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叙利亚以及TG的策略 -- 黄河清

共:💬110 🌺60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来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不在阿盟里面

        阿盟成员

          22个(2008年):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

        中国有影响力的阿盟成员国家,一个都没有啊。真不知道中国早早说叙利亚的事情听阿盟的,是个什么原理?明知道自己没有影响力的。

        • 家园 第三响!还是个双响。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 家园 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是非阿拉伯穆斯林国家

          伊朗通常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的后裔,被阿拉伯征服后带有阿拉伯血统但不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比较复杂,是西迁的雅利安人希腊人阿拉伯人与当地土著融合成,类似中国历史上的色目人,还带有一些蒙古血统。伊朗原来信奉拜火教,巴基斯坦(那时候还不能叫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原来信奉佛教印度教等。 伊朗人常常抱怨被当做阿拉伯人,他们是被阿拉伯征服后改用阿拉伯字母的,但语言还是波斯语。伊朗人挺高傲的,可能因为历史上的波斯帝国,其实伊朗很崇尚欧洲和西方文化的,毕竟从种族和语言来说与欧洲比与阿拉伯近得多,他们反以反美,不过是个旗号,他们真正看不起的恰恰是阿拉伯人。有人说有朝一日伊朗有了核武器,可能不是投向以色列而是投向阿拉伯国家,虽有夸张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既然这样,中国不应该宣布听阿盟的,其实可以弄个伊盟

            最好的做法,是弄一个伊斯兰教联盟,把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甚至土耳其以及中国都弄进去(别笑,中国有一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嘛,还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就算不是纯伊斯兰教国家,总还是有相当大人口基数的伊斯兰教信徒的)。

            这个伊斯兰教联盟,可以用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数量分配代表席位。这么说,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等国也可以在里面。。。。。而美国等国家,由于伊斯兰信徒人数太少,而且没有伊斯兰教的自治区,就不用在伊盟里面了。

            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情,就用伊盟的名义来做事情。比现在一切听阿盟的,好得多。

      • 家园 不管阿盟是个啥盟

        你力量达不到,人家就不搭理你!

    • 家园 前事不忘:1999年第三次世界大战险些在科索沃引爆

      当然这标题一如既往地夸张,不过,当俄罗斯军队占领科索沃机场的时候,北约美军司令下令英军消灭俄罗斯军队,但是英军指挥官抗命,不愿意英国和俄罗斯发生冲突,更不愿意承担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责任。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y/detail_2010_11/24/3212628_0.shtml

      1999年3月24日,北约联军开始对南联盟进行长达78天的轰炸。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斡旋,南联盟最终在6月9日与北约方面签署了从科索沃撤军的协议。随后,俄罗斯与北约争夺科索沃控制权的斗争便开始了。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200名空降兵急行军500公里,抢在英军之前占领南联盟的科索沃省首府普里什蒂纳的斯利季奇机场。最近,有当事人回忆起当时情景,并称这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俄军急行军500公里抢先到达

      今年11月14日,以一首《YOU ARE BEAUTIFUL(你竟如此美丽)》而在英国走红的歌手詹姆斯·布兰特接受英国媒体采访。在科索沃战争期间,詹姆斯·布兰特在英军服役,并曾参与同俄军抢夺斯利季奇机场的行动。布兰特回忆,当时北约高层已下达了向俄军进攻的命令,并称“第三次世界大战”险些因此被引爆。

      在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之后,入驻科索沃的国际维和部队该由哪些国家组成?俄罗斯同北约一直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休。俄方最终选择先下手为强,拿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斯利季奇机场。

      1999年6月11日晚间,驻扎在波黑的俄罗斯维和部队突然接到高层命令:集合200名空降兵,向普里什蒂纳(当时南联盟的科索沃省首府)的斯利季奇机场急行军,抢在北约部队之前占领机场,并立即在那里布防。据说,当时担任俄安全会议秘书的普京,主导着这次“飞夺斯利季奇机场”行动,但这一说法尚未获证实。

      接到命令后,俄军官阿列克谢立即点齐200名最为精干的空降兵,然后开始准备轻型吉普车、武器装备和必要设备与给养。很快,一切准备就绪,指挥俄军这次行动的扎瓦尔金将军一声令下,一众车辆带着精锐士兵朝普里什蒂纳奔驰而去。

      俄军很快便来到了波黑边界。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守卫边界的美国士兵。但这支车队无视美国人的存在,闯过哨卡,继续朝普里什蒂纳狂奔。

      俄军军官阿列克谢事后才得知,直到俄军这次闯关,北约方面才知道俄军已开始行动。尽管守卫边境的美国士兵只是向上面报告了俄军的人数、装备和前进方向,但高层立即就猜到俄军的剑锋所指。很快,一支英国部队也急忙从驻地集结出发,从另一个方向赶往普里什蒂纳。就这样,俄英两支部队展开了一场速度的较量。

