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茗谈(95):织锦 -- 本嘉明

共:💬78 🌺27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稍等片刻

                    最近在写一些有关气候和能源的东西,然后再想想怎样写在土地资源上种房子还是种其它东西更划算。

                    我打算用比较的方法来写。

                    你可以也试试看写一个或者时常提醒我一下还有欠账,我在QE问题上还有一个欠账。

        • 家园 嘉明兄难道没发现

          FB,淘宝,腾迅都是平台性质的。可他们中只有腾迅达成了部分发钞功能。网游确实实现了平台兼发钞功能,但受众明显偏少,且可持续性差。所以这里面深层的原因在哪呢?

    • 家园 茗谈(95)-2

      (一)

      上一节所说的“鼓励创业”,有几个特点:

      1, 这得建立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我个人的意见,其他基建项目可以由着各利益集团慢慢博弈,瓜熟蒂落;单单这个项目要特办,中央划下道儿来,立个最后期限,你们几家谁当红花谁当绿叶,自己开会摆平,到期还解决不了,现任和前任班长们,统统双规。因为这个事情,事关党国生死,千秋万代,谁搞本位主义谁去死。

      2, 政府是“谨慎支援”,不当大凯子。各地立个专项基金,用装修拨款的方法,补贴新办企业的房租。而“朝阳借款”,你一个自然人,借了要还的。本科毕业前,只有家境不良,有街道证明,才可以借;本科毕业后,学业完成了,只要有经营企划书,说清楚项目内容,就可以借。李克强副总理说,当前一个要务,是“创业扶持”,但恰恰这类“微小项目贷款”,是银行最难提供的,因为风控太难把握,银行作业成本也太大。我们在这一篇里建议的方法,就是政府只补贴房租(可以是办公楼,厂房,商铺),补贴对象可以是大学毕业生,可以是在本地的外来务工人员。而在房租以外的运营现金,以自然人申请“朝阳贷款”,亲属担保+保险公司投保的方式解决。

      今天在全世界,最大的经济问题是什么?就是“贫富不均”。所谓“贫富不均”,表现在空间上,就是李家诚撑死,农民工饿死;而表现在时间上,就是你年轻想创业时没钱,老了啥都享受不了了,有点钱。所以才会有“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我们在这里,希望政府能扭转时空,把未来的钱,挪到今天来用,但只用在“钱生钱”的刀口上。这笔贷款的人均数额不大,同学们就算创业失败,还输得起,而且对于今后的打工生涯,是很好的锻炼。

      3, 至于说今天的年轻人,团队精神缺乏,我的建议是,索性以省或地级市为单位,组织“创业杯”业余篮球赛,任何守法公民,农民工大学生等等,都可以自由组队参赛,冠军队既可以拿2万元奖金走人,也可以球队为基础创业,则主办方提供启动资金20万,换取新公司50%的股份。这个20万,可以是政府出资,也可以是地方企业投资,小伙们拿去开什么铺头,就随你。就像我们说的“航空军”一样,我们没法说清,孩子们开公司过家家,能玩出个啥来,就是敞开让大家玩儿,不逼不催,爱玩的自己跳出来,老梆子们解放思想,不拦着你们。

      (二)

      说过了“熨平”,我们再说说“洗”吧。

      新一届董事会公布了私人财产,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这一代人,早期在基层的时候死工资有限;等乌烟瘴气了,他们也到了一定的级别了,有了清晰的“天降大任”意识了,自律了,加上到今天孩子还小,所以这几百万,合理。

      问题是下一届。就今天的遥言来说,如今哪个正厅级,阖府各种颜色的财产,没有个三几千万,朝上?等过了10年,其中有人选进了董事会,这财产怎么公示为好?逼领导说谎是很不道德的!

