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精”说3D打印 -- 风游精

共:💬234 🌺878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缺陷有裂纹、夹渣、缩孔以及疏松等

                          如果工件没有缺陷,超声波在工件均匀介质中均匀传播并正常衰减,在工件对表面产生较大回波。如果工件中有缺陷,超声波或者在缺陷处产生回波,或者异常衰减。这些在示波器中都能看到。

                          通过不同角度的测量,特别是使用斜角探头,能确定缺陷的性质和大小。

                          (非专业解释。探伤师是研究生的水平民工的命--到大型铸锻车间去看就是这样,探伤师的工作场所经常会是焊花四溅砂轮啸鸣烟尘滚滚。俺做不了。)

                        • 家园 当时测的重要是深度

                          先用渗透法找到表面上裂纹的起点,然后用衍射法确定裂纹的终点。最后再简单计算一下裂纹的深度和角度。

                        • 家园 应该是裂缝的长度

                          宽度不是特别重要。

                    • 家园 我没接触过涡流,我所在的能源行业涡流好象仅仅用在管子上。

                      我想如果工件的材料纯净度比较好,超声波应该有这个潜力。但超声波探伤对人员的理论和实践要求高。根据我的经验,国内正常三级探伤师,与德国的二级水平差不多,实践上肯定比德国二级强,但理论上可能还不如德国二级。我接触这个大约十年前,现在看来改观不大。

                      RT在钢铁铸锻件上应用还是最牛的。在实际现场中也最有说服力,有没有缺,照个片子,一目了然,谁都得服。

                      复合材料探伤。。。俺更不懂了。:(

          • 家园 有种材料叫铸钢,老式大炮是铸造的
      • 家园 力学性能到底达到怎样的程度?

        看河里的争论不是一天两天了。焦点不在快速成型和节省材料上,而在于产品的力学性能上。

        不管从理论和实际看,热处理对工件的力学性能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反之,没有经过充分热处理的工件,力学性能是完全无法保障的。但从王教授的获奖看,他的产品又完全符合工件所要求的力学性能。这里就产生了很多疑惑。王教授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从王教授研究的方向看,他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边成型边热处理。“在对钛合金非接触激光熔化冶金晶体择优生长特性深入实验与理论研究”,并且“钛合金高温持久寿命提高10倍以上”。这应该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疑惑。

        仍然不确定的是,快速成型的部件在力学性能上到底达到传统工艺的百分之多少?王教授的技术能不能应用到铁,钴,镍合金上面?

        如果激光熔铸的效果达到甚至超过传统热处理的效果,那真的算得上一次工业革命了。

        • 家园 视频中好像提到一句:强度稍高于传统工艺的产品。

          王教授就是解决了各种难题,做到了足够的强度才得一等奖,否则这技术说起来只是个堆焊成形,成形不难,难在高强度。

            理论上这个技术也能用在其他金属上,只是解决氧化,热处理,防止开裂的细节上肯定不同,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摸索。还有个问题是其他金属的加工比钛合金要容易得多,用这个方法比传统方法是否有优势还难说。

        • 家园 河里人真敢说,张口就是革命

          热处理是个大概念,把金属加热然后冷却都是热处理,甚至于不加热就把它放那儿呆一段时间也可以是热处理--时效。

          正因为说起来这样简单,实际上细节就太多了。常见的热处理有正火、退火、回火、淬火,还有时效、固溶、渗氮等等等。当然根据金属部件不同性能要求不同而不同分别或组合应用。

          激光熔铸过程当然也是一个热处理过程,上层高温熔铸金属对下层已凝固的金属进行加热而后冷却,那么下层金属经过的就是一个淬火+正火也叫调质的热处理过程,逐层进行,最后整个工件都经过这个过程。如何控制这个过程学问就大了。传统的堆焊工艺就利用这个过程使堆焊金属与被堆焊部件金属各方面性能一致。

          力学性能,又是一个大大大概念了!不多说了,只说这个激光熔铸,那肯定是铸,力学性能比锻造的可就差一大截了。说通俗的,陕西人讲"打好的媳妇揉好的面",锻造就是水(油)压机高温揉金属面,揉完以后才劲道。劲道或不劲道,就是力学性能的不同。

          3D打印出来的枪只能打一发子弹,不仅仅是没有热处理的问题,更主要是这个枪管是"铸"出来的--你见过有正常枪管是铸出来的么?!哦,有的,100多年前的红衣大炮管子是铸出来的。

          理论上说3D打印也可能打出锻造甚至热处理调质性能(理论上万事可能,圣经不是说了么,骆驼穿针眼,在人不能,在神万事可能)。但这就得3D打印密度在分子水平进行控制,当然还得绝对的真空,否则空气分子就干扰进入形成空泡。而这样打一根枪管比用钻石做枪管价格差不多,时间起码一月?一年?

