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柏林游记 题记 -- 火候

共:💬52 🌺25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del
        家园 柏林游记(三)------一个家族的奋斗史

        上篇的回复里 河友@parsifa 提到: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柏林是一座宝藏。我不能说自己是历史爱好者,我只是喜欢翻历史书。对我来说,历史书确实比专业书好翻,但远不如专业书好记,好懂。尤其是欧洲历史,那n个查理,爱德华,亨利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复杂了,好在欧洲历史上还有霍亨索伦家族这样的标本来以供参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尔夏德一世

        霍亨索伦家族,始于德国南部的施瓦本地区,先祖布尔夏德一世受封为索伦伯爵,后代腓特烈三世有功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腓特烈到处都是)而与纽伦堡伯爵联姻,纽伦堡伯爵无子,死后由女婿继承王位。霍亨索伦(尊贵的索伦)由此诞生。第二代两个霍亨索伦分别继承了索伦和纽伦堡,家族从此分为信奉信教的法兰克尼亚与天主教的施瓦本两系。法兰克尼亚系通过购买获得了勃兰登堡选帝侯(哈布斯堡家族上位后,选帝侯基本形同虚设),联姻获得普鲁士王国(就是今天的加里宁格勒),普鲁士公国成为王国继而通过战争成为德意志帝国的核心。南方的施瓦本系服从普鲁士,并贡献了近代的罗马尼亚王室(又是一朵奇葩,在一个共和国内合法的称王。罗马尼亚大公主,老牛吃嫩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现任普鲁士亲王及王妃(两张德国脸,貌似亲王的还可以接受。顺便说一句,亲王还是英国王位的第179顺位继承人,让英国王室重说德语还是有希望的

        这也是欧洲历史的缩影,也完美的诠释了封建的含义。由军阀而封土进而建国(养狼),封土是可以买卖的(败家或者短视的高等级形式),女婿是可以主动来倒插门的(脸皮够厚),政权是可以打出来的(甭管对内还是对外),最后一切在战争中烟消云散(不能玩蛇吞象),类似的现象在我国战国末期末年就绝迹了(想到这,不由得暗自窃喜)。

        ps:总感觉亨索伦家族和哈布斯堡家族还是有些区别的,霍亨索伦是送儿子去倒插门的多,哈布斯堡是娶老婆的多。

        柏林现存最老的普鲁士王室建筑是Grunewald Hunting Lodge,在柏林市区西部,在写这篇日志之前我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在柏林皇家游的第一目的地实际上是夏洛腾宫(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正在做维护,废墟没什么好看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初见夏洛腾宫,夏天的话这条林荫道走起来应该很不错。我是做s2在俾斯麦大街下的车,然后沿步行道走过去的,其实还可以坐两站公交车直达宫门。

        夏洛腾宫是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后登基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为妻子,出身汉诺威选帝侯的夏洛特(英王乔治一世,就是有“德国胖妞癖”的那位的亲妹妹)修建的消夏别墅,原命名为 Lietzenburg(所在地原名),夏洛特去世后,改名为charlottenburg.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外观上很有气势(立面很长),却又不乏温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王宫广场对面的附属建筑,其中一座现在是座博物馆(好吧,这是剪影效果,不利于纪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门口还有两个裸男守门

        正门就在主塔下方,门票9欧(学生票),摄影票3欧,讲解器免费没有中文。陈列的内容主要为夏洛特宫历史,室内装饰,普鲁士王室的起居,用具,大概相当于普鲁士王室纪念馆。由于二战,多数原件毁于战火,现在装饰基本上为复制品,为了减少对织物寿命的影响,多数房间的薄纱窗帘是不拉开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硕果仅存的几部雕像之一

        欧洲贵族们的奢靡生活都是相似的,但是品味,以及实践品味的能力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夏洛特宫的作用类似于凡尔赛宫,但是其装饰规模与水平与凡尔赛宫相去甚远:房间面积小,举架低,绘画面积,题材内容都不如。装饰上对王权的炫耀在气势上也大大输给凡尔赛宫,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像路易十四那么有表现欲。装饰内容上突出"科教文卫",似乎有种”母仪天下“的感觉,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征服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室内装饰,有钱人就是恶趣味,天津瓷房子的鼻祖,夏洛腾宫瓷屋子,除了这间以外,到处可见观音像,这不偶像崇拜么?(另外的还有隐藏的浴室,等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某王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夏洛特收集的首饰盒

