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引起广泛讨论的张绍刚-刘莉莉事件 -- hwd99

共:💬39 🌺124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引起广泛讨论的张绍刚-刘莉莉事件

    发生在电视节目《非你莫属》上,该节目将求职搬上了电视。事情发生在主持人张绍刚和求职者刘莉莉之间,海外华人特别是中国留学生中也纷纷讨论张绍刚-刘莉莉事件,网上著名“左派”人物黎阳和著名“右派”润涛阎,对该节目的看法达到了惊人一致:《非你莫属》是在挑奴才还是招人才?

    如果不了解情况的朋友,先看一下该节目视频(文字版见后)

    [FLASH]http://player.ku6.com/refer/vF52CBcVW1z20dWX26_v4g../v.swf[/FLASH]

    黎阳: 挑奴才还是招人才?——看张绍刚对决刘莉莉 

    挑奴才还是招人才?——看张绍刚对决刘莉莉  

    黎阳 2012.1.19.  

       

    看了张绍刚与刘莉莉的那一段视屏,完全同意绝大多数网友的评价:岂有此理,欺人太甚。 问题说穿了实际是:《非你莫属》是在挑奴才还是招人才?是在宣扬奴才文化还是在宣扬人才文化?是在教育整个社会当奴才还是当人才?   

    如果是挑奴才,那刘莉莉决不够格——居然被发现自己知道得比老板还多,面对强势者的吹毛求疵人身侮辱居然敢捍卫自己的尊严,居然不卑恭屈膝,更不摇尾乞怜。这岂够格当奴才?   

    如果是招人才,那刘莉莉是块好料——学有专长,心理素质好,自尊自信,彬彬有礼,神态自若,反应机敏,不是人才也是人才苗子。   

    (老实说,如果没有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我都会以为刘莉莉的回答是事先编好的文艺创作,因为机敏严密流畅自然,而且警句迭出,让人忍不住击节喝彩、拍案叫绝,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小姑娘在猝不及防情况下的现场发挥,水平不亚于大明星:  

    ——“英文很好了,为什么还自考英文?”——反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呢?”   

    ——如何证明“文笔不错”?——“证明文笔好你可以给我出题啊。”   

    ——如何证明“脑子转得快”?——“刚才不就是脑子转得快么。”   

    ——“什么这么好笑?”——“他让我微笑我就笑啊!”(对“目露凶光,态度不对,应该微笑”的回答。)   

    ——被指责站姿不好——“我爷爷就教给我这么站着!这个站法我一点都不累!”   

    ——被要求谈谈家庭——“父母健在。”)   

    短短一段视屏,颖脱而出的是刘莉莉,丑态百出的是张绍刚和一堆靠了臭钱来臭显的暴发户:一边语言文明、才思敏捷、应对得体、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有理、有利、有节;一边心胸狭隘、故作姿态、装腔作势、傲慢狂妄、蛮横粗俗、胡搅蛮缠、仗势欺人——仗着财大气粗,一群人欺负一个小姑娘:想挑人家毛病,却暴露了自己的无知;恼羞成怒找碴刁难想从鸡蛋里挑骨头(连“中国”和“就这儿”都成了原则性问题),想用权势难倒人家好挽回面子;不想人家沉着冷静见招拆招点水不漏,闹得自己更理屈词穷狼狈不堪。  

    最后气急败坏,什么脸皮都不要,当堂破口大骂起来了:“和你对话,我感到一阵一阵冷”、“狂浪的笑”、“攻击性”、“眼神写满蔑视和恨”、“太假太可怕”、“目露凶光”……再看看刘莉莉的回答,通篇可有半句这种咒骂侮辱粗俗语言?谁文明谁野蛮一目了然——这哪里是招聘会?分明是“批斗会”:一群趾高气扬的大老板聚在一起批斗一个小姑娘,还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弄成电视节目播出来供人取乐。   

       

    天津卫视《非你莫属》编导说:“一个应聘者要真是这样对BOSS和HR这么强硬的说话,那谁会喜欢她呢?”   

    从“人人平等”的角度看,这简直是黑白颠倒:翻遍刘莉莉说的话,没一个脏字,没一句情绪话,从头到尾都是平心静气侃侃而谈,何来“强硬”?真正强硬的是张绍刚们:“狂浪的笑”、“攻击性”、“眼神写满蔑视和恨”、“太假太可怕”、“目露凶光”……岂止“强硬”,简直是“蛮横”。若真依法办事,就凭如此赤裸裸的人身攻击人身侮辱便可以起诉,而且官司一打稳赢,让张绍刚们吃不了兜着走。然而张绍刚们不但没吃官司、没受惩罚,而且照样得意忘形;刘莉莉明明受了欺负,反而被派了一身不是,这不是岂有此理吗?  

