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军密码不全废材——蝴蝶的翅膀 -- 黄河故人

共:💬69 🌺75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根据美国国务院1976年《马歇尔使华报告书》

              马歇尔称:“在蒋委员长自七月十四日至九月底居住牯岭期间,我访问牯岭九次”。(陆铿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后,订证为八次。见陆铿《回忆与忏悔录》)

              有文章说,华罗庚被蒋介石召见是在1946年8月上旬,华从苏联访问数月归来之后。蒋与华谈了一个下午,还留华吃了晚饭,并赠送一张私人照片。当时正在庐山的《东南日报》记者赵浩生专为此事采访了华。(《趙浩生名人采訪集》中“天才數學家華羅庚”)

              另外,李政道在纪念朱光亚的回忆文章中提到:

              俞大维向蒋提出,造原子弹,首先要向中国数理化方面的专家请教。在蒋的支持下,俞大维先生找物理学家吴大猷、化学家曾昭伦、数学家华罗庚去重庆商量,吴大猷、曾昭伦、华罗庚三位教授建议,除了专家教授外,必须在理、化、数三个领域中,各选两位杰出的年轻学者,与他们一起赴美考察、学习原子弹的相关技术。

              经蒋同意后,吴大猷先生选了朱光亚和我。曾昭伦选了唐敖庆、王瑞酰,华罗庚选了孙本旺(后到美又选了徐贤修)。为了使我们对原子物理和核物理能增加了解,当时在昆明联大,吴大猷先生还特地为我们5位青年学子开了一门量子力学课。光亚和我在上课和课外建立了我们之间的友情。

              1946年我们赴美时,曾昭伦先生先赴美国,吴大猷先生因需去英国开会再转道去美,也未能同行。于是华罗庚先生、唐敖庆、王瑞酰、孙本旺、光亚和我,一行6人,从上海坐船出发赴美考察、深造。

              朱光亚后来曾回忆说,在他们几个人赴美国的途中,他听到大家兴致勃勃地谈论受蒋介石接见的情景,但他自己对蒋介石却毫无印象。而杨振宁也曾向别人提起过这件事,他也许是从李政道那里听来的,说蒋介石接见这几个人时,手里还摇了一把大蒲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纪实:596秘史》)

              华罗庚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至于1946年华罗庚在庐山是否见过俞大维和蔡孟坚,尚不得而知。

              不过,下功夫考证一番,发现1943年华罗庚和俞、蔡两人倒很可能有过交集。但地点不是庐山,而是重庆。

              抗战中期,华罗庚在昆明西南联大执教,政治上也颇为活跃。他自称在1926年北伐时加入国民党,后因经营店铺、潜心算学未参加登记而自动脱党。1942年12月华经朱家骅介绍重新入党。他写信给朱家骅致谢:

              “骝先部长先生赐鉴:遥颁大教,语重心长,谋国之忠,垂念之切,跃然纸上。罗庚敢不奉教,今后当体念国父遗教、总裁训诲,以追随先生为党为国,尽其绵薄。溯民十五时,罗庚曾在沪入党。其时军阀之势犹张,革命之花未发,北伐成功后,罗庚为经济所困,不得不负责经营先父之店铺,日则持称运筹,晚则研习算学,每日工作有过于十六小时者,致对党务方面因循未暇登记。

              今常戚戚,愧为国父信徒。今先生振聩启蒙,使罗庚得生新机而还旧识,感激之殷,有若拨云霓而见天日者……”

              华罗庚还先后介绍张文裕、孟昭英、赵九章、马大猷等教授加入国民党。1943年,他向朱家骅请求赴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朱一开始并未同意,说如果以后华罗庚要出国,自己可代为证明,保其出入无阻。但华罗庚坚持要去,再次致信朱家骅:

              “罗庚请训之鄙意,实为慕风而非徒为出洋计也。溯罗庚自民十四折节读书以来,久违党教,凡百举措,类多隔膜,自去年先生重介入党以后,每思有以报党之道,但常有不知从何处努力及如何努力之感,是以苟能来渝聆训,饱识时宜,或可为党尽一分力量,而不致徒为挂名党员而已也。”

