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旋风刮起的地方 -- 龙战

共:💬254 🌺4438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是互不搭界。也许我没说清楚我的意思。

                    1979年4月-1982年8月任国防工办科研局副局长。

                    1982年8月-1985年3月任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副部长。

                    1985年3月-1994年12月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这个过程中,每当科研局局长就提为科技部副部长;每当科技部长就提为科工委副主任。

                    越级提拔那时不稀罕,连续越级就不太多;但连续越级都是提为上级副职而不给个本级正职,应该不多见吧?

                    • 家园 明白你的意思!

                      有个机构变更的问题!

                      谢光当时好像是611的总体室主任、副所长,先调到工办四局,国防工办当时属于国务院系统,历史可以追溯罗大将“一个大将管俩元帅”!,国防科委当时属于军队系统。611这时已经归3机部管,到工办是顺理成章,79年任工办科研局副局长,其实不算破格提拔,50岁的人了,611本来的级别就不低(这事还曾经影响过611和132的关系)

                      82年应当是国防工办和国防科委重组,任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副部长,算是平级吧!

                      至于到85年直接提任科工委副主任,应当与当时那波“四化”有关吧!

                      算起来,真正越级,就85年这一次!

    • 家园 286两次批示的特点

      286批示“新歼项目较为重要,前期投资5亿左右,目前花钱也不多,拟同意”

      286对新歼研制作了批示:“我认为建议很重要,近期花钱也不多,拟可同意”,

      可怜286一位百万大军的统帅,天朝皇帝,说话看问题角度跟王熙凤差不多

    • 家园 不同意见!

      首先第一点,歼13是和歼11基本同时开始的,那个时候空军需要幻影5一类的飞机。包括(老)歼10,歼11和歼13是601所(六院歼设计研究所)在歼九大队南下后再搞的项目。而这堆飞机八十年代空军没有兴趣,只对601成都分所的歼九有兴趣。所以601沈阳所一直在几个项目上搞。

      还有一个你这里有个根本问题,那就是洪都。其实空军六七十年代最信任的还是洪都机械。这洪都原来属于三机部。后来三机部和六院合并,洪都才成小媳妇。但小媳妇归小媳妇。那个年代没让海空军失望。因为320厂的mIG19生产和歼六的改进总能完成军队的要求,特别是112厂三百架歼六回收的时候,空军只有320厂的歼六可用。而且强五是六七十年代中国空军最无奈的选择,也是320厂的。320不管是歼六的改进还是强五的改进,都做的不错。特别是强五,到1972年有五个改进型号。

      而空军当时更直接把歼十二任务给320。虽然歼12项目失败,但做为一种飞机,歼12是成功的,失败是空军对这个型号的思想。

      1981年规划的中国空军新机计划。主要是原三机部和空军,还是六院单位的争执。空军当时眼光远没有后来那样,只是确定仿制MIG23MF,交由320执行。而六院和科工等单位认为新设计。所以六院等单位希望上02项目(也就是歼13)。

      空军当时最大的敌人是苏联,MIG23是最现实的威胁。而根据空军的经验和320厂著名的英国走狗陆孝彭(不这样说,XX教徒能把我咬死)的能力,认为320陆主持仿制MIG23MF是有希望的。所以空军支持320。

      其实为什么找宋文骢去参加会议?因为宋文骢能说会道,有十五分钟说黄了叶正大,顾诵芬的歼八单发方案的历史,这段记录对601人印象深刻。

      歼13飞机当时是一型设计为1.8M-2.0M ,海平面爬升200M/秒的飞机,大致上达到幻影5的水平,就平台水平而言,并比不了mIG23.601所对是否空军是不是支持歼13没有底,所以叫说宋文骢去。就算空军不支持02项目,也要把MIG23说死。

      1982年2月,601所,成都分所的宋文骢在贵州被拉去开会,开会前被通知参加02项目的评定会议。所以宋根本什么都没准备。因为那个时候011基地正仿制MIG21MF。

      仿制MIG21MF的原因是中国真没什么好飞机。但这个歼七大改任务也是到宋文骢那里也是半吊子。

      空军计划仿制MIG21MF,计划601所牵头,集合112厂011基地,132厂一起搞,但那个时候经历文革结束。乱得很。所以601所根本就不管,只用601成都所去管这个事情。而132厂设计所因为生产和饭碗的问题,一直力抓这个项目。

