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整理】图说解放军首次航空母舰着舰并起飞成功 -- TopGun

共:💬149 🌺1810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也玩过

          没成功过,很难。

          • 家园 游戏有训练教程的,不过我是自学的。。。。

            1)通过高度表速度表读取高度速度,

            2)通过雷达寻找航母,速度在220左右,高度在1500英尺左右,如果距航母较远,速度高度可以更快更高些,免得撞山。

            3)距离航母3公里左右时,将襟翼放下,起落架放下,推力减小,使得高度保持在1000英尺,速度在180-190左右,此时飞机飞行比较稳定的。

            4)从航母后面进入,飞机座舱前面会有红绿等提示,飞行参数不适合,就是红灯,适合,就是绿灯。不过我不管这个。

            5)距离航母1。5公里时,我将飞机压到180-190速度,甚至170也可以,高度在200英尺,距离越近压得越低,知道距离只有200米左右,可以清楚看见甲板舰桥的时候,我通常会压倒140英尺左右高度保持,要这高度是不高于,而是稍微低于甲板高度的。

            6)就在飞机进入甲板的一秒的前一秒,抬高机头形成上扬3度角(具体多少角度,要临时拿捏),让飞机仰着头,向上冲一下,飞机飞行高度将高过甲板一点点,但随即机身整个一边前行一边往下坠,刚刚好要落地在4道缆索的区域。

            7)此时就应该拦住了。

            8)不管拦住不拦住,只要飞机进入甲板一瞬间,把推力推倒顶,拉抬襟翼,轻抬机头,以便再次升空。

            如果是黑夜,气象又复杂,比如风呀,雨呀啥的,那就真麻烦了,好容易找到航母了,从后面进入准备降落了,风吹来,会导致飞机始终不能按照既定降落线路飞行,会偏的。

            可以从机场降落玩起,机场降落玩多了,就提高难度,尽量在机场跑到的最初那一段人行横道线似的位置落地,成功10次,就去找航母降落。

            玩了这个游戏,个人深有体会,着舰是多么难的事情,后果多么大。

      • 家园 提个不同意见

        1、

        我不认为……采用两位绿马甲和黄马甲是为了同时培训两套起飞人员,而是的确有这个需要。

        首先,我们在MD放飞舰载机的照片中,经常能看到两个穿着同样工作服的人员在同一工位,并且常常给出同样的手势。这是因为他们注意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位黄马甲专业与飞行员手势沟通,了解飞机的状态,也反应飞机周围的情况给飞行员;同时,另一个黄马甲的任务,就是注意飞机前进方向上,有没有障碍,或者会不会出现影响安全的因素存在,如果两人都确认没问题,就会同时向飞行员给出起飞的手势。而后面的绿马甲也是这样,一个注意飞机的状态,一个注意甲板的状态,这是由工位的任务繁重程度决定的,而不是一套或两套班子的问题!

        在美军中靠前位置是shooter(黄色),靠后位置是final checker(白色)。这两个位置都是一个人。这方面有很多例子,下面是一些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final checker还可以看这个旧贴

        为什么经常在这两个位置看到美军有两个或者更多的人呢?因为美军没有辽宁号,学徒都要在作战的军舰上实习,有的时候还有外军的菜鸟。美军能一个人做的咱需要两个人吗?在重点项目中共军传统一向是选多个人竞争,到时候保证拿出最佳的,其他人自然就成了储备。看看最近宇航员、试飞员的例子。

        ---------

        2、

        所以决定航母停机数量和位置的关键,除了甲板大小和区域划分之外,就是飞行甲板上这些小小的,固定飞机用的锚孔!但从这两张图和前面着舰的图里,我们可以看到,锚孔并不是随处都有的,而是严格的分布在众多“T”型的黄色虚线周围,也就是说除了黄色的“T”字外,辽宁舰的其它区域是无法用来长时间停机的!

        这里说的锚孔,美军叫pad eyes,不知道共军术语叫什么。仔细看陆续曝光的图片辽宁号不只在T字黄线附近有,很多地方都有。区别是辽宁号上的比较稀疏,毕竟滑跃起飞航母的飞行甲板布置方案不如四条弹射器的航母灵活,但是没有上面说的那么差。

        -------------

        3、

        要这张图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原来的指挥室实际上并没有使用,那么是不是还具备使用的功能,我觉得待考证,但至少可以确定没有逃生“漏斗”!

        这个战位美军叫LSO platform,通常一个班次有6到8个人,所以出了事会很惨。大家“跳槽”的漏斗叫escape area,可以不是甲板结构,不需要大改,请结合参考下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就是一张网,加在工作区的下面。辽宁舰在所有没有栏杆的部位都有张网结构,对应的LSO平台区也有,见下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置一个逃生网不会太难。

        ------------

        4、

        辽宁舰除了保留原来的封闭式着舰指挥室,还是美粉十足的加装了LSO专用挡板,这说明辽宁舰的LSO也是露天作业的。在着舰时,由于航母是高速行驶,甲板风非常大,这对在甲板边沿作业的LSO非常危险,因此需要升起一块挡板,用来挡风,同时还可以通过挡板上开的小窗,观察甲板前部。而我鳖的挡板开窗,要比MD的大多了,但这样做是否正确,还有待观察!