              朱被华的诚意所感,特安排寄去旅费3000元,促成华于1943年11月入重庆浮图关中央训练团受训。查阅文献可知,华极可能入中训团“党政训练班”第27期(党务、人事、出国人员、妇女干部)或第28期(团务、司法、政工、军事)参训。

              (顺便提一句,著名的共谍“后三杰”之一申振民(申健)42年至43年间就是以陕西省三青团书记的身份,参加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举办毕业典礼时,申振民代表全体学员向老蒋致辞。结果典礼结束后,被蒋破例单独接见两次,勉励有加

              此时,蔡孟坚正担任兰州市长。根据中央干训团宗旨(训练对象,是当时各地区、各部门中、上级在职人员,即县党部书记长、县长,各省市党部委员,省市政府委员,各厅、局、处长及科长、秘书,以及中央各部会的科长、秘书以上人员,军事机关学校部队的少校以上人员。),蔡完全有可能参与集训。(也许蔡孟坚数十年后将此“集训”,混同所谓“原子弹研判集训”?)

              实际上,1944年《大公报》的确刊载过一篇《市长受辱记》,讲述蔡孟坚从兰州任上来重庆执行“公务”时,遭当地西北籍学生误会,险被群殴的故事。看过《蔡孟坚传真集》的河友不妨提供新的线索。

              2010年3月25日,人民政协网曾刊登署名“王炳毅”的文章,介绍抗战中期华罗庚在重庆参加中央干训团集训期间被俞大维多方关照,礼遇甚优。一日俞大维告华,谓正改进三种国产迫击炮、两种山炮的测距系统,使之更适应军队山地作战,提高射击精度,以便更有力地杀伤日伪军。俞请华帮忙计算出若干精确的数据。华罗庚一连20多天足不出户,最后圆满完成任务。该文只字未提破译密码的事。

              另有华罗庚的纪念文章称,半个多世纪后华的长子华俊东在美国听说,当年俞大维请华罗庚解答的那道难题,是破译了一个日军的密电码。据说后来美国也向国民党方面提供了同一份被破译的有关日军空袭昆明的密电码。

              总而言之,华罗庚曾帮过俞大维的忙,在庐山蒙蒋介石召见。至于何时破译密码,破译谁的密码,依旧是个谜。

              通宝推:ifuleu,黄河故人,
              • 家园 43年讲原子弹可能性实在不大

                而且如果是从1943年说,则需要华罗庚和蔡孟坚两人都把地点错从重庆山记成庐山,这个可能性也不大啊。

                上面两个还要都成立。

                • 家园 袁传宽披露

                  华罗庚破译密码,最早见于2007年9月刊的《人物》杂志(《记恩师二三事:逆境中的华罗庚》)。文中引用华罗庚所讲故事时间、地点、背景的关键词分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庐山”,“出国考察前”,和“集训”。对照华罗庚1943年在重庆参加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受训的史实(该训练班主办单位包括国民政府考试院,1943年第27期含“出国人员”;1946年2月至5月,华应邀赴苏联访问),只有地点对不上。而且,袁文并未提及“原子弹”。

                  同一篇文章中袁传宽自述和陈树柏教授一同拜会蔡孟坚,转述蔡有关华罗庚帮助俞大维破译日军密码的部分,时间、地点、背景的关键词分别是“1943年”,庐山“集训”,“研判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蒋介石要亲自见他,还送他照片,我陪着他去的庐山牯岭。” 其中,时间与地点、时间与背景均不能自洽。除“1943年”和“破译日军密码”外,所有细节均指向1946年8月华与蒋庐山之会。其时,蔡孟坚已被宋子文任命为国民政府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他是否参与”研判中国制造原子弹“,尚需过硬的史料证实。

                  如果袁传宽真心想替恩师打掩护的话,只能说左支右拙,破绽百出。这活干的,实在不咋地

                  还有一个疑问,无论是1946年5月之前的军政部兵工署还是之后的国防部联勤总司令部兵工署,其职责都仅限于兵工、军火、军械的技术、制造和管理。破译密码的任务是由“军委会密电研究组”、“军委会机要室密电股”、“交通部电政司电检所”、“军统局特种技术研究室”、“军政部研译室”、“中统局国际密电室”等负责,并于1940年4月被老蒋整合为“军委会技术研究室”统筹。俞大维不在其位而谋其政,是不是有点”捞过界“了??

