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新《中国通史》(live) -- 普罗丁

共:💬86 🌺216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有在司马光看来像样的史实保留下来?有何根据?

          您或司马光所认为的像样的史实是指什么?衡量标准是什么?

          • 家园 【讨论】真假历史的标准

            当然是“细节”。

            凡无细节,都是伪历史。

            • 家园 论细节的话,竹书纪年怕是比春秋详尽和精确

              “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于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请问和春秋比哪个详细?

            • 家园 花!

              您读过春秋左传吗?要不您举一处资治通鉴里的细节,咱们看看春秋左传里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细节。

              另外,请看司马光本人的话:“彼此互有详略,则请左右采获,错综铨次,自用文辞修正之,一如左传叙事之体也。”(与范内翰祖禹论修书帖)这是他在讲如何编撰资治通鉴,要以春秋左传为范本来叙事。我看不出来司马光会认为左传没有像样的史实。

    • 家园 【原创】三家分晋(2)

      这一幕,究竟是怎么出现的?  

      对这个问题,司马光是这样解释的: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基本的逻辑是,一个神圣中心的存在,并不在于物理面积的大小。所以周天子及其生存空间虽然并不庞大,但一种特殊的存在,保障着他们的特殊地位。这种存在叫做“名”,或者更具体一点,叫做“名器”。名器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套“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的礼,当然也包含这些礼仪中需要用到的物品。  

      按照这种逻辑,拥有一套复杂的礼仪和器物系统的周天子,就有着非常可靠的神圣性。在司马光看来,像孔子这样的宗师级人物,都会通过写作《春秋》等实践来维护这样的神圣性。相比之下,晋室及其先祖虞作为上帝所派遣的神子,其长期具有统治效力的依据似乎就要薄弱的多,是不容易获得中华大地普遍承认的。或者说,晋只能作为周室神树之下的一根光彩夺目的“金枝”而出现,而不能导致这棵神树本身出现生存危机。  

      这样的一根“金枝”,究竟会如何生存下去呢?从现有的史料看,它的生存跟神树本身的生存状态,的确有着某种奇特的关联。当周室迁到洛阳,神树整体的运转体系非常脆弱和危险的时候,金枝就罕见地发出了光芒。当时晋国的新任统治者叫做重耳,他和一帮外姓的,也就是非神圣血统的家臣(仆),流离辗转,最终在里应外合之下,重夺了晋室的神圣江山,并协助强化了周天子的地位。但是,由于外姓人员在一系列事件中作用巨大,远远超过了重耳本人的作用,所以在最后形成的政治格局和军事格局中,他们也就占据了核心的地位。总之,从那一刻起,神圣的晋国主要由非神圣血统的人士世代统治着(这种特殊的统治者叫做“卿”,也就是据说孔子非常藐视和反感的“世卿”)。  

      至于上帝之子----虞的后人们,包括晋文公在内,他们的任务不难想见,就是主要在诸位世卿之间搞平衡。到了《资治通鉴》开始的这个时间段,此种政治平衡终于迎来了它最深重的一次危机。凡有危机,便有英雄。这里的英雄,叫做“小瑶”。  

      ·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  

      (待续)

        

      关键词(Tags): #三家分晋(大圆)#晋国(大圆)#唐叔虞(大圆)#叔虞(大圆)
      • 家园 晋国自灭公族

        否则也没有外姓世卿独大。

        而形成世卿,关键还是争霸,六卿领六军,赏军功而陪植了几个大家族,尾大不掉。

      • 家园 【原创】三家分晋(3)

        智,就是晋室中强大的世卿之一,卿能够帮“公”做很多事,当然也包括带兵打仗的事。那么,这里为什么司马光要单单讲述其中一个世卿的历史?这里边有非常深刻的原因,下边就会涉及到。从这里看,智家的接班人问题,一时让宣子有些头痛。他的一个亲戚认为,小瑶跟小宵相比较,劣势非常明显。他虽然有出众的外貌、强健的身体、丰富的才华、聪明的大脑和勇敢的精神,但是缺少“仁”这个东西。如果让他接续智家的事业,家族就危险了。  

