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武际可先生提出的问题:为啥我们非常勤奋却没有创新? -- PBS

共:💬59 🌺27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是不明白

            您的意思是90%的MIT,Harvard博士都很一般?不太可能吧。想起CalTech那条划线规定:20%的博士再优秀也不能毕业,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想必MIT的博士们压力也不会小到哪里去。

            我做的是是计算机行业。就我个人来说,软硬件都懂,深度谈不上,广度应该是快够了。自己想学的东西有很多,可惜白天有工作压着,看不了太多其它方面的书籍。

            另外,总结您的帖子的意思,国内的高中生都可以胜任。这样的条件我很心动,等我拿到博士学位以后,要不到您这里来应聘,您看行吗?我是说认真的。先谢过了。

            • 家园 好的

              想起CalTech那条划线规定:20%的博士再优秀也不能毕业。

              这绝对不是你想象的意思。读博士是很耗时,耗经历的过程。毕业率达到80%,在美国这样的有跟多别的选择的环境下,无论在学生的主观和客观上都是很高的毕业率。且不谈学业如何,博士学生大多是在结婚生子的年龄,想想你的女朋友,太太,要买Couch,孩子嗷嗷待哺,男朋友,先生要去外地工作,任何一样都是放弃5-6年的苦读生涯的充分理由。所以20%的辍学率太正常不过了。有好事的中国媒体往往会把这些背后的东西忽略,报道这是外国宽进严出的铁证,事实完全不是。国人往往以中国的情形推测,在中国博士生是一个完全过得去的职业,所以让20%的人自动放弃是不可想象的。

              等我拿到博士学位以后,要不到您这里来应聘,

              欢迎,只是你的简历要经的起HR的人过滤,所以虽然高深的东西用不上,但这是你必须翻越的门槛(绝大多数的工作也是这样,最难的是那道门槛而不是正真的能力,这同样适用于MIT,CIT和你现在学校的区别,你只是没有被MIT录取,如果你在MIT,对你自身在同学的相对位置的估计在很短时间的适应后不会有太多差别)。

              • 好的
                家园 这句话极其有道理

                大多数的工作也是这样,最难的是那道门槛而不是正真的能力,这同样适用于MIT,CIT和你现在学校的区别

                其实博士这个头衔下,真是什么人都有啊,呵呵。

                • 家园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也是一码事

                  设置一个门槛而已。

                  都说八股文死板,无法测试真才实学。可是连死板的东西都掌握不好,说自己有真才实学,可能性有多大?

                  当然,部分天才可能确实如此。但是作为制度设计,是不可能迁就天才的,因为制度是针对普通的多数人的。

      • 家园 这个可能太过分了

        我周围的例子,活都是中国人作的

        看看全世界发表的科研论文和专利,都不完全是中国人做的吧?波音飞机,计算机操作系统,CPU芯片都不是中国人发明和改进的吧?

        往往中国人得到的评论是,构想太菲夷所思,

        我们在科研中都知道99%的构想都是垃圾:Idea is cheap。

        比如武际可先生用托利拆里理论来解释重庆洪水同三峡大坝有关,这个构想太菲夷所思,因为他把问题简单化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 家园 我是做杂碎活的,不太懂Boeing,OS,CPU

          所以不敢罔谈。只是说周围的情况而已。我说的构想是可以成实实在在的事的智力资产,是可以把一个机构每年130百万美元的投资用30百万实现,而且实现的更完美的产品,并年年省掉这么多的,实实在在的存在于计算机硬盘上的代码。唯一的遗憾是,代码正在等待被推入生产环境(如果他的制造者能有耐性在此之前不离职的话)

      • 家园 对,尤其最后一段。中国人缺的是相互协作的意识,风气和机制
    • 家园 什么是创新??

      什么是创新?

      J20的气动布局和F22完全不同,但是不妨碍国外人鼓噪J20抄袭F22。

      LV的新款手袋从结构到花纹,几乎就是民工编织袋的翻版,但是也不影响设计界的大湿和小资们追捧LV的创新.

    • 家园 真正的创新是1%做出的

      美帝教育方式,以培养兴趣为主,对培养这个1%还是比较有效的。

      话说回来,第一,创新不是想象的那样重要;第二,人类社会真正的对社会发生重大影响的创新,主要来自战争。只有在战争的逼迫下,人类才会真正使出最大的力气来解决问题。

      • 家园 同意,真正的创新是1%,甚至千分之一的天才做出来的

        17,18世纪科学启蒙那段时间,欧洲有一批精英做出了非常厉害的创新。

        固然很多创新可以从历史里找到渊源甚至相似的,但是哪个时代白人精英的创造能力是非常惊人的。

        比如数学,其发展深度,是其他文明根本无法想象。现在有了课本,大家就都可以学会了。但是当初搞出来的人太牛了。

        其他各种学科无不如此。科学的研究方法,学术体系本身,就是非常独特的想法,非常大的创新。欧洲文明以外的其他文明似乎差好远

        再比如玩金融,目前我们的产权体系,金融交易种类,方式,无不是创新。比如期货,权证,能想出来真是不简单。很多这种凭空想出来的东西。

        当然,过去我们创新不行,可能是一步差,步步差,开始没跟上确实很困难。从现在开始,就没啥借口了。比比看吧。不过还是需要时间。。。

      • 家园 美国的教育弊端也是很大的

        很早以前就听说美国人口的相当一部分有阅读困难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认识的英文有限,看文字的东西看不全,这当然有英语这门语言的内在缺陷,但是美国不强制学生去读书认字,关系也是很大的。

        那个杨振宁也说过,他在纽约住了那么些年,知道每年的中学毕业生里面有很多半文盲。老杨讲的这个在中国是不能想象的,至少现在中国大街上讨钱的乞丐,拾破烂的看报纸也是没啥问题的。

        我觉得美国的那套制度适合培养天才,但是毕竟庸人是绝大多数,平庸的人如果强制学习的话,肯定学到的东西会更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