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过大年桃源乡亲“打糍粑”呢!好热闹的场面啊! -- 老光

共:💬41 🌺17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过大年桃源乡亲“打糍粑”呢!好热闹的场面啊!

    此组图片,是俺朋友“苍狼”,回故乡拍摄下的一组照片。原发在《湖南红网》常德版上。现转载河下,与众位朋友分享这乡下人独有的风俗习惯。

    过年“打糍粑”是一项古老且非常重要的活动,这习俗自古留传下来,连绵不断。“打糍粑”一般是年前开始,推车抵坎,最迟不过腊月二十四。可我们家的年轻人常年守在外面,这“打糍粑”又是项力气活,非年青力壮者不可。为让后代们牢牢记住这一家乡古老的习俗,为此,我特地要求正月初四那天待到全家人到齐后再演练一回“打糍粑”,让的是下一代也参与其中。

    “打糍粑”须在前一天晚上将把糯米浸泡好,待到次日再用饭罾将糯米蒸熟成饭。然后将蒸熟的糯米饭放进“打糍粑”石臼里面,由两人举着木杵,一起一落进行对打。

    O(∩_∩)O哈哈!现在可没有几家的年青人想干这种体力活聊!俺把“打糍粑”的场面,拍摄下来,集成一组图片,让大家见识见识下这古老且又热火朝天的场面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瞧瞧吧!俩人对头拱,一起一落打滋粑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可是要力气的活儿呢!你看!木杵被粘住,往上扯多费劲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粘粘的!快!快点扯掉它!我端不起了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粑粑浆打好后,先得捻成一砣,一砣的,才好做成粑粑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着粑粑不沾连,还得蘸上点米粉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然后将砣砣按成圆形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糯米糍粑做成功了!这是朋友女儿端着糯糍粑,你瞧:多高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瞧瞧:满桌摆的是糍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过年多好!多有味哟!

    O(∩_∩)O哈哈!有意思吧!我家还特意制作掺了蒿子叶的糯米糍,别的不说,光是蒿子叶的那个香啊……,就让人涎水欲滴呢!供你们YY吧!

    通宝推:威尔谭,njyd,梦回唐朝,旷野风,
    • 家园 刚吃了糍粑,就看到这里。

      糍粑真好吃啊!20块钱买了一袋子带回来的,还可以吃几次。

    • 家园 我们这里也做,不过轻松多了

      利用杠杆原理,用长的木头做杠杆,一头是用圆头的条石当锤,另一头两人踏,这样用2个10多岁的小朋友就可以踏动了。锤的那边有一个人把锤头上沾的糍粑拿下来,然后往锤头上沾点水,方便把糍粑取下

      • 家园 从前自家碾米便用你说的这东西!名字叫作:舂碓……

        大约到了六十年,有了电力,柴油机,乡下碾米便用机械了。这东西占地方,使用起来又费力,慢慢地,被淘汰掉了啊!

    • 家园 看了照片勾起好多回忆啊

      我们这里叫馍糍,捣的工具叫捣糍头,捣糍头是长方形的青石做的,一般有十五到二十斤左右,在青石上转个眼用一根木棍穿进去做柄(我们这某人的头型是长方形的就叫他是捣糍头)。

      一般是在嫁女儿时或女儿生了儿子时才会拿到男方家分给亲人和邻里。捣馍糍可是体力活,即要力气大又要耐力好缺其一就只能抡几下就歇菜了。现在一般不做了,主要是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在家不多了,还有就是生活水平提高,馍糍没有以前那么稀罕了。我最喜欢的吃法就是在馍糍烤熟后再夹上韭菜炒蛋。

    • 家园 【讨论】

      图片是我去年拍的,这些东西为我们小时候过年带来无限神秘和憧憬,我也被老叔拉来这里,希望带来更多神奇!

