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苹果的基础分析 -- 大山猫

共:💬88 🌺36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iMAC是一招好棋

          苹果这一步,和我的最近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主要是,我终于看明白缠主在2003年写的那篇关于人民币的文章了),那就是:

          中国的人工成本有可能在10-15年内全面超过美国。你没有看错,本猫的意思就是,10-15年内美国的人员工资可能会低于中国。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很可能是10年以内这就会发生(因为生产基地要在交通物流方便地区)。加上其它成本,苹果如果不想着搬家,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Intel的问题主要是它的东西好,但是它整个Culture是反对任何不是x86的东西。最后本猫估计苹果得把自己的平台统一到x86上。另外一点,Intel的运营模式是整体优化,对于x86来说很简单,任何一个x86产品的设计小组,从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和制程配合。但ARM就不一样。Intel生产ARM,那ARM的设计肯定要花时间大改来适应Intel的制程。所以Intel生产ARM的优势,比它生产x86产品的优势小。苹果据本猫所知,还是用ARM的设计,并不是自己重起一套,只在指令集上兼容。

          • 家园 缠主这个判断比较大胆啊

            我觉得我算不看好美国的了,但10-15年内美国人员成本就和中国一样甚至低于中国,我觉得我想象力还差点。

          • 家园 10-15年内美国的人员工资可能会低于中国?

            这个这个请展开讲讲!

            • 家园 保守的估计

              15年以内,人民币兑美元可能会升值100%,就是3左右,这一点很夸张吗?

              中国说要10年内人均收入倍增,这应该是扣除通货膨胀后,15年后算上通货膨胀工资到现在4倍很正常吧(中国通货膨胀会明显比美国高)。

              美国现在很可能已经陷入日本失去十年那样的通缩陷阱,就算美国比日本好些,15年后人均工资能到现在1.5倍就很不错了。

              也就是说,保守些说,中国人均工资会到4万美元左右(按汇率3算,才12万人民币,一个月1万,现在沿海的工人很多都到4000-5000以上了),美国可能那个时候也就是相同水平。

              事实上这一点都不奇怪,日本1975年和美国是什么差距?90年日本人工资超过美国。

              更不要说中国人口会快速老化,这肯定会让低端工作工资涨得更快。

              • 家园 美国通缩中国通胀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是矛盾的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是短期现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这现象会消失.美国通缩中国通胀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这两件事不会同时长期存在.所以你的这些理由推导不出你的大胆预言.

              • 家园 美国人有枪,日本人没有枪
              • 家园 可能性不大

                日本75年人均gdp已经有美国的一半了,现在中国人均才五千美元,和美国有8-10倍的差距呢

                15年后涨到现在4倍,也才2万美元,和现在韩国差不多,事实上15年后能达到现在韩国水平已经算很满意的成绩了。

                • 家园 算上汇率是8倍

                  本猫认为这还是很保守的,欧元这么稳定的货币,本世纪初几年间对美元从低点到高点翻了一倍。日元从1970到1985年翻了一倍,1985到2000又翻了一倍(其实从1985-1995就翻了一倍),现在比起2000年又上涨不少。

              • 家园 支撑人民币兑美元可能会升值100%的基础是什么?

                如果真的这样,中国的外贸型小企业要全部死光了。但是现在能看到企业大规模的转型升级么?经济结构调整可以那么顺利的完成么?

                • 家园 基础就是创新

                  搞小型工业化人机结合,以效率逐步替代人海。这场世纪豪赌中国已经下注了,可河里都还醉心当嘴炮,不得不感慨中层这几年确实快被养成猪了,唉。

                  • 家园 能具体讲讲?

                    人海战术的公司大部分都是低端,利润率很低的,用人海是因为人海成本低。

                    即使这部分转换成为人机结合,他们对整个经济影响也不会很大。

                    • 家园 只能简要说说

                      蓝牙键盘没弄成功,写文章吃力。

                      用倒推比较容易理解,人海——要求人力性价比大于等于机器大生产(目前靠压迫底层和汇率低估实现)。

                      现实是底层反弹,目前生活大幅改善,rmb汇率持续升高——人力性价比将被机器大生产反超。

                      国家对策——提高单位人力和单位能源产出比,是为小型工业化。原因是我们缺石油,也不能再靠所谓的人口红利来制造一个绝对贫困的底层来压榨。

                      • 家园 单从本国的角度考虑可以

                        放到全球角度似乎有困难,由于使用人海的公司处于产业链低端,收益并不足以支撑更高的成本,如果升级将有可能消失一部分。人机结合并没有太多前景。

                        而一些高科技公司自动化程度很高了,人力成本相比属于低阶无穷小,可以忽略。

                        • 家园 只能说现代人都被“高科技”这词唬得太厉害了

                          这个要写又是长篇,还是继续说要点吧。

                          高科技其实对应机器大生产,能源依赖性高,效率高的同时浪费也威猛,因为生产过量是常事。从长远看,其性价比不见得高,苏联可以算是例子。

                          对中国这种贫油国来说,在可替代新能源成熟前,机器大生产必须有个限度,否则太易被卡脖子而做了嫁衣。

                          人力这种生物能源天然成本低,但与机器比能力低下。毛时代因为环境恶劣逼迫人力超负荷运转,即便这样也有一堆吃大锅饭的懒蛋。在今天,促使人力堪用的手段依旧不多,贫困仍旧是最有效的一种。

                          ps:第三产业绝大多数是可有可无的,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充当分配依据,筛除懒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