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进三同”——启动内需、摆脱美元经济殖民的妙招 -- 酱油群众

共:💬534 🌺3336 🌵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机敏级还真是个美国货,美国设计、美国钢、美国反应堆。

                        英国在机敏上用的原来是劳斯莱斯的PWR2核反应堆。可是由于美国人不提供关键技术,这个半组装货还是让英国有苦说不出。和海浪的S6W相比功率又小又不安全,实际噪声还大。在建的机敏级已经准备直接使用美国货了。而英国所用做的就是把这堆美国零部件组装起来。此外,机敏的辅机也是外国货,德国MTU。

                        此外,需要注意,“北极星”虽然是过去时了,但是现役的英国战略核潜艇装的还是美国货,“三叉戟”!

                        波音飞机没有可比性,波音除了用英国货,更多的还是使用GE的发动机。英国的工业现在已经萎缩到制造不出高标的潜艇钢,反应堆因为原装进口美国货的原因估计也要不保。

              • 家园 制造业占英国GDP的13%还不够少啊

                十四个主要工业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中国32%,韩国25%,德日21%。。。英国排倒数第二,就比法国强点,但要比起近三十年来下降的趋势,英国下降的可比法国快。。。

                外链出处

                • 家园 但是其中的高科技成分比例不低

                  2006年英国的出口货物中,高技术产品占25%,而同年该比例美国是22%,法国是15%,德国是11%。

                  不知道中国这个比例是多少?

                  如果德国只有11%的话,那么中国可能只有个位数了。

          • 家园 老马没那么僵化吧,那个什么生活之树常青,

            如果您的假设是建立在想办法要把眼前这个活生生的资本主义政党弄掉,只因为他名字叫共产党,我觉得危险性比较大,苏联的例子在那里摆着呢,我不相信那些拍胸脯打包票说只要改旗就能进入美好世界的人。我也不觉得只有民主的政体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到现在为止掉进去的都是什么国家的呢?另外我的假设是建立在美国有很多中国无法具备的条件上的,所以很难学,学学日本还有可能性,但到底该学谁我也不知道。只好等着瞧了,搞不好自己搞出一套也未可知。还有您说“没有了TG,中国立即去工业化”,又说“TG是不合法,不合理的存在”,不知您的结论是什么,重打鼓另开张?要是这个我坚决反对。要是您的前提准确,“没有了TG,中国立即去工业化”,我觉得咱们只好保TG了。不过我觉得未必。我觉得现在中国正处在粗放发展的阶段,虽然总量已经大了,水平还不够,这是很正常的,只能说明当初中国被人家拉得太远,现在就要求中国达到人家的水平,只能大跃进了。正因为您说的已经工业化以后,即使被炸平还可以很快恢复,所以我们不能小看日本与我们当初的差距。至于现在,我相信即使炸平了,中国也会很快恢复工业化。

          • 家园 另外再贴一个现在俄罗斯做的国家宣传片

            [FLASH]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2MzQ4NDYw.html[/FLASH]

            外链出处

            可以看看苏联虽然解体了,但俄罗斯人对其工业成就的自豪。

            AK-47,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航天航空工业,冶金工业,公路铁路。他们的人民不是不识货,只不过再工业化的压力不够大,不够迫切。

            再看看中国的国家宣传片

            [FLASH]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4MDgyODA0.html[/FLASH]

            外链出处

            就知道什么叫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了。只能说一帮子娱乐圈的艺伶和文人自我感觉太好了。中国的问题确实在于生产关系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按那帮文人的路子,只有更跟不上,而不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适应。

            最后是喜感三锅的

            [FLASH]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5MTYwNzU2.html[/FLASH]

            外链出处

            看看什么叫做画虎不成反类犬,什么叫做沐猴而冠。不过至少看出三锅其实也是喜欢工业,喜欢现代工业化生活的。

            • 家园 中宣部不容易

              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一条完完全全的张牙舞爪的中国龙了,却还要扮作一个温文尔雅的小白兔。

              不容易的,这是彻彻底底的战略欺骗。

            • 家园 片子不错,顺便多嘴几句

              俄国的看起来很有感觉,印度的也挺好看的。唯一的问题是中国的片子,弄了一堆莫名其妙的人往那一站,完全是不知所云。

              拍得还不如这个: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1NTg3NjE2.html

              但是我觉得你和理性繁荣所说的不是一回事,我觉得中国的人民有工业化需求,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但是中国的文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花费了很长时间,发展出了一种精致而畸形的治民术,以确保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文人们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其利益总是有保证的。但这个统治体系和工业化是格格不入的。

              实际上明清后期由于土地兼并,大量人民缺少土地,缺少就业机会,当时的人民同样也是有工业化需求的,但是没有实现工业化。如果中国去工业化了,殖民者可以依样画葫芦,扶植这样一批文人上台,没有工业,也不需要工业,“进口的盘尼西林都用不完,为什么要自己造呢?”

