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扶持光伏失利,光伏产业TG真的要逆天吗! -- 辛酉

共:💬154 🌺50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1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光伏系统并网率已达73.4%

      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并网太阳能发电容量达到214万千瓦,国内光伏系统并网率为73.4%。

        近日,光伏并网技术成能源规划的关注点。

        在2月份发布的两个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中,发展间歇式电源并网技术榜上有名。2月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要求“发展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技术”;2月24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掌握光伏并网、储能设备生产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列入重点工作。

        规划接连对准光伏并网技术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发展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技术,目标是掌握大规模间歇式电源的集中接入、送出关键技术,掌握多能源互补发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运行控制与能量管理等关键技术,解决间歇式电源并网和输配电的技术瓶颈。

        规划中提及的技术包括:大规模间歇式电源的高压直流送出技术、基于随机性的间歇式电源接入规划技术、基于风险评估的间歇式电源可靠性评价技术、多能源互补发电系统并网及联合调度技术,以及间歇式电源发电功率预测与优化调度技术。

        随即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则将发展并网及储能系统列为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重点。规划称,“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的设计集成和工程技术,开发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电池及系统、光伏自动跟踪装置、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风光互补系统等。

      1400万千瓦并网需求迫切

        两项涉及光伏并网技术发展规划的出台,与光伏产业国内市场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孙玉才在日前举办的清洁能源国际论坛上表示,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并网太阳能发电容量达到214万千瓦,另据中电联统计快报,2011年中国光伏安装量为289万千瓦,也就是说2011年国内光伏系统并网率为73.4%。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虽未提及光伏装机规模目标,但据有关人士透露,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光伏装机规模要达1400万千瓦。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提醒,相对于风电,目前光伏的安装量仍较小,“今后四年光伏装机规模将会呈现翻倍增长状况,保障并网安全性、稳定性的难度大大增加。”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经济师白建华也强调,光伏需要更灵活的调峰电源及更强的并网技术设施,国家电网公司在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实时监控以及优化调度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

        据了解,去年年底,由国网电科院研发的光伏电站功率控制系统在中节能太阳山光伏电站顺利通过验收并投运。该系统在我国首次实现了对光伏电站的监视、功率预测及自动功率控制,极大提高了光伏电站的决策智能化水平和运行可靠性,对于实现光伏电站大规模并网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甘肃省电力公司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重要项目——“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为控制目标,重点研究大规模风光发电集群的有功、无功电压和安全稳定控制策略。

    • 家园 中国光伏、风能发展比较

      回望2011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事业呈现出盛极而衰,疲态凸显的状况。短短十年,风、光发展有如“孪生兄弟”,先后经历了五、六年的高速发展,让人看到了惊人的成长和令人振奋的未来,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制约其健康成长的一些重大问题。

        文中定义的新能源主要是指区别于传统能源之外,近些年规模化发展的新的能源形式,其主要构成部分为风电、光伏发电。

        风、光: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

        行业性质相同。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同属能源,能源行业的重要形态是规模,有巨量市场需求和巨额资金推动。二者同时还是新能源,是依靠国家补贴政策扶持才有生存空间的新能源行业。新能源行业一般被视为绿色、高科技行业,目前二者都处于资金和劳动密集型加工阶段,但它的终极形式应该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新能源投资是当今世界投资规模仅次于互联网,投资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中国是这个领域的后起之秀,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发展的翘楚。

        发展速度惊人,发展规模世界第一。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起步于2000年,高速发展于2005年,短期顶峰于2010年。2010年,风电机组新增12904台,装机容量18.93GW,同比增长73.3%,累计装机容量达44.733GW,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有三家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进入世界十强。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产能30GW,占全球产能60%,世界十大光伏企业中就有七至八家来自中国。中国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多晶硅、多晶硅片,光伏组件和公开交易市场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

        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短期内光伏发电增速快于风电。随着传统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新能源发展的要求已经迫在眉睫。201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征求意见稿),到2015年,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100GW,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GW,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据此推算,未来4年,风电有近1倍、光伏发电有5倍的增长空间,而且实际结果一定大于这个数字。近两年,在国内终端安装市场,风电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光伏发电发展速度加快。2011年,风电投资同比下降17%至749亿美元,而太阳能技术投资总额激增36%至1366亿美元,几乎是风电的两倍。

