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 -- 江南水

共:💬340 🌺4072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这个系列不是一般的好,是相当的好

      看得出楼主下了大工夫,多谢。

    • 家园 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4)

      建元元年【前140年】(16岁)

      六月,汉武帝任命窦婴为丞相,同时恢复太尉这一职位,任命舅舅田蚡为太尉。这二位又推荐赵绾做御史大夫,王臧做郎中令(正部级,主管皇宫的警卫工作)。

      水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四位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推崇儒家学说,赵绾和王臧还是正经的儒门弟子。

      倒不是说此时的汉武帝,就已经多么的喜欢儒家学说,而是因为他当了家却做不了主。

      自高皇帝刘邦以来,汉家的政治舞台上就没少了外戚的身影。这会儿,汉武帝的头上就有两个婆婆,一个是奶奶窦氏,一个是老妈王氏。这两家的兄弟子侄要重用,必须的,所以,窦婴做丞相,田蚡做太尉,是不以刘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推荐啥人做啥官儿,汉武帝也只能尊重他们的意见。你能指望汉献帝去否决曹丞相的意见吗?

      本年,霍去病出生。

      建元二年【前139年】(17岁)

      十月,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在狱中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被免职。

      水评:

      这个“四人帮”一上台,就搞儒家的形式主义(明堂)。这也就罢了,御史大夫赵绾头脑发热,竟然建议汉武帝:以后不要再向太皇太后请示汇报了。(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窦氏这个失明老太太……,怎么说呢,用刁参谋长的话说就是,这个女人不寻常。她喜欢黄帝、老子的言论,老公汉文帝、儿子刘启和窦家的人,就不得不读黄帝、老子传下来的书籍,并且还得按照黄帝、老子说的去做。至少,你也得做出“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的样子来。(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你们这帮混蛋搞搞儒家的那套形式主义,老娘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也就过去了。赵绾那个不知死活的,竟然还要剥夺老娘参政议政的权力,这还了得。当年,皇帝老公、皇帝儿子都让老娘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如今,收拾你们这帮龟孙,还不跟玩儿似的。

      结果……,就是这么个结果。

      通过这件事儿,刚刚接触到最高权力的汉武帝,明白了到底谁才是汉家的真正主人。

      春天,汉武帝从姐姐平阳公主家带回一个歌女,卫子夫。

      水评:

      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子,没啥正经事儿干,可不就只想那些事儿嘛,理解万岁。

      这一次,汉武帝不光收获了一个现货,美女卫子夫,还收获了两个期货,卫青、霍去病。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这二位,汉武帝的全部家当,能不能支撑四十多年的战争,还真是个事儿。

      建元三年【前138年】(18岁)

      七月,闽越国(今福建一带)攻击东海国(今浙江南部),并包围了东海国的都城东瓯。东海王向汉朝廷告急,汉武帝派庄助前往会稽郡(今浙江北部),调用当地兵马,走海路前去救援。朝廷的援兵还没到达,闽越国就撤走了。事后,东海国请求举国迁徙到中原,汉武帝把他们安排到了庐江郡(今安徽一带)。

      水评:

      关于这次救援东海国,汉朝廷的意见并不统一,主流意见是打酱油,他们那些越人,爱咋地咋地。汉武帝却力排众议,毅然决然的派庄助前去武力干预。

      这次不战而胜,无疑会让这个少年天子自信心爆棚,原来自个儿就是那个掌握了真理的少数人啊!

      作为要改变现状的绝对少数派,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根本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此刻,汉武帝收获了自信心的第一桶金。

      本年,汉武帝设立自己的近卫军,期门军;建上林苑。

      水评:

      期门军的儿郎,个个都是骑射高手,且人数没限额,最多曾达到上千人。上林苑是一个天然的猎场,其中有鹿、野猪、狐狸、野兔、熊等多种野生动物。

      骑射、打猎,正是匈奴儿郎从儿童成长为战士的唯二法宝。(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

      明白了吗?这是汉武帝在向匈奴人学习呢。当然啦,面积有限的上林苑不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农耕出身的人也不是游牧出身的人,但是,像不像,三分样,学习怎么着也比不学习,强一点儿吧。不得不感叹一下,咱们的山寨精神那也是历史悠久啊。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上林苑狩猎是小学水平,草原征战是大学水平,汉家儿郎总不能不上小学,就直接读大学吧,他们要是有那两下子,何苦和亲来着。

      同时,上林苑也是关中地区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农业的产出、手工业的原材料、各种副业的收入,足以让该地区的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汉武帝一声令下,这些人只好领了拆迁费,去他处另寻生路。

      放在今天,约等于是把长三角改造成一个军事训练场,同时,把该地区所有的人迁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代价?!

