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荀彧与荀敱父子的功名与价值取向 -- 小戎

共:💬189 🌺1507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自挖墙角的传统,是不是源自中国的自然经济?

                中国古老的专制传统,似乎也是因为这种自挖墙角的趋势才逐步加强的,恶性循环,越专制,越是离心离德,越是离心离德,越是专制。

                中坚阶层天天想着挖国家墙角,到了今天,在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社会,能否有所改变?

                • 家园 这些事情天天在美国发生

                  伊拉克战争就是小布什代表的石油集团和切尼代表的军火集团以及格林斯潘代表的华尔街集团在拼命挖国家墙角。

                  关键是,这个挖墙脚行为,是人家美国人授权的——授权方式就是总统大选。

                  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人发给华尔街100多亿美元的救济,人家倒手就给交易员和高管发了200亿美元的奖金。这个更是可笑,我当时在天涯就把这个比作是慈禧太后挪用军费修园子。

                  中国是非法的,人家是合法的,不服可以请律师告状——律师费可以拖死任何一个告状者,专治各种不服。

                  通宝推:forger,浣花岛主,
              • 家园 明中后期最大的政治经济变局是

                白银资本大量流入国内,但是朝廷却放弃了货币主权,导致东南沿海富商有能力截留流入的白银,其财力雄厚能和官府抗衡,且大量东南沿海富商子弟通过科举进入权力核心,开始从政治上拱卫这种政治经济安排。

                货币主权是一国命脉,现在精英公知鼓噪就是要中央政府放弃货币主权,大家绝不能上当。

                通宝推:青木堂主,
                • 家园 明朝本身财税制度的设计

                  就是从简但也从陋。

                  白银流入毕竟不是坏事,至少比流出好吧。没法有效消化的原因除了士人的抵制也应该看做皇权和皇权下的厂卫这个变量的失败。

                  • 家园 铸币问题

                    秦汉以铜为币,西汉初期开放铸币权,汉武帝时彻底收回。从此中国古代国家掌握了铸币权。

                    但是,铜币只适合当时的时代。青铜时代,奴隶制封建制实力强大,交通运输无论是科技基础还是建设基础都很不充足,所以,当时的铜产量可以满足社会需求。

                    这可以说是铜本位。

                    铜本位到了唐宋时代就开始出现问题。

                    因为中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很久了。

                    隋唐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丝绸布匹充当辅助性货币。

                    宋代因为铜逐渐丧失货币价值,铸币不但无法获益反而会亏损,被迫开始发行纸币充当辅助性货币。

                    铜本位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改革了。

                    元朝直接使用纸币。但是那种粗糙的玩法几乎将纸币玩废。

                    明朝再次开始使用纸币与铜币并行的制度,但是纸币几乎毫无信用,失去了辅助作用。

                    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的白银开始成为辅助性货币。

                    到了张居正以白银收税,白银正式成为法定货币。

                    问题在于:与铜不同,明朝国家并不控制白银。

                    因此也未能控制铸币权。

                    明神宗万历皇帝有过一些有益的想法。他打算通过进攻菲律宾来夺取西班牙人手里海量的白银。可惜这一计划无疾而终了。而且进攻菲律宾也未必能控制白银。

                    • 家园 这个问题以前讨论过

                      链接出处

                      “纯市场调整的货币供应”哼哼,美国一个1934收购白银法案,导致中国一年间流出马关条约赔偿级别的白银(1934年,2.6亿元)

                      1935年,上海就倒闭了 1065家工商企业,全国银行倒闭或者停业20家,当时中国最大的产业——纺纱业,开工量减少60%,农业产值也下降了46%,连当时美国国务院远东司的司长也都承认“我们收购白银快要把中国人的血抽干了”。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信用货币并非纸币,而叫“银行券”。只有具备了通过央行以利率和准备金调整总体宏观信贷总量的能力,那个货币才能称为信用货币。可不管是北洋还是南京,整个民国的历史上就不存在法定准备金和基准利率这两个东西。虽然有名义上的中央银行,但其实只是一家名字叫“中央银行”的钱庄而已。

                      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民国和当时的欧美列强都在采用金或银本位,但列强实际上用的是银行券。而即便后来有了法币改革,民国依然用的一种名叫“法币”的大明宝钞。