        终端市场发展模式以集中、规模化为主。在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地域的自然条件、政策影响不同,形成了分布式和集中、规模式发展的两种道路。欧洲是前一种模式的代表,中国和美国则为后一种。2007年,国家确定了建设7大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光伏发电则从2009年开始,先后推出《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两个重要文件。虽然光伏发电鼓励分布式和集中、规模式同步进行,但从2009年第一个大型光伏电站敦煌电站开始,集中、规模式在西部异军突起。2011年青海推出“930”之后更集中爆发,青海当年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GW,占全国的50%。

      目前都处于残酷的行业整合期,市场将向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迅速集中。受市场空间、供求关系和政策调整多方面因素影响,风电和光伏发电在2011年全面进入产业调整、企业整合期。国内风机整机总产能目前已达29GW,但2011年装机容量仅为16GW。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从2008年到2011年,价格从6500元/千瓦降至3500元/千瓦,三年下跌近50%。光伏产品价格则在2011年6月和11月出现两次疯狂下调,一年下跌60%。市场向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加速集中。2011年,风电整机制造百家企业中,排名前三位的占据了市场份额的60%。同年二季度,四百多家光伏企业中,前六大制造商的市场份额达55%,远超上年同期的26%。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各自的存续数量只有10家左右,但其产能和市场规模将超乎想象。

        发展格局都是民营资本做产品,国有资本做电站。中国的风电、光伏产品生产企业产量、数量世界第一,这些世界级企业以民营资本为主。2000年光伏行业的经典代表“无锡尚德”,以40万美元现金和160万美元技术股为基础,开创了中国光伏撑起大半个世界市场的时代。但受早期政策、资金、并网等影响,这些民营企业对光伏电站建设几无建树。2009年,中国第一个20GW光伏电站敦煌光伏电站由国家投资总公司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投资建设,国有资本开始大举入主光伏电站。

        初步形成了政府补贴格局下的上网电价体系,开始向市场化运作过渡。新能源相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分散性和不稳定性,造成的结果就是产出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没有补贴就没有新能源事业。2009年7月,国家颁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设定了0.51—0.61元/千瓦时的风电标杆上网电价。而光伏企业在2011年以前,几乎百分之百依靠世界光伏电站安装大国的扶持政策。直至2011年8月,《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开启了光伏企业分享国内市场的时代。可以说,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诞生奠定了风电、光伏发电的生存基础,2009年和2011年关于上网电价的规定提供了其发展的空间,是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从“事业”向“行业”质变的元年。

        关键设备和技术仍需进口,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风电、光伏产品的生产事业是作为世界新能源产业链的加工环节进入中国的,其早期发展的结果就是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境外。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介绍:风电已经有一套比较健全的风机制造供应链,包括几乎所有主要部件的制造生产基础设施,但是某些关键零部件还需进口。在光伏产品生产行业,从产业链看:多晶硅原料提纯的核心技术和设备生产还主要依赖国外;铸锭设备的国产化率和单机产能已经较高;切片、电池片和组件设备基本还需进口。但随着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业的生产能力、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技术研发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生产能力也在提高。风电大功率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走在国际前列,率先生产出了5MW的风电机组,6、7MW的已在研发之中。光伏发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光电转换率在实际的规模生产中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站建设都曾经历一拥而上、野蛮生长的乱象。由于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业的发展建立在国家扶持政策基础上,并非完全市场化的经济行为,投资规模与最佳效果相互影响的传导效用因此大为衰减,容易出现计划缺失,形成不必要的浪费。回顾其电站建设初期,历史镜头展示着相同的画面:2010年初的甘肃小城瓜州和2011年中期的青海边城格尔木,中国西部的荒原上,先后出现了几十家风电、光伏发电电站同时上马,各大公司跑马圈地,占地为王的疯狂景象:西部机票一票难求,专业人才一人难求,专业安装队伍严重短缺,谁给的报酬高就给谁干。结果导致风电场事故2011年屡有发生,酒泉风电基地65%的问题源于风机馈线电缆头施工安装不合格。缺少合理规划、利用行政手段一拥而上的短期行为,必将为中国新能源事业的发展带来后患。

