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人与机器(一) -- wild007

共:💬5 🌺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人与机器(一)

    人与机器的区别是人经常会犯错,而机器很少出错,但是人比机器强的地方在于,人会在若干次犯错后学会“将错就错”。而机器的程式被摸透就很容易被打爆,于是人工智能往往通过加强一些不对等的硬性条件来达到和人脑的平衡,比如围棋里的让子和游戏里NPC动辄比玩家多几十乃至上万倍的“血”。

    不过在现实世界里,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输给了机器,于是很多人转而对机器顶礼膜拜,认为未来社会必然是机器的世界。当然对多数人来说,这个问题似乎还很遥远,只是在今天,工业社会和传统人类社会的对决似乎早就有了不争的答案。只是在同意这个观点的时候,今天的人们是否真正认识到“人”的力量呢?

    在进化论里,人这一种群并不具备进化优势,黑猩猩等类人生物都具备更佳的环境适应性,更别提虎豹熊等食物链顶端的王者。但是人具备一个进化链上所有生物都不具备的能力,那就是主动利用工具进行“进化”。人没必要象虎豹那样进化出尖牙利齿,我们只需要“装备”一把刀剑就可以和虎豹一较长短,现代社会更是只需要一把枪就OK。即便是人类禁区的各种极端环境,我们也可以乘坐各种机械装备到达,而这些装备都可以视做我们新“进化”的身体的一部分。说白了,“人”这种生物其实是一种“变形虫”,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带着“触角”的智慧大脑,手脚眼鼻等就是“触角”。因此本质上“人”和“生物机器人”其实是等效的,无非和“机器外设”的结合紧密度有点差异而已。那么“人”和“纯机器人”等不等效呢?这个问题暂先不谈。

    关汉卿的戏里有句话: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碰巧儿提时代有部动画片,里面也有怎么打也打不死的“青铜五小强”。在人类历史上,大体这样的人是最难缠的,无论对手多么强大,即便战斗到族群最后一个人,依然不轻言放弃,就算最后真的被灭族了,若干年后,依然会有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后裔”继续报仇之旅。现代人已经比较少有这么“愣”的人了,大体上大家都比较讲“聪明”和“双赢”的策略,硬碰硬这种傻事谁干啊。不禁就想起了马丁尼莫拉的《起初他们》: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社会民主主义者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之后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还是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最后他们要追杀我

    但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既然在我们的脑海里,古代和近代这样的坚毅之士从来都不缺,而唯独到了现代,无论东西方大家都惜命惜得要死,现代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或许从教育里我们可以一窥端倪。在中国古代,孩子的教育都是首重德行,学识反而是第二位的。乡里的老学究大体就是孩童们道德的标杆,在西方也有“教父”担当类似的角色。不过学堂里有时并不单纯教育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反而学究们都会刻意放纵一些孩子的天性,甚至默许他们去“闯祸”,而孩子们的家长也对这样的行为带有很大的宽容。大体上我们的教课书里,伟大的人物似乎小时候都以捉弄老师为荣,这或许很多都是今人的演绎,但多少透着那些时代的缩影。

    人是很讲究经验性的生物,今天的职场里就很看重工作经验,倚老卖老的家伙更是一口一个履历。在新人时,大家都是错误不断,然后才慢慢成熟。人的德行其实也是一样的过程,如果没有“做恶”的经历,纯粹用道德框框把人框死,那么这样的人成为伪君子的可能性就非常高。古人在这点上就做得非常出色,在少年到成年的关键时段,师长们是会刻意留给孩子们“做恶”的机会的,只是会保留好底线,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做恶后的后果,并尝试自己去承受和处理。东西方都有类似的教育方式,不过相对来说,东方更为成熟,传承性也更好。也因此,东方更早摆脱了人性善恶的泥塘,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今天,这样的教育模式显然都断档了,在中国,讲究的是“别输在起跑线上”,并在此基础上给孩子们套上层层的枷锁。从做人的角度看,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出伪君子白眼狼的几率是非常高的。而就算父母能够亲力亲为地管束保证孩子的品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也将非常脆弱,因为他们较少或根本无法经历正常的挫折磨练。好学生跳楼,算是这种教育模式背后的一个缩影。当然这也不能怪父母,作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应对社会压力的父母来说,他们根本没有闲暇的思维去思索并应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的传统早已在上世纪的那场文化革命中支离破碎,无论好的坏的,就象经历了一场文明的“化疗”。

    • 家园 【原创】人与机器(二)

      再好的医生也有失手的时候,再好的良师也有失败的学生。在传统社会里,存在着复杂的试错体系,他保证整个社会在种种失误中依然能够正常运作。但是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很多工作变得不再允许失误,比如水库的阀门,危险品的保管和运输,核电厂的安全系统等等。这样的工作如果也允许“试错”和“失误”的话,那么所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社会无法承受的。要说工业社会和传统社会最大的区别,大概就在于此。

      在学生时代,我们都经历过分文理分班,大学一般分为工科、理科和文科。从适应现代社会的分工角度来说,这样的分科具备很好的“科学性”。大体上工科面向的就是不太允许失误的岗位,他要求人的“机器”属性大于“人”属性;理科是折中的分工,可以理解为人与机器各半,大部分是牵涉到人文的技术工种,比如医药、网络、金融及管理应用等;文科则是主要面向传统社会,由于现代社会无先例可循,各种理论争吵不休却无法真正证明自己的价值,最终还是要依赖试错体系,至于艺术文娱之类,本就无法做到象机器那么精确,天然属于这一领域。从职业划分角度,工科是现代社会的螺丝钉,“细胞”的主体;理科的去路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和技术官僚(主要是吏);文科的主体则是“官”,主要为管理社会服务。