    但从“老板高人一等”的角度看,天津卫视《非你莫属》编导说的是“真理”——老板欺负人天经地义。什么“人人平等”?全是放狗屁!地球绕着太阳转,奴才绕着老板转,老板说什么是什么。让老板不高兴,那就是“强硬”。老板说“强硬”就是“强硬”,不是也是。老板面前居然不卑恭屈膝、居然不摇尾乞怜、居然不大拍马屁、居然不下跪、居然说出“我爷爷就教给我这么站着!这个站法我一点都不累!”这不是“强硬”是什么?不愿下跪的人能成为好奴才吗?  

    当了老板,当然不喜欢不下跪的人;当了卖国贼,当然不喜欢听“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之类的话。  

       

    “对老板这么强硬说话谁会喜欢?”——这才是画龙点睛,才是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这个节目大肆宣传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一个个现身说法的实例对全社会进行言传身教:如何取悦老板,如何抹去个性、装出一副诚惶诚恐谨小慎微的小媳妇模样取悦考官、如何恭维承拍马屁、如何不让考官感到自己才华超过考官……一句话,如何当两面派、如何不当人才当奴才。  

    这个节目本身就是讨好大老板的马屁之作:让暴发户们在电视屏幕前神气活现随心所欲玩弄调戏弱者,自己舒舒服服坐在龙椅上却挑剔别人的站姿,尽情享受倚仗权势欺负人的乐趣——欺负弱者、玩弄弱者还嫌不够,还要把这一套变成艺术享受,当成消遣节目到处播放,在整个社会面前充分卖弄权势抖威风出风头。正因为这是典型的强者欺负弱者的集中体现,所以张绍刚们才会对求职者如此蛮横傲慢出言不逊。  

    张绍刚对决刘莉莉反映的是两种文化、两种价值观的对决:奴才文化与人才文化、“‘精英’高人一等”与“人人平等”。   

    如果认同奴才文化,认同“老板高人一等”那就会觉得《非你莫属》这种节目好得很,张绍刚的表现称职得很,对张绍刚欺负刘莉莉拍手叫好。   

    如果认同人才文化,认同“人人平等”,那就会觉得《非你莫属》这种节目岂有此理,欺人太甚,丑恶不堪,对张绍刚欺负刘莉莉义愤填膺。   

    存在决定意识。屁股决定脑袋。阶级地位决定阶级立场。对《非你莫属》、对张绍刚和刘莉莉的评价也不例外。   

    =======================================   

    黎阳声明:本人放弃对此文的版权。只要不违背本文主旨,任何人均可转贴,可散发,可抄袭,可复制,可被冒名顶替,可被任何媒体拿去用,可被任何人引用到任何文章中且不写出引文出处,本人分文不取。  

    润涛阎:刘莉莉应该体谅张绍刚

    刘莉莉应该体谅张绍刚

    润涛阎

    承蒙网友邀请,我写个短的评论。要不是网友电邮邀请,我从来没有看过《非你莫属》这档节目。我看了这断视频才知道张绍刚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但我看完后没有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也就没有想评论什么,直到越来越多的网友电邮邀请我评论一下,今天算是交差。

    我不了解张绍刚这个人,对他的人品或者水平不甚了了,只能就事论事。

    我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刘莉莉的错位。

    首先我们必须从英语与汉语对照来谈。在英文里非常简单:Job search,中文的意思就是“寻找工作”。而“职业”英文对应的是Career ,就是古代的战车,也就是等于“路径”,也就是“职业生涯 ” 的意思。中文里“职业”这个词源于荀子,可见源远流长。所以,一说“职业”,大家都明白它的含义。不论中文还是英文,没有差异。但中文的“求职”二字的问题就大了。

    关键是“求”字。中国人不可能说“寻职”,你要说“寻职”,听者一定认为是在说“殉职”二字。英文里的Job Search 就是说的“寻职”,寻找的意思,而不是求的意思。

    “求职”与“寻职”一字之差,但内容却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求”隐含着“求人帮忙”、“求爷爷告奶奶”、“求您了”等卑贱者哀求高贵者的内涵。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支撑的社会制度就是这么设计的:求上级给个职位,哪怕你考上了进士甚至状元,你照样也得求上级给你职位。比如,陆游考上了状元,但秦桧当宰相不给他职位,他就写诗度日。所以,官职都是从上级那里求来的。即使不收贿赂的清官,你也要巴结。拍马屁的功夫也就练成了。今天中国成了马屁之邦,不是偶然的,是几千年历史的沉淀。

    而英文里的“寻职”,就是找的意思。不是要求大老爷给个职位。你同时有好几个Offer可以选择的话,要讨价还价才能成交一份合同。当然,具体谁占主动,要看市场。如果碰上经济危机,找工作就比较难。历史上也有公司招不到人的时候。我刚来美国的那几年,护士专业就缺人,招不到护士的医院就到处发广告。有护士证书的外国留学生,移民局立刻给办绿卡。但不论是哪方市场,双方都需要有最起码的道德: “我不能给你工作,但我给你尊严。”;“我不想接受你的工作,但我给你礼貌。”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你“求职”时,有权有势的人就居高临下,因为你“求”大老爷我来了。老爷我要是没有点趾高气扬的劲头,那你小子还会乖乖地听话吗?