        新的阶段正在开启,扶持政策到了谨慎时刻。2011年对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持续、高速发展后的上攻乏力,问题的集中暴露,行业的惨烈竞争,风电的从严管理和光伏发电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都在显示一个初创行业以追求数量为代表的阶段结束,一个经过调整、实现经济性,以追求质量为代表的时期正在到来。国际上,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光伏发电安装大国也开始抑制安装量,下调补贴幅度,新能源事业在世界范围开始了冷静发展时代。回顾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国家对新能源政策的掌控基本是成功的,既低成本地培育了世界规模最大的风电、光伏发电事业,又未因市场的冲动而过分影响政策的稳健性,增加国家承担的成本。观察当前,政策的出台开始趋于谨慎。2011年下半年,一方面收回了地方政府50MW以下风电场的审批权,另一方面要求所有风电场进行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2012年1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实施“十二五”规划第一批规模为3GW的太阳能光伏开发计划。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继风电之后,光伏发电也列入了国家统一规划。总之,新能源的发展是一个动辄成百上千亿投入的全新事业,政策的出台事关重大,允许试错,但绝不允许出现大错。在风电、光伏发电开始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的时刻,选择谨慎的态度一定优于操之过急。

        风、光十年:截然不同的六个方面

        境内、外市场发展顺序不同。纵观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十年的发展过程,风电是墙里开花墙里香,光伏发电则墙里开花墙外香。更准确地说,是国内政策、市场培育了中国风电事业,是国际,特别是欧洲国家的政策、市场培育了中国的光伏产品生产事业。风电先在国内依托政策和市场高速发展之后,才开始尝试性地进入国际市场。而光伏发电是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是先红透国外再倒逼国内。其发展过程不仅不同于风电,也不同于中国大多数行业发展的轨迹。尽管国内其他行业也不乏世界级企业,却鲜有行业像光伏这样,从企业的诞生之初就带有国际化基因,并拥有如此多的国际级企业家、经营团队,开阔的眼界、思维,巨大的市场和国际影响力。光伏业是中国企业界一个特例,是值得研究和应给予特别重视的国家财富。

        早期资本融资的市场、时间不同。由于发展背景不同,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早期资本市场运作分别选择了境内、境外两条不同道路,也就形成了风电发展早于光伏发电,但批量上市融资却晚于光伏发电企业的现象。风电企业基本是近几年实现境内上市融资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华锐风电”上市时间是2010年初。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在创业的早期,完全依靠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自2005年11月“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开始,先后共11家中国光伏企业在美上市,于2008年以前基本完成。由于历史长短不同,境外资本市场更加成熟、严格,境内资本市场依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市场更加活跃。据此,不同资本市场环境下长大的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在未来的新能源事业发展过程中,谁将更具发展潜力值得关注。

      在国内市场,风电行业成熟度优于光伏发电。行业成熟度应当包括如下内容:管理体制、行业标准、生产能力,消费对象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的成熟水平。风电发展目前基本是内向型经济,光伏产品生产是外向型经济。相较二者,风电的国内市场成熟度远优于光伏发电业。自2003年9月颁布《风电场厂址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规定》到2011年12月颁布《关于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风电行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业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而光伏发电的管理文件屈指可数,行业标准还在建设之中,与其世界第一的巨大产能不符。行业标准的建立,是世界新能源发展的制高点。作为世界级的新能源生产大国,中国应当以引领新能源发展的责任感,建立起世界级的的行业管理体系和行业标准体系。

        真正成为规模化商品的时间或不同。发展新能源的终极价值在于替代传统能源,而实现这一终极价值的前提是新能源必须成为有竞争力、规模化的商品,具体说来,是和煤电一样实现平价上网。在当前扶持政策条件下,受投资成本、规模效应、发展成熟度等因素影响,风电平价上网的时间应当早于光伏发电。从投资成本看:建设10MW电站,按照当前水平,风电投资金额约在0.8亿元,光伏发电投资金额约在1.5亿元。从每千瓦时的售电价格看:风电已经可实现0.6元,光伏发电还在1元以上。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了我国首个风电发展综合规划——《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专家透露,2020年前陆地风电的成本将与煤电持平。按照2011年8月发布的《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光伏发电有望在2021年实现发电侧平价上网。

        境内市场问题集中暴露的时间不同,短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对风电发展来说,2011年是问题集中爆发的一年:产能过剩致使行业面临整合,低压穿越造成大面积“脱网”,并网困难造成“弃风”,施工事故屡有发生。当年2月,电监会首次对外发布了《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对未收购风电电量的统计显示,全国风机发电三成弃风。另据统计,至2011年8月底,全国共发生193起风电脱网事故。而光伏发电的国内市场开发则刚刚起步,除了建设中的问题外,其他问题尚无集中显现。专家预测,风电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光伏发电也会遇到,甚至更加突出。当前,风电、光伏发电虽然都处于供求失衡、行业整合的大背景下,但二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不相同。风电主要是加速解决上网和向国际市场进发的问题,光伏发电则是如何继续保持国际市场份额不变,有效扩大境内市场空间,同时如何确保以上发展战略的强大资金支持的问题。