        普鲁士也有皇家造办处,不过是类似于官办民营的形式,普鲁士历代国王都很明白王室消费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给自己花钱找借口?),向勃兰登堡州各地定做了大量用品(要放开市场,可能还真干不过南德和荷兰的厂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红瓷酒盅,山寨这玩意不知道是干嘛的。不会是用这个来当shot,很是超前啊。看工艺来说,18 19世纪的欧洲瓷器水平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烧出我国的珐琅彩瓷器,粉瓷技术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在艺术风格和器型上也逐步摆脱了对我国青花瓷的简单山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制作精美的银器,腓特烈大帝把银器当作国家储备,平时铸造银器以供使用,战时融化银器以充军饷。值得一提的是,一战爆发前,德国皇室为自己做了一套精美的银器,有大型的大象烛台等等。没来得及用,一战一结束,整套银器就成了勃兰登堡州政府的公产。

        夏洛腾宫游览路线的起始点在同一位置,如果去后花园的话得兜一个大圈。我去的时候是圣诞,冬天,枯枝败柳,真没啥好看的。咱就不上图了。不过,夏洛特宫晚上会开灯做夜景装饰,很是不错,我走的匆忙,离开的时候灯还没有全亮,没图可上啊

        本来是想把波茨坦也放进这一篇里面的,一不小心写多了,波茨坦无忧宫就只好放到下一篇来说了。

        关键词(Tags): #柏林#夏洛腾宫#圣诞
        • 家园 我去夏洛腾宫那天,下着倾盆大雨,还不知道有3欧摄影票,

          在宫里转了一个多钟头就出来了。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里面有一架王妃专用的钢琴,琴身上画满了中国小人人。我看了十分惊喜,想拍下来,但是“No Photo”!

          欧洲的几个夏宫,维也纳-美泉宫,慕尼黑-宁芬堡,柏林-夏洛腾宫,以及圣彼得堡-夏宫,好象都是想跟凡尔赛宫学的,布局上都有相似之处,宫殿、喷泉、树林、草地,......。

        • 家园 加里宁格勒只是东普鲁士的首府

          并不是普鲁士的首都。

      • del
        家园 柏林游记(二)德国人的乐高----柏林大教堂

        走马观花这两年下来,我感觉欧洲的大城市在景观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共性:其地标建筑不是王宫就是教堂,或两者兼具(欧洲多国10日游的同胞们应该感触更深,哈哈)。

        国内拔地而起的各级正政府办公楼和挂着“莱茵”“法兰西”标志的住宅小区实际上已经活活地把欧洲的王宫给白菜化,世俗化了(山寨?善哉!善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江的国会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连欧洲小镇都搬到广州九龙湖去了,绝对不比德国的村镇差到哪去。

        咱坐10几个小时的飞机不是为了赶到欧洲吃"胶菜"的,欧洲城市游“大菜”在于各式各样的大教堂,高耸入云的塔楼(如科隆,法兰克福的dom),恢宏的礼拜堂(如巴黎的圣心堂),翻覆的装饰(各地的圣彼得大教堂),尤其是当太阳光触摸到那些五彩的玻璃上的时候,玻璃画重的人物好像活了起来,那种五彩的光影变幻配合着宗教音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网络图片,不是柏林大教堂内部,我是晚上去的,屋子里黑乎乎的)

        (最好有唱诗班的小男孩在旁吟唱,我在德国的教堂里碰到过好多次

        带来了一种沉静,这种沉静带来的感受远远超过了玻璃画的内容,直达内心。

        ps:宗教作为一种流传千年麻醉品,这个效果然不是盖的。其实大教堂里多数时候是黑乎乎的,只点蜡烛的教堂内部有种精神病院的感觉

        与富裕的南德相比,勃兰登堡地区(即普鲁士)相对贫穷落后(要不然霍亨索伦家族怎么会轻易地买到帝选侯的头衔呢),不可能负担得起巨大的建筑费用。加上二战的摧残,市区已经看不到什么19世纪以前的建筑了(貌似只有夏洛腾宫和几座教堂)。ps:东德拆掉那些废墟其实也无可厚非,巨额的战争赔偿外加战后大规模重建带来的资金紧张,(依原样重建的费用可比新建筑贵的多)任何一个政府只能先顾民生,可怜了大教堂对面的那座老王宫(共和国宫其实也挺漂亮的,拆了也相当可惜啊)。

        柏林市区最著名的“古迹”就是柏林大教堂了,如果没有冷战,可能它就是柏林地标了(柏林电视塔除了高真没什么好看的)。柏林大教堂原址上最早是过一座“多明我”派(dominican=dom)老教堂,最早是皇家自用的礼拜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老教堂

