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正山小种怎么品? -- 天河行

共:💬131 🌺4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9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是别标准化了

            中国地少,种的够自己喝就行了,地里产的东西挣外汇这事就交给印度吧!

          • 家园 您这口味够标准化的,呵呵

            喝什么红茶都嫌甜嘛?那改喝别的好了。我觉得抽烟喝茶喝酒的乐趣之一,就在于不断的换口味...

            茉莉花茶目前市场上少有高档的品种,莫办法呀,好的茉莉花茶是用绿茶和茉莉干花一起jiao出来的,可眼下茉莉花比茉莉花茶可贵多了,您说谁肯给你用茉莉花呢?很多都是香精。您老要肯出大价钱,我可以找人给你定做非标茉莉花茶,保准口感上佳hoho...

        • 家园 奥,这样啊~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茶叶一标准化,就彻底成垃圾了。那些大名鼎鼎的袋泡茶一律是一个味道,不同牌子而已。

        • 家园 7月份一福建朋友给了四小罐金骏梅

          喝起来还是可以的,据说是有桂圆味.

          泡的时候水不能太开,太开的水泡出来就是烟火气.

        • 家园 在淘宝上搜了一下,貌似不贵

          不知道淘宝上的靠不靠谱

        • 家园 老卢到河南 后让信阳毛尖也改制红茶了,叫“信阳红”。

          说是拉长生产链,兄弟现在回帖时杯子泡的就是,不懂红茶,喝起来找不到感觉,全是雨前毛尖炮制的,貌似浪费了。

          • 家园 信阳红和毛尖茶种是一样的

            信阳红三种,文新、五云还有一个励什么的。我喜欢喝文新。不妨试一试降低点水温,80度左右吧,大约水开后拿起放2分钟。水别放多,小壶泡有感觉。

            • 家园 谢老大回帖。本人属于驴饮级的,从小到现在一直喝的绿茶,

              而且一直还就信阳毛尖一种,成瘾了,也懒,嫌功夫普洱啥的泡着麻烦,所以好茶在兄弟这里也都浪费了。

              • 家园 驴饮乃是饮茶的至高境界

                什么小杯曰品,大杯驴饮,这纯属林黛玉误导,小娘们之见也。这些贵族小姐本来就胃寒体虚,不适合饮茶,喝二两女儿红玫瑰露活活血才好。曹雪芹苦闷郁愤,以粥下酒,胃更不会好了,也不适合饮茶。所以红楼梦里的饮茶经乃小姐公子之见,万万信不得。

                茶圣《七碗茶歌》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瞧瞧,不仅要饮,还要连饮七碗,才能达到饮茶的最高境界。 这首歌里说的阳羡茶,就是江苏宜兴产的绿茶,准确的说是炒青火候稍稍老一点的绿茶,茶色淡黄不绿,汤色柔白如玉露,茶味甘,芳香悠长。和毛尖的汤色、茶味颇为类似的。

                漫漫长日,炎炎午后,来泡一大杯绿茶,最好是信阳毛尖、南京雨花、安吉白茶这样的不老不嫩、不贵不贱、茶形可喜、茶汤甘香、回味悠长的绿茶,泡的不淡不酽,痛痛快快连来三泡,那真的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神清气爽,赏心悦目,欲仙欲死呀,啧啧...

                PS:功夫普洱高山万万不能这么搞,只能小壶小杯的玩小鸡啄米,大杯喝会伤胃...

                通宝推:tt086071,njyd,天涯行者,
                • 家园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兄台这番话大好

                  我也算爱喝茶的,可是发小中不少已经入魔了:喝茶的规矩比日本人茶道还大,完全失去了道法自然的意思。

                  夏日午后喝茶,绝对是大碗灌下,腋下生风,轻松写意啊。

                • 家园 【商榷】饮茶要讲到境界,应在于心境

                  饮茶要讲到境界,应在于心境。

                  乌龙茶、普洱熟茶、六堡茶和红茶性中温对胃比较好;绿茶和普洱生茶偏寒凉对胃有刺激,根据自身体质选择。

                  驴饮或细品,口渴则驴饮,清谈则细品,谈不上境界。

                • 家园 求指教:茶汤怎么会有白色的?