    我们看看官场那些对上阿姨奉承马屁啪啪响、对下级颐指气使跟使唤孙子似的官员,你就知道中国的“求职”之路是怎样的了。

    所以,刘莉莉不知道社会的不公与土豪们的无耻,不知道“求职”二字的含义。她毕竟在海外受过教育,就以为中国的“职场”也差不多与国际接轨了。所以,她没有“求”土豪们的思想准备,还以为职位是互相受益的:我需要找到能让我发挥能力的工作职位,你需要找到能干的职员。 他们要招的是听话的奴才,帮他们山寨;而非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才是中国“血汗工厂”遍地开花的原因。那些暴发户大老爷上电视台招人目的就是狗掀帘子 --- 露脸,是让观众们崇拜、仰视他们的。他们是坐在太师椅上审视你的,你只能站着伺候他们的问答。你的站姿都受到他们的挑剔,他们认为没让你下跪就很对不起“求职”的“求”字了。视频里公开指责刘莉莉站姿不好,刘莉莉对答如流:我爷爷就教给我这么站着!这个站法我一点都不累!令那些流氓们痛苦不堪,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关心你累还是不累,而是你对他们尊重得不够。

    英文里的Interview是说“互相查看”的意思,你看看我(这个工作是否适合你);我看看你(你是否适合这个职位)。双方互相坐下来谈。而中文说成“面试”,就是老师(老爷)继续考试学生(奴才)的意思,而非互相坐下来平等对待,以了解对方。以防给对方产生老板高高在上的感觉,招聘方要先把自己的企业情况讲给应聘者,而不是先拷问对方“为何还继续学英语?”。虽然这不是面试而是电视节目,但不论任何场合这都是严重地干涉人家的私事。还想问人家的父母家人,你告诉刘莉莉你父母是干嘛的了吗?你当老板了,那不能表明你妈妈没跟流氓偷过情啊,不然怎么会生出你这等流氓呢。既然是恶意询问,那你需要先讲讲你爸妈婚姻状况包括干没干过男盗女娼的事,你再问应聘者父母的情况才公平。

    所以,张绍刚只不过是暴发户们花钱(通过电视台)间接雇来的走狗而已,比的是谁更流氓。他也不能让你跟那些暴发户大老爷在人格上平起平坐,这个规则不是他能改的。比如说,他如果让你也跟暴发户们一样坐着谈话,他就得下课。你要是有背景,他就会对你摇尾乞怜。张绍刚还是个政治杀手,说“中国”等于在文革时代说“共产党”一样,要受到批判的,你应该说“我党”。虽然你不是党员,但你如果不说“我党”,就等于你不承认党代表了你。张绍刚虽然没有经历过文革时代,但他懂得用政治杀手的那一套来对付“敌人”,绝不是他吹毛求疵,而是反映了他内心的恶毒,擅长用肮脏的政治手腕整人。赶上文革,他就是毫无廉耻的政治打手,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把对方置于死而后快,远比街头上的流氓恶棍可恶。

    中国,只有权力与金钱,没有平等与尊严。这是年轻海龟们应该知道的。

    不过这个节目让人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刘莉莉就能让张绍刚和一大堆总裁们暴露了他们内心的阴暗与无耻以及大脑反应速度和理解力的低下。唯一不足的是:当那个流氓问她父母的时候,她说完父母健在后面补加一句调侃:我爸是李刚!就完美了。想想看,刘莉莉要是国家领导人的侄女,那帮子暴发户都得站立起来给她鞠躬。

    所以,张绍刚那帮子土豪的言行只不过是传统文化的沉渣还残存在官场在职场上的反映。官场上的丑态不能在电视上直播而已。张绍刚怎么巴结他的上级的,他就要求你怎么对待他

    瓜豆: 刘俐俐,张绍刚对白分析 (包括对白文字)

    送交者: 瓜豆 2012年01月20日00:58:39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L(上场)

      Z刘俐俐,24岁湖北人,北京外国语学院 自考 英语本科

      L大家好,我来自将船买酒白云边的湖北松滋,我是80后,我也喜欢臭美,但是我跟喜欢读莎士比亚;我喜欢大魔兽,更喜欢上微博;我是个工作狂,但是也是个乐活族;谢谢大家。

      Z(上场)

      Z欢迎刘俐俐,喜欢莎士比亚的什么

      ----------------------------------------------------------------------

      评论区

      这时候,气氛还是很欢乐和谐的,不过,L还不知道,她上场说自己喜欢莎士比亚,带来什么不测。在某些“专家”看来,莎士比亚是阳春白雪,通过谈论他,可以显得自己高雅。不过我相信,这些附庸风雅的人里,有多一半没看过原著,只看过中文版,而这部分里,又有多一半只看过介绍,连中文版全文都没看过。不过,考虑到现在的教育现状,这些“专家”认为自己高调地在90后面前买弄,不会有什么风险。

      ----------------------------------------------------------------------

      L喜欢他的英雄双行体,Heroic Couplet

      Z莎士比亚?

