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83):棉花糖 -- 本嘉明

共:💬30 🌺19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茗谈(83):棉花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个美好的画面里,我们看到两个引人注目的事物。

    这右面一个,叫“棉花糖”(CANDY FLOSS),大家小时候都被它严重腐败过,是吧?

    这左面一个,叫“甜心”(HONEY),这个HONEY,不是N奶叫“合同老公”时那种风情万种滴腔调,而是一种美国劳动银民特有的发音,可以用来称呼一切“合理的喜爱对象”。

    这样的“合理对象”,在美国东波士顿(就是爱尔兰裔天主教徒聚居区)最具声望,可能也是全美国当时4000万天主教徒里最具声望的家族:肯尼迪-菲茨杰拉德家族里,有两个。

    这第一个,是肯尼迪家的老么。老乔(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老爸,约瑟夫)一共跟“乔妈”生了5女4子,泰迪是最小一个,如果他不受宠,那就木天理鸟,更何况长得那么“棉花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以上照片摄于1934年,缺了长子“小乔”,小乔在哈佛。

    这第二个,直接走到光谱的另一头。你是说老乔?这个男人无趣得紧,白手起家趁那么多钱,娘姨都不晓得娶几个,蹉跎岁月啊。懒得说他。

    所以,光谱的另一头,不是老乔。因为这图是从日本东电公司搞来的。你懂的,东电的光谱仪,都是故意只做一半的,这样测辐射的时候,指针不会跑太偏。

    光谱的另一头,是老乔的老丈人,JOHN F FITZGERALD。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46年,棉花糖外公,无趣的老爸,约翰-肯尼迪

    我没有瞎编,JOHN F FITZGERALD,这个波士顿的老市长,在波士顿人里的绰号,是HONEY FITZ。

    本嘉明:茗谈(82):哪里的道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肯尼迪家族的兴盛史

      就好比是一个橄榄,一头是老棉花糖,一头是小棉花糖。

      如果说香港是“地产阶级专政”,那么美国就是“WASP专政”,而非WASP的肯家,就是WASP大爷给自己种的一个“牛痘”,带来WASP们没有的新思维新改革。种“牛痘”是为了WASP大爷活得更久,不是打算把大爷变成一头牛。所以如果牛痘太活跃太能搞事,是必需掐掉的,否则大爷高烧不退,国将不国。

      这个八卦,说起来可以很长很长,小本最近倦勤,就慢慢说吧,大家担待。

      通宝推:放牛郎,
    • 家园 茗谈(83):棉花糖-2

      美国新英格兰沿海地带,从北到南,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特区,构成美国经济,政治,文化,时尚的神经中枢,是“五都并一都”。这里出身的人材,那是不一般滴。

      HONEY FITZ,这个比较难翻译,我把它翻成“人来疯菲茨”。这个五短身材,滚胖溜圆的大叔,就是有点“人来疯”。以下为大家方便,我把老菲茨叫做“老棉(老棉花糖)”,泰迪-肯尼迪,叫作“小棉”。

      老棉在麻省和波士顿任公职很久(他出道后的起薪工作,就是波士顿海关关员),尤其后来当了美国众议员和市长,虽然排不进“党和国家领导人,久经考验的资本主义战士”的级别,但毕竟不是一般干部,至少相当于海淀区的区委书记吧,如果双规一下,家里搜不出8000万现金70套房证,那是没脸见人的。这么一个岗位,凭什么就给一个信天主教的爱尔兰裔了呢?