      当然,像有些人建议的,以十八大为界,划分阴阳,这也很不现实。毕竟十八大也不是49年那样的改天换地,这十八大才多大一个事儿啊?也就是你们几个紧张,搁13亿来说,这正常的组织生活嘛,没有一刀切掉啥啥的权威和分量,老百姓不会答应免死金牌嘛。

      所以我的建议,是山寨一个“瑞士银行”,只认钱不认人。

      政府可以发行一个“建设公债”,这个,同国库券有区别。“建设公债”每10,000元人民币一股,每股有一张塑料材质的债券,内嵌磁条,无法假造。各市设有“公债局”,任何人可以以现金或银行卡购买公债,不必出示身份证件。每张债券有编号,同时还有另一个对应的密号,在交付债券给买家时口头告知。任何人持有债券并知道正确密号,就视为持有人,可以提取利息(但不能单凭密号兑换回本金)。

      “建设公债”的年利息很低,只有象征性的1%,购买公债不是居民正常的理财生息,而是有意识地支援国家建设。每股公债,在“公债局”有一个利息帐户,每年的利息自动存入,等公债持有人将来来收取。如果满75年还没有人上门兑换公债本金,这一股就连本带利转缴国库。

      我们要体谅公务员同志们,有些领导同志,平时文山会海,工作也累得要死;有些窝案的分赃,又不敢不收。那么其中天良未灭的同志,可以偷偷去买公债;胆小如鼠的,也可以偷偷去买公债。因为公债不记名,拿回家扒个洞埋上,就没有房婶表叔那种蠢蠢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之额头刺字了,也不怕虫蛀水浸。就算将来被双规,抵不住老虎凳,从了,那拿出债券来,可以退赔,减轻罪责,少判几年。按中纪委的规定,已购买2年以上的公债,可以按85%折算,就是拿出一万元公债债券,等于是8500元退赔款;券龄1年到2年的,按70%折算;购买6个月到1年的,按45%折算;6个月以内的,不予接受(可能是你感觉不妙了,临时找奴才垫款抱佛脚的)。

      如果安安稳稳退休,没人注意你这老同志了,再去分批分期,一张一张地兑换回来,岂不安全了?不过兑换本金的时候,即便能提供密号,也必须登记兑换人的身份文件,以免是小偷偷来的赃物,或家庭成员偷偷私换引起家庭纠纷。

      大家要搞清楚,如今要恳请同志们不贪,是不现实的,朱元璋剥贪官的皮,尚且不能保持干部们的先进性,何况当下?“建设公债”的好处,是使大部分灰色收入留在中国,以低息支援国家建设,而不是转出境外。局长们如今都紧着卖房,卖掉手头的20几套房回笼的现金,你总要给出路嘛。其次,是购买“建设公债”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理财生意,温州炒房团最近无房可炒,正好去大手笔买进“建设公债”,别看利息低,捂2年后赶上廉政风暴,就奇货可居啦,高价转卖给双规官员的家属,帮着他们洗地,救人一命,双赢不是?

      第三, 是爱国华商,比如特区的地产皇帝们,报效祖国有门,你大张旗鼓买个几十亿,13跳我们可以酌情考虑不追究嘛。

      第四, 是沉淀大量社会游资,方便央行继续气魄宏伟地超发货币,又免去投机倒把们狂炒绿豆的烦恼。毕竟说“城镇化,赌太大”,广大群众如今也不是“无房可住,路有冻死,满地贫民窟”。你一开口就是10年再花40万亿,让全国人民潘长江进去,姚明出来,一步到位土豆烧牛肉,那钱从何来?单靠超发和收“过头税”,早晚要民源沸腾嘛。

      • 家园 买公债的方法太复杂,还不如换新版人民币

        新币与旧币以1:1的方式进行。换币过程要实施身份登记和核实。已经在银行存款的电子人民币没有必要换币,只要再次登记核实即可。

        那么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换币操作实施后半年,公务员财产公开就没有任何阻力了。

        贪官自动洗白,打落的牙齿咽下肚,只有自己知道。

        这才是适合中国特色的“光荣革命”。

        • 家园 换纸币只能解决“现钞行贿”问题

          而且整个社会都陪着折腾。现在送钱,哪个不是递张卡过去?

          我这个建议,还是给出路。钱你且收着,但不要汇出国,搁在“建设公债”里。侥幸逃过去,安全下车了,就可以享受。万一被规了,一招,因为支持国家建设了,可以从轻处理。这样,建立一个隐性契约,把巨额资金沉淀下来,作为交换,就是一旦事发,可以从轻惩办,买了个保险。

          现在已经有很多官员和亲属在抛售豪宅,那么这些钱任由流出境外?或者任由在国内炒绿豆大蒜?