                  读书时一直不解。还望高手解惑。

                  貌似我们现在的沏茶方式,是明代简化的?

                  • 家园 白色茶汤这事儿

                    茶叶以上多白毫为贵,越多越贵。茶泡后,众多细小白毫散入水,略呈乳白色,俗称米汤色。但也不是所有的茶都是如此,这当指绿茶而言,还得是新茶。至少黄茶黑茶乌龙茶肯定是木有米汤色的,白茶嘛也不算明显。

                    唐人煎茶,就是加佐料煮着喝;宋人点茶,类似今天冲奶粉,茶叶研磨成粉用沸水冲开,日本人学的就是这套;明人泡茶,茶具茶艺就和今天差不多了。据说,是朱元璋为省民力下圣旨废除团茶,从而引起了喝茶的一系列大变革。

                    通宝推:繁华事散,
                    • 家园 你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白色指的是茶汤的泡沫,而非茶汤本身。茶里面有茶皂素,一种表面活性剂,所以茶汤往往有泡沫。如果把茶研细,加少许白开水先搅成糊,再用80度左右的水冲泡,茶汤的泡沫就会多而细小。唐宋之人就这么冲茶。如果配合上合适的茶,估计是茶皂素比较多,其他成分比如类脂类比较配合,再加上适当的敲打搅拌等手法,能让茶汤上的泡沫经久不散,看起来就是白色的。唐宋之人认为这是上品,他们斗茶主要就是斗这个,当年没电视手机互联网,他们就靠这些打发时间。其实这个泡沫和茶的关系不大,和茶汤的味道关系也不大,主要是冲泡手法的问题。而且理论上采摘时间越晚这个茶皂素含量越高,茶汤泡沫就越明显,所以对绿茶而言这茶汤越明显这茶的价值就越低。

                      茶叶白毫多它就贵是对的,但是白毫多就好这就是大错特错。白毫密说明这茶采得早采得靠近芽尖,稀罕,值得炫耀,但是好不好喝是另外一码事。我本人不喜欢喝茶,主要是讨厌茶的苦味,所以我以前学会做茶以后,有一次突发奇想,自己明前跑去山上采了一下午茶,只取芽尖,这样不就只取其鲜味不取其苦味了么。结果一下午的劳动成果炒制以后就一把茶,采下来的芽尖远看就是白的,因为上面覆盖了一层绒毛,炒制以后芽尖收缩,装在玻璃瓶里整体就是银色的。这茶我炫耀了好久,看起来就名贵么,二十年前市面上都没这等货色的。但是茶汤寡而无味,连鲜味也欠奉。而且那些白毫不会像你说的那样散入水,它会漂在汤上,也不是什么乳白色,在汤的衬托下看不出来什么颜色,但是一点也不雅观。而"白茶"据说不杀青,毫毛不脱落的,更不会有米汤色。我后来也喝过商业化的"银针",感觉问题类似,个人评价相当一般,绝对对不起它的价格。后来想想也是,我们那里传下来的都是两叶一尖,清明谷雨之间为宜,历史上肯定有别的傻蛋和我一样试过别的方案,其他方案有欠缺才留下这通行的做法。

                      在这上面碰了壁,所以就想到了另外一个方案,就是在茶叶采摘前遮光,这样应该可以降低单宁含量。可惜光有想法,我自己没有试过。但这法子是可行的,后来我看到日本人就这么做他们的抹茶粉,当然他们也是很早之前从中国学的。我尝过几次日本的抹茶粉,的确很鲜而没有苦涩味。所以不需要追求白毫,顶尖的白毫的效果还不如日本的抹茶粉。

                      通宝推:李根,hardpack,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9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