      L对,莎士比亚的一个英雄双行体

      Z是?

      L是一个写作形式,是一种诗的写作形式

      ----------------------------------------------------------------------

      评论区

      这时候,气氛仍然正常,相信Z现在还不是恼怒,只是想知道小姑娘在说什么。

      ----------------------------------------------------------------------

      (莫XX,所谓“人生策划师”):你是说14行诗 sonnet 吗?

      ----------------------------------------------------------------------

      评论区

      我不知道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人年纪轻轻地这么混蛋的策划职位。你敢说给人的工作就业提点建议,我或许不那么反感。人的一生是要策划的吗?但更混蛋的是这混蛋的插话,原本也只是炫耀自己知道14行诗是sonnet,没想到,把Z带沟里去了,让他有信心质疑L说的英雄双行体

      ----------------------------------------------------------------------

      Z是14行诗吧

      L It""""s not...(捂嘴) Sorry, 我不是故意的

      Z哦不,你可以不在乎,我无所谓听懂听不懂得,但是你说到莎士比亚创制了一个文体叫英雄双行体

      L不是,不是他创制的,这个是他有写过,但是一般人很少读到过

      ----------------------------------------------------------------------

      评论区

      我认为,全场的焦点在这里,不是后面说的“祖国”,L没有什么心计,在这里比较随意地说出了“但是一般人很少读到过”。要知道,上来跟你对话的两个都是想通过这段对话来炫耀自己的“高雅”的,而这样的“高雅”是人家后续10几年几十年继续招摇撞骗的根本,你这样一句,马上让两个人打回成“很少读到过”英雄双行体的“一般人”。

      Z这时虽然已经知道是自己在“英雄双行体”的事情孤陋寡闻,但他已经失去了理智,想报复L了。

      ----------------------------------------------------------------------

      Z哦,是很少有人读到,那你能通俗地跟我们分享一下,能读到的事吗

      L哦,可以

      ----------------------------------------------------------------------

      评论区

      Z的恼怒使他在问话时候语气已经非常难听了, 仿佛L在这里说了一个不通俗的事情是不恰当的。不过他忘记了,自己前面只问人家喜欢莎士比亚什么,没有加“通俗、能读到”等限制条件的,现在L还没意识到危险,所以只是用了“可以”,自己承受了职责。如果她联系他前面的问话,为自己解释的话,场面现在就难看了。

      如果在一般平等场合,我相信我会给出的回答是“不能,莎士比亚中我只所喜欢的都是要深入地学习才能知道的”

      无论如何Z出了气,现在可以再次开始卖弄自己的高雅,于是开始提到话剧。我甚至相信,如果有只会来事的老油条在那里,最后必定能引导Z背诵一段《哈姆雷特》

      ----------------------------------------------------------------------

      Z莎士比亚的戏剧读过些什么

      L演过《much ado about nothing》《无事生非》

      Z还读过什么

      L Macbeth《麦克白》...斯?

      Z 《麦克白》里你演的是...

      L我演的是那个巫婆,三个巫婆中的一个

      ----------------------------------------------------------------------

      评论区

      也许L真是优秀的,她的高调炫耀,使Z彻底失去了炫耀莎士比亚文学的机会。不过,Z还是认为自己是先进于普罗大众的,他认为,L必定是当过演员,所以对莎士比亚戏剧比较熟悉。所以,他继续问

      ----------------------------------------------------------------------

      Z你的主业是戏剧演员?

      L哦,不是,我前一份工作是英语老师

      Z你前一份,那你说到的“演”是?

      L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的话剧团

      Z你是在什么高中啊?

      L在新西兰的国立昂斯洛学院

      ----------------------------------------------------------------------

      评论区

      完了,到这里,L已经彻底得罪了Z。虽然她自己还不知道,但Z已经决定毁了他。因为现在这个小姑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证,证明了他所谓的“高雅”全是虚妄,对莎士比亚的了解水平与新西兰的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最多也就是能看到项背。

      以香港低俗警匪片的经验,坏人发现一件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时候会怎么样?......BINGGO!他要做的就是毁了它。在一个对话节目中,怎么毁了她呢,这个方法,我找不到“书面敬语”,在老百姓的语言里,这个方法叫做“挑刺”或者“找茬”。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

      Z读了几年

      L3年

      Z随后呢?

      L随后就回国读的自考

      Z为什么不在那块升大学

      L因为在那边就是说费用稍微有一点高,然后我在新西兰待了三年,3年之后才回国,那哪个时候我就觉得,哇,中国变化好大,我要是再在新西兰待,我会傻掉,因为他那边的节奏太缓慢...

      Z(打断)稍等,稍等,稍等,刘俐俐,为什么我在和你沟通的时候,我浑身一阵一阵地犯冷呢,(场下笑)我很少...

      L(打断)你是在生我的气吗?

