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究竟是谁在失落? -- xiaobailong

共:💬122 🌺507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日本的失落主要是日本资本没有决定权和话语权

        将日本的失落归结于日元大幅升值是没有道理的。日本人凭借东亚人的勤劳智慧,模仿创新能力,在产业上很快就赶上来了,在世界贸易领域渐渐占据地位,甚至已经赶超美国,此时候日元大幅升值才是对日本制造业的真实反映,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日元还是低汇率,其他几个制造业国家还怎么竞争?日本有资格对日元进行大幅升值和将日元弄成国际交换和储备货币了。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人的财富是在大幅增加的,购买力急剧上升,日本资本依旧还是有竞争力,当然正如你说的,日本纵身太小,所以日本资本选择将中低产业往东南亚转移并开始在全球进行资源采购,这个时候,日本资本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是风头无两之时。

        那日本是错在哪里呢?严格来说也不是日本的错,是日本因为二战失败后没有主权的局面所导致日本的资本在资本体系中没有决定权和话语权所致【日本资本出去的越多,日本资本安全系数就越低,依附性就越强】。日本的房地产崩溃就是被国际资本和部分日本资本寡头做空股市收割所致,这是对日本的第一次严重打击;接下来,东南亚产业布局被美国人捅翻,日本十多年的辛苦雁型布局被破坏,更要命的是中国此时候接过了这个产业的盘子,从中国加入这个wto架构后,日本就已经回天无力了,这是对日本的更大打击。

        但即使这样,日本国民还是用多年的积蓄在购买日本国债,支撑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这个民族不少地方是值得学习的,日本是典型的一根筋民族,不到黄河心不死,应了句俗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对于这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好事情,但为什么国内一些媒体反而说日本失落是由于广场协议呢?这就值得思考了。

        现在美国就是想如何收割中国的资本,但中国可不是日本。

        • 家园 广场协定+巴塞尔协议+大量投机资金对日本金融造成巨大冲击

          当然了,日本人当初并不愿意接受巴塞尔协议

           为了更加容易地诱发这些并发症,1987年国际银行家们在国际清算银行又研制出针对日本的新型特效药 ——巴塞尔协议,要求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自有资本率必须达到8%。而美国和英国率先签署协议,然后胁迫日本和其它国家必须遵守,否则就无法同占据着国际金融制高点的美英银行进行交易。日本银行普遍存在着资本金偏低的问题,只有依靠银行股票高价格所产生的账外资产才能达标。

            高度依赖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日本银行系统,终于将自己的软肋暴露在美国金融战争的利剑之下。终于在1990年1月12日,美国在纽约股票市场利用“日经指数认沽权证”这一新型金融“核武器”,发动了对日本东京股市的“远程非接触式”战略打击。

           

          外链出处

          以上这一段不知道是不是来源于吉川元忠的《日本金融战败》的段落,但是巴塞尔协议对日本金融的影响日本人是清楚的。

          实际上巴塞尔协议之所以是美英对付东亚的武器,因为昧膺根据自己的金融资产结构定制了各种金融产品的风险权数,对于占昧膺金融产品大多数的直接投资,给以很低的风险权重,而对于占东亚金融机构大头的间接投资,则给以百分百的风险权重,这样一来,中国日本这样的主要依靠银行融资的国家的银行的自有资本就显得不足了,于是不得不上市融资---结果中套了

          实际上昧膺在巴塞尔协议中规定的低风险的房地产贷款在次贷危机中已经说明了其风险是大的。

          • 家园 这没有日本大资本财团的合谋是完成不了的。

            日本银行系统先是多年实行超低利率,让资本泛滥,内外资本同时进入房市,托高地价和房价,高潮是一浪接一浪,可随后日本银行又开始进入加息周期,在房地产泡沫时候却主动用连续加息这种猛火,这房产是被自己捅破的嘛,所以没有自己内部的主观意愿在,西方资本是不可能完成做空的。也就是说做空的收成里本来就有日本大资本财团的一部分。