                  • 家园 注意这篇文章里提到的时间

                    《记恩师二三事:逆境中的华罗庚》中写明袁是在1990年由陈树柏教授拉去见的蔡孟坚。这时华已经去世5年。

                  • 家园 俞大维鼓捣密码是有原因的

                    从1945年底开始,他主要是作为国民党方面参加马歇尔调停国共的三方军调部核心成员在忙军调这摊事儿。就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至少是我们现在知道的中共历史上少见的重要密码被国民党破译的事件。

                    46年2月,国民党破译了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所用的“X密”密码。据中央7月26日的通报,国民党猜译机关“已确知我们北平执行部与X、X、X、XX、XX等地之间使用密码,被猜破者也不少”,并列举了军统特务已猜出我方的四种密码。

                    但是我军显然内线情报大占上风,密码每次一被破掉,很快就知道了,立马换掉。

                    从时间来看,有可能俞大维就是拿着咱们7月底换的新密码编的电文来找华老帮忙了。

                    • 家园 中共重要密码被破最早一次是在1941年底

                      军统成功破译延安与中共驻重庆代表团来往密电,戴笠每日向常凯申提供来往密电内容,42年1月底被苏联情报人员发现,通知了莫斯科和中共。超过60份电报被破译,好几位中共人员被捕。时值皖南事变善后期,中共很是被动。

                    • 家园 翠明庄

                      北平军调部李克农这边,一开始使用的密码不是太复杂,重复率偏高。国军守在鼻子底下,长期截听猜译,容易摸到规律。

                      如你所言,共军内线情报实在太厉害。发现失密后,康生立刻电告各地机要部门更换密码,并重申密码使用原则。以后基本实现一电一密,辅以组合加密、真真假假等手段,国军就很难得逞了。

                      比如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电台除24小时同延安保持联系外,还和十八集团军总部、北平军调部、苏北新四军军部、中原军区建立直接联系。周恩来通过公关从美军手里要来一部400瓦的大功率电台,自然也无可避免地便利了国军方面侦听抄电,而且对方也请美军帮助破译。但负责机要的童小鹏和李金德后来回顾往事时,都称:

                      由于我方严格遵照周副主席的密码保密方法,我们的核心密码没有被他们破译出来。

                      顺便一提,1936年底徐海东推荐两人调中央军委机要科工作,结果李金德成为周恩来的机要秘书,徐业夫成为毛主席的机要秘书。

                      李金德还贼精,1938年,周恩来曾以八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送他到国民党办的译电训练班学习。他用心钻研,很快掌握了译电的基本技能。但为了麻痹国民党教官,在考试时故意考得不好,以表示没完全掌握译电技术。估计这国民党教官还背后偷着乐呢:怎么共军净派些草包来

                      • 家园 送花成功。

                        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 家园 送花成功

                        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 家园 这个很有意思,兄应该单开帖子详述。

                      另外您这个资料来源有点保密吧?至少是曾经。

                      • 家园 应该不会,其实共军的奇葩也不少,就和墨菲定律一样

                        简单举几个:

                        1.抗战期间,发战果电报把战斗地点写错了,多发了一个字,害的陈毅以为八路战斗力飙升,要专门组织学习。

                        2.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某女译电员把集合地点错翻译了一个字,一批几十个共军集训的连排干部就近乎赤手空拳的奔着国军所占据的地方去了,几乎全部被俘。

                        3.9兵团入朝路上,在火车上有个电台人员怕撒尿臭着同车的人,就想打开车门往外尿。哪想到火车车门冻上了,第一下没打开,第二下一使劲他掉出去了。得亏在国内,车又慢,路边还软,铁路边上还有护路的,他居然没事。人家一听他是电台的,立马往前送,总算出国前赶上部队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