      首先,就因为老棉这个“人来疯”。他是太爱跟落后群众们混在一起了。

      远的不说,光是在波士顿,WASP(就是那些“波士顿的婆罗门”们)是一个地盘;爱尔兰裔的手工业者/工人/小中产,是一个地盘(东区);更低种姓的意大利裔,是另一个地盘(北角);余下的犹太人,黑人,那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么一个复杂的斗争局面,迫使老棉尽量争取下层劳动者的选票。

      波士顿有自己的“三铁”,沿海岸线走,北去缅因州,南下华盛顿。老棉每星期至少坐一次,单程大概两小时。上了车一开动,老棉就一节一节车厢走过去,来来回回,跟乘客们搭讪,握手,一起收听体育比赛转播,聊天儿打屁。这一趟车,他能认识近百个新朋友。到了目的地,立刻搭回程火车,因为别的乘客都要下车办事,就他直接往回走,就保证能遇到另一车“新种子选手”,不带重样的。

      后来老棉年纪大了,退休了,还是闲不住。全家到佛罗里达州的Palm Beach避寒,老棉闲得慌,就抓了小棉的差。那时小棉已经16岁了,拿了驾照,正显派呢,就给外公当车夫。不过这车夫倒也轻松,就是一大早把老棉送到The Breakers Hotel。老头儿进了大堂,给前台塞点小费,但凡来了波士顿的客人,前台就打两下铃。老棉一听到叮叮两声,就一跃而起,精神抖擞上去自我介绍。于是等小棉耍了一天,晚10点来接老棉时,就看见80岁的外公在那儿打嗝,敢情这前市长的午饭晚饭都有人请了。

      小棉21岁那年秋天,因为回波士顿读书,而有机会同老棉共处。周末去见外公并到酒店的餐厅共进午餐时,小棉每次都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点好菜,然后还没来得及偷第二个铃开吃,餐桌旁就已然围了一大堆乡亲。老棉是如鱼得水,同群众彻底打成一片,不停把小棉介绍给三姑四姨,仿佛他们都是剩女的家长。

      有时候你不得不想,能把市长这份工作,做到这份儿上的,群众自发替你在退休后管饭,这在东亚,那是Mission Impossible吧?

      老棉这种乐天的,热爱生活的,对劳动人民和普通市民隆重尊重的生活态度,给了外孙们很大的影响。杰克和波比这样,出身于这个阶级而又多少反叛这个阶级的民主党政治家,对于弱势人民(比如被隔离和歧视的黑人)寄予同情的政治纲领和“平权”执政目标,跟这个棉花糖外公,不能说毫无关系。

      老棉还有个业余爱好,是收集早年波士顿歧视爱尔兰裔的物证,反正他年轻时,“爱尔兰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牌,也到处都有。当年轻气盛的第三代看到这些“有趣的收藏”时,他们既有学问,又有财力,会对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婆罗门们,产生什么感想呢?

      是的,彼可取而代之。

      没有一个像肯尼迪那样,同样从被歧视的弱势(只是歧视得不那么明目张胆而已)少数族裔的童年/青少年走出来的民主党总统,美国在1960年代拆除种族隔离制度,黑人和其他族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福利权益和投票权,那是完全不可想像,不可操作的。肯尼迪兄弟固然也以天下为己任,有一番抱负理想,但在一开始,为天主教徒,为爱尔兰裔为代表的“低等白人”出头天,争口气,这毫无疑问是他们问鼎白宫的最原始的动力。而当他们问鼎成功后,自然而然的,他们洗去了婆罗门们的陈腐的清规戒律,把清新,年轻,向前,平等的风格带进了国家管制机关的中枢。

      在1960年前的历届美国总统,门第高贵的WASP精英占了绝大多数。而自肯尼迪以后,约翰逊,尼克松,卡特,里根,克林顿,奥巴马,这些总统都是门第不高,宗教门派混杂,来自底层的打拚青年,草根英雄占了总统中的大多数,这,应该是美国最终战胜苏联的一大因素。而由此回溯,我们不能不对老棉花糖,表示敬意。

      一个倔强,自尊,兼爱底层的小老头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棉市长正面三寸免冠报名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0年后,1946年:右手两个,就是老棉和小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48年在Hyannis老宅。老乔愤而搬出波士顿市区后,就安家于此。44年长子战死,48年四女儿飞机失事死亡,肯尼迪家从此不可能有完整的“合家欢”了。

      通宝推:放牛郎,
      • 家园 再看十年前的帖子

        感慨万分呢;