      几个小时后,俄军已抵达斯利季奇机场。此时,天还没亮。驻扎在机场的塞尔维亚士兵则热烈欢迎俄军的到来。阿列克谢回忆:“塞尔维亚士兵激动地同我们拥抱,并不断问,‘你们怎么才来,我们等你们好久了。’”当时,这些塞尔维亚士兵都身着平民服装,他们即将把机场移交给北约部队。俄军在行军途中还遇到很多南联盟居民。阿列克谢说:“当他们看出我们是俄罗斯士兵后,竟激动地朝我们欢呼,还向我们抛洒鲜花。”

      可以看出塞尔维亚人还是心向俄罗斯的。

      英军眼前是拿着枪的俄军

      在那些塞尔维亚士兵的帮助下,俄罗斯空降兵迅速部署在机场的各个角落,将整个地区封锁起来。因为他们十分清楚,北约部队马上就会到来。在没有接到新命令之前,他们决不能丢掉这块战略要地。

      此时,英军第五空降旅仍在行军途中,他们接到的任务是赶在俄罗斯人之前占领机场。而且命令还称,如果机场已被俄罗斯人占领,就把他们赶走。但这一命令并未详细解释如何把俄军赶走。

      在俄军占领机场后,英军的运输机终于将第五空降旅送到科索沃山地,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英国流行歌星的詹姆斯·布兰特。然后,这支部队开始了向斯利季奇机场的急行军。但是,英国人想快也快不起来,因为他们路上还探测到地雷,只能小心翼翼地前进。在一处隧道里,他们甚至发现未爆炸的炸弹。此外,一些塞尔维亚士兵不时出现在路两旁,但双方并未交火。

      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英军终于赶到了斯利季奇机场,但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以逸待劳的俄罗斯士兵。他们已在原地休息了好几个小时,并拿着枪等着英军。

      英国人毫不示弱,命令俄罗斯人马上离开,但俄罗斯士兵也毫不退缩,坚决拒绝了英国人的命令。詹姆斯·布兰特说,这支英军当时的指挥官弗里尔无奈之下只好向上级请示,上级的命令竟是立即向俄罗斯人展开进攻。

      布兰特称,下达这一命令的是当时北约盟军最高司令、美国人韦斯利·克拉克。布兰特当时以上尉的身份率领一队士兵,接到这一命令后,他们已开始给枪上膛,冲突似乎一触即发。布兰特称,当我们听到克拉克的这一命令时都十分震惊,克拉克的原话是让我们消灭俄罗斯人。但我们作为军人,毕竟无法违抗命令,于是纷纷做好了战斗准备,当时气氛很紧张。布兰特说:“就在我们要展开行动时,我们又接到了另一个命令,它来自北约联军的英军指挥官麦克·杰克逊,他命令我们不要同俄罗斯人发生冲突,告诉我们不要去尝试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任。”

      北约高层为何下令开火

      在分析这次事件时,俄罗斯《军事观察》网站的一篇文章称,克拉克下达这一命令应该是基于如下考虑:首先,斯利季奇机场是整个普里什蒂纳惟一可以停降大型飞机的机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次,如果真的爆发冲突,那也是英国人和俄罗斯人的冲突,和美国人关系不大。这篇文章认为,从职权角度来看,杰克逊实际上是受克拉克指挥的,但杰克逊拒绝执行命令,很可能也是觉得惹祸上身不值得。

      此外,《军事观察》网站还称,俄军占领机场后,几架北约直升机曾试图在机场上降落,但在俄军士兵的干扰下,直升机只能选择飞走。

      美军司令很阴险,坑爹啊,英国人当然更加老奸巨猾,不肯上当。呵呵。

      俄罗斯《自由媒体》报称,当时俄军一名指挥官还曾对英军军官说:“我是否撤退取决于这些俄罗斯士兵,你去问问他们是否愿意撤出,他们可是来自那支曾击败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军队的士兵。”

      总之,在冲突爆发前的最后一刻,杰克逊的命令将双方的火药味吹散。俄军当时的指挥官扎瓦尔金将军称,一名俄军军官走到近前向他报告,英军指挥官弗里尔要求与他会面。在得到扎瓦尔金将军的首肯后,弗里尔带着5名英国军官进入机场与俄方谈判。谈了半个小时后,几辆卡车载着一队塞尔维亚士兵赶到这里,他们的任务是支援俄罗斯人。结果他们刚到这里就与英军士兵发生口角,双方火气都很大,甚至一度拔枪相向。俄英两方的指挥官连忙将双方拉开,从而避免了一场冲突。

      英军想在机场内宿营

      此后,俄英双方继续谈判,最后双方在接到高层命令后,一致同意共同负责机场防务。在谈判的最后,弗里尔又突然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自己的士兵可以在机场内宿营。扎瓦尔金将军就此再次致电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的谢尔盖耶夫,后者首先让扎瓦尔金判断对方是不是想借机耍花招,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谢尔盖耶夫下令允许英军士兵在机场内宿营。于是,机场的一个角落被划给了英军。