      Z我很少会和我的朋友们沟通说,hello,你觉得中国怎么样?(场下笑)

      Z这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啊,我们待在自己家里面,还需要用大写来称呼吗?

      ----------------------------------------------------------------------

      评论区

      可怜的L直到说话被打断,还没发现,Z已经变成了自己的敌人。居然还在问对方有没有生气。直到Z的嘲讽和指责落到头上。

      事实上,Z的这个刺调得非常没道理。不论是不是海归,日常谈话里都经常用到“中国”这个词的。

      有人说Z是狭隘民族主义,错了,从前后连贯看,Z的跳出来,也看不出是民族主义,只是为了个人。最近有个词叫“爱国贼”,意思是“打着爱国旗号,对人施以黑手的贼”

      我不知道Z在指导自己的小孩子中国地理的时候是不是说“我们这儿”有XX个省。我只知道如果我说话时候用到这个词,如果有人跳出来这样指责我,我只会问候他母亲。

      ----------------------------------------------------------------------

      L那请问你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都说“我的祖国”吗?祖国也是个大写啊

      Z我说“我们这儿”

      L哦,我因为在这要说很书面的语言,这是为什么我才用敬语的,比如说我跟您称“您”(场下笑)

      ----------------------------------------------------------------------

      评论区

      这里L的回答是让我佩服的。事实上,Z的指责是没法用退让来化解的。虽然他在无理取闹,但他的问题是在直指L的国家民族认同感。如果L退缩,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海外经历使自己的道德层面出现了瑕疵。记得几年前,我有个上级,也曾经跟我找茬无理取闹。我对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你放屁!”L能通过反诘的方式来拒绝让步,而又不失体面,是非常好的方法,起码比我的水平高了不少。

      不过Z的回答也真的和放屁差不多。

      “我们这儿”冬天下雪了

      “我们这儿”四季如春

      “我们这儿”高楼耸立

      “我们这儿”田园牧歌

      “我们这儿”早上又堵车了

      “我们这儿”动车追尾了

      请问主持人,我说的是“我们哪儿”?

      你知道我说的“我们这儿”是哪里吗?去你妈的“我们这儿”!

      事实上,场下观众也通过情绪表达了好恶。

      ----------------------------------------------------------------------

      Z你刚才的这个交流方式,又让我开始觉得有点冷。第一 放松, 第二 正常聊天 正常聊天

      ----------------------------------------------------------------------

      评论区

      这时,Z应该知道这个找茬并不成功,所以,他也选择了退出战斗,而压抑的怒火必然会在后面被再次引发

      ----------------------------------------------------------------------

      Z好 接着说你的经历,从新西兰回来之后,为什么选择自考

      L因为高考很难啊,数学根本不会啊

      ----------------------------------------------------------------------

      评论区

      我面试过很多学生,有自考的,有正规大学毕业的。我从来没问过“为什么选择自考”这样的问题

      类似的弱制问题包括

      “为什么上一般大学而不是重点大学”

      “为什么住一般小区而不是豪华别墅”

      “为什么开国产小车而不是豪华轿车”

      “为什么喝三聚氰胺而不是飞天茅台”

      如果被问者有能力达到后者,他就不会选择前者,这是他的选择吗?你问他为什么?他的标准回答就是“能力不够啊。”

      这里,L诚实地回答了,不过我相信,她也开始不满。

      ----------------------------------------------------------------------

      Z然后自考又去考一个英语专业,因为你的英语已经在那儿待得很好了啊

      L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语文呢(场下笑)

      ----------------------------------------------------------------------

      评论区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没听懂,不知道Z想问的是什么。是在质疑L在新西兰没学好英语?还是觉得L学了英语不应该考自考。

      尼码难道我学了计算机不参加计算机的专业水平考试去参加马拉松才算正常?

      后来再次看视频,我觉得可能是Z先发生了误解,他可能认为L参加英语专业的自考是一个课程的入学考试,所以才这样问,而参加自考的人都知道,自学考试是国家的一种考试制度,通过的人不需要再去上这门课程,国家就已经承认他拥有了相应的学历资质。而自考班通常有个象征的入学考试,也有不考就可以入学的。

      这个问题让L沉默了几秒,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听懂了问题。不过由前个问题开始积攒的怒火,让她判定,Z在进行另一次攻击

      于是,再次反击。这次,L展示的攻击性让我觉得不完全必要,对方的意图不是很明确,而且也还有空间进行解释

      ----------------------------------------------------------------------

      Z我不知道是我的问题你听不太懂呢,还是我哪个问题伤害到了你,使得你开始具有了攻击性

      L老师,我觉得是您具有攻击性,不是我具有攻击性

      Z(插话),我是从哪个问题开始有了攻击性

      L就是从祖国问题开始

      Z(插话)我真的非常不喜欢听你那样聊中国的事

      L(插话)但是您不了解我,我就是觉得我的中文太差了,所以我才回国读的大学

      Z所以你在选大学的时候选英语

      L那是因为为了混张文凭

      ----------------------------------------------------------------------

      评论区

      这段开始时候双方相互指责对方有攻击性

      客观的说,到此段开始前,Z攻击了两次,L承受一次,反击一次,取得了反击效果。L主动攻击一次(可能由于误判引起的,奏效了)。

      中间Z说“我真的非常不喜欢...”可以认为是对前面找茬的一个自找台阶,或者说一种较低程度的寻求谅解。L说“但是您不了解...”可以认为是表示接受了Z的说法,并开始给自己寻求谅解。