      这个代价……,汉武帝知道不?

      知道。

      东方朔给他掰饽饽说馅儿,讲得一清二楚,甚至还拿历代昏君恣意妄为所酿成的苦果来吓唬他,汉武帝却不为所动,依旧建了上林苑。深有意味的是,汉武帝同时还给东方朔升了官儿,并且还赏赐给他一百斤黄金。

      不得不说,刘彻这小子天生就是搞政治的料,既不因为眼前付出的代价,而放弃远大的目标,又不因为远大的目标,而阻塞眼前的言路。

      本年,张骞应募,率领一百多人,踏上茫茫未知的西行之路,穿越匈奴领地,前去寻找匈奴的死敌,大月氏。

      水评:

      这是农耕民族有史以来最有勇气的一次远行,这不是外交,这是探险!

      几十年的和亲,并没有泯灭掉汉家儿郎的血性。虽然知道前方凶多吉少,但是他们依旧坚定的迈出了前进的脚步。

      有此儿郎,大汉何惧匈奴?!看着这一百勇士渐行渐远的背影,汉武帝大概会这么想吧。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起于青萍之末,az09,崇山彩云,龙山大脚,铁手,浣花岛主,东方射日,
      • 家园 关于山寨精神,当初有是进步,2000年下来还这样就是

        止步不前,也就是退步。

        小猪同志在上林苑打猎当练兵,北宋还玩金明池演武,到戚继光时代还在一个小池子里练水师。有传承没进步。

      • 家园 黄老之学,对汉朝初期的社会恢复还是起到了作用的。

        社会恢复了,经济繁荣了,手上积攒了东西多了,才有本钱进行代价为海内耗虚,人口减半的霸权争夺战。而到了这个时候,自然而然是黄老之学谢幕的时刻了。

      • 家园 上林苑的用处恐怕不只是打匈奴吧

        培养一批忠于自己的青年军事骨干,逐步取代平七国之乱的那帮子老将,这个意义可能更重。

        • 家园 汉朝有个制度我觉得不错

          就是攻城野战的将领在立功之后,调入宫廷带领禁卫军;反方向的调动也有。李广、程不识,都有这样的经历。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军队将领增加历练,防止野战军将领不懂国政,禁卫军不通战阵,一方面也加强了皇帝对于将领的了解,对于提高军队战斗力、融洽军政关系都有好处。

          • 家园 唐初也是这样的。

            十六卫大将军,都是军功显赫的老家伙们轮流兼着,又轮流出去打仗。这样既不怕他们在外面拥兵自重无人能制,又不怕禁军败坏不能大用。

            看来强盛的时代,那些能导致强盛的因素有很多是通用的。

    • 家园 第100朵花,凑个整数

      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 家园 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3)

      孝景中三年【前147年】(9岁)

      十二月,匈奴部落的头领徐卢等六人,率领着他们的族人,前来投奔汉朝。汉景帝封这六个人为彻侯(最高级别的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投诚者。

      水评:

      汉匈之间斗归斗,但在争取对方民心方面,双方都不含糊。汉方不惜血本,封匈奴的投诚者为侯,匈奴也很看重投诚过去的汉朝人员,就连拒不投诚的张骞、苏武,他们也给予了相当的优待。

      那啥……,匈奴人就没有张骞、苏武吗,谁知道呢,反正汉朝人写的史书上没有。文字是多么的重要啊,如果匈奴人有自己的文字,说不定他们也会记载下自己的张骞、苏武,以传扬他们那坚贞不屈的精神。

      九月,丞相周亚夫称病辞职。

      孝景中四年【前146年】(10岁)

      三月,御史大夫卫绾建议,身高五尺九寸以上(合136cm以上)的马或者未成年的马,不得离开关中。(御史大夫绾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水注:此处的“齿未平”,我理解为未成年的马,不知是否正确。这……,实在是太专业了,还请方家指教。

      孝景中六年【前144年】(12岁)

      四月,梁王刘武薨。

      水评:

      刘武这个人,有能力(凭一国之力扛住了吴、楚两国的猛烈攻击)、有实力(手下有一批能干的大臣,如后来的御史大夫韩安国)、有野心(一直梦想在哥哥驾崩后登上九五之尊)。更要命的是,老妈窦太后还时时护着他。

      面对这么一个弟弟,汉景帝本人都头大得很,他的儿子能摆平这个叔叔吗?