        宣子不同意,坚持传位给这个具有英雄气的儿子。小瑶上台以后,继承了父亲在国家军事方面的作为方式,而且气势逼人,在一次跟韩、魏两家的掌门人饮宴的时候,开玩笑开过了头,让韩家的掌门和手下都有些难堪。一个亲戚来规劝他,说连“蜹、蚁、蜂、虿”这些昆虫都能伤害人类,所以要么别得罪人,要么就需要防人之心。小瑶不同意,说:我不给别人找麻烦,这个世界就不会有麻烦。  

        这个时候,小瑶其实在做一件重大的工作,就是削弱诸卿的力量。他以种种理由,先后跟韩、魏、赵直接索要土地,考虑到智家此时在国家的地位和小瑶的性格,韩魏先后同意了,都给出了“万家之邑”。按照后来苏秦的计算,万家之邑至少有人口60000。但是赵家拒绝给出蔡和皋狼两处的土地和城池,于是小瑶作出愤怒的样子,联合韩魏两家的军队,一起攻打赵家。  

        ·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这次与孔夫子堕三都性质相似的战争,进行得艰苦而漫长,在晋阳死守的赵家已经遭到水淹,但仍然拥有民心的支持。“仁”的力量,在此时显现出来。在小瑶这边,同样出现了问题。韩魏两家心怀兔死狐悲之忧,在脸上也多少表露出同情,于是一个叫絺疵的人,劝告小瑶防范两家。小瑶却非常奇怪,直接把他的话告诉了韩康子和魏桓子。二人连忙解释,说这乱世之中,谁有时间考虑将来的存亡?难道赵家的土地都送到手边了,却不去分吗?  

        小瑶相信还是不信,我们不知道,但是絺疵得知此事后,一气就离开了战场。剩下小瑶,遭到了赵襄子的离间之计。韩赵魏三家阴谋联合起来,把本来灌向晋阳的水,引向了小瑶的军队。然后前后夹攻,小瑶死在了乱军之中。整个辉煌一时的智家(就是后来三国时的荀家),也几乎灭族。  

        (待续)

        关键词(Tags): #三家分晋(大圆)#晋国(大圆)#唐叔虞(大圆)#叔虞(大圆)
        • 家园 【原创】三家分晋(4)

          世卿之一的智家的消失,意味着什么?司马光和本文的作者,为什么都同意把小瑶的故事作为整个中国历史的起点?

          首先,智瑶旨在抑制诸卿的快速而恶性的膨胀,一定程度上恢复晋室本身的光荣。如果他“削藩”成功,则晋国会不会在与秦国的争锋中越战越疲,终于被吞并乃至一并葬送东方诸国,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其次,外姓也就是非神圣家族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流程意义重大。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可能获得新的、同样渊源流长的神圣性?

          再次,司马光在智瑶故事中,发现了一个关于“人”的重要问题。人之作为人,有哪些最重要的素质呢?

          ·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这里,司马光区分了小人与君子,认为小人的根本特征是“才胜德”。他进一步感叹:

          ·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但是,此处有一个不小的问题:司马光作为臣,建议君主在选用人才时,应当尽量考虑“德”也就是信仰和操行,这没有不妥。但是智瑶本人就是个君主,是个家族的掌门人,司马光以臣议君,没有僭越之嫌吗?