          你那个“潜水航母”帖挺有意思,我研究过日本的I-400,回头出个帖跟你应和一下。

      • 家园 公债的思路好哈

        不记名,居然还有密码,哪天银行系统升级,密码都不认了,还没法挂失,贪官们有苦说不出,相当于被抄家了,大快人心的好政策^_^

        不管有没有密码,债券都算资产,以前不就有买保险退保险的贪污方式么?

        现在贪官们都乖了,开始慈善捐款了,寺庙其实是一个隐身银行哦O(∩_∩)O

        贪官们可以在寺庙里面做一个功德箱,密码只有自己知道,比放在瑞士银行还要保险

        如果不放心,赶快出家当和尚,修个庙宇,替当地贪官保存功德箱,抽头点香油钱,等老了,让下一任贪官接替他当主持,自己还俗养老去。。。

        nova2000认为,腐败问题不在一时,在于如何长久的预防腐败,腐败的真正坏处在于对于财产的长期占用,这在人类社会中是行不通的

        因此,国家过一段时间就会换一版货币来流通,后面要做的事情是

        1、废除纸币

        2、对慈善、宗教单位进行审计

        3、遗产税对宗教和慈善也必须适用

        通宝推:河里的螃蟹,
      • 家园 建设公债这事

        1.接受实物兑换吗?很多领导拿到手的都是黄金钻石哦

        2.换个思路,直接送领导债券不就一切ok了?再提供一个债券折换现金的灰色市场

        • 家园 任何事务都有利弊两面

          1)“只认券不认人”的公债,可以减少官僚体系的阻力,使“阳光法案”不必等20年。

          中国的官僚,虽然有贪腐,还是干事的,不能泛道德地评价他们,要给出路。

          2)这个世界上,永远需要一种“瑞士式金融业”,就是:A,不在美国境内。B,只替你藏钱,但不付你利息。

          目前瑞士已经丧失了“瑞士式金融业”,因为在美国压力下,瑞士银行业的客户信息必须向美国政府通报。其他几个小国如卢森堡,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只是时间问题。那你让全世界的大贪官们怎么办?

          中国的建设公债,不管接受不接受美元,正好填补这个空白。只要向毛主席保证,肯定不鸟美国人,这个前景是很惊人的。

          • 家园 瑞士最老牌的“狡兔之窟”银行

            WEGELIN & CO.,于2013年1月3日向美国当局低头认罪,承认替美国富豪藏匿资金12亿美元以上,以帮助罗姆尼们逃税。认罪后,该银行必须缴纳5780万美元的罚款。

            这是首例判案,以后还有很多,这标志着瑞士“藏钱天堂”的陷落。

            在国际金融业,“我替你保密,不付你利息”是游戏规则。保密程度最高的,还要反过来问储户收管理费。这不全是坏事,因为躲避交税,有时候是对政府课税过重的自然反应。世界上的独裁者还是有限,逃税的案例成千上万了,就必须检查各国施政有没有问题。

            比如法国,年收入100万欧元以上的个人,目前的所得税是41%,萨科奇下台后,新总统誓言要把“富豪所得税”提高到75%,于是“苛政猛于虎”,法国名流纷纷走避,移民比利时,俄罗斯等国(俄国因为卖资源I来钱,个人所得税只有13%)。而德国则发起了查税风暴,大肆逮捕在瑞士藏资逃税的企业家。

            我一个在美国的朋友,在纽约州有一个物业,值70万美元,每年的地税(物业税)一万八,缴40年就等于把房子缴掉了。美国的“财政悬崖”问题根本还没完,就像钓住鱼后遛鱼一样,等老百姓被遛得疲了,奥巴马所要求的“个人年收入25万以上加税”自然就办成了,然后政府拿去大手大脚打仗,浪费,分猪肉。