      通宝推:野山参,njyd,
    • 家园 要不粘木杵也不难,

      旁边放一盆水,时不时把木杵沾沾水就好得多了;或者一个人打,另一个在旁边用手沾水帮他把沾上的糍粑弄下去。

      插队的时候,我们那儿都是炒菜(大多时候只是素菜)做馅,用糍粑包成荷叶包形状,趁热现打现包现吃。用油煎的没吃过,那时谁家有那么多油呢?

      年轻时有劲,一团糍粑从头到尾打好都不需要换人的,不过这样的机会不多,通常打几锤就有人抢着要上了。

      打糍粑这个传统好像两湖,川黔滇赣闽都有,还真是是乡下喜庆节日不可少的一个节目。

      • 家园 一团糍粑从头到尾打好都不需要换人的是牛人啊

        我们这里最厉害的必须要换3次,可能是我们这里量大捣的家伙也沉, 一团糍粑有三四十斤重。当然除非有人只捣一团就走有可能。我们这里一次至少要做400斤以上的。你说的那盆水我们这里是热水,越热越好这样糍粑不容易冷却变硬。糍粑现在很少做,清明时做的清饺和糍粑做法一样,材料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一般更喜欢清饺,一家只要10来斤,里面可以做馅。想起就流口水啊。

        • 家园 哈,牛人可不敢当,大概我们那儿打的量较小吧。

          我们那儿也是用热水,不过天冷热水也很快就变凉水了。

          • 家园 乡下人喜欢打粑粑另有个说道的……

            先前年月里,农村里头穷,乡亲们弄几个钱不容易,即便有几个钱,也舍不得随便花了。好在这糯米乃是自个产的,遇到粮价贱的年头,便多打些粑粑。一者正月间走亲访友,总得提点什么才好上门。古话道的是:空手进门,狗都不闻!提着点粑粑探亲访友,对方高兴啊!再者,这粑粑打成后,一把泡在水缸里头,能存放数月时间不坏。农忙时节,一大早上起来,家中主妇爬落床去菜园里头摘点白菜蕻儿或是什么青菜之类,洗净后落锅一炒,再搁些水进去,烧开后从水缸内捞几个粑粑,用刀切成条条,拌和着菜略略一煮,即可就食。又方便嘛又麻利,且不用另外弄些菜。

            于是乎,会盘算的便趁着过年,田地里活儿也不多的空闲时候,多打些粑粑,存放起来。早年间,俺乡下几位堂叔,堂伯家,一打便是好几担米的粑粑。做得多了,干这力气活便把自家圈内的子弟们一齐喊哈来,帮你家打完毕,再帮他家。若是全靠自家那几个人,恐怕是奈不何滴!!!

      • 家园 为么得说:打糍粑推车抵坎,最迟不超过腊月二十四呢……

        腊月二十四是乡俗所称的‘过小年’,也叫“伢儿年”。俗话说:大人望插田,小伢儿望过年。大人插田时卖苦力,做事辛苦,雇工的主家再吝啬也得舍个火,弄几样像样的菜肴,少不得有点荤腥。小伢儿翘起脚板,扳着指头,天天盼啦,日日望啦,望么得哟?望的是过年要打粑粑,要杀年猪,能走亲戚,有新衣服穿,还有‘压岁钱’得哦!大人们再忙,拖到腊月二十四,这粑粑无论如何也要打啊!图的是‘过小年’这一天,能讨伢儿一个喜欢呗!

    • 家园 那个打糍粑的石窝子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

      很多地方都有新做法了,把煮好的糯米放在一个大蛇皮袋子里面,然后拼命的打。

      • 家园 再怎么也没有用石窝子打出的糍粑味道美啊!……

        说来说去,还是老祖宗想出的法儿,弄出的味道,尝不够哟!

        • 家园 是啊,不过打糍粑可是一个力气活

          一个壮汉,打上两缸糍粑差不多也就脱力了。呵呵。

          好多年没吃过糍粑了。

          小时候年三十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围着火烤糍粑吃,什么东西都不放就光着吃都香。最怕的就是父母让我给其它亲戚送糍粑,那个死沉死沉的。呵呵

          糍粑不吃的时候要放在水缸里面放着,帮妈妈拿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冻。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