        1539年宗教改革之后,多明我派被路德派取代。百年之后,国王改信加尔文教派之后,教堂又成为加尔文派的地区主教堂。1747年腓特烈大帝敕令修建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老教堂在王室棺椁移出后被拆毁。(文物的血泪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22年的教堂外景

        因为教派整合,新建的教堂在1822年重新装修。

        形势比人强,建筑师们1825年就开始讨论新的大教堂,前期方案数百,1867年竞标方案51个,1888年最终方案出炉,1891年最终方案获得威廉二世批准。到了1893年,当老教堂被完全拆除后,大教堂的建设终于开始。1894年7月奠基,1905年2月15日114米高的大教堂全部完工。

        ps:柏林大教堂历史的变迁可以看作欧洲世俗力量和宗教势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缩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教堂夜景,(三脚架还是好东西啊,不过价格太坑爹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zoom zoom(酥哥显圣了,最近迷上了曝光时变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有人能到达的最高高度了

        ps:大教堂门票7欧元,可以登顶(穹顶下边缘),但是高度不够,拍柏林的夜景应该不如电视塔。

        柏林大教堂的的华丽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主礼拜堂地面到近百米高的穹顶之间毫无遮拦。这种设计的视觉效果我感觉超赞,仰视的时候感觉视角不够宽,有一种臣服于此想下跪的感觉。我管这叫“超广角”现象,在故宫太和殿前广场也是一样,不过太和殿的视觉长边是水平方向的,在柏林大教堂则是垂直方向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mm(全副27mm)的焦距果然是不够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真是雕廊画壁,这还是战后缩水的版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40年的空袭摧毁了原装的玻璃,1944年一颗燃烧弹把柏林大教堂烧成了废墟,两德统一前很长一段时间宗教活动只能在地宫中进行,重建工作从1975年开始直到2004年地宫修缮完毕才结束

        规模稍大的科隆大教堂用了623年才完工(要不是工业革命,很可能现在都不能完工,貌似现在还在修复),如此壮丽的大教堂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建设,要是放到中世纪,这肯定是上帝显圣了。这说明在大教堂开工的19世纪末,人类已经可以代替上帝来改造这个世界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damned遮光罩&路灯 还有渣构图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将人类的活动空间从二维扩展到三维,物质上的富足让工业社会的人类比农业社会的人类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更先进的生产关系让人们可以更高效把自己的想象付诸实现。柏林大教堂,科隆大教堂,乌尔姆大教堂无不是受惠于此。

        工业化也是一把放大镜,不仅能放大人性的优点更能放大人性的缺点。柏林大教堂完工伊始便因为其过于华丽的装饰而饱受批评,繁复的装饰对于农业时代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对于当时欧洲工业发展最快的德国来说却是小菜一碟,就像小孩子搭乐高玩具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乐高版的柏林大教堂(网络图片)

        当一切来得太容易的时候,过程中的错误就会被成功掩盖,而这往往会铸成大错。大教堂本身对德国施工技术来说难度并不大,对建筑的贡献多数体现在艺术方面而不是技术方面,那复杂的贴金装饰意义何在?不过是德皇和德国人的好大喜功,一种极度自卑后的极度亢奋,显示出来的不过是一种幼稚的想法:“我的乐高模型比你搭的好”。(法国佬说得对,德国人就是一帮没长大的小孩。)这种盲目最终导致了一战·二战,四邻提虎狼之师进入柏林,乐高就是乐高,无论你是怎样塑料的还是钢筋混凝土的。不知道当时德国人看着柏林一片瓦砾,是不是会跟我的想法一样。

        好在德国还在,柏林还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网络图片)

        PS 100路 200路旅游专线可直达大教堂,亚历山大广场,市政厅,电视塔就在一公里以内交通异常方便。

        我进教堂忘了脱帽子,爬楼梯的时候才想起来

        关键词(Tags): #柏林 大教堂 尼康 工业化通宝推:松阿察,
        • 家园 柏林大教堂的构型很奇怪

          不是通常教堂的拉丁十字形制,可能是这不是天主教堂而是加尔文派的缘故?1822年版彻底像一个世俗的公共建筑(比如王宫、政府)而不是教堂。神州大地的山寨版不是世俗化,而是恶俗化。古典建筑粗制滥造的话,其恶俗不可言喻。中国的这些“欧州建筑”只可远观不可近亵。

        • 家园 拜码头

          2012年8月份去柏林玩过。

          从多伦多飞到法兰克福,然后火车到柏林,中间从法兰克福到汉诺威那一段还没有座位。

          喜欢历史的人,柏林真是一个宝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