            • 家园 饭都是一口一口吃

              现在正在看神木房姐的新闻,现在揭出来4个户口,n套房子,相关责任人也已经控制了一串。

              这个房姐显然是比较低级的,查起来不费力。如果塞到离岸银行,想必没这么容易爆出来。这种曝光的事多了,国内的富人肯定得认真找找路子。

              这几年美国日子不爽,经常抡起大棒揍揍国外的银行,支恐啦,洗钱啦,逃税啦,基本上一抓一个准。现在要说绝对安全的避税天堂的话,恐怕第一条就是银行要开在影响力无远弗届的美国也管不着的地方。

              总不能真让人把钱都存朝鲜去吧。

              • 家园 要让老美也没法找

                在中国是做得到的,就是发行以外币计价的“建设公债”,凭外国护照才能购买,购买时可以支付外币或人民币。

                债券是不记名不挂失的,所以即便留下购买者的资料也无意义,肯定是代理人出面买的,没有一个是姓GATES的,而且支付都是在国内完成,或用现金,没法查来源。债券私下转手几次后,就很难追踪了。这倒不是中国不肯配合老美,而是敌人太狡猾,实在是查不到。如果美国能资助十亿八亿美元,我们可以考虑在每张债券上粘一个北斗应答器,算是买一送一,促销礼物。

            • 家园 现在金融货币电子化,任何交割必然留下指纹

              瑞士银行保密模式就没有用了。

            • 家园 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

              在安大略省,年收入超过50万者,省税和联邦税合并计算,2012年的所得税最高比例,是46.41%。自2013年1月1日起,这一限额提高为47.97%。2014年,将上升到49.53%。

              魁北克省,个人收入中超过10万加元的部分要课重税,2012年,超过10万的部分课税48.22%,2013年上升为49.97%。(以上数据来自Deloitte/德勤)。

              整个加拿大,东部的安省和魁省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走廊,中西部各省以物产和矿产出口为主。加拿大的经济结构,表现出强烈的“二元撕裂”,东西之间是矛盾的。目前加拿大的经济困境,表现在:一,加元币值高企(甚至要强于美元),这有益于出口资源的中西部,对出口制成品的东部打击很大,而代表中西部的哈勃内阁,则纵容加币走强。二,加拿大人均负债率达到160%以上,甚至超过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的美国人均负债率,主要就是房贷和卡债。三,加拿大的楼市,普遍冷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哈勃内阁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面向美国的制造业出口,确实不可能迅速恢复,更何况美国正力图把制造业工作机会收回到美国本土,所以务实一点,哈勃想先依赖出口资源来保生存,保加拿大在G7的地位,然后再徐图之。但在加拿大做点事,实在是拖泥带水,比如向亚洲(主要就是中国)出口资源,受到的“民主制度牵制”极大,动作太慢了。这样下去,西部还没来得及从中国赚回钱,东部先饿死了,两头不着,就太冤了。

              所以有些对美国税率不满,对美国总统不满,对美国经济不满的朋友想移居加拿大,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谋定而后动,不要把加拿大想得太美好。

              • 家园 我觉得加拿大情况还好

                我觉得哈珀政府的策略对头,制造业的不景气是系统性的,加拿大只能顺应潮流。

                但是加元高涨为啥有利于中西部呢?是指国外资源需求对汇率不敏感,高汇率下进口商品便宜么?

                楼市降温也不可怕,负债率高没办法,估计要有一个去杠杆化的过程了,政府肯定要注水,保住银行,现在就开始加税算是未雨绸缪么?

                只要楼市火爆,艾米丽怎么着都是准的,不用算,贷款违约率肯定低;楼市下跌,违约的肯定会多,其实跟艾米丽没太大关系了。

                我算过国内的税率,08年GDP是314045万亿,财政收入61316.9万亿,占了19.52%。12年GDP是519322万亿,财政收入是117210万亿22.57%,这两年税收相对增长了。

                现在是不提经济过热的话头了,只提产能过剩。但是如果后面两年经济再减速的话,税收继续相对增长可能就不好了。本大怎么看?

              • 家园 只听说民主党人要移民加拿大的

                所以有些对美国税率不满,对美国总统不满,对美国经济不满的朋友想移居加拿大,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谋定而后动,不要把加拿大想得太美好。

                没听说共和党人会移民社会主义的加拿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