      这好比战斗中的Z停手,并做出友好姿态,伸出手和L握手,而在L也伸手寻求和解时,Z似乎发现了新的攻击机会,于是再次发起攻击说:“所以你在选大学的时候选英语”,这句话跟上面L说的“我就是觉得我的中文太差了,所以我才回国读的大学”连在一起,让所有人认为L是口是心非的。这时L只能防守,“那是因为为了混张文凭”。并且,这样一次“假讲和”的后果是,L彻底不再信任Z

      ----------------------------------------------------------------------

      第2主持,徐:表情也太虚张声势了吧,马上就炸了,呈现出攻击性 心理素质太差

      ----------------------------------------------------------------------

      评论区

      场外第2主持的评论是不公允客观的,L在遭受Z的三次攻击中,两次都在人格层面,是不得不反击的。在强大的对手前坚持原则底线,坚持不在道德、人格层面屈服,正是心理素质好的表现。

      前半段,给我的总比分印象是

      1、在文学素质上,L压倒了Z

      2、语言攻诘上的技巧和反应上,Z主动攻击三次,成功取得心理优势一次,被反击一次,L防守成功取得心理均势一次;L反击一次,成功,主动进攻一次,成功。L以2:1领先

      3、人格上,Z的三次主动进攻,都可以看出源于内心的黑暗,无知、嫉妒和妄自尊大暴露得淋漓尽至。L主动进攻一次,源于对对方的误判,显示出年轻气盛和急燥草率;而中间L对Z找茬行为的反击,个人给予高度评价

    第二部分(后面还有三部分)

      Z做过什么工作

      ----------------------------------------------------------------------

      评论区

      如果是一个招聘过程的话,前面的最多叫寒暄,现在才是正题。不幸的是,前面寒暄的不愉快为后续过程投下了阴影。L在职业经历上是不够饱满的,在职场上,应该算短板。后面可以看到,在这部分过程中,L明显处于下风。我不去猜测L是不是一个小人,但Z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揭出L不足的角色。

      ----------------------------------------------------------------------

      L翻译和老师,英语老师

      ----------------------------------------------------------------------

      评论区

      在传统上,兼职履历在履历表上是不能算一行的,比如我在年轻的时候,在研究所工作的薪水明显不够花费,所以做过家教,但明显不能把家教做为一项职业经历的。Z和L应该也知道这一点,但L的心思应该是把翻译经历说出来,显得职业生涯丰富点。但她宁愿大家含混过去,不要计较是不是兼职。

      ----------------------------------------------------------------------

      Z在哪做翻译

      L类似与中介的一样,一个翻译公司,比如说他有活,叫你去干,然后你去做笔译啊,口译啊...

      Z(打断)所以是兼职

      L对,兼职

      Z不是一份专职

      L专职的话也就是做过英语老师

      ----------------------------------------------------------------------

      评论区

      明显地,Z不愿意L含混过关,所以他追加了两个问题,明显地,如果L过多解释这个兼职翻译工作,不仅不能加分,反而更多映托出职业经历的不足。小姑娘L的反应很快,她没有就翻译的事情纠结,所以,接Z的话,快速过度到后续的专职经历。

      ----------------------------------------------------------------------

      Z在什么样的地方

      L华尔街英语

      Z在华尔街英语?

      L对

      ----------------------------------------------------------------------

      评论区

      这几句很平稳,Z没有追问L在华尔街英语的具体工作,应该不算什么,毕竟后面还有波士们提问。不过我想,现在大家的情绪相对平稳,如果现在把“学习顾问”还是“课程顾问”,薪资水平等问题说清楚,可能容易一点。

      ----------------------------------------------------------------------

      Z今天要找什么类型的工作

      L今天想找一份关于咬文嚼字的工作

      Z这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L媒体,媒体的编辑,文字编辑,中英文的都可以

      Z是平面、广播、电视、网络,哪个是你更了解的

      L说句实在话,我更偏向于平面媒体

      Z更偏向于平面媒体

      L对

      Z对平面媒体了解多少

      L了解不是很多

      Z你想做平面媒体的哪一类,报纸?

      L杂志,因为马克思说过,杂志比报纸更能够传递信息

      Z哦,OK,我没听过,反正就这样吧啊,你的优势是什么?