            那日本大资本大财团的目的何在?稍微分析一下。第一,完成大银行大企业的兼并重组。多年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企业群,但还没有进入兼并重组阶段,正好通过一轮泡沫破灭,让那些因为资产价格大跌造成债务危机的企业,因为信贷坏账破产的银行被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大企业兼并,同时顺带将日本老百姓多年的财富收割一下,虽然大部分没有落在日本资本的手里。第二,西方资本给日本资本画了个大饼,那就是东南亚。日本资本既然做出牺牲,拿自己的本土收割,就需要有其他筹码让其动心,好让一起完成这种做空收割,这个筹码就是东南亚的大饼。日本资本心里一合计,将日本本土民众收割后,财富下降的日本熟练技术产业工就不会再对工资挑三拣四,而东南亚如果纳入日本资本的版图,日元就会有一个庞大的规模基础,资本+熟练技术工人+低端产业工人+消费市场,日本资本终于动心了。但日本野心太大,本钱却不够雄厚,没大脑袋却偏要戴大帽子,功高震主,结局也看到了,东南亚那个大饼最后还是被西方资本收回去了,多年经营付之一炬,回到国内面临的却是老龄化和还在为去除债务而缩减的消费需求,此时日本资本的心里是哇凉哇凉的。资本没有民族国家概念是多么的凄凉,当日本资本抛弃自己的国民时候,也最终被更大的资本所掠夺。

            但好在日本身上有中华文化蕴育下的传统特点,民众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每个人就是一个构件,组合起来就是个高速运转的机器,又喜欢精耕细作,不断探索,非常注重计划规划(人均资源缺乏的东亚都有这个特点,日本身上更显著),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所以日本的产业技术研发还是有深度底蕴的,也造成现在日本制造业还是能占据一定经济版图,中国不少器件还是需要从日本进口的。回来说说中国80后的年轻人,在资本市场思想蕴育下的年轻一代,身上的这些中华文化传统美德还保留有多少?

            儒家道学士说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个思想如果还在指导这个民族的干部队伍,一个农业社会酝酿出来的抱残守缺,求不变的思想又如何敌得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西方思想呢?索性的是中华文化根源精髓不在儒家,而在易经,一个“易”字讲究的就是变化万端,无处不在,所以民族危亡之时,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最终由一个叫毛泽东的人,改变了中国,唤醒了中国人体内的求变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的动力。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在于批判儒家的封建守旧思想,更在于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新,要的是保留中华民族传统的团结协作,集体奋斗的精神,要的是螺丝钉的个体凝聚在一起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要的是大家群策群力,用有限的资源产生最佳的效果,不争一朝一夕,但求步步为营。

            西方强调人为中心,人是凌驾于大自然之上的;东方传统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当有人破坏东方家园的时候,自然有人会起来反抗并重建家园。

          • 家园 8%不高啊,如果小日本银行连这个资金自有率都达不到

            那相当于自杀并拉很多垫背的。

      • 家园 这么好的文章,为什么有人扔鸡蛋啊,我宝推一下吧
    • 家园 失落二十年,似乎是说

      没有进步,而不是退步

    • 家园 楼主你的看法而已

      “可是日本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倒退,日本生产出来的产品,并没有减少”

      事实上,已经改变很多了,很明显了。

    • 家园 是日本工业不再有领先于世界的进步,而不是资本的衰落

      相反,日本的资本因为在国内不容易赚到钱,所以日本在国外大举投资,主要是投资于海外金融资产和矿产资源两类,其中也有一些工业项目的转移。以前常说的日本的资本在澳大利亚吃“套息”就是其中一个小小证明。此外,由于在海外矿产出手早,在铁矿石谈判中就不显得那么被动——通常那些铁矿企业里就有日本企业的股份,相当于左口袋放到右口袋里而已。事实上,每次都是日本钢铁企业先于中国企业接受涨价!最疯狂的时候,隐约记得日本是拥有海外资产最多的国家,比美国还要多!