        国有资本进入程度不同。民营资本做产品,国有资本做电站是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行业过去发展的基本格局。受分散风险和垄断利润等多种因素推动,国有资本不甘终端,近来纷纷向上游拓展的迹象明显,对此风电表现突出。在风电行业,国有资本已经开始大举进入风电产品生产阶段。2007年国电集团成立了“联合动力”,主营风机整机制造和相关核心零部件开发,短短三四年时间已经跻身国内整机制造商排名前三。光伏产品生产行业目前尚未有大量国有资本进入,但随着行业整合的深化,光伏发电恐难免俗。这种现象是否有利于中国新能源事业长期发展,未来有待观察。

      关于新能源发展的七点建议

        应当形成更为清晰的新能源发展战略。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能源问题对中国至关重要,这是一个经济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谁手中的问题。工业革命以前的战争是对土地和财富的掠夺,工业革命以后的战争则是对获取资源的掌控。中国有着领先世界的新能源事业基础,不仅应当、而且完全有可能尽早制定出更为清晰的、符合本国情况,并且对世界新能源进步具有指导意义的发展战略。战略的确定,是一个思考、实践,总结和细化的过程。思考阶段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方向选择。应当包括能量来源的无限性、获取能量技术的可行性、使用能量的安全性、可控能量的国际竞争性,政策扶持的经济性,以及大规模商业运作的时间性诸方面的分析。2)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制定。涉及三个基础原则:没有扶持政策就没有新能源,扶持力度的大小基于国家经济、文化的承受力,扶持空间的可调整和可持续。总结各国新能源扶持政策与市场结合的实证经验,在当前阶段,我国应当是一种积极而慎重的态度。3)发展新能源的组织落实。新能源的发展在当前是政策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市场问题,加大研究、制定政策的力量,提高管理机构的层面是成立的,“能源部”的成立问题值得探讨。4)完整行业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的制定。这是行业成熟度的基础表现,更是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从长期看,两大要素决定一个国家新能源发展的世界地位:以定价为核心的话语权,国际认可的行业标准。从短期看,在政府扶持为基础的定价意义缺失的前提下,行业标准则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历经几十年发展的世界加工业大国,其他加工行业的成熟的管理标准,完全可能助推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业迅速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行业标准。此战略体系一旦确立,中国已有的市场化体制和巨大的生产能力将把中国的新能源事业推向世界领先。

        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心可以向促进技术提升更多倾斜。对于新能源事业必须扶持,扶持的方向、力度和时间,最终会体现在新能源的经济性。而决定新能源经济性的关键,是市场大小、技术高低、补贴金额和补贴时间四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变化。前两者关乎成本,变化趋向无限,后两者关乎补贴,变化有限。在前两者中,市场空间趋向无限是被动的,技术提升趋向无限是主动的。技术的变化受后两者影响,后两者力度大,技术的提升变化就应该大,技术一提高,成本就降低,市场就扩大。简单地说,这是一个“补市场”还是“补技术”的择优问题。短时间内,通过加大对电站建设和电价的补贴来扩大市场需求是必要的,但那只能为新能源企业提供生存的空间。能够真正为新能源创造发展空间的,一定是依靠技术水平的提升。总结我国的工业发展过程,总体看是重“量”较多,重“质”不够,从而缺少“中国创造”。建议新能源发展战略中,扶持政策的重心应更多向促进新能源技术提升方面倾斜,国家可以跨部门地制定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技术持续提高的政策,组织攻关。在这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发展的成果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合理规划,通过市场手段扶持重点企业。要有世界领先的新能源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在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达到世界级的新能源企业群。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业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当前的行业整合,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更是产业再上台阶的难得机会。当企业萌发并购、扩张冲动时,他们会强烈地感受到行业内从技术到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发展资金的严重短缺,会担心未来扶持政策的力度和持续性,担心目前新能源技术的生命周期等。许多问题,需要在国家层面加以研究、制定,帮助解决。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过程中,国家扮演的角色应当是从政策、市场、技术、资金、布局规划和舆论宣传等方面,努力构造适合企业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据此,国家是“巡边员”不是“裁判员”,前段时间,个别部门、地方仅采用行政手段组织企业整合,未必能够取得理想效果。我们高兴地看到,2011年9月,工信部编制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对过去、未来详尽分析,明确提出“集中支持骨干光伏企业做强做大”。当前,中国的风电、光伏企业家们在认识层面上已经有了难得的整合机会的正确判断,在行动层面上已经表现出强大的冲动。只要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通过本次行业整合,一个更为强大的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企业群即将诞生。