          别说打印复杂的,先弄这个(形状)最简单的试试:越王勾践剑链接出处

          这个越王勾践剑就是中国古代锻造和热处理的杰作。

          激光熔铸当然是好东西,否则也不可能获大奖。3D打印也是个好概念,否则不会这么多人知道讨论。但把他们说神奇魔幻了,象(一部分)西河经济学家甚至(一部分)全球经济学家们想象的今后直接打印整车整飞机甚至所谓打自己,那实实在在地不如我的3D厨房打红烧肉实际了。

          • 家园 兄弟我也是学材料科学的出身,对你说的这些东西不陌生。

            兄弟我也是学材料科学的出身,虽然转行很多年,但对你说的这些东西不陌生。成分-结构-工艺-性能的关系也了解。

            初见3D打印,和你现在的感觉差不多,着重考虑的是这个技术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或者这个技术的不合理性。但王教授已经载誉而归,那就要仔细想想他到底在那些方面做到了突破,才能实现这样的成果。除非你坚持认为这是一起战略忽悠局发起的涉及范围极广的战略欺骗事件,否则最好还是低下鼻孔,好好探索一下王教授技术的合理性。

            说到锻打,根本目的是均匀组织,增加缺陷,细化晶粒,实现所谓的“劲道”;对于定向锻打,则要求晶粒按一定取向排列,获取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如果王教授真的能够采用技术实现控制晶粒的定向生长,用巧劲来替代蛮力,完全可以用铸的手段实现锻的效果,那么锻打就不是必须的。也完全没有必要再原子或者分子水平上打印。

            对于大型,特大型的工件,除了坯料锻打难度高以外,热处理时需要直径非常大的热处理炉,这也是相当困难的。我猜测,传统工艺的生产的工件,力学性能和实验室里的标准样品相比,其实是不很理想的。所以换句话说,王教授的技术需要达到的要求并不太高。

            如果上面的猜测基本成立,王教授目前的荣誉已经是实至名归的。当然,他的理论是否能够拓展到其他金属上,还需要继续观察。但在大型,特大型钛合金工件的生产上,已经由此衍生的军工/航天领域完全算是革命性的突破了。

            四代机满天飞,919白菜价。

            通宝推:njyd,
            • 家园 “采用技术实现控制晶粒的定向生长”--这个是关键

              “合金超纯净精炼”确保了减少杂质缺陷。

              “采用技术实现控制晶粒的定向生长”来均匀组织,减少结构性缺陷,细化晶粒以及控制晶粒的排列。能否替代锻打,在多大程度上替代锻打,就看这个技术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控制晶粒的定向生长了。

            • 家园 非常感谢你的专业回复

              我从未质疑王教授的成果和项目的获奖。当然,象您这样能够在技术上更深入些思考研究王教授的突破更值得敬佩。

              抱歉地说你前一帖有误导之嫌。即便你这贴倒数最后一句,我认为比较准确的说应该是--在大型特大型钛合金工件的生产上,甚至在先进材料成型技术上是革命性的突破;说成“军工/航天领域完全算是革命性的突破”则大了些;再说成“工业革命”我只得说有误导之嫌了。

              我上面帖子最后一段加一句,表达更准确些:

              激光熔铸当然是好东西,否则也不可能获大奖。3D打印也是个好概念,否则不会这么多人知道讨论。但把他们说神奇魔幻了,象(一部分)西河经济学家甚至(一部分)全球经济学家们想象的今后直接打印整车整飞机甚至所谓打自己,那实实在在地不如我的3D厨房打红烧肉实际了。

              • 家园 技术这个东西既要严谨,又要有一点想象力

                如果我们把钛合金的晶粒类比于石块的话。传统的3D打印,虽然打出了现状,但从内部看,就是用树枝+泥巴+石块堆出来的,也就能做个鸡棚狗舍之类的东西,最多造个平房,再大了,自身的重量都是不可承受之重。而王教授的技术,则是把这些石块一点点砌起来,从此,楼房,城堡,长城,赵州桥都不是梦想。

                就像你站在3层的钢筋水泥楼房上俯视地主家的大院一样,不管这些院子有多大,多豪华,其结构的本质就是棚户。

                小的就是美的,CPU发展到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的时代以后,从理论和本质上就没啥大的突破,但就是尺寸越来越小,逐步催生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这算不算革命?

                大的也是美的,大的也是难的。如果“大”不再是一种困难,“繁”也不再是一种障碍。嘿嘿,人类si qu联想,si jie将会zen yang。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