      后来,扎瓦尔金将军曾被问到,英国人当时为什么一定要驻扎在机场内。扎瓦尔金分析称,英军如果驻扎在机场外,可能会遇到袭击,比如来自塞尔维亚族武装或阿尔巴尼亚族武装的袭击。

      俄方为何敢铤而走险

      挺进普里什蒂纳的行动无疑是一招险棋,扎瓦尔金说:“我们在决策前就知道可能会受攻击,毕竟我们只有200人,数千人的北约部队要想消灭我们可谓轻而易举。当时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也曾让我分析这种可能性,但我坚持认为,只要我们赶到了机场,塞尔维亚军队就一定会来支援我们,我很清楚,这支挨了78天轰炸却只能糊里糊涂撤出科索沃的部队心里憋得慌,当他们得知我们占领机场时必会赶来帮忙。而如果北约部队向我们进攻,那就等于惹怒整支塞尔维亚军队,到时候他们将遭遇他们最不想遇见的地面进攻。”扎瓦尔金称,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在听取这番分析后,最终下令出兵。

      而当时抗命的英国将军杰克逊后来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如果与俄罗斯人开战,那必须由北约最高委员会决定,而不是由克拉克一个人说了算。我很难想象最高委员会会同意发动这样的战争。而且,我也不希望我的士兵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承担责任,所以我拒绝了克拉克的命令。”

      詹姆斯·布兰特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在训练时都被告知要学会从道德的角度来判断事情,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与俄罗斯人真的起冲突。”

      事件的结局就是,俄罗斯凭借这一让北约无奈的既成事实,成功地得到了自己所希望的国际维和计划。(特约撰稿 顾长河)

      谁说北极熊有勇无谋了?人家这件事分析得很清楚啊。

      英国军官说“我们在训练时都被告知要学会从道德的角度来判断事情”看样子某些普世宣传并不全是假的啊。英国人还是知道进退的。

      塞尔维亚人眼巴巴盼来了救星,倒是很不得马上跟英军干上一架,好在俄英两军指挥官都比较冷静。

      • 家园 这位詹姆斯·布兰特的说法有没有其他傍证?

          北约司令在政治上就这么幼稚?

          老毛子要知道此命令也不会一声不响。

        • 家园 俄罗斯《自由媒体》报和英国将军的回忆录

          原文都有提到啊。

          北约美军司令下命令,但是要英军和俄罗斯军队火拼,反正死的不是美国人,还可以挑动英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他有啥幼稚的?战火一起,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只有更深。

          • 家园 俄罗斯《自由媒体》报并没提到克拉克的命令。

            俄罗斯《自由媒体》报称,当时俄军一名指挥官还曾对英军军官说:“我是否撤退取决于这些俄罗斯士兵,你去问问他们是否愿意撤出,他们可是来自那支曾击败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军队的士兵。”
              这段只印证了英军要求俄军撤走。

              同时引用的英国将军的话也有矛盾: 

            “如果与俄罗斯人开战,那必须由北约最高委员会决定,而不是由克拉克一个人说了算。我很难想象最高委员会会同意发动这样的战争。而且,我也不希望我的士兵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承担责任,所以我拒绝了克拉克的命令。”
              既然“不是由克拉克一个人说了算”,那么如果克拉克实际下了这道命令,那么必然是北约最高委员会已经做了这个决定。我相信克拉克不可能不经北约最高委员会的同意就敢擅做出与一个大国发生武装冲突的决定。

              如果他真敢这样做,他就会象老麦一样马上被解职,而不是等到近一年以后,老麦只不过是扬言要扩大战争。

              

              你引用的这篇文章看上去是2010年11月24日发表的,里面提到

            今年11月14日,以一首《YOU ARE BEAUTIFUL(你竟如此美丽)》而在英国走红的歌手詹姆斯·布兰特接受英国媒体采访。
             而可以找到更早的类似说法
            这回克拉克刚一宣布参选,就有人站出来说,克拉克根本不是个“和平爱好者”,而是个战争狂人。批评者拿出了一篇1999年英国卫报的文章。那一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俄罗斯伞兵突降科索沃首府的普里什蒂纳机场,时任北约盟军最高司令的克拉克立刻下令英国将军麦克尔?杰克逊袭击俄罗斯人,夺回机场。但遭到拒绝,当时杰克逊直言不讳地告诉克拉克,我不会为你个人而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是央视《世界周刊》(9月21日播出)的说法,估计最初来源是同一个。不过看来没多少人把这条消息当真,否则俄罗斯肯定会拿它大做文章。

              我是认为这是假消息,理由是作为北约总司令不可能不经北约最高委员会的同意而下达这种可能触发世界大战的命令,如果北约最高委员会做出了这种决定,那位英国将军就不单是抗司令的命,如果北约最高委员会没有做出这种决定是克拉克擅自下的令,命令被纠正后克拉克马上就会被解职,不会让他再在任上呆一年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