      MIG21MF就这样,被扔给了反动学术权威王南寿手里。当王南寿并不愿意仿制,所以主要工作由132的屠基达搞。当形成共识的时候,王南寿调走,摊子由516分子宋文骢接。

      1982年,宋文骢到会后,发现02项目根本不能满足要求。而且320的仿制MIG23MF也不行。所以十五分钟说动空军改变主意。

      其实,没有这十五分钟,空军对MIG23MF的仿制还是很有兴趣的。而空军和320的关系,还有空军和112厂601所的关系。我想空军会选320仿制MIG23MF。理由很简单,歼13的平台指标不如MIG23MF好,而112厂和601所当年那歼六退货归为空军私心膨胀,不顾工人阶级的感受。而1980年更出现601所把歼八颤震的问题推给空军第一个装备歼八的团。该团团长,今天的马晓天将军差点被整脱衣服回家抱孩子去。而320当时有质量比较好的歼六,总能达到空军要求的强五,而且320的飞机在空军七十年代成为战斗力的保证。而320更能那么短时间完成歼十二。所以。如果当时没有宋文聪,那么320肯定会拿到项目。而不是601所拿到。

      就是宋的十五分钟讲话,事情起了变故。320的仿制MIG23计划就黄了。但这之后更戏剧的事情出来了。601认为,主要平台指标赶上MIG23MF就可以了。任务一定是他们的,因为上面有叶正大等一大帮人在。所以之后三个月根本上不理其他事情,也不管宋文骢说了什么,只是抱着必然的心态,改改歼13的方案。

      而320厂的陆孝彭则更没办法,当时搞理论研究的都在601的两个所和一飞院,320厂根本没有那么多人手,而且气动研究设备也在六院那里把持着。

      宋文骢更糊涂,之后三个月时间,只拿出原来不是他的歼九方案,自己下大力气去搞个歼八大改方案出来。宋的想法是无论如何,新歼一定归沈阳所,所以宋文骢准备接手歼八。根本就没上心自己去搞一型新飞机。

      其实难怪他,因为516分子宋文骢在那个时候组织关系等还在沈阳所。而且他刚接王南寿的手主持601成都所。而宋文骢很清楚各所的实力,所以不做作新机的打算。

      1982年四月会议,空军决定不再仿制MIG23MF,改设计新型战斗机,技术指标相应提高。决定各所优化方案,最后给成都所来执行设计。这就是后来长达两年的歼十选型工作。

      歼十选型的气动专家组,组长是601所的。其它的有各单位的。

      而这两年时间,601所也组织对MIG23气动的摸透工作。

      其实,就算是320厂仿制MIG23,也少不了601所的的帮助,特别是气动方面。

      其实,在1984年确定成都所搞新歼后,320仍然和601所合作搞MIG23MF的研究,最后搞出来强六方案。

      强六之所有没能坚持下来,那是H7于1988首飞了,这样,MIG23为基础的强六不如H7,也就是今天的飞豹!

      总有人看不起当年的320,但320到八十年代初前是很牛的单位。飞机质量在国内是翘楚。而进行过强五和歼十二的成功研制。而国内其它单位,除歼七II在成都和贵州完成仿制外,到1982年,其它单位都没有完成过新飞机的设计。当然有人说歼八算了吧?但那时候歼八别是根本不行,就连当初定下的技术指标都未能完成。

      你说,就能力,敢说当时谁好过320?

      其实,歼十不是一帆风顺。宋文骢从1984年开始搞歼十的研究开始,空军的指标一直在提高,改的频率比老铁改西西河高多了。而中国航空工业要什么就没什么。没有合适做新飞机的铝合金,钛合金就新不说了。电子设备上,连真空管当时都不行。1984年才勉强完成一个从越南找到的样本的雷达的测仿工作,那雷达最大探测只有四十二公里。离西方和苏联当时的距离不是一般的大。发动机就更别说了。中共始终就无法完成仿制R29发动机的仿制。

      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共集中所有力量去搞这飞机。直到1998年首飞,再到2003年第一个大队试装,再到2006年定型,这二十多年从根本上建立起现代航空工业。

