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薄熙来还有机会,国家资本主义也会前进 -- 马前卒

共:💬227 🌺1194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6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但愿不厚不要成为中国的叶利钦…
    • 家园 加个注脚:两会期间,京城掀起了央企与地方的签约热潮

      http://finance.jrj.com.cn/2012/03/20011112526499-1.shtml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期间,京城掀起了央企与地方的签约热潮。

        最新的例子是,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与河南省政府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河南省长郭庚茂出席签约仪式并分别致辞。

        由于央企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毋庸置疑的绝对优势,“缺钱、缺技术”的地方政府被其深深吸引自然在意料之中。

        从理想角度出发,自然希望央地合作可以取得预期的双赢局面,然而,仍未脱离“实践期”的央地合作是否可以顺风顺水尚属未知之数,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央地联姻”背后,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输家?

        “央地”合作热潮继续

        刚刚走进2012年,就早已有河南省、湖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贵州省、陕西省、海南省等多省加入了央地合作的大潮,已经披露总额高达3.5万亿元。

        2012年3月4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山西省长治县2012年招商引资签约仪式在这里举行,涉及文化旅游、机械制造等方面的10个项目得以签约,最终引资总额约125亿元。

        就在同一天,同一家宾馆,广东省中山市与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也在举行,最终该地方与8家央企签下8个重点项目,金额超过200亿元。

        2012年3月4日,湖北宜昌与央企签约,签约额度超过200亿元。

        2012年3月6日,甘肃天水与央企签约,形成14项签约项目,涉及金额超过240亿元。吉林四平、山东聊城、甘肃兰州等地同样选择在两会期间与央企签约,形成的签约额度均在百亿元之上。

        据了解,此次两会期间,活跃的央企身影有中冶集团、中色集团、中盐集团、国电集团、国能集团等。

        事实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曾经热衷于“走出去”的央企开始大力“走下去”,截止至2011年底,央企在地方投资增长了42倍。另有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央企在地方投资披露总额分别为:2.81万亿元、5.12万亿元和11.38万亿元。

        仅2011年,国资委就推动了央企与山东、浙江、福建、湖南、河北等10多个省份开展战略合作,签约的投资项目超过10万亿元,个别省份超过2万亿。“央地”合作已经形成了一波声势浩大的投资浪潮。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表示,在地方政绩上,地方企业迫切需要像央企这样有实力、有资金优势的大企业进驻地方,以拉动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地方融资较难,地方企业可以通过共赢的模式,与央企合作促使地方企业得到良性的发展。显然,与要政策、要财政转移支付的层层审批与复杂关卡,拉巨型央企入伙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央企之间的“千丝万缕”

        有专家认为,央地合作模式有利于实现政企结合,形成合力推动各地方经济的发展,央地合作能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持发展新兴产业和项目的窘况。

        据统计,2008年至2011年,河南省政府共与42家央企签订了55项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11年年底,该省与央企合作项目317个,总投资834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22亿元,累计到位央企资金1464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投资800亿元,到位央企资金700亿元。

        王勇在国资委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会议中表示,国资委将积极促进中央企业在豫发展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推动中央企业与河南省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近两年,央企与地方“联姻”已不仅限于建筑、设施等基础性投资,而是以重组、兼并、产业园等多种方式进入地方,依靠各地政府给出政策支持,利用强大的资金优势为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连锁效应。

        眼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产业结构及布局调整,成为地方争夺央企的重大机遇。新的形势下,央地合作模式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国资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方都希望央企继续加大对地方投资力度,增加合作范围区域及深度。因此,国资委很乐意为其牵线搭桥。

        据了解,地方在“追求”与央企合作的原因,不仅注重资金的引进,其中央企的先进技术、人才队伍、发展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均可成为加快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这几乎是所有省份与央企对接所遵循的“中心思想”。

        在专家看来,地方在资源配置、财税扶持、金融支持、城乡规划、人才引进、劳动用工、资源保障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也被央企看作“走下去”的良机。

        或许正是这难得的“互补属性”,央企与地方之间的合作关系才会有了“千丝万缕”的今天。

        互补背后的“高危因素”

        事实上,万事万物皆有利弊之分。

        此前有媒体报道,国务院参事汤敏算了一笔账:“央企现在27万亿的总资产,净资产10.5万亿,去年的净利润不到1万亿,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8.4%,剔除息税后的总资产回报率约3.2%,还不及银行的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3.25%高”。

        汤敏算的这笔账,恰好印证了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高明华提出的“央企真实利润为负”的问题。这一结果引得众多业内专家质疑:如果刨去财政补贴、政策红利,仅仅3.2%的总资产回报率,央企还能剩下多少真实利润?

