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他们带着黄金之一 雨打芭蕉 -- 玉垒关2

共:💬25 🌺3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支持一下
    • 家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我们这里超市卖鲫鱼

      中国黑鲫鱼就叫唐山鲫(也经常写成“鲗”,zei2),非洲鲫鱼,罗非鱼tilapia,就叫金山鲫。

    • 家园 真沙发在此

      哈哈楼下

    • 家园 【原创】他们带着黄金之二 浪奔浪流

      一条溪流经过刘家的竹楼前。和别的溪流一样,这一条是编了号的。以便殖民政府从土著渔民那里收税。

      殖民政府的林业管理局就设在小溪上游。伐木工人在洪水的季节砍伐下木料,放入山涧,木料就顺流而下,汇入大河。然后人们把木料编排成木筏。放排工人就在木排上搭上竹篷以挡风遮雨。两岸的大象和恒河猴的嘶鸣不已,轻舟已过万重山。

      大河里汽船,篷船穿行。陡峭的河岸上,衣衫褴褛的工人们把沉重的土特产背到船上,然后同样蓬头垢面的船工们把满仓的廉价谷物,水果等土特产送到港口去。那里的几家法国公司,掌握着全国商品的定价权和出口权。也正是这些小船把昂贵的法国工业品输送到柬埔寨各个角落。

      刘明修坐的篷船就和这些船来船往插肩而过。学生打扮的她要回到首都的父母家去了。轻舟逐浪。小舟上的刘明修已看到远处金塔耸立。那就是塔仔山了。柬埔寨人传说,古时有位奔夫人被大水冲到这里,她从水中捡到一座佛像,然后她把这天赐之物供养在山上。后来的人们把这山就称为奔夫人之山。华人译为金奔。而奔夫人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为了躲避泰国人的锋芒,高棉人把首都从吴哥迁到了金奔。而广东话里,奔和边同音。这就是金边了。

      古都早已掩埋在雨林里。那都是五百年前的旧事了。

      刘明修从洞里萨河上岸。杏黄袍的僧侣一列列从岸边芭蕉树下走过。寺庙里传来铮铮钟鸣。却是西瓦索.莫尼旺国王驾崩。

      这一年正是1941年。

      码头上来接刘明修的是她的妈妈。这个小个子的潮州女人一直有些遗憾,她把小女儿送到乡下去养。明修刚刚下船立定,她就连忙伸手去接女儿的行李。明修却有些生疏的避开了。然后把行李交给了站在后面的家里的帮工,陈练生。“兄生”,她按照当地的规矩称呼他。

      一路上,钟声乐器连绵不绝。人们在谈论,王的长子莫尼勒王子将要继承王位了吧。在军队中有实力的王子也许会和法国殖民政府分庭抗礼吧。

      一会儿,路上跑来一群华人的小孩。他们分为两派,正在玩中国兵暴打日本兵的游戏。而华人学校里歌声阵阵,唱的是“九一八”,“我们在太行上上”,“八百壮士”。

      有一阵子,明秀还听到阵阵歇斯底里的哀嚎。那是很多人在一起哭泣。明秀就看到旁边的陈练生脸上抽搐了一下。

      等到明修进入学堂,她才知道,原来唐山人不仅仅只是潮州人。比如,光是金边的唐山人就分为五个帮。就是广肇帮、闽南帮、客家帮、海南帮,潮州帮。这是背井离乡的人们按照方言自己组织起来。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帮”,帮就是成了这个人的担保。各帮还有自己的学校。明秀上的是端华学校,这个中文学校大名鼎鼎,就是潮州人的。

      端华中文学校起源于大清国末年的私塾。不过,明修进学校的这一年,潮州帮的帮长郭德隆和侨贤们到处奔走,并且去越南堤岸请了郭殿宝先生,他曾是前泰国新民学校的校长,出任端华公立学校第一任校长。

      南亚的华人学校差不多都是“先庙后校”。比如潮州人的端华校园的左侧是协天大帝庙。协天大帝,是道家对关公的称呼。而金边福建帮的民生学校的庙除了主祭关公之外,还有副神妈祖,以及副神赤兔马,哪吒等。

      寺庙的庙祝往往也是校董。华人子弟读书的钱,有华人们的直接捐助,也有寺庙里的香火钱。

      半个世纪后,劫后余生的端华学生们,在巴黎组织校友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原是旧相识。

      那个时候的金边有两百万人口,熙熙攘攘。街道上有说书的华人。说起那些说唱艺人,有些老人回忆说,那个时候的艺人是真的是满腹经纶,不是现在那些演员靠着嗓门大吸引人。

      各色柬埔寨小吃摊人潮涌动。越南裔的小贩子把一种小青辣椒捣碎,挤上青柠檬汁,还有各色调料做成小菜,配上各色烤鱼烤虾。再配上华人凉茶馆里苦味的王老吉或者是用龟板熬制的龟苓膏。

      刘明修说,有个法国的面包店很有名,总是排很长的队,柬埔寨王室的人也很喜欢吃那里的面包。她就在那里看到过柬埔寨的王子公主们。有一次叮叮咚咚的丝竹传来,原来是皇后銮驾经过。同学们说,皇后身边有个很高地位的女侍从,是广东人。她说一口标准的柬埔寨官话,她在华人圈子很有名气,华人圈子都称她皇城阿婶。

      而刘明修家里经营着咖啡馆。柬埔寨人最喜欢喝的是冰咖啡,浓缩咖啡里加上冰块,再加上浓缩牛奶。一份就是一大杯。苦涩不掩浓甜。

      金边城常常下雨,雨后的芭蕉树翠欲滴,而佛塔发出金色的光芒。少女时代的刘明修心怀绮梦站在校园里张望,耳边传来端华的校歌:

      ……

      猗欤盛哉,

      我校屹立金城,

      椰风蕉雨饶兴趣,

      弦诵悠扬。

      都会乡村每角落,

      文盲肃清,

      四维既张,

      国基永固”

      …….