      ----------------------------------------------------------------------

      评论区

      如果我在面试中遇到这样的求职者的对答,我会想到,求职者是想表现自己。网上有人说,L有点装,有点炫耀。我想这几句可能体验一点。我不是说炫耀就不对,但这部分对答的舞台感还是有点过头了。

      对这点, Z应该是不悦的,也再次做出了明显的反应。视频的字幕里说“反正就这样吧”。但我听到的后面还多一个字,是“吧啊”,在北京人的口头语里,这两个字连用表现的语气比只用一个“吧”至少要严重10倍。表达的是非常严重的居高临下的不屑。这也预示了后续的不愉快再次发生

      ----------------------------------------------------------------------

      Z你做这一份工作的优势是什么?

      L文笔还不错,脑子转得快

      ----------------------------------------------------------------------

      评论区

      实话说,在“我们这儿”的职场语系里,除非你有做过某个工作或者有强烈相关的教育背景,不然,是不能说有“优势”的。在这样的背景下,Z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明显是想说,你L没有任何优势。

      面对劣势,L此时再次显示机变的才能。希望通过言语技巧,躲避了对自己专业不足的指责。这种技巧,有时候在面试中也能遇到,我一般不会计较这样的小聪明,毕竟面试者使用机巧,是为了看重我对他的印象;而且,是我的问题问得不好,才让他在回答时候有了腾挪的空间。如果想了解专业背景,我通常是再清楚地追问。比如,“你有什么作品,你有什么相关经历”什么的

      ----------------------------------------------------------------------

    • 家园 这事情其实是节目设计的错

      节目看似是给人找工作的一个平台,但你见过面试会设置主持人的吗?而且这个主持人比各位招聘单位的人还重要的多。这哪是什么招聘,这 纯粹是一场秀。

      看看刘俐俐要找的什么职位:平面媒体啊,节目上的所谓招聘单位有木?刘俐俐既然知道在这里是找不到工作的,那么受到攻击还不狠狠回击啊,湖北妹子大都会这样,虽然我承认刘俐俐开始有点装,虚荣心嘛谁都有。

      千万别上纲上线,一场秀而已。

    • 家园 和面试不面试无关。主持与老板嘉宾仗势欺人,颠倒黑白。

      主持与老板嘉宾对刘莉莉没有最基本的尊重与公平,完全过线了。刘莉莉对有些人来看,可能有点异类,但她并无过线。

      主持与老板嘉宾们对感觉比自己弱势的人的粗暴无理正是孔庆东说的狗性,毒化国人之间的关系与交流,内残外忍。这帮人的成功对中国很有害。

    • 家园 为什么有阴谋论;人际关系为什么复杂

      就常见评论说说自己的想法。跟在主帖下,但不是针对主帖的。

      有很多阴谋论的说法,说这个节目就是事先安排好的。

      当一个人无法合理的解释一个现象,就会产生阴谋论。比如班上的期末考试,第一总是那几个平时学习就非常好的同学里的一个。这个现象显然有合理解释,人们不会产生阴谋论。但是假设,某个学习很差的同学突然拿了期末考试第一,人们无法给这个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就会出现阴谋论。比如老师是不是判错了?他是不是作弊了?他是不是回家苦学但故意不表现出来?这些都是阴谋论。

      阴谋论反映了一个人的世界观。有些人是泛阴谋论,就是什么都是阴谋,对各种现象的解释都是阴谋。一个平常学习好的同学总拿第一,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合理现象,有些人认为是老师偏袒他,这就是泛阴谋论者。那么真相究竟是怎么样呢?说不定真是老师偏袒呢?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有了合理解释,我就不费工夫去验证不合理解释。

      我想说的是,阴谋论反映了一个人的世界观。我的世界观是,刘俐俐和张绍刚这样的人存在,不是个别现象,他们的行为可以解释和预期。相反,他们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排演出一场好戏。而当一个人无法合理解释这场刘俐俐和张绍刚的冲突,他就会用阴谋去解释。也许这个事先排演论真的是真相所在,但是我认为这个论点表现出来的世界观是不成熟的。这个世界观无法从现象中提取经验和教训。

      另一个话题,我在我上面的贴子里说到了一些职场道德,一条很重要的是,不可以把个人恩怨带到工作中来。人们抱怨“工作中人际关系太复杂”,很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在不知不觉地搞。

      上次说,“他挑我的事,我就要挑他的事”这种心态是错误的,在工作中和家庭里更是大错。在第一回合结束后,旁观者不会给刘俐俐减分。但是第二回合刘俐俐出击后,她就不及格了。

      让工作中人际关系变简单,就是要就事论事,不要从话里听出别的话来。不可以假定别人恶意。我这个人个性可能是这样,我不假定别人的恶意。当然,如果你在高级管理层,可能觉得这个原则非常幼稚不适用,那我理解。但是在你去应聘一个初级的职位,你要表现出这个基本的工作态度,就是不假定别人的恶意,和自己关系很坏的人工作起来也就事论事。一个部门里有两个人关系很坏,打架到影响工作。别人不会去评断谁对谁错,最好就是把两个人都踢出去。如果其他人也掺和进来,老板就要考虑是不是把所有人都踢出去了。