        那个挡板就是挡风的,没有防护功能。美军很多设备都是50、60年代的设计,以现在技术搞个大玻璃没什么困难,无框设计大概都可以。另外美军的这个也是可以放下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

        MD的LSO是所有不飞的飞行员都可以担任

        降落信号官是需要资格才能担任的。首先需要通过指挥“陆上航母着陆训练"的培训,拿到上岗证。然后到海军飞行培训中心的降落信号官学校做初级培训。以后随着工作经验和级别的上升,陆续拿到:飞行中队资格证,可以指挥中队(同一类飞机)降落;飞行团资格证,可以指挥团里各类飞机;训练资格证,可以指挥学生菜鸟飞行员;人员管理资格证,可以给别人发证了;海航证,全军大拿了。不同证书指挥不同飞机,这是这个战位需要很多人手的原因,不可能飞机来了现派对应的人。很明显共军现在只要掌握一种机型,人手无需多。看看下面美军的视频,无事的人都在围观哈

        [FLASH=630,470]http://www.youtube.com/v/U_0I-XZmP7I[/FLASH]

        注意三个有趣的地方:第一,这里建议飞行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视频中第42秒最前边拿电话的那位,信不信由你电话是打给天上的飞行员的。第二,使用pickle switch(就是上文中的“扳机”)控制灯号的只有三个人,49秒中三个举手的,手上握的就是pickle switch。这里有一张细节图,不允许连接,可以点进去看。图中有一个红色按钮,正常情况下是按下的,LSO观察到异常时立刻放开手(与一般操作相反),降落信号就变成红色。第三,第二个来降落的飞机被wave off(不允许降落)了,因为降落甲板上刚降落的飞机还没有腾出来。所有操作过程都伴有口头交流和声音讯号和塔台以及后方工作人员保持联系。LSO的电话命令是全部录音的,出了事故可以复查,象飞机的黑匣子。

        关键词(Tags): #noble#航母通宝推:南云北望,唐家山,
        • 家园 LSO是可以通过降落飞机起落架上面的状态灯 知悉飞行状态

          的,(高了还是低了 相应的不同颜色的灯会亮) 飞行员在降落过程也可以根据座舱里的仪表知道飞机是高了还是低了

          但在最后的关头(具体多少米 偶记不太清了) 飞行员必须进行目视转换 也就是从仪表板上将视线转移到降落区域 这段时间很危险 只能用眼睛余光大概扫一下仪表 所以最后几秒 飞行员几乎必须全部依靠lso给出的信号来降落

          给您补充一下

          另外手上握着pickle switch并举着手的含义是 “降落通道有阻赛” 这个动作更多是提醒自己别忘了

      • 家园 关于牵引车,不知能否拉住尾钩拖着飞机走

        或者造个很扁的车子,待在飞机肚皮下面,以三个起落架为着力点,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 家园 两个后轮是不能转弯的吧

          从后边推或拉,怎么转弯啊。

        • 家园 着舰钩只能在一个方向受力并无法左右摆动

          所以如果用着舰钩牵引飞机,则仅仅能牵着飞机后退,连拐弯都不行。

          如果要能拐弯,就要在着舰钩根部加能够左右摆动的铰接装置。这个铰接装置如果设计不当还会影响着舰钩在着舰时能否有效钩住阻拦索。

          • 家园 拐弯应该不是大问题

            拖动尾钩转向并不需要有铰链,无非是给一个侧向的相对于阻拦小得多的力矩就可以了,就好比前驱汽车倒车,倒车似乎还更加灵活一些,比如侧方位停车就必须倒车进位。

            而我认为之所以不用尾部牵引还是因为没有必要。如分析所说飞机停放时需要菊花朝外,进出停机位时肯定要在前面操作,需要尾部牵引的操作仅限于把前部停机位的飞机拖到中后部的起飞点,可能折腾来折腾去还是发现推着就可以了

        • 家园 尾钩的位置有点高。
      • 家园 起飞打手式的绿衫

        我认为他另一只手,需要抓牢舰上的一个把手固定自己,甲板边缘太容易被风吹进海里了

      • 家园 甲板运作

        牵引车推着飞机走,就不需要掉头了,否则要绕一圈掉个头

      • 家园 MD绿衫的推子用处大

        甚至可以用来支撑和防护,万一拦阻索断开飞来,可以用来格挡一下

      • 家园 毛子的航母应该有个“漏斗”

        毛子提交给印度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照片组里第七和第八张照片里似乎可以看到那个“漏斗”。

        漏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