      逐步构建、完善中国新能源发展金融市场。能源企业必须是规模化的,没有可持续、规模化融资方案的能源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要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群,必须首先打造一个能量巨大、功能完备的金融市场。通过巨量投融资需求的多种解决方案,多元金融产品的交易,新能源经济景气指数的建立等手段,实现市场的价格确立和传导作用,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功能,国际市场定价权的取得等多方面功效需求。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建立能量巨大的投融资市场问题。据国际能源署估算,未来20年,全世界有关清洁能源产业的投入将近76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将占40%,达到近20万亿元人民币。如何筹集如此巨额资金以确保中国新能源事业的持续、领先发展?依靠国家财政不可能,依靠企业自身和银行融资的空间也有限。未来两年,在市场整合,行业平均利润率偏低,企业负债率偏高的前提下,企业能够有效解决生存问题已属不易,面对并购机会,提高技术等发展问题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外源融资尤为重要,支持丰厚外源融资的基础是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国家应当通过尽快建立了政府导向的长期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开发性金融的支持力度,尝试推进新能源行业特殊的债务融资条件,创建新能源产品期、现货交易市场等金融支持手段,逐步构造有利于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金融环境。

        关键技术及装备制造国产化问题。要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企业,缺少世界领先的技术和装备制造能力也是无法完成的。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产品加工能量世界第一,但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完整性,特别是在核心技术和设备制造方面,还是软肋和硬伤。这一问题始终困扰风电,特别是光伏发电业的发展。当我们把建立世界领先新能源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时,这一问题就到了必须高度重视,需要做出战略规划的时候。对此,应当注意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内延发展,应当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已有的设备生产水平,加大其他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二是外延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产业转移日趋明显,应当抓住当前世界范围的新能源行业,特别是光伏行业的调整时期,鼓励中国的装备制造商走出去或引进来,加速提升装备制造行业的知识产权和制造能力。重大装备制造是我国国家竞争力的强项,也是国家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列入“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条,只要国家重视,予以一定引导和扶持,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能力一定会有极大提升。

        加速体制改革,解决并网难问题。并网难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技术问题和体制问题。对中国的电力行业而言,并网的技术问题,将随着管理部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行业的发展,逐步扭转被动局面,还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并网难的核心是体制问题。而电力管理体制问题的核心又在于国家改革方向与利益集团主导下的市场运作的矛盾,在于利益集团的权利和利益分配,在于真正使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离,电力调度机构与盈利主体分离的问题。相对三十多年来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中国的政治改革进展缓慢,甚至成为障碍,电力管理体制就是一个缩影。电力供应事关重大,目前社会历史阶段必须国有管控,但在这一背景下的市场化格局构造又必须进行。国家能源局副司长史立山认为,风电的并网和运行已成为我国风电发展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政府管理、风电场运行、风电设备性能和电网调度等四大方面着手。

        合理制定上网电价,引导分布式和集中式同步发展。当前,中国新能源的合理战略布局应当是东部和西部、分布式和集中式同步发展,短期重点应是大力推进在东部的分布式发展。如何构造合理的布局和发展模式,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市场会作出优化选择。但在当前体制下,则需依靠政府扶持政策“有形的手”和价格市场化设计“无形的手”共同作用,才可实现政策和市场的最佳结合。2011年“金太阳”补贴政策出台后,业内议论,按照当时成本和补贴水平,在东部日照条件下,投资光伏发电站难以实现盈利,未能很好引导平衡发展。2012年新年前后,政策鼓励分布式发展倾向明显,对此,国家一反常规的在2011年底就出台了2012年光电建筑一体化扶持办法,可见一斑。但这还远远不够,风电、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区域化、市场化设计的是否科学,才是引导新能源集中、规模式和分布式合理发展的内在动因。总之,对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布局战略的讨论,必须是建立在合理的扶持政策与科学的市场定价相互配套的基础之上。

        传统能源的趋向枯竭困扰人类已经几十年了,电力供应紧张困扰中国社会也有几年了,新能源能否在最短时间内给出满意的回答,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探讨,意义重大而深远。

      通宝推:ququ,
      • 家园 外行请教两个问题

        风能电厂和光伏电厂都要占地方,不知道单位面积土地的风能和光能产电量如何?当然不同地区肯定是不一样的。

        另外在牧场上可能可以建风电场,但是不能建光电厂?

