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重版汪精卫《雙照樓詩詞藁》序(余英时) -- 流江河

共:💬19 🌺18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重版汪精卫《雙照樓詩詞藁》序(余英时)

    汪精卫《雙照樓詩詞藁》重版,余英时为之作序。

    汪精卫的悲剧,简单地说,是文人被推上过高位置的悲剧。给汪出诗词集和写序,都容易引起争议,需要自信和勇气去做。汪精卫是一个重要现象,值得研究。汪精卫诗词集提供了一种研究材料。研究汪精卫的一生,以及他在抗战期间逆民族大义行径的前因后果,可以警醒后来者。

    顏純鈎说“政治和藝術必須分別看待”,对余英时也要政治和学术分开看,但政治取向会给学者带上有色眼镜。

    余英时一贯同情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反感,他对8X8学生领袖以及海外民运的支持,其实让人很反感的。8X8的悲剧,学生领袖应负主要责任。对共产党中国的偏见或无知,余英时比唐德刚更甚。

    在余获得Kluge奖时,美国国会图书馆新闻稿中特地提到余对8x8学生及海外民运的支持。

    Historians John Hope Franklin, Yu Ying-shih Named Winners of 2006 John W. Kluge Prize for the Study of Humanity

    Yu is known not only for his scholarship but also for his sympathy for the democracy movement in mainland China and his support for young refugees who left after the suppression of protesters in Tiananmen Square. Despite Yu’s outspoken criticism of Chinese Communist policy, most of his scholarly works have now been published inside Communist China, including a recent 10-volume collection of his Chinese-language works (volumes 1-4 published in 2004 and volumes 5-10 published in 2006 by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His work is widely read and discussed throughout the Chinese-speaking world, as much on the mainland as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other nations of East Asia.

    点看全图

    余英时的序言见下面的链接。

    余英时:《双照楼诗词藁》序言

    • 家园 和或戰不過是一個民族在危機關頭如何救亡圖存的兩種不同手段

      余某坦言:“事實上,和或戰不過是一個民族在危機關頭如何救亡圖存的兩種不同手段,都可以出於「愛國」的動機”。

      可是,对于我们这种历朝历代耕读传家的人来说,1931年之后的时代,惟战而已。先大伯1936年投身军旅,1937年入中央军校,1944年战死于云南腾冲。家父、家叔投身新四军一师。这农家三个儿子都是读书人,都投军抗日,日本人恨之入骨,下乡,焚毁了我祖父兄弟四人的房屋。

      对于我们来说,国破家亡,那是连在一起的。惟死而已!

      “手段”?说得轻巧。

      汪、余、陈等辈,都自认中华文化、传统道德的传人、化身,也都有一个共同点,骨头软。

      他们不相信中国是有办法的,他们更拿不出中国的办法。“论持久战”对他们来说,匪夷所思、天方夜谭。

      对他们,我只能:呸!

    • 家园 人从宋后无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古人尚有这觉悟

      今天怎么总有人要来欣赏汉奸,一点羞耻心都没有吗?

      • 家园 余英时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人的评价方式不一样。

        这次发这个主帖,是因为跟一个朋友通信中,提到余英时对侯仁之的一段评价,顺便提到余对汪的序。

        1.关于侯先生的评价,据朋友考证,有两段话。

        一是来自巫宁坤。解放初,巫宁坤应陆志韦校长聘请从美国芝加哥大学回到燕京大学任教,他晚年写的回忆录“一滴泪”中的一段话:

        “十一国庆前,全校师生每天下午集中在体育场排练编队游行,准备参加全市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大会,接受毛主席检阅。地理系侯教授精神抖擞,嗓音嘹亮,指挥若定,因为我们将有幸接受毛主席亲自从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我们一遍又一遍齐声练习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我很反感,但是老教授们的榜样给我上了一课。”

        第二段话来自燕京大学校友余英时,就读期间正是五十年代初,他在给巫宁坤的另一本著作“孤琴”作序时,以见证者的切身体验对上述回忆做了注解:

        “以中国知识人在过去改朝换代的一般表现而言,教授中愿意积极迎合「争取」的也不乏其人。这也不必诧异。不过我在燕京的那段时期,这样的人还是极少数。上面提到的法学院院长赵承信可以算是一位出类拔萃者。他在政治大课上常常鼓励我们去建立工、 农的阶级观点和感情。他最爱举下面这个例子:工、农一见到毛主席好像便情不自禁地发生「热爱」,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另外一位是《一滴泪》中所提到的「地理系侯教授」,去「接受毛主席检阅」时「精神抖擞,嗓音嘹亮,指挥若定」,这位侯教授名仁之,因为思想进步的缘故,和学生们很接近。大概他是政治课小组讨论的一个主持人,而我恰好分在他的一组,因此和他很熟。他那时刚刚从英国留学归来,一再对我们强调他的幸运,居然还「赶上了革命的最后一次列车」。现身说法之后,他接着便要我们也珍惜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和他同在一辆车上。我们这些学生当时都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赵、侯两位先生的论调也未曾引起我们的强烈反应。但是翻来覆去听得太多了,又不大相信这是由衷之言,腻烦和肉麻之感确是免不了的。”

        余英时评价侯仁之时,按朋友的说法:

        “是以政治立场划界、进而对道德品质进行判断,却不涉及学问高低、贡献大小。对此,我并不认同,也许侯先生倾心服膺并愿意与之合作的政权确实干过错事坏事,比如搞跃进不成反而闹饥荒死了很多人,对出于善意提意见的学生很不客气。但是侯先生参与合作的并非制定上述政策,而是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城市规划建设,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必须要分开的。”

        2.余英时为汪精卫的诗集写序,提出要将政治和艺术分开。

        3.可见,余英时对侯仁之和汪精卫的评价方式不同。

        朋友认为前后两处评价方式不同,是余英时的进步。我则认为余英时其实前后是一贯的,就是主贴中提到的:

        余英时一贯同情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反感,他对8X8学生领袖以及海外民运的支持,其实让人很反感的。8X8的悲剧,学生领袖应负主要责任。对共产党中国的偏见或无知,余英时比唐德刚更甚。

        国共两党对汪精卫定论都是大汉奸,这个定论也代表民意,并不能因为一些所谓“大学者”的研究而改变。

    • 家园 估计是快挂了

      算是最后的哀鸣吧。

    • 家园 根据汪诗分析他的心境

      与根据《中正日记》分析蒋介石的伟光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 家园 【别的地方看来的 】共和国二年,太祖敕书凯申曰:

        共和国二年,太祖敕书凯申曰:若降,必以四职许汝,曰总后军需部部长,曰交通部全国运输管理处处长,曰北京地质学院地图测绘系教授,曰作协应用文写作研究中心主任。

        凯申览书大喜,欲应之,或云,此讥明公耳。凯申方始悟,愤而辞之。

    • 家园 余英时是什么玩艺儿嘛,你懂的!
    • 家园 誓扫日寇不顾身,精卫啼血丧胡尘

      按照流行的七字体,给汪逆拟几个封号:

      我为其难汪精卫

      忍辱负重汪精卫

      敌后英雄汪精卫

      双重保险汪精卫

      为国护民汪精卫

      苦心周旋汪精卫

      差不多了吧?会写诗算啥?人民群众人人能写,猪头如俺都能打油几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