      • 家园 当时波士顿的婆罗门住在宝塔山上

        另外感叹一句,这巴尔的摩已经快彻底没落了。要是没有霍普金斯大学撑着,就是彻底没落了。

        • 家园 你是对的

          巴尔的摩的黑人区,已经毫无希望了。

          美国的一个地缘缺陷,就是“黑洞般的中部”,把三大“大名州”------纽约州(新英格兰),加州(太平洋沿岸),德州------分得“天各一方”。一旦新英格兰倾覆,将没有龙头。美国在国势最盛时尚且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高铁成网),以后很可能吃苦头。

          • 家园 分了吧。哈哈

            分了吧。哈哈

            短期看不到分的可能,但还是分了吧,比如德州自己过就会很好。

            • 家园 美国的铁路货运网络还是很完善高效的

              最近<时代>有篇文章说到这个,我记得说在过往10年里,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完善了铁路系统,所以运输能力大大优于小国寡民的欧洲国家。铁路客运搞不起来,是市场的自然选择。美国面临的问题,不是三大州不相联,而是过于依赖单一的客运方式(空运和公路),一旦禁飞或缺油,就麻烦了。

              • 家园 这个5000亿美元估计是把投资总额算进去了,那钱不一定

                都被用来完善了铁路系统.巴爷前几年买了CSX几十亿股票,CSX的领导们拿这笔钱铺铁轨还是看钢管秀就没人知道了。

              • 家园 请教一下,这个对比有没有数据支持?

                貌似西欧的铁路网还是非常密集的,不知道下面这句话有没有数据支持?

                所以运输能力大大优于小国寡民的欧洲国家。

                • 家园 文章在《时代》7月9日号

                  题目是《Back on Tracks》。

                  数据我记错了,正确的是:自1980年至今,美国私人资本已经在货运铁路系统投资了5000亿美元。

                  作者认为美国的客运铁路就是个笑话,但货运部分还是比较健康,既没有向国会要补贴,又提高了燃油效率------每加仑汽油,汽车只能把一吨货物运送155英里,而火车可以运送469英里。

                  对于美国,欧洲货运铁路之间,作者没有数据对比。

                  • 家园 存疑

                    这后面的MPG数据是不是太高了?即便是现在最省油的汽车MPG的高速表现也只是五十几英里罢了。这汽车如何在只烧一加仑汽油的情况下让一吨的货物奔跑155英里?火车的数据就不清楚了,不过我还是觉得夸张,不知道铁轨的摩擦力是多少,也不知道这一加仑的汽油在一定的燃油效率转换之后还有多少焦耳的能量可供这一吨的货物奔跑469英里?

                    • 存疑
                      家园 老实说我落笔的时候也相当存疑

                      美制,一加仑是3.78升。以前我介绍过,目前混合动力中型轿车和节油型超小轿车,铆足了劲儿,在最好状态下,油耗5升/百公里,顶天了。

                      <TIME>是出了名的文科男大嘴巴,估计南方系分流出来的,都转岗去那里了。所以后来一想,他丫的敢印出来,就抖出来给大家看看。只要手头有这一期的朋友,都可以验证一下,在当页的右上角,而且疑似编辑自己加的,不在原文里。

                      我们家里,<TIME>是放在卫生间的。

                      • 家园 这个是有可能的。

                        对小汽车而言,车自重2吨,载重最多1吨,更多的时候只有100公斤,燃油的载重效率并不高。

                        而重载货车,自重15吨,可以拖40吨的重量,燃油的载重效率就很高了。

                        至于火车,自重5000吨,可拖20000吨的重量,又因为是轨道运行,燃油效率更高。

                        以你贴出来的为例

                        每加仑汽油,汽车只能把一吨货物运送155英里,而火车可以运送469英里
                        就相当于50吨的汽车的百英里耗油量是25加仑,而对于像大秦铁路这样的铁路就相当于百英里耗油量是4264加仑。好像这个数据比较合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