      所以总体来说,日本的资本依然在赚钱,但这些事情与日本老百姓和日本政府都没有什么关系,而且与它相对独立和强大的工业所不同的是,它的金融资本更加依赖于美国,十分方便美国使用政治、军事和金融手段进行控制和打击。但这也不要紧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工业企业被高企的日元打击的十分难受,幸亏日本的工业技术是在消化吸收外国技术之后有属于自己的心得和创新(这点和我国的借鸡生蛋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的策略不同),所以才在工业产品上勉强撑住了局面,虽然最后也基本保持了世界先进水平,但从此不再有领先于世界的进步!要知道,趋势才是最可怕的。在现代工业社会,只要不断有正反馈的进步,任何一个国家20年就可以有一个大变样。日本从战前一个二流工业国和在二战一片废墟的基础上崛起,直至69年GDP超过西德,也就用了20多年!在这种工业疯狂增长下,日本GDP超过美国的言论尘嚣日上,但是经历了所谓“日本失去的十年,或者说二十年”之后,这种论调彻底消失,没有哪个傻瓜再会把它挂在嘴边上,这就是区别。

      • 家园 日本的历史使命结束了,下面看中国了

        指望日本超越美国其实是不现实的,这就跟当年的珍珠港一样,日本人看上去来势汹汹,离美国本土还差着半个太平洋呢。美国不是一个国家在战斗,后面还有一大堆跟班,势力遍布全球,小小日本区区一亿三千万的体量,显得太单薄了。何况日本自己也在跟班之列,有心搬倒老大自己上位,自己的咽喉却还被美国人捏着,这架怎么看都透着悲壮。

        中国是日本的终极放大版,优点是体量极大,十倍于日本人口,百倍于日本面积,所以,日本撞不开的欧美体系,中国未必撞不开;缺点是中国的内部体制没有日本那么顺畅,外部环境也远比日本要恶劣,所以日本武挑不成文战也不成仍然可以退下来继续当跟班,不失为东亚强豪,而中国绝无这样的好运气,成败就看这一波升势止于何处。

        祝我中华好运!

      • 家园 如果全世界都进入同样的状况

        生产在继续,人民生活照旧,只是利润没有了。这样的情况下,全球资本就无处可去了,那么资本主义也就被消灭了。

        这才是资本掌握的话语权,谈起日本就是说“失落”的原因。

      • 家园 我说的不是日本人掌握的资本,而是投资于日本境内的资本

        不管是日本人投资于日本境内的资本也好,外国人投资于日本的资本也好,这二十年,是这些资本失落的二十年。

    • 家园 问题是日本的国土面积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潜力已到头

      而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还在高速发展,一旦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赶上日本的技术水平,那必然会抢走日本相当多的蛋糕,现在韩国台湾已经抢了日本的不少蛋糕,sony松下都严重亏损,轮到中国开始抢日本蛋糕时那才是他们真正的不可承受之重,到时日本的经济平衡就会被打破,他们将真正体会到失落的剧痛。现在日本能维持高水平的生活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已,他们的辉煌期已过。

      当然这也不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关键是要看中国到底能不能真的崛起,如果中国出现大问题崩溃了日本乃至整个西方就会又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光靠吸中国的尸体就能保证日本再过二十年高水平生活。至于中国能不能真正崛起,看现在执政者的水平我执悲观看法,但我相信国运。当然这是虚的,到底会是什么结果,只有鬼知道...

      • 家园 你小看日本了

        日本的停滞是发生在我国的大发展之前的。如果不是美国用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手段打压,它的工业水平其实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的。当然了,一个狗日的当奴才的命,被美国压制也是活该,给碗饭吃就不错了。但是就事论事的话,我还是要给日本经济说句公道话的。相比美国的生活成本和工业管理水平,它的集中和精细化制造还是很有优势的。现代社会,基本上工业生产能力决定一切。比如说,非洲、印度、拉美的人口与土地岂是日本可以比拟的,但是他们哪个世纪估计可以超过日本?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