      网络上毛派和601的五毛根本不管这些,说什么歼十是以色列制造的。比较著名的有离子鱼为代表的以色列歼十制造论。

      如果你看中共的航空技术流派。或者学术单位,主机分为601所,611所和603所,650所和011基地。

      601所是中共原来的航空技术发源地,文革的事情为了革命,打死敌特分子徐舜寿,赶走右派分子屠基达。下放反动学术权威王南寿,遣送敌特走狗陈一坚,逼走红专领导叶正大,下放有问题的歼九反革命大队去四川后。到现在601所就没正经设计出什么飞机项目了。

      歼十之后,中共也计划做F15/苏27这样的重型战斗机,任务当然是601所,这个时候,601所搞出了歼14/15/16方案,最后因为引进苏27后干脆改去仿制苏27。而为完善歼八的歼八III项目,也因为难度大而放弃。直至放弃四代战斗机的任务。

      603在完成安24的仿制后,在那样艰苦的岁月由敌特走狗陈一坚带领,搞出飞豹。到现在一直在搞战略轰炸机和大运等,这个所现在虽然还不算什么,但你我可见的将来,603肯定是世界大型飞机巨牛企业之一。

      成都所,由反革命分子,516分子,反动学术权威成立的单位,从仿制MIG21MF开始到歼十的成功,今天不能说是世界领先的航空技术研究所,起码是领先之一吧?

      650自英国间谍嫌疑人陆孝彭去世之后,现在混到设计不了飞机,现在320厂已经和650所分离,650归一飞院去了。而以320为基础成立了通用飞机制造公司。

      132的设计所,原右派分子屠基达的单位现在归611所。在合并前搞了一堆连他们祖宗MIG公司的刮目相看的MIG21改型,还有后来的枭龙,132所的人大部分更成为歼20设计者的一分子。

      屁股干净,忠于毛XX的601所,建所60余年,除敌特分子徐舜寿,反动学术权威王南寿搞的歼八外,现在项目也还干净,除按许可生产苏27外基本就那个样子,靠几个比如离子鱼等那些毛派死硬分子在网络上吹牛过日子。

      其实,飞机最关键的是气动,而中国气动主要是在西南。

      现在,中国航空,吹风归西南,吹牛归东北!

      通宝推:本嘉明,为什么不可以,浣花岛主,梓童,金口玉言,大黄,渡泸,不是老陈,cngood,
      • 家园 越说越偏,你到底是扯飞机还是在扯死硬毛派啊?硬伤也多。

        仿制米格23的那个、可变后掠翼的项目是Q-6,不是歼13。

        中国的军工制度是大会战制,项目的交叉现象很严重。几个厂的技术信息都是共同参与一起分享的,601确实对MG23M进行了技术分析,可能也论证了方案,但主要目的是为发动机选型提供依据,而不是搞翻版米格23,那是Q-6项目。

        13和14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冒进,文革后期就下马了。

        扯那么多啥,你总往毛派身上扯干啥?这是主要矛盾吗?是主要因素吗?没有斗争不搞革命就有钱了吗?

      • 家园 从徐舜寿儿子回忆看他在沈阳被批斗和后来的自杀

        外链出处

        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10/01-21/2084968.shtml

        “文革”初期,他被叫回沈阳601所接受批斗,后来造反派忙于批斗现任当权派,无暇管他。他就住在招待所,翻译 外文资料。忽然没有了工作的他一直惦念着603所的科研,一再提出要求回到603所,“……我可以不当技术权威,回去拉拉计算尺,干点具体工作总是可以 嘛。”谁都没有想到,他回到603所后,身心饱受摧残,仅8个月即含冤辞世。

        • 家园 去关注603和172厂吧,

          那地方这段时间动静停大的.运20?要是运20我还说个蔡国庆呀?

          • 家园 603最近忙的要死,

            603最近忙的要死,不远之后会沉默中爆发滴,会给大家一个惊喜滴.至于601所,不评价,再过若干年,等东北情节的领导们都退了后,它爱咋地就咋地吧,也许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至少军方有东北情节的人越来越少.装备部系统的军代们现在基本也都一铲子学工科,硕士,博士越来越多,人家都会明白滴.想忽悠没那么容易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