      只是这种划分体系从设立之初就面临很大的难题,矛盾突出点就在于“文科”的定位。“官”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始终处于强势的阶层,带有很大的“历史惯性”。虽然现在言必称“公务员”,但是“官本位”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极其稳固,哪怕毛公在文革中把官的话语权剥夺了大半(那时官员被工人和农民打可不见得少),但是改开以后,官本位还是以火箭速度快速回归,事实上很多话语权是百姓主动拱手“送回”到官员手中的。在中国这个号称一直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地域,大部分循规蹈矩的“百姓”一听到“官”的名字,多少都是羡慕兼畏惧的,似乎官天生就颇有“三头六臂”的能耐。

      由于传统社会科举入仕几乎是正常跨越阶层的唯一通道(其他当然还有商买官和太监的通道,但渠道更窄且成功率低),文科在设立之初便带有“新科举”的影子,政法大学之类更是昭然若揭,只是普通人是看不懂这些的,而且看懂了也没大用。官的职业特性对“情商”要求要高于“智商”,而情商通俗的说法就是拉关系搞串联,这对今天的普通人来说实在有些不屑为之,再加上现代社会自然科学的光芒足够炫目,故而当文理分科时,“精英”是不屑于去选文科的,这就注定了文理工的社会定位产生了严重分岔。高智力层次人才大量聚集理工类学科,而这类学科在职业分配时都有很顽固的职业天花板,于是但凡还有些“追求”的人,最后都或主动或无奈飘洋而去。如果有兴趣,可以查一查建国后的奥数精英们,有多少还留在国内。而政法大学之类多少成为红二代官二代们的绿色通道,沦落到几乎和工农兵大学或贵族学院一个档次。

      官这一职位需要情商但并非不要智商,情商和智商都可以后天培养,而无疑情商的培养难度要远低于智商,很多人都说年纪大了,棱角被磨圆了,其实棱角磨圆往往就意味着情商合格了。于是今天的中国就面临一个复杂而严峻的局面,一面是文科官僚通过卡位优势占据了大部分关键职位,一面则是理工出身的“技术官僚”开始“回过味来”,努力突破封锁,要把大量无能的官架空或赶下台。如何斗争、如何求同、如何为民、如何成事…一切都变得那么扑朔迷离。

      • 家园 花!

        不过中国的官僚以前主要是理工科出身的。

        我自己是学文科的,但是更赞成工科干部当官僚,觉得文科生搞政治各种不靠谱。

        • 花!
          家园 多谢支持,另附上最近这些文字的目的

          很多人说现代社会的信息很丰富,故而可以更好地认清这个世界。这句话既对也不对,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处理信息,即便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的,但是如果没时间去看,或者看了却无法将信息进行有效组合,那么这些“公开”的信息对普通人来说压根就没有意义。时间和精力,是了解这个世界最难的难点。

          从这点来说,葡萄和井底望天等人都是河里极其重要的信息提供者,无论他们提供的信息是真是假,是对是错,至少他们的信息都经过了归纳和编译,可以使普通人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限内掌握到了该掌握的信息,而不至于永远处在“摸象”的层面。只要跟过葡萄他们一段时间的人,大致都可以试图自己拼接这个世界的剪影。

          目前我所能接触并归纳的大部分信息也都来自于西河内的诸牛,我所做的就是将这些信息重新进行系统化,一个视角就是一个系统,当多种系统并行时,他们的相似点就可以归纳出一个脉络,而我相信这些脉络就是掌握真实世界的“钥匙”。(备注:所谓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实和“私货”是同义词)

          从常人的观点出发,永远跟着传媒或论坛言论并没有出路,因为你肯定无法一直保持“正确”的判断。常人思维的出路在于自成系统,我们常说“公道自在人心”,常人重要的是去建立自己的“公道”而不是跟着别人的屁股打转,哪怕这个“别人”是伟光正。是要让统治者主动来探询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而非逼迫或哀求那些义务。简单地说,没必要特别在意事情的真伪,重在判断事情的走向,真伪在时间面前经不起考验,即便假的真的变成真的了,那么也不是世界末日,历史上的诸葛亮关羽等等真的是我们心里想象的那样吗?就算挖出史料证明他们事实上没啥了不起,就会引起轩然大波吗?当百姓的“公道”认为诸葛关羽等人就应该是那样子,一切试图还原历史的举动也就都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做假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高于实事求是,CNN的行径自然有他山穷水尽的时候,除当事人外,大部分人都可以不用过分揪心。

          另本文中,文科官僚云云,实质上并不具备多少说服力,只是我感觉到“占位型”官员和实干的“技术官僚”必然会有很大矛盾,再牵涉到官和吏这个官僚社会固有的死结,故而试图反推一下问题的来源。理工文的分科初衷应该不差,只是人才分布不合理,造成分科的预期早已背离。凡事有因必有果,只是决定事物的关键因素从来不止一个,这些关键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往往是“一票否决制”而非“多数制胜制”,因此单纯强调某些因素的重要性并没有意义。左与右的争论中,往往导向诸事无成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此。

    • 家园 文章写这么长,不容易,可观点太不清楚。

      比如论及人为啥比动物强。别忽略人的群体和社会性。

      一只蜜蜂和蜂群是完全两种东西,人和人群同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