          所以,他在此未必是真正批评智瑶或智宣子,而是另有所指。究竟司马光的指向是什么,他的同情对象是哪一方,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

          · 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

          小瑶的头盖骨,被得胜而回的赵襄子涂上某种颜色,用于饮酒。这激怒了智家的人。但是智家的人,亦有非常奇怪的行为模式。

          (待续)

          * * *

          那一年,是公元前403年左右,按照司马光的记载,叫做“著雍摄提格”。这个奇怪的名字是不同于后来天干地支纪年名称的另一种称谓或语言,它显然不是汉语,而是一种可能已经消失的北方上古语言。

          智瑶死后,他的家臣豫让没有放弃,试图在厕所中杀死赵襄子,但是被对方提前察觉。赵襄子称之为“真义士”,放了豫让,说自己小心躲开他就可以了。此时豫让的选择是:他把身上涂了一种难看的颜色,然后把木炭放里嘴里,用漆黑的牙齿和舌头来表明自己已经哑了。这样的打扮在街上行乞,连他的妻子都认不出来。不过,有一个朋友认出他来,表示非常不解:你豫让是有才华的人,如果真想为小瑶报仇,大可去做赵襄子的手下,随时有机会下手啊!

          豫让回答:如果我已经成了赵襄子的近臣,又去杀他,就需要有两颗心才可以。现在我做的事,都要求只有一颗心,这是极其困难的。虽然艰难,却能够让那些为人臣而怀有两颗心的人,感到永久的羞愧。

          豫让的志向似乎是坚定的,但是暗杀技巧不足。他伏在桥下,再次被赵襄子轻松发现,最终被杀。至此,神圣家族的传续,似乎走向了终结,而接下来要发生的,则是世俗家族的故事。

          在司马光看来,这些家族中第一个值得提及的人物,是前述魏桓子的孙子魏斯,亦称魏文侯。由于家族本身缺乏神圣血统和文化,魏文侯选择向外求索,找到了当时的著名知识分子如卜子夏、田子方。同时他还看上了段干木,于是每次经过该家门口,都要从事一种叫做“式”的特殊礼仪。如此态度,果然就得到了“四方贤士”的归附。

          这天,魏文侯在和群臣饮宴的时候,忽然想起自己跟“虞人”的会猎约定,于是不顾风雨和群臣的劝阻,坚持前去赴约。所谓虞人,既可按《周礼》解释为负责园林打猎的官员,也可以按照前述理解为“虞”或“唐”地方的人。无论是哪一种,魏文侯当着众人坚持赴约,其志都显然不小。他的手下,逐渐聚集起来了文武两类人才,这些人才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

          (待续)

          关键词(Tags): #魏文侯(大圆)#三家分晋(大圆)#智瑶(大圆)#豫让(大圆)#赵襄子(大圆)
          • 家园 著雍摄提格 不是北方土语

            著雍摄提格也就是起于戊寅年,尽于壬子年,总共三十五年。

            尔雅上面有记载:

            <<尔雅·八、释天>>

            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岁阳。

            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 家园 【讨论】消失的上古语言

              不是北方上古语言,又是什么?

              研究阿拉泰语的专家没有发现这种语言和北方游牧语言的共性,可见它的来源还要更早。

              • 家园 是天文用语,李四光曾有篇科普文章。

                古代天文用语发音极其相似,似乎产生于同一来源。可能来源于中东,这也是文明西来论的一个论据。

                不管西来,还是本土,楼上讲的很对。

          • 家园 知氏成功,也就是三家分晋变成一家而已。

            走田氏代齐的道路,这是异性世卿的必然道路。

          • 家园 魏氏的祖先本身就是文王后裔

            魏的祖先是毕公高,毕国后来灭亡,其子孙仕晋

            后来毕万封于魏,于是改魏氏

            若论血统,毕国与晋国都是诸侯。毕国建国还比晋国早呢

            韩氏是“晋之同姓”,本身就是从晋国公族分出来的

            • 家园 【讨论】魏韩的祖先

              仅凭司马迁说他们都姓姬,证据不足。何况司马迁也没说他们是文王之后,只是“碰巧”同姓而已。

              在晋国就讨论晋国的神圣性。这个比姬家的可靠多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