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或许又是一个划时代的政策 -- 天籁999

共:💬55 🌺716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寨和小岗,哪个是"人性"呢?

      我对你的"人性"很不以为然.

      因为你的"人性"其实就是官方30年来灌输给我们的那一套,"社会主义出懒汉",或者用你自己的话说:

      这个例子是:你将一群人放在一个深坑里,甚至将这个坑营造成自己家的感觉,不用鞭子抽他们。但告诉他爬上去所处的环境和在坑里没什么区别。你觉得能有几个人会努力想爬上去?

      所以我们现在是否可以得出结论:“社”的模式因为忽略了人性这个因素,所以在创造财富这个问题上,出现了矛盾。

      你这里把改开前的社会比喻成"在坑里",认为"爬上去也没什么区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懒得爬"才是人性,对吧.

      但是,所谓"人性",其实是你的一种过分的简化.在中国这个辽阔而发展不均衡的大国,根本不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的"人性".我可以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这一点.一个是小岗,那里的人倒是很符合你的"人性".另外一个是大寨,楞是通过艰苦的劳动彻底改变了自己家乡的面貌.事实上,在"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下,整个太行山区已经全面地梯田化了. 那我是不是可以说,小岗村有小岗村的"人性",大寨人有大寨人的"人性"呢? 以30年的尺度看,小岗村无论在改革前还是改革后,混得都比大寨差多了,是不是他们的“人性”就是糟糕呢?

      我认为,“人性”这个词,本身就是改开后宣传的一部份。它其实是把一部分人的特点,而且还常常是贪吃、懒惰、好色这样的负面特点,砸到全体人的头上去。而对于更多人的更美好品德选择性失明。比如说,就没人说“勤劳是人性”,虽然中国人中间勤劳的比懒惰的多得多。

      我建议你好好地考虑一下大寨和小岗,最好实地调查一下。好的理论必须兼顾这两个特例,对吧。

      通宝推:马哥,河中石兽,李根,发了胖的罗密欧,
      • 家园 懒惰和勤劳是人性的两面,没有几个人天生勤和懒。社会需要好

        的制度让人多勤少懒。

        • 家园 好制度不如好道德

          我以前也是个制度控,觉得道德这玩意虚得很,还是制度实在。幻想着哪天整出个好制度来,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老江当年提“以德治国”,我是很不屑的。

          但是现在我改变了看法,在比较了大寨和小岗之后。请注意,在改开以前,这两个村子其实是生存在完全相同的制度下面的。两个村子的不同,不在于制度,而在于道德。

          大寨的自然条件比小岗更恶劣。在当时的条件下,大寨也完全可以象小岗那样,年年吃救济,那样就不会有大寨了。而大寨之所以成为大寨而不是另一个小岗,最初的区别在于陈永贵在大荒之年,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夺取丰收,而不是坐在那里等救济。然后他就领着大家行动了,从此这两个村子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这里关键性的是道德,而不是制度。陈永贵带领下的大寨,觉得吃救济是可耻的事情。而小岗村,觉得吃救济是占便宜合算的事情。制度无法改变这种道德上的差别。“农业学大寨”喊得震天响的时候,小岗村的救济也吃得很开心啊。“算盘响,换队长”,换完了照样吃救济,不会出一个陈永贵。

          通宝推:跳舞的剑,
          • 家园 这个命题需要证明吗

            好制度不如好道德,

            好领导不如好公民,

            好大寨不如全世界都是大寨

            好陈永贵不如人人都是陈永贵

            好老师不如好学生

            。。。。。。。。。。你可以说出n多这样的命题,这种命题根本不需要你举大寨和小岗的例子来证明。他们本身就是公理。

            但问题在于:

            命题后面的“好东西”是客观现实吗?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因为后面的那些“好东西”出了问题,这些“好东西”出了问题是客观存在。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才出现“什么样的办法(制度)才可以更好解决这些问题” 什么样的领导才可以带来好公民,什么样的老师才可以带来好学生,什么样的好大寨才可以让全世界都变成大寨。。。。。

            你说“这里关键性的是道德,而不是制度”。

            就好比你说“好的物质生活”关键是“财富”,所以应该增加财富,这谁不知道呢? 但你是否回避了如何才能增加财富这个问题?

