统评书其实普遍硬伤很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教育水平还是进步的,当年的评书听众文化估计和今天没法比,长书更是有一搭无一搭,一套用烂的包袱几部书来回用是常事。

      要说隋唐,我觉得田连元说的还行,多少有些时代的东西,反人类的桥段,要么给删掉了,要么他也直接跟你说这是说书者言,幽默上也不是连和单能比的。

      • 家园 田连元片的隋唐

        有其独到之处,例如不重排名,武功也合理化。少讲因果报应,内容也比较搞笑。

        但田先生的书听起来是要有耐心的,他讲东西细,碎,不好听点是罗嗦。同样的李元霸出世,单老用了三到四回,他要讲十回...

      • 家园 大多数人不会听的那么仔细

        多半是听故事一样,听的高兴就好,和看武侠小说一样,一些成年童话的成分,一些角色替换的成分。小时候听评书,最开心就是有英雄人物天下无敌,喜不自禁啊。

    • 家园 罗艺北伐在陈荫荣的兴唐传里就有,不是连丽如发明的

      我没听过连先生的书,兴唐传倒是看了不下六七遍。罗艺北伐、程咬金拜铁冠,李元霸旱地拉龙舟,以及秦琼和徐懋功的那一系列情节都是兴唐传中就有的。徐懋功顺说瓦岗寨也有,不过是让翟让和程咬金比武,程咬金赢了才让的瓦岗。你说的那些情节中,唯一我印象中兴唐传里没有的是程咬金拜大旗以及罗荣(罗世信他爹)这个人物。听你的描述连版的隋唐应该就是在兴唐传的基础上加了点自己的东西。

      这里有全本兴唐传的链接,你可以比较下看看

    • 家园 【原创】聊聊隋唐(2)-书胆

      (2)-书胆

      上一次净发牢骚了,不好意思。不过连先生这部书非常长,我听了几乎半年,我是习惯不听完不下结论的,结果听的很郁闷,所以有些块垒在胸,不吐不快。好容易听完了,赶快重新拿出单老的隋唐、说唐后传、大唐惊雷、薛家将、薛丁山征西猛听一气,才觉得心里舒服些。哪怕很多情节都是重叠的。

      单老的这几部书有点前后关联,顺序应该是隋唐演义包括一个续集(从秦琼发配到前锁五龙)-》说唐后传(玄武门之变到薛仁贵昭雪)-》大唐惊雷(玄武门之变到罗通扫北)-》薛家将(薛仁贵受陷害到薛刚反唐),薛丁山征西是薛家将的一大部分。中间重叠的部分也很多,但每次单老讲好像都有些细节不同。如果某一段故事是在评书的开头或中间就讲的比较细致,如果在末尾了,就很快收尾了。所以虽然听了这么多重复的部分,还是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

      网上下载下来的单老的隋唐,好像和我小时候听的并不相同,记得小时候是从秦琼卖马开始的,这个版本开始时已经过了皂角林,他被发配了。不过前因后果一回顾,也差不多。反正都要从秦琼开始的,而不像说唐或者隋唐演义的小说,都从灭南陈开始。

      “秦琼是书胆”单老重复了很多次这句话,所以灭南陈回顾一下就好了。后面的书也有描述了一下秦琼的来历。他们家在南陈世代公卿,国际联姻都不少,秦琼的姑姑嫁给了北齐的罗艺,秦琼的姨是隋朝九老之一邱瑞的正印。可见老秦家为了家族稳定,没有把鸡蛋全放在南陈这个破筐里,全世界都建立了关系网,强强联合保证家族延续。可是这些个亲戚在秦家遭难时,也没帮上啥忙,看来是亲戚不如形势啊。

      单版隋唐里反复强调4猛13杰,不知为什么,连版里都给去掉了,只有某些地方稍微提了一句半句的,根本不当回事。这13杰里其实杨林跟大多数人不属于一代人,有的书说他是杨广的叔父,有些甚至说他是杨忠的弟弟,杨坚的叔父,那简直成了老神仙了。但是他确实厉害,以70高龄跟新生代比还是排在第8位,不落下风。按说20多年前,秦琼之父秦彝跟杨林大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而且那时候杨林正值壮年,估计要比排在他前面的罗成厉害多了,那秦彝也应该是差不多哦排名。可是到了秦琼一代,他可比罗成差远了,每次见杨林也只有落荒而逃的份。当然了,秦琼的锏法是从义仆秦安那里间接学来的,枪法又被罗成留了两手,实在是没法子。估计秦彝的绝技都随他入土了。可是到秦怀玉那一代就有点不应该了,秦琼活到了太平时节,总有机会教导他儿子的,结果秦怀玉居然死在苏海之手。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辈不如一辈。后来的秦英基本就是张三李四之类了,要不是13家少国公还有点戏,他连名字都叫不出来了。再往后真的叫不出名字来了。不过到了薛刚反唐,老人差不多都没了,演员表上太空了,于是老秦家版的陆文龙又来凑了一把热闹,连名字都带个文字—秦文。

      我还听过某女先生(不是连先生和刘兰芳先生)讲到了安史之乱,老秦家官X代,和老程家x代,老徐家X代又重新组合平乱,翻拍祖先的大戏。我也没机会听全,有一次调台,偶尔碰上的,只听了一个片段便永别了。

      单版的秦琼确实称得起大英雄,光一个染面涂须诈登州,就足以奠定交友似孟尝美誉。连版里秦琼经常耍一些小把戏,不高明,不能解决啥问题,反倒让人觉得这人猥琐。单版里没有这个问题。秦琼确实欺骗了杨林,但是让我们能感到他的无奈,他对于杨林的关照也是很感激的。而相应的单版杨林称得起当世豪杰,对秦琼一往情深;连版杨林也是小肚鸡肠,难怪秦琼对他阳奉阴违了。

      杨林就是隋唐版的闻仲,历史上本无此人,反倒是虚幻飘渺商朝仿佛倒有闻仲似的人物给纣王去平定东夷,结果弄得朝歌空虚。而小说里纣王的性格能力倒是确实像极了炀帝:好大喜功、又有文采武略、喜欢独断专行、手下人才济济反而丢了天下,哥俩互相穿越一下,换个位置肯定改变不了历史。隋版闻仲其实不如原版雷厉风行,总算是拜孔夫子所赐,叔叔也不如皇上大,君为臣纲,可没有叔为侄纲的道理。闻仲不认识孔老二,尽管他们有血缘关系,连孔老二的偶像鸡蛋先生都不熟,就没这个考虑。所以尽管隋朝跟瓦岗山的形势比商与周的形势比强多了,隋炀帝也没有不停的做混蛋的事,杨林也只能当个裱糊匠,老杨家还是丢了天下。

      所以杨林很悲剧了,比闻仲要更悲剧,闻仲可以掌握自己朝廷的走向和命运,他要不是非得先要灭了西周,而是先把朝廷给稳住,其实是有机会的。而杨林没有这样的机会,除非他能突破心理障碍,自己总镇江山,不过这时的大臣都受了孔老二的精神毒害,也不一定拥护他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