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柯木的选择: 维族孩子在内地的经历 -- 洗心

共:💬167 🌺1030 🌵3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完之后,又想到那句老话,民族问题到底还是阶级问题。

      就算他回到新疆,工作、婚姻也要面对关系、家庭背景等等多个因素,哪怕都是在同一个民族内。

    • 家园 很好的文章,我们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接纳
    • 家园 他们也是中国人

      不该抛弃或者嫌弃他们,就是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小伙子的难题,就是我们汉族人中也比比皆是,只不过原因由民族隔阂,换成了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等。

    • 家园 走向平等的第一步不是照顾,而是帮助

      内高班看起来不错,可真不能算是一个好主意。这就象把地里长的好的苗子挑出来移植到温室一样。成长当然会顺利很多,可苗子就成了无本之木。对于个人来说,能有较好的教育环境当然是好事。可对于民族融合来说,这种办法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想想当年公派留学生就知道了。

      真正该做的应该是送大量的内地的人才到这些老少边穷的地区去帮助当地发展。短期,大量,一年到两年,可不能超过两年。因为一旦超过两年,这些人就会被当地同化。愿意去的要先经过短训,有明确的奖惩条例,行为准则和监察机构。然后国有企业和政府工作对这些人要有优先,就象美国,加拿大对于愿意去一些边远地区的医生一样,自愿,可是有要求,有纪律,有好处。

      想了想,这些应该已经在做了吧。

      • 家园 这事儿其实毛主席做过了

        真正该做的应该是送大量的内地的人才到这些老少边穷的地区去帮助当地发展。短期,大量,一年到两年,可不能超过两年。

        ===============================================

        短期根本没有用,还没弄明白当地怎么回事儿就要走了。至于长期的,60年代毛主席就干过了,每个村子几个汉族人,指导种地,他们大多娶了维族,现在已经和维族没两样了。。。

        内地人才在新疆还是在80年前后出现一个断档,很多人离开,之后去的人也少了,基本前功尽弃,至于这归功于谁,不问而知。

      • 家园 首先要压制宗教

        宗教影响力大是非就多。

      • 家园 具体看做什么, 医生两年应该可以

        因为医疗是很规范化的东西,不需要太多 local knowledge.

        支边的干部三年, 绝大部分是镀金, 除了给当地争取一些对口支持,热衷于做形象工程,效果并不好。

        支教一年或者两年的,我知道的效果也不好。 刚和孩子们混熟被接受了,又走了。

        还是需要创造条件至少让一部分人长期留下来。

        • 家园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好

          具体情况没见到过。只不过说一说而已。粗粗看来,觉得支边的干部或是技术人员应该带着项目下去。项目可大可小,可以是要花钱的,也可以是不要花很多钱,但在内地已经有成熟经验的。比如说办公室文件系统等等。要有很强的的针对性。别的不说,只是基本业务培训就很可以做起来。找到问题,送去几个有经验的,针对问题作工作。这样业绩容易考核,对当地的好处也容易看到。

          支教可以长一些。三年一期,一个班带到毕业老师学生都应该可以接受,成绩也容易看到。

        • 家园 "想一想几辈子生活在那里的人"

          知青做出了多么伟大的功绩啊。中国很多乡村和农场的一点现代化都是知青播下了种子,培养了后来人。

          "想一想长眠在农场的那些人,想一想几辈子生活在那里的人,我们毕竟只在那里呆了几年,如因此而怨气冲天,实在太没意思。"

          ========================

          http://xionglei.blshe.com/post/267/719851

          ...

          老职工们感念的不是哪一个知青个人,而是知青整体,给他们带来的文化冲击。从这样

          的文化冲击,他们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样式,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追求。而这

          种冲击所震荡的,不是一代人。很多老职工子女,都是知青的学生,对当年的老师怀有

          感情自不待言,但是那些我们走时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也说自己是知青冲击的受益者。

          这就很让我们感慨了。

          平心而论,若说受益者,岂止是老职工们?我们知青难道就只有失而没有得么?那样一

          个大潮,一下子把我们卷到了社会的最基层,赤裸裸地把中国的现实摆在我们的面前。

          我们除了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学会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再用那种飘浮的心态

          看待人生和世界。

          ...

          想一想长眠在农场的那些人,想一想几辈子生活在那里的人,我们毕竟只在那里呆了几

          年,如因此而怨气冲天,实在太没意思。

          还想提一点,当年知青大返城时,一下子把农场闪得够呛。许多知青的机务工走了,拖

          拉机、康拜因都没有人开;许多知青教师走了,学校的课没有人上;......很多工作接

          不上,农场几乎都瘫痪了,据说缓了几年才过来。我们1994年第一次回农场时听说此事

          ,不由得感到愧疚。然而老职工们却说:我们这才认识到知青在北大荒的建设中发挥了

          多么重要的作用!......

          通宝推:洗心,老老狐狸,渔樵山人,njyd,
    • 家园 双向啊,双向在哪里,为什么不愿意找一个非本族的

      女孩子结婚,如果不能走出这一步,那民族融合是句空话啊。始终是柯木心里留着底线,不愿意与内地真正的融合在一起。至于说歧视,说实在的,中国人的歧视无处不在。上海人歧视全中国其他地区的人。河南人也饱受其他省份的人歧视,广东人在全中国人眼中,只会赚钱,现在还因为南方系的原因,没少被人另眼看待。但北方人在广东人眼中,也只是傻大个。

      所以如果柯木真正了解了这些,就应该知道内地并不是因为他的族群关系而歧视他的。

      中国有个人歧视,但并没有种族歧视。柯木的心,还是应该放得更宽一些。

      中国人之间感情好了,就不存在歧视。这一点不像在白人圈里,他们会整体去歧视一个族群,不管那个族群里有多少优秀的人。

      如果新疆机会不多,不如就留在内地,当在内地开花结果,再回去新疆,或许能为家乡做更大的贡献。

      找个汉人姑娘结婚吧,柯木。或者把女朋友叫到上海来生活。要不,双双去重庆找份工作?重庆现在非常需要人才的。

      • 家园 主要是生活习俗门题,

          找个汉族女孩,家里能不能吃猪肉?还有许多其他区别。

          相比之下,蒙族等与汉族习俗相差不大的通婚的就多。

        • 家园 那第一个蒙汉通婚的夫妻会容易吗?

          俺没认为跨族通婚是容易的。但有的时候,民族融和,是需要两个民族当中,有勇气,有眼光的人去推动才可以往前走的。

          • 家园 蒙族不信绿教.

            维族信绿教, 不一样的.

            回族也信绿教, 但经过当年甘陕回乱, 先是甘陕回族杀了陕西境内600万汉族人, 后来, 官军追杀回乱, 追出国境时就剩几万人了, 现在哈萨克斯坦的东干人就是甘陕回族后裔. 留下的少量甘陕回族全部迁入西安.

            宁夏回族没参加甘陕回乱.

            同治陕甘回变

            同治陕甘回变,又称同治陕甘回乱,是发生在中国19世纪清朝同治年间的一场战争和动乱。这是由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在1862年和1877年之间发起的一场与汉族之间的仇杀,它维持了十年多,波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最后被多隆阿部队和以汉人湘军为主的清朝军队镇压。

            这次暴乱的目的是在黄河西岸陕甘地区以驱逐、杀害非穆斯林为手段来建立回民的民族國家,但是并未提出云南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事那样建立伊斯兰国的口号。战乱对西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损失人口2000多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