        著名财经评论人倪金节认为,央企难看的成绩单的背后,彰显的是其内部低效率的运营体制。高管团队的浓重行政色彩,与地方官员的急功近利相结合,多数项目只能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格局中打转。同时,在土地财政和“铁公基”模式之下,地方上马的工程,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央地”合作模式的缺陷愈发明显。

        尤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地方政府“抢钱”以赢得发展先机,央企就更加炙手可热。

        然而,关键问题在于,央企以“央地”合作模式扩张的过程中,央企不仅几乎包揽了一切环节,甚至有不少环节干脆被省略。

        有专家认为,真正市场化的审计会计机构、完善的公司治理、透明的项目运作等保证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回报的诸多环节,形式化特征过于明显,如此一来,不少央企就成了财大气粗的“款爷”,而不是合格的投资人,距离市场化的投资运营十分遥远,低回报也在情理之中了。

        央地合作这个看似“双赢”的模式,其背后暗藏的隐忧也日渐凸显。薛胜文表示,地方政府“傍”央企大款的弊端在于央企行政手段较为刚性,与地方官员好大喜功相呼应,会导致出现盲目上马项目、重复生产建设导致产能过剩。同时,在土地财政和央企强力支配作用下,地方上马的工程,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

    • 家园 【讨论】

      薄是形左实右。山西人的本性,真左的不多见。薄一波也是实体的右派。BBC的文章一针见血。薄的退出主因是他的个性。

    • 家园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从头再来

      刘欢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虽然我不认为薄这次倒下去还有机会从头再来,但还是再听听这首歌,送给薄和王,以及那些仍然在坚持的人们。

    • 家园 请督公定义一下国家资本主义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当然是国家资本主义

      那么建国后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当然也是国家资本主义

      那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的体制是不是还是国家资本主义?

      陈云的鸟笼经济算不算?

      改开的这一套算不算?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算不算?

      台湾蒋经国的十大建设算不算?

      日本韩国的财阀经济算不算?

      更进一步,市场机制的存在本身就是以国家垄断暴力为前提的。

      然后在信用货币的时代,资本完全依赖国家信用,有可能有不“国家”的资本主义吗?

      可以说,现在的资本主义都是国家资本主义,所以这个概念已经过于宽泛,需要重新定义,细分。

      • 家园 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是不严谨的

        这也是官方为什么从不用这个称谓的原因,资本主义,至少是私有制为主的社会吧?

        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其实是资本自身利润扩大化的必然结果,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利润,规模化,金融化是必须的。自由资本主义往垄断资本主义转,是各企业资本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后的选择结果,虽然垄断资本主义比自由资本主义更加规模化,全球化,模块化,但知识产权的垄断,造成彼此之间的技术保密,技术交流减少了,再加上研发投入和产出比的不断下降,技术创新越发困难了。

        美国政府,或许可以看成是美国各大资本财团的周天子共主,是对外的象征,也是其用于全球化进程的工具。但美国政府无法凌驾于资本财团之上,也就不能调动各种财团资源进行技术研发,私有东西征用都是有偿的,而且资本为了技术保密也不一定愿意共享,其资本投入研发出来的技术是为了利润,社会和国家利益不是第一选项。纯粹社会主义国家就不存在这种局限性,可以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资源为重大技术攻关服务,社会和国家利益是第一选项。

        • 家园 列宁和毛泽东都是公开用这个概念的

          问题不是这个概念不严谨,而是用这个概念本身是在给自己设限,用这个概念就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后要转向社会主义。

          • 家园 资本主义最终都会向社会主义转变

            市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那个更容易变成社会主义,我们不知道。

            我们看到的是国家资本主义更容易变成法西斯主义,而市场资本主义在碰到困境时往往会采用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现在两种资本主义经常混合使用。

            比如各国都有一个中央银行,这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特征。

          • 家园 可以这么说吧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形态。毛泽东讲:“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但是还有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革命,从共产主义的这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也是革命。共产主义一定会有很多的阶段,因此也一定会有很多的革命”。意思就是即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他们也依然在其内是分阶段的,不可能是一劳永逸不变化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不可能一帆分顺的,道路是会曲折的。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区别就是所有制基础上,所以既然私有制不是主体,用资本主义概念来称呼,也还是不严谨的,即使前面冠以国家概念。当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再用资本主义这个称呼就不严谨了。应该承认社会主义也是分阶段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不能因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而就停止了前进。

            另,西方的国家概念和东方是很不一样的,西方由于历史上大多数是城邦封建割据,并经历长期的商人,贵族和教会力量互相博弈时期,他们国家概念也是游牧的,哪里能够让资本增殖,就去哪里,和早期的游牧民族区别无非就是工业化后的游牧民族,因此他们的国家概念和东方的国家概念是不能并论的。当然,德国的大陆国家意识比不少西方国家都要浓厚的多,因为他们一直认为是神圣罗马帝国传承者。但西方总体来说,特别是英美,国家政府是弱势的,政府是为资本家服务的,因此对于英美资本财团来说,国家更只是象征意义,是为资本对外占有利益的一种暴力工具。西方政府后来对经济的干预权还是来自于苏联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压力,迫使西方开始将政府的一些权力给放大,否则,资本是厌倦约束和政府干预的。

    • 家园 和督工探讨一下

      薄不大可能还有机会 因为他携民意令天子 犯了组织大忌 王告洋状,犯了另一大忌

      除非他当叶利钦第二

      上次跟马督工提到的问题 当期产出不会当期消费完毕 对未来的投资不能和未来的消费正好平衡的问题,社会主义怎么解决?请加以论述

      我的看法是 不要冒充可以精准预测未来且大公无私的上帝

      承认这是人类社会能力不足必须忍受的缺陷,周期性的消灭一些无效投资就行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6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