                • 家园 这就是海禁的驱动力啊

                  本质上不是禁止出海,而是将官方力量从大海上驱赶出去。

                  从郑和下西洋被禁止到禁海的内在驱动力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郑和时代的官方海洋贸易抢了别人的钱遭到驱逐,还算有一点点合理性。

                  资本的本性就是得寸进尺,自由发展的市场最终还是会需要一个强有力又尊重他们的公共事务管理机关——也就是国家政府。

            • 家园 元于中原士族的结合有限;清则不同。

              清早期就和中原北方士族相结合,并在初期大量清洗了南方士族,一反明末东林的压制。

              • 家园 江南士林半塞北

                明朝那批知识分子,以东林党为代表,核心思想是拒绝承担税赋,继续享有特权。至于边患距离他们太遥远。社会任何阶层经济扩张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政治上更多的权力,这是维护既得利益和扩张利益的需要。

                东南士族的经济基础不是实业,而是特权,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进步的而东林党是反动的。而明朝的皇权对此缺乏有效的制衡。厂卫在的时候还能维持局面,说白了代表皇权意志的太监下了江南还能收上来税,而崇祯这个政治白痴为获得官僚和士林的支持打压厂卫,从此万劫不复。财政崩溃后,剩下的只是以何种姿态腐烂的问题了

                那批知识分子读书从来都是忽悠别人的,满清入关他们的想法很美好,无非是换个人磕头而已,继续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可没想到鳌拜查税收税毫不客气。

                明末那个局无解,只能等待外部势力破局,满清、蒙古,甚至西藏,总之不可能在局内求解。

                通宝推:天空不空,李根,高粱,何求,
                • 家园 明初的顶层设计到后面无不荒腔走板

                  虽然士大夫们纷纷降清,但是清初几个皇帝对他们都很严厉,整体待遇比明朝差多了;虽说这里面有满汉相疑的原因,但是当初太没节操,人家自然不会再青眼。尤其是雍正,他搞的那几个政策,放明末会被士大夫喷死。

                  • 家园 士绅阶层把朱明出卖了换取自身荣华富贵,

                    得到了这个结局,也是咎由自取。当然,他们的算盘并不难猜,因为士绅掌握了各个地方的基层政权,所以不管皇帝姓朱还是姓爱新觉罗,要实施统治,要天下长治久安,最终还是要依靠他们,而且满清因自身特殊性,很可能会比朱明要更依赖他们。

                    满清的头脑倒是挺清醒,认识到这群士绅不是东西,该用得用,该压还得压,这也算是满清的顶层设计。康熙乾隆下江南,应该有点向东南士绅宣示权威的意思,而雍正的手段是大用酷吏。

                    满清这套对士绅恩威并施的顶层设计的被列强轰开国门后也开始出问题,首先是满清自身的权威下降,第二是汉人官僚主导的洋务运动使汉人官僚自身实力增强,甲午战争失败,根本原因还是汉人洋务官僚与原来掌握国家权力的满蒙贵族的冲突。到了庚子事变,东南士绅官僚乘机搞了个东南互保,东南互保宣示了满清的政治死亡,满清最后十年,也不过就是苟延残喘罢了。

                • 家园 不是只能等着外部势力破局

                  而是只要不在体制内即可。其实中国共产党也不是中国传统体制内的力量,但也都是中国人,并且闯出了大事业。虽然古今不同,但农民起义军里出一个明君并重整天下,也还是有可能的。

                • 家园 官绅不纳粮是明末经济崩溃的死结

                  无数破产自耕农竞相投田献土,去给官绅地主交租子,无非就是因为地租比赋税要轻,可是官僚们之所以能给出较轻的地租,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用交税,于是边患愈紧,朝廷便越要加饷加租,而农民们便愈要投田与官僚大户,朝廷便愈加收不上钱来。

                  明代的士族大抵分为北方的军事贵族和南方的官绅地主两大群体,北方的军人会打仗但是不会挣钱,南方的士绅会搂钱但是不懂得打仗。北方的军人集团无论是养寇还是除寇都是需要钱的,可是在这样的制度下朝廷却偏偏无法收上钱来,于是除不掉又没人养的满洲贵族终于自己南下找食吃了~~~~

                  通宝推:年青是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