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们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增加500万公顷耕地 -- 山远空寒

共:💬79 🌺23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长远来看,大规模引水用地下水是不行的,总有一天会抽干。

          大规模引水只能考虑从河流中引一部分,因为这是水循环的一部分,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源源不绝的。当然大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河流,但那需时就比较长了。

          • 家园 青藏高原稍稍不同

            一来,它的湖泊众多,地表水可以补充地下水。

            二来,它本身是中国的集水区,众多的大江大河都发源自青藏高原。

            可惜的是,都是朝东流的。

            所以它的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地表水的补充,和河流一个道理,只是不要量不要太大即可。

            • 家园 这个二有误区。

              众多的大江大河是发源自青藏高原,但至少能查到资料的长江,从青藏高原下来的水只占很小部分。

                俺收集了长江中上游水文站从今年七月到现在的数据,等有空了整出来给你看看。至少现在长江下游超过一万立方/秒的流量时,石鼓,就是长江第一弯处,已出了西藏,流量不到一千,比不上中下游一条较大支流的水,象洞庭湖还是超过一千立方。

                另条青藏高原比新疆南部和甘肃西部的水好象还是要多一些。

              • 家园 长江“全线”101天水量统计。

                  说明:俺记录的是每天大约20时的流量,乘以每天的秒数86400等于每天的流量,101天加起来得到这101天的总流量。

                  因为一天之内流量也有一定变化,这种统计方法误差较大,可能大于10%。

                  下面是从2011年7月30日到11月7日这101天的总流量:

                  石鼓165亿,过雅礱江382亿,过岷江723亿,过嘉陵江1158亿,过洞庭湖1770亿,过汉江1800亿,过鄱阳湖后是2100亿。

                  这个2100亿是安徽大通水文站的数据,地点在铜陵上游一点,下游还有不少小河流汇入,其中最大的是洪泽湖入江道。这一降雨量大,包均洪泽湖入江道可能还有超过一、两百亿的水量汇入。

                  中间还有不少小的支流汇入,所以各条大的支流流量要小于各段的差值。

                  青藏高原流入长江的水全部要经过石鼓水文站,石鼓地点在丽江附近著名的长江第一弯处,其中大约还有二十到三十亿来自金沙江四川一侧。从这些数据看,青藏高原给长江径流的贡献大约是十五分之一,可能还不到,就算有10%的误差也不会多于十三分之一。

                  这二、三十亿的估算方法是处于金沙江上游德格县的岗拖在这101天的径流是97亿,这部分基本全部来自青海。岗拖和石鼓之间西藏和四川往金沙江的汇流面积差不多,汇流水量应该是一半对一半。

                  这101天中,洞庭湖入江口处城陵矹水文站的统计是381亿,鄱阳湖入江口处湖口水文站的统计是211亿。

              • 家园 嗯,青藏高原太高,集水量有限。所以原文我又在末尾加了一段

                8万-10万亿立方水有多少。

                相当于长江20年的流量,平铺在塔里木盆地有15米,按照之前的某次调查,分布在6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东部,也就是说平均有133-166米深。

                • 家园 这是指那个苦咸水吗?

                  平均有133-166米深,挖10米深远远不够啊。

                    不过咱们在这里瞎讨论,胡侃而己。

                  • 家园 据一些到过现场的人说,一般挖5-10米,就是了。

                    埋藏浅,水层的厚度有133-166米,估计。

                    这是因为盆地底下相对较平,以前古河道都流到沙漠中间消失,所以集中在地势较低的东部。

                    可惜这些水是咸水,不是淡水,要是淡水,我睡觉都能笑醒。

                    他们的设想是,利用太阳能将苦咸水抽上地面,然后淡化,然后种植。两年前我曾经为他们找了几乎所有淡化水的法子,和成本。连用便宜的防火材料做的人工树都找到了。觉得淡化水种植成本还是高,不若利用太阳和地形,增加降水来的容易,成本低。有时候,最简单、便宜的路线更容易成功。

      • 家园 这个稍稍研究过

        外链出处

        这个不知您能否看到,里面详细的说明了降水形成的条件。主要有水汽、上升气流、云底高度、云下湿度四个条件所构成。

        通常雨有三种,地形雨,对流雨和锋面雨,新疆多是地形雨,这也是为什么降水89%集中在山区。有些国家和地区,靠海近,却很干旱,比如澳大利亚,沙特,撒哈拉沙漠等,而有些地区,距离大海最远,相比湿润的多,比如新疆伊宁地区,这和当地的地形分不开,也和大西洋的西来气流有很大关系。

        之所以写这篇,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有专家提过。

        二、有气象专家争论过,塔里木盆地的水汽以内循环为主,还是外来水汽为主。

        三、公元1万2000年至现在,历史上塔里木盆地有过水草丰美的时期,持续时间很长。

        四、特殊的地形构造和地下的8-10万亿立方苦咸水为这想法提供了可能。

        淡化海水到内蒙都可以提出来,提出这个想法也可以。

        况且,既然淡化海水要引水到内蒙距离远,那为什么不直接引黄河水呢,下游再淡化海水,不是更省钱嘛。在西北,很多地区的梯田靠天吃饭,比较穷,而旁边沟底就有水,就是引水成本高,不划算。

        若水汽会损失(向南不大可能,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8000米。向西有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分支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向北有两个缺口,一个稍微高一点到伊犁河谷,伊宁地区,一个到吐鲁番,也是北来水汽的入口。向东是甘肃,遇到蒙古高原阻隔,若受到冷高压影响,会到甘肃,宁夏、陕西,塔里木盆地的增加的水汽,从东口跑出去一部分,也增加了西北的降水,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呀。

        外链出处塔里木盆地现代气候变化,开始有一张塔里木盆地的历史温度图表

        • 家园 第二个链接看不到塔里木盆地的东西。

          一开始是741页,只看到说塔什拉马干的温度变化图。

            增加盆地内的蒸发量,对改善盆地内空气湿润度,增加降雨量肯定是会有作用的,但主要问题是这个作用能有多大,蒸发的水汽能有多少留在盆地内,现在没法定论。

            关于那8-10万亿立方苦咸水,应该是埋藏在几米(也许是几十米

          )到几百米深的地下,挖开上面十米能露出多少这也不好说,说不定只有百分之一不到。

            还有跑到那地方挖土,成本与内地相比可不会相同,也不会差不多,肯定要高得多。

            俺昏了头了,把塔里木盆地当做柴达木盆地。

            看到的第一张图是新疆的温度变化图。

          “公元1万2000年至现在,历史上塔里木盆地有过水草丰美的时期,”不一定就是说那时的降水是现在的几倍。那一带人口一直很稀少,丝绸之路要经过大片的沙漠,塔什拉马干沙漠里留下的古人干尸,都说明那时还是相当的干旱。

      • 家园 说句实在话,50年后东南亚这点地方不都是中国囊中物么

        印度到时候也该分崩离析了。搞这么大工程开销太大,不如到时候让东南亚做咱们的农业基地。个人觉得中国未来50年势力范围,就南亚东南亚一带,囊括孟加拉到新几内亚问题不大。这些地区蕴藏着不少未来的北大荒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