      梁王刘武的自然死亡,正好去了汉景帝的一块大心病。

      六月,匈奴从北方的雁门郡攻入汉境,抵达武泉后,又向西攻入上郡,掠走了这些地区军马场的军马。

      水评:

      农耕地区的物产(战争的物质基础)、人口(战争的人力储备)、手工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武器装备的质量),甩游牧地区好几条街。但是,在马匹的数量和质量上,却被游牧地区甩了好几条街。

      汉朝人也知道,没有马,其他的再好,也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只有挨打的份儿,没有打人的份儿,擎等着匈奴人来剪羊毛就是了。所以,明知道在边境地区养马有风险,他们还是在战场环境下训练军马。

      这下好了,费劲巴拉的养的这点儿军马,竟然还给匈奴人做了嫁衣裳,苦哇。

      匈奴人的这一招,既削弱了对手又壮大了自己,堪称吸星大法,着实毒辣得紧。

      孝景后元年【前143年】(13岁)

      七月,周亚夫在狱中饿死。

      水评:

      继弄死自己的长子后,汉景帝又杀掉了自己的大功臣。景帝杀周亚夫的借口,极为直白:周亚夫不会臣服于未来的小皇帝。(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为了太子刘彻,汉景帝的手,真不软啊!

      孝景后二年【前142年】(14岁)

      三月,匈奴再次攻入雁门郡,雁门太守冯敬以身殉职。

      春天,因为粮食歉收,汉景帝下令:远离边境地区的人民,不许再用粮食喂养马匹,违者,马匹将被收归国有。

      水评:

      自刘邦在白登吃瘪以来,汉家对马匹的渴望,达到了变态的程度,官方不仅自己养军马,还鼓励民间养私马。多年下来,成就斐然,从城市的街头巷尾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马儿的身影。你要是骑着一匹母马,都没资格参加各种聚会。(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其实,真要让马儿膘肥体壮,还得是喂粮食,最起码也得喂粮食和草料混合而成的饲料。

      汉景帝的这个决定,放在今天就是,禁止民用车辆使用成品油。可见,当时粮食的相对产量出问题喽。

      孝景后三年【前141年】(15岁)

      正月甲寅(十七),皇太子刘彻提前举行成人礼(加冠)。

      正月甲子(二十七),汉景帝驾崩,享年48岁。

      同日,皇太子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

      水评:

      当时,皇太后窦氏依旧精神矍铄,她老人家要是循吕后例,以孙子尚未成年为借口,临朝称制,谁敢说半个“不”字儿?

      汉景帝拔苗助长,提前给刘彻举行成人礼,彻底断送了窦太后走向前台的念头。窦太后有没有这个念头,不好说,不过,汉景帝不得不防。

      刘彻,老子能为你做的,都已经做了,以后就看你自己的了。

      刘彻接手的摊子,是一个好摊子。中央政府有效控制的版图,几乎囊括了当时农耕地区的精华,成都平原、关中地区、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尚未充分开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国库里,钱多得数不过来,粮食多得没地儿放。

      面对这份儿家当,刘彻的选择弹性相当大,他可以继续高皇帝以来的政策,无功无过的混吃等死,也可以撸胳膊挽袖子,大干一场。至于选哪一条路,就看刘彻自己的了。

      虽然本人很不同意英雄史观,但是,在某一个特殊时刻,一个人改变历史的走向,还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用中国话说,就是天命)。

      此时,就是农耕地区的一个特殊时刻。

      通宝推:起于青萍之末,吃土的蚯蚓,李根,笑一笑十年,浣花岛主,东方射日,铁手,
      • 家园 按我的理解齿未平应当是壮年的意思

        牙齿自然的上表面应当是不平的,以利于研磨(咀嚼),而老马的齿槽往往已经磨平,牙齿的自然磨损程度一像是用来区分牲口的年岁的。

        而且从另一条要求来看,对马的身高有要求,如果齿未平是未成年,显然这两条标准相悖。因此这条要求应当表述为:xx岁以下,且身高高于x尺x寸的马,不得出关。

      • 家园 刘武的死不单纯

        连景帝和梁王的亲娘都说:皇帝杀了我儿子.搞得景帝为了宽慰老娘,封梁王的五个儿子为王.

        这个景帝,做太子时就杀了吴王太子.

        周亚夫算什么?那身份实力可是梁王可比的?周亚夫都得死,梁王可说没活的理由了!

        • 家园 武帝的推恩令看来是从他老爸那里得到的启发

          整死刘武,然后把梁国一分为五,再也起不来风浪了,说起来还给人家了好多王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