            就简简单单一句”好的增加财富的办法“不如好的财富就解决了?

            好的制度不如好道德。。。没人会否认这点,但达到好道德的办法呢?是不是属于制度? 除非你说客观现实是大家道德都很”陈永贵“。

            你不能拿世界上某个人“道德”很高尚,从来没做过坏事,就说“法律”这个东西是不关键的。

          • 家园 好像该叫集体意志吧?

            或者,至少是带头人/群体的志气、骨气、志向问题。

            道德感觉约束力有点弱。

          • 家园 同意!起码表面看是这样,内里啥关系应该有点复杂。

            10年前俺就领悟到,中国人(包括海外唐人街)好比大学生,选谁当班长都闹翻天,再完善的制度都没用。美国人则好比幼儿园小朋友,班长谁都能当,小朋友反正不明白啥叫制度,让他排队就排队,让他交税就交税,会看交通标志就能过好一辈子。至于中国人是怎样变成大学生,美国人是怎样变成幼儿园,俺就搞不清楚了。

          • 家园 这种比较意义不大。

            一、好制度只是和烂制度比较而言。资本主义制度好过封建制度是因为它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就此认为这个制度能解决一切,便是不客观的。

            而好道德却能解决一切问题。如果人人都是尧舜,则村村都能夜不闭户。法律、制度都将无用武之地。

            二、制度在它被改变之前是一个可以长期客观存在的事物。而道德水准是依附在个体或社会群体上的,随着个体或社会群体肉体的消失而消失。

            这里需要注意区分道德水准和道德标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德标准与制度一样可以凭空设计和建立,而道德水准则需要靠教育、良俗、制度等来使之提高。我认为归根结底需要靠制度来使之提高。

            所以我认为你这样比较没多大现实意义。

            -------------------

            另外,我至今仍是“制度控”。这方面一定还存在我未曾认知的东西,所以我对你的制度控的转变比较感兴趣,不知你经历或领悟了什么而发生了此种转变。

            • 家园 我搞清楚“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以后就不再制度控了

                 我以前制度控的时候,老爸教育我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还很不以为然。

                 然后我就被现实教育了。我在现实中,看到了一个个制度被利用、被玩弄的例子,导致制度的结果和制订制度的初衷完全不同。远的不说了,就说西西河的举报、监察制度吧。

                 制度这个东西,一定是不完备的,因为制度一定落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你不可能把没有发生的东西都规定好么。那么,填补这种落后性,不导致制度因为bug而崩溃的,就只剩下看门人的道德了。这些人如果打算堵上这些bug,他们就打上补丁;如果他们打算监守自盗利用这些bug,你我怕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所以你说“制度在它被改变之前是一个可以长期客观存在的事物。”我可以argue说,不变的只是纸面上的制度,当道德改变的时候,制度也就变了,有的干脆成了一纸空文。例如,宪法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从未变过,可是现实则是,连美国青年都知道中国更资本主义了。原因就是,上上下下都觉得挂羊头卖狗肉不错,那“社会主义”牌子下的东西就换了嘛。

                而你的“一”,问题就更大了。如果你说“好的制度是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那么在这个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时代,你怎样保证“好制度”可以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都是“好制度”呢?实际中我们能做的岂不只能是,看到哪里生产力发展快,就说那里的制度好?可是这样的话,那种竭泽而渔的搞法,你不得承认它是好的了。

                 

              • 家园 人欲、制度与治乱循环

                一个国家,一个王朝,一个制度,一步步地,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自己的反面。。。

                其实呢,任何制度,说到底,还是个分配问题!

                在任何一个制度平台下,处于各种生态位上的“理性经济人”,都在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开始利用规则、然后侵蚀规则、一点点修改规则,直到把规则成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当规则实质上变成没有规则,大家放开手来抢.....