      通宝推:南云北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他们带着黄金之三 王族两支

        就在刘明修拜祭过关公以及“天地国亲师”,进入学校的时候。金边的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法国人没有选择王长子西瓦索.莫尼勒亲王为新一任柬埔寨国王。亲王有亲法的历史,这将招致柬埔寨民族主义者不满。而这一年是1941年,欧洲战场如火如荼,法国人再也腾不出力量东顾了。此外,亲王在军中颇有影响,而亲王的妻子出身于三朝元老的家族。一旦亲王成了国王,他将不好控制。

        法国人选中的是性格温顺的中学生诺罗敦. 西哈努克。

        街头巷尾的议论从柬埔寨的两大王族说起。

        100年前,吴哥帝国的辉煌早已覆盖在雨林深处。柬埔寨人要向泰国人和越南人进贡。而到了大清国和法国打仗的那一年,有一队法国军队冲入金边王宫,首领用刺刀指着诺罗敦国王的喉咙,让他在签署了一份协议。从此,柬埔寨完全沦为成为法国的殖民地。

        法国完全垄断了柬埔寨的资源以及市场。柬埔寨既无法回到之前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也没有办法发展出自己的工业。只能通过被人掌握了的市场廉价出卖原材料而苟延残喘。就如当时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

        而对于华人们来说,感受最深的还有,早已杂居的印支半岛的各族侨民们每年都要向法国政府缴纳身份证税。没有钱交税的,如刘家的帮工陈练生的哥哥,就要被投进牢房,或是等待驱逐,或是去做苦役。两个月后陈连生的哥哥一身的腐烂死在牢房里,如同很多相同命运的人。

        诺罗敦国王郁郁而终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诺罗敦尤根王子和诺罗敦.功他罗王子都相续失去了继承权。前者是因为他曾到巴黎痛斥殖民给柬埔寨带来的深重灾难。而后者是因为性格坚定,而他的四周集结了不少柬埔寨民族主义者。于是诺罗敦先王的王位落在了他60岁的异母兄弟西瓦索亲王身上。柬埔寨人说他是以卖国而换取荣华富贵的。

        转眼到了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了国民政府的那一年,西瓦索王驾崩。他的王位又落在了同样无能为力的儿子莫尼旺身上。莫尼旺把爱女西瓦索.歌沙曼公主嫁给了诺罗敦.苏拉马里特王子。这位王子正是那位因为民族主义倾向而失去了王位的诺罗敦.功他罗亲王的儿子。而他们两的儿子就是西哈努克。

        金边人的传言有声有色地说,西哈努克王子接到即将继承王位的消息的时候,大哭一场。他说自己实在无法担当这个重任。他的母亲西瓦索.歌沙曼公主却哭着对他说,你是诺罗敦王族唯一的希望了。他的父亲诺罗敦.苏拉马里特亲王则说,如果他拒绝原本就属于诺罗敦一族的王位的话,就让他这做父亲的去自杀吧。而当天的晚餐,苏拉马里特亲王把餐桌上的主位让出来给忐忑不安的儿子坐。

        金边城人以尊敬的口吻谈到西哈努克的时候,不但说他有西瓦索和诺罗敦两大王族的血统。更满怀希望地说,王位终于回到了倔强的诺罗敦一脉。

        年幼的刘明修挤在人群里看登基仪式。一列列披着彩缎的大象走过。还有高棉族,越南族裔,华裔,以及印度支那半岛的古老渔民占族,各族裔的代表都穿着盛装。佛教以及婆罗门的僧王共同为年轻的王子加冕。那一幕热闹祥和华贵,让明修和同学们讨论了好多天。

        只是登基大典的当天晚上,一阵大风吹过,皇宫里象征吉祥的原本要燃烧三天的蜡烛熄灭了。不详的传言随风传遍金边城的大街小巷。尖塔下铃铛作响,仿佛神灵叹息。

        刘家的帮工陈练生对法国人的仇恨到了年底的时候,终于得到了些许安慰。 1941年,湄公河的枯水季节到来的时候,人们惊异地发现原来不可一世的法国人居然放任日本人骑在他们头上。原来在法国本土上,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将功成的贝当元帅早已向曾经的敌人德国人摇尾乞怜,而德国人是日本人的盟友。

        豪华的法国酒店变成了日本军部的大本营。门口的士兵在尖锐的口令中出出进进。而很多前一天还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人,这时候拉出了“拥护汪精卫主席”“皇军万岁”以及“日法共治”的条幅。

        接着,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事情传来。而国民政府继美国之后,对日本宣战。这个时候距离东三省沦陷差不多过了十年。距离南京大屠杀有四年。刘家大哥和陈练生终于跟着华侨的抗日小分队回国参战了。

        刘明修的爸爸说,让他们走。

        他们是偷偷走的。遥想两年前的1939年六月,第一批北上抗日的华侨青年工人出发的时候,金边城里的誓师大会,曾经歌声激扬:

        “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流浪到哪年,逃亡到何方?”

        通宝推:foureyes,ljsqt,kmy1810,鳄鱼眼泪,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