              这些统治者也需要工业产品,但是不需要工业。老百姓需要工业,可惜这不是工业化的理由,很多非洲国家的老百姓也需要,但是没用。

              • 家园 意思是“北京欢迎你”,结果来了无数的三非外国人。
              • 家园 现在感觉很多文人都属于那些喜欢“病梅”的主
              • 家园 如果现在就上不了网,你觉得几亿网民会不会成为维稳对象?
              • 家园 时间的存在就体现在运动的不可逆性上

                我和理性繁荣说的是一回事

                区别在于结论:我认为现在的中国去工业化不可能长久。原因我在上面的回帖里说了。

                明朝未能开启工业化有多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确实是东西方思维体系、哲学体系的差别。在一个几千年的农业帝国,并且一直以来以世俗人情伦理为基本价值观,以实用主义和朴素的经验主义为指导发展的思想,确实很难孕育出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虽然不能指责农业时代的那一套体系,因为这套体系毕竟使中国人存活下来了,并且开枝散叶,称为一个人口庞大的民族,对于其使命来说,善莫大焉。但是这套体系确实不适合现代的中国了。

                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解放后工业体系建立与现代教育普及后的一代又一代人生长的中国。这是一种运动一种发展(而且近百年来这种运动还非常非常之剧烈,在中国史上,恐怕也只有秦统一六国能比肩),现在虽然还有封建残余,但是和明末的中国已经是天壤之别,那种旧式的文人及其依附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合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我不知道中国的旧式文人有什么治民之术,能够把全中国其他人享受(而且享受过)工业产品的权利全部剥夺,还能让大家无所谓的。每人每天发几克海洛因么?

                盘尼西林国外有的是的时候,农村和城市贫民因为感染死去的不计其数,他们既没听说过盘尼西林,没使用过,也没奢求过。当中国普通人得到解放,开始知道盘尼西林并且实用的时候,庞大的人口让有的是的盘尼西林也紧张起来,需要自己制造才能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其他的工业产品都是这样的,只要中国人民需要,就必须自己造才能满足需求,靠进口没人能养得起这么庞大人口的工业产品需求。而现在你去工业化就是再剥夺普通中国人使用盘尼西林的权利,让普通工人、农民的孩子得不到医治,而少数特权者进口盘尼西林多的用不完,不知道公知文人们有什么办法让十亿多的中国普通人接受这个事实?用黑衣人那个闪光洗脑的玩意全部闪一遍,然后告诉中国人民其实就是印度人民,只有这个办法可行。

                现在中国的老百姓需要工业,这就是工业化的最大理由。至于非洲,和现在的中国没有可比性。

          • 家园 这个我觉得有可能,但不长久

            中国的去工业化有可能,但不会长久

            1。中国并非没有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思想为出发点的工业人,相反还很多,这个从教育体系和就业上就能看出来。之所以你觉得很少,是因为掌握舆论的却是一帮旧中国文人式的酸儒废物。

            2。相同情况的苏联解体确实去工业化。但分两说:首先俄罗斯去工业化现在生活也不大幅倒退(曾经还是大幅倒退)的原因是他们地广人稀资源丰富,靠卖资源能够维持现有生活质量。中国不行,中国如果出现俄罗斯这样的工业大倒退的苗头,或者被踢出世界贸易体系连低级加工的活路都不给,两亿的劳动力失业,这时有两条道:印度或者纳粹德国,我觉得出现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再次俄罗斯的工业人才其实不弱,基础数理教育和工业教育也很强。要是有需求或者机遇,譬如美国因为冷战而扶持日德那样的机会,工业再次腾飞并不难。苏联才解体20年,俄罗斯只不过重整山河待机遇罢了。因此中国去工业化后再工业化的难度肯定比建国后首次工业化的难度低。中国的人口压力和物质欲望使得其失去才知珍惜的感触会更加强烈,这是意识动力;而再工业化的人才储备,资料设备人才培养体系什么的,比建国初也要完备的多。(还有一个是中国去工业化了也能和现在一样享受现代工业产品,因而中国民众对于工业化的动力不大。这个观点值得商榷。中国人自己用的工业产品,虽然贴上不同国家的商标,但都是中国自己生产的。中国工人是用被资本拿走大部分利润后的剩余一点分配来消费这些商品的。如果中国工人不生产(也就是不供应劳动力,资本没有利润可拿)、本身又没有原材料能源卖,却能凭空消费产品,这种赔本买卖资本怎么会做?又有哪个国家供养得起?最简单的例子是印度,他们所谓的世界办公室到底让多少印度人生活在现代的工业化文明里?多少人用上了工业消费品?哪个政客能让已经生活在工业化文明里的中国人生活在印度大多数人那种状态,再谈中国的长久去工业化。不然到最后就是军事工业化。)

            3。所以结论是一帮乌龟王八蛋的旧式文人幻想一个他们不理解不明白也不能掌控的未来局面,他们能起一个头,但局势的发展肯定出乎他们预料。

            通宝推:★kg90,
          • 家园 非也,人的生活水平上容易,降低大家就难接受了。

            大家现在生活的便利基本都是工业化的成果,手机、电脑、电视、汽车。。。让大家放弃这些退回到小农经济,多少人愿意?TG对于工业化的影响不是存亡问题,而是快慢问题,有TG这种集权领导,推进要快一些,反之可能慢一些。但绝不会倒退,因为还有太多人想住大房子、开小车。。。这些愿望就是工业化最基本的动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