                社会上层的欲望无止境,下层贱民供养能力有限,一但超过某个临界点,系统就坍塌、崩溃....

                有些系统可以重启,如中国历史上的的治乱循环;多数系统就此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如罗马帝国、元蒙帝国....

              • 家园 我对“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的理解。

                个人对制度的破坏是有限和暂时的。如果一个群体都去破坏一个制度,那这个制度的确应该考虑修改了。

                不知你年纪几何,也许在你过去没有好制度的体验、现在又看到制度被不同的人玩弄的时候、进而将来也觉得不会有好制度的希望,故而去呼唤道德。

                一生没有经历一个好的制度的确是不幸的事情。要是回头看历史,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在更替的时候,其间有至少百年的时间两种制度共存。仅中国一百年就有三种制度更替,就像你说,甚至还有倒转。

                以上意思就是说,把个人对制度的破坏和玩弄放在历史长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人对制度的能动性是有限的。包括楼下的那位朋友和你观点一致,我认为是过分夸大了人的能动性。

                也许当年有人对袁世凯、张勋等人的“监守自盗”行为气得要死。其实呢,他们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我前面说“好的制度是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也是在一个长久的过程来看。当然也就不能说“看到哪里生产力发展快,就说那里的制度好”。

                • 家园 现实比理论残酷得多

                     “如果一个群体都去破坏一个制度,那这个制度的确应该考虑修改了。”问题在于,这个群体在总人口中见占多少比重呢?

                      我经历过好的制度。我认为,二三十年前,抓到强奸犯基本处决,与未成年女童发生性行为一律算强奸就是个很好的制度。然后我就眼睁睁看着这个制度演变成“带套不算强奸”“男方不知道女方年龄”这样的荒唐事。

                      从历史的角度看,所有的制度,最后都是要被人搞坏的。当精英阶层道德上崩溃以后,制度的大堤很快就会被他们掏空,就如同今天在中国和美国所发生的。事实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老一代精英阶层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打算用制度约束别人也约束自己的结果。而一旦到了之打算约束别人不打算约束自己,制度的锈坏就不远了。

                      制度随着道德建立、完善、僵化、朽坏的过程,中国人叫周期率,汤因比管这叫文明的生命周期。

                  • 家园 你这么说,不知以后如何面对主席和黄老先生。

                    当你提到汤因比的时候,我对你的认识有了大致了解,这涉及到个人历史观,无法讨论。

                    以下是我对你这一回帖的理解,如有误解的地方尽请指出。

                    首先,周期率应该周期律之误吧。看到此“周期率”让我联想起黄炎培先生的“周期率”论。不过黄先生的谈论里只说到了:“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而你把它扩大到了社会制度,这个可以讨论。

                    其次,主席对黄炎培先生的回答是:民主。而达雅先生的回答是道德。如果将来有机会面对主席,请准备好论据和论证哈。

                    • 家园 我不打算脱出周期律啊

                        既然人有生老病死,自然规律,那道德和制度同样有生老病死好了。没有什么是从来就有的,也没有什么可以永远存在下去,这一点,我想作为辩证法大师的毛主席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毛主席搞民主,搞“文革”,其实是类似于道家炼内丹追求长生不老,有一点看不开。

                        正如医学的目标是让人活到天年一样,社会学的目标应当是让一个社会成长、成熟,“活到天年”。而我对该开以来的批评就是,它让一个本来应该朝气蓬勃的中国社会,过早地染上了文明后期的弊病。中国历史,中原王朝的气数一般在三百年左右,开国六十年前后正是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的时候,精英们应当致力于为帝国的富强制造精神支柱,根本不应当有带路党的生存空间。但是因为改开的错误,搞成这个样子,本质上属于让十几岁的娃娃过度胡吃海喝XXOO淘空了身子,这是需要严厉批评并赶紧治疗的。

                      通宝推:金台夕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