        • 家园 太阳能光伏与风能

          太阳能近地面辐射强度最高1.5kW/m2,按国内大气能见度一般情况,夏天也就1.0~1.5kW/m2之间,冬天也就600~800W/m2(峰值)。考虑到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可用的可见光部分约为40~45%,一平方米光伏板峰值功率约为80~100W。从功率密度讲,太阳能的功率密度很低,光伏的功率密度更低

          风力得看风场的具体情况,但风力是机械能,与电能的转化效率理论上是1,实际产品中,如果产品好,效率90%+

        • 家园 同等装机容量来说,风电占地要大一些

          因为风机和风机之间要隔很大距离。但是可以与其它土地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兼容。

          光伏占地相对小一些(也不是很小),但是显然不能与耕地、牧场重复使用。想想,农作物、植物是要光合作用的!

          所以万事万物都是有生态影响的。

          另外,光伏对土地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土地要平整,周围不能有山、建筑物遮挡等。这就大大限制了实际上可用的土地范围。如果在沙漠,还会有沙尘暴等问题。

          风电则必须在风速达到一定水平以上的地区。但是,风速太大了,风机又容易损害。

          总之,不是像那些商业冒险家和技术乐观主义者想象的或吹嘘的那么容易的。(参见我在后面的几个跟贴)

      • 家园 您这里的GW是什么单位,等于百万千瓦吗?
        • 家园 对的!1GW=1000MW=100万KW
          • 家园 那这个锋电和光电每年新增都不止一个三峡了?
            • 家园 不好简单这样比的

              三峡一个电站1800万千瓦装机容量那是非常大的。如果按装机容量来说,相当于18个大核电站。

              上文所说风电年增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那是无数个小项目加起来。我国太阳能年增装机容量估计还不到100万千瓦。相比之下,火电项目每年仍然增加约5000万千瓦。

              全国装机总容量现在大约10亿千瓦。风电、光伏现在比例都很小,高速增长不奇怪。等到风电超过2亿千瓦了,是否还能维持长期高速增长,才能开始检验。

              我国火电的能力利用率在50%以上,水电约40%,风电能力利用率在咱们国家恐怕只有20%,光伏(在中国)估计是10-15%。

              另外风、光伏都有季节性。水电也有季节性。但是像三峡那样的大水电站,可能会有一定的储存调节能力。

              风电、太阳能电站都要使用大量的钢、水泥。光伏电池还要使用大量的稀有金属。小规模的时候都好办。真要大规模建设,未必能“可持续”多久。

    • 家园 LCD 也吹响的号角

      全球最大110寸四倍全高清3D液晶显示屏华星光电研制成功外链出处

      这是8.5代线的产品,同样是8.5代的还有京东方和昆山龙飞光电。

      想当年夏普的卑鄙手段让中国LCD的发展耽误了3年,损失了几百亿。现在才几年已经可以听到夏普死亡的脚步声。

      现在就差芯片行业了。

      • 家园 这个是全自主研发啊!

        华星光电第8.5代薄膜晶体管显示器件生产线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条完全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团队、自主建设的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10寸“中华之星”集成了华星自主知识产权的HVA技术,4倍高清分辨率4K*2K,主动式3D技术,多点触控技术,智能动态背光技术,超高亮度800nits,超高色域NTSC 92%等一系列规格都达到了业内最高水准。显示面积达3.34平方米,为目前世界所仅有,同时产品还搭载了华星自主开发的FSP(Fine Stereo Performance)技术应用。项目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即高端曝光制程工艺技术、超大尺寸偏贴技术及先进背光源技术。华星光电在研发过程中,整合各种资源,坚持集成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实现了高端曝光制程稳定。同时背光首次采用独特的LED 搭配,优化了彩色滤光片制程,创新了高色度显示技术。110寸“中华之星”是我国目前技术最为先进的超大尺寸显示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1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