      莎士比亚惹怒了张绍刚是没有任何证据的。是不是只有天知道,但是在工作中不可以做这个假定。

      完成工作就是职场上的最高道德标准,在一些公司里这就是唯一的标准。

    • 家园 娱乐节目就是拿来娱乐的

      台上的主持人和评委都忘了,他们在娱乐选手的同时,观众可以娱乐他们,无非是一帮戏子太入戏了。

    • 家园 感觉就是一个略有点做作的女孩令主持人老羞成怒

      可能是想加重份量,L一开始说起话来就有点脚不沾地,她这一点会让一干嘉宾产生负面印象,心想你显摆什么呀。但Z就不同了,什么英雄双行体还有马克思说等等大家都没听过,但Z的狼狈掩护了列位同样尴尬的嘉宾,除了那个自已撞枪口的“十四行诗”人生策划师。

      L的这个显摆上来就让Z栽了一跟头,本就有几分愠色,没想后面又整一没听说过的马克思说(丫尽从热门中冒冷门),张老师我都没法百度一下看是不是你瞎编的。想接接不下去,想否定又不敢确定,直接被你寒碜了,能不怒吗?然后就开始给人穿小鞋了。

      看得出来Z与嘉宾们在社会地位相当的基础上保持了良好关系(不然也不会请来),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Z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围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异端。所以你可以看到当58同城的姚CEO留灯时,大家不顾礼节纷纷反对,以至于姚差点没机会说出留灯的理由。Z呼唤姚起来战斗而不是留灯观察的声音,听起来完全是关起门来商量潜规则的腔调,没想到就这么在电视节目里直接走明码了。

      L多少还是幼稚了些,而Z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再真实不过的文化名流的猥琐相。猥琐的名流多得是,但在台上能被一24岁小姑娘扎得丢盔卸甲赤膊上阵的,还真少。

      所以,孔和尚这次的评论很到位:一个忘了自已是求职者,另一个忘了自已是主持人。

      与本话题里一位河友正好相反,我觉得孔针对香港地铁事件的发言很不恰当,如

      用法律维持秩序说明香港人没有素质。。。

    • 家园 引用这么多评论,还是没说到点子上,看看孔庆东怎么评论得

      孔庆东点评张绍刚与刘俐俐之争

      外链出处

      我认为他的评论是我见到的最为客观的评论了:

      不管是对刘俐俐还是张绍刚的评论

      都很客观:

      刘俐俐忘了她是来找工作的;张绍刚忘了他是一个主持人。

      对公众的舆论评论也是如此

      大部分人都是看客心理,起哄架秧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zOTU1NzY4.html

      • 家园 看到孔拿评委一致意见作为佐证就看不下去了

        如果说诺贝尔评委臭大街了,这种电视台评委反倒可以作为中立意见来采纳,孔这是自毁名声了,该充充值去了。

      • 家园 是电视节目吧,招聘只是节目表演的内容

        与普通节目不同的是,节目中人物可以自己有自己的表演

      • 家园 同意孔庆东的观点

        我关心这个事是因为它后面隐藏的问题。这种问题引起争议是不是说明国内的职场规范、职场道德、工作态度还没有共识?

        刘俐俐和张绍刚都很不专业。联想时不时看到一些机构的正式微博卷入和该机构无关的网上争论中,这个现象也是不可思议的。职员为什么可以做出这种事呢?当然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 家园 还有一个现象我也很不能理解

          就是:

          是不是不认同刘俐俐就一定意味着支持张绍刚?

          我们一定要坚持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心态吗?

          不能有中间色?

          还有楼主的定义也很有意思,举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左右之争

          黎阳润涛阎什么性质也不能简单判定吧?

          在张绍刚和刘俐俐之争上更是不能简单的划左右的线吧?

          就是黎阳本身的观点,也有很多人不能同意他的全部观点呢,比如,我支持他对“孔庆东对香港地铁事件评论”的评论,却不赞同他对张绍刚与刘俐俐之争的看法。

    • 家园 张绍刚也没那么悲催

      张这样的人与行为绝不是孤立现象,实际上张可以说是颇具代表性的,只不过与国际“接轨”较多的北上广大都市的类似人物还知道此道不可兴,略知廉耻,潜规则可矣,上电视还是多少要装出个“海派”的派头的。只有天津这个半土半开放的地区还存在这种把芝麻当西瓜,名目张胆的把自己的丑态向世人展示的“壮士”。

      张不但有一大批同业中人支持,即使在网上也可以期待多数同道中人的暗许。这本来就是个社会现实,只不过在这个世界大势浩浩荡荡之时,让人为张捏了把冷汗罢了,太给力了,直接把别人不上台面的潜规则给搬到台面上去了,张二哥的二不是白给的。

      • 家园 张是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老师

        参见百度介绍:

        张绍刚,内蒙古包头人。1990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1994年成为北广研究生。现为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老师,《今日说法》主持人、《大家看法》主持人、《非你莫属》主持人、《挑战主持人》的嘉宾主持。

    • 家园 被左右两边同时踩的人

      如今还真不多。张SG这个年不好过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