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个房地产的疑惑,望各位贤达解惑 -- 小楼

共:💬63 🌺2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有个房地产的疑惑,望各位贤达解惑

    从理论上说,国内的房地产必然看空。

    但是,就身边经验而言完全相反。

    1、我农村老家的堂弟堂妹10多个,全部放弃传统上在农村盖房的打算,部分要在武汉买房,部分在沈阳,部分在广州和惠州。

    农村已经空了,除了过年回老家看看祖辈的老人外,好多年以来都是全家整年在外面,连同父母和孩子。

    2、城市居民改善房产需求的刚需很大,只是举个例子,绝不是夸夸其谈,我父母对我给他们买的那个140的房不满意,尤其是我母亲,认为过年来的人多,能够有一个摆下一个2米的大圆桌的餐厅的房子才叫做房子,我的很多亲戚也是如此想法,200以上中大户型的需求还是很有潜在购买力。

    3、早年结婚已购房的城乡居民对于改善房产的需求也很大,身边的很多人都在看140左右的中小户型,因为家里有了小孩子,60~90的房子确实施展不开。

    4、从收入看,农村居民处于强势,一般夫妻二人一年的存款普遍最低在10万以上(在外打工消费偏低),城市居民虽然收入偏低(日常消耗,存款偏低),但是一家人无论如何就贷款而言,供房贷是完全足够的。

    我认为,尤其是第一条,和所谓的数据流们得出的结论相反,请各位贤达赐教。

    • 家园 第一条实际上是城镇化而不是简单房地产的问题
    • 家园 我觉得,仅仅从人们需要更大的房子做论据是不够的

      历史告诉我们,很多皇帝佬都嫌自己现在的房子不够大不够新,连他们都有改善性住房的刚需。足见这玩意没止境的,制约房地产的不是需求而是社会资源和生产力。

    • 家园 1234分情况讨论

      1属于一次性消费,从农村人变成城市人,很正常。但不具备可持续性。人横一点的可以不上大学,甚至可以不上中学,但总不能不上小学吧?然而这几年的数据表明,小学生人数大幅度减少,学校也撤并很多。所以这种一次性消费到了某个年份之后,必然就停了。举个例子,你可以有10多个堂兄妹,但是你还能有那么多堂侄子吗(也许还是10多个,但其实是与别人共同拥有的)。此外,这些小家伙们已经在城市里,不再具有额外的需求。如果父母各自拥有2套以上的房子的话,将来会出现一对小夫妻共同拥有4套以上的房子(算上他们祖父辈的房子,很可能这是一个普遍的情况)。到时候,房子除了自身住的那套之外,就只有套现的用处了,到时候谁还会关心房子的问题?

      2和3.处于改善房型的问题,换来换去虽然要花很多钱,但仍然自身只拥有一套房子,随便怎么折腾,对大势影响有限,但有助于维持一个房市的虚假繁荣,等时间长了大家也就都明白了事实了,也就不当回事了,掩耳盗铃的话从长期来看没有意义和不可持续。另外一个问题是,将来大家还会有这么多兄弟姐妹和子女吗?回答应该是,没有。

      4.不是人人都那么拼命打工,也不是人人都不生病和需要各种意外支出,也不是人人愿意做一辈子的房奴(即使还得起贷款)。就算把钱全部攒下来买房,10年的存款也很难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子,因此也不影响大城市的大势。但或许可以在中小城市买上几套房子,但是需要玩心跳游戏,房子的价值存在大起大落的可能。这时候就取决于人心的走向了。这事就和抵制日货一样,无论抵制还是不抵制,需要一个整体性的群体行为才会发生作用,因此可能会对中小城市造成不小的影响。

      5.增加一条。中国的大城市房价应该是降不下来了。中国这么大,钱又那么多,有钱人稍微聚集一下就会出现莫斯科纽约这样的高房价效果。在这样的城市除了给有钱人居住,就是给那些敢于在大城市拼命奋斗的人居住了,否则就别想搬进来了。但如果治安不好的话,这样的大城市里也会存在平民居住的机会,但出了事情不会有人去管。据说,据说与Wall Street隔两条街,就是贫民区和犯罪高发地带(这事谁可以证实一下?)。

      备注:本人属于无房人士,本能的痛恨高房价,不知道对上述分析倾向是否会有影响。不过第一条,下一代人口大大减少是铁一般的事实。

      • 家园 这个有点夸张

        据说,据说与Wall Street隔两条街,就是贫民区和犯罪高发地带(这事谁可以证实一下?)。

        但美国城市中一街之隔泾渭分明的事情并不罕见。我去新泽西参加友人婚礼时,住处距离Wall street乘坐地铁约30分钟,顺便去纽约玩了两天。友人告诉我从我的住处往返地铁站要按这条路线走,那条不安全。

    • 家园 必然看空的说法没有意义。

      这就跟人必然会死一样。总有一天房地产会看空的,但问题在于你活着的时候,要不要住好房子呢?如果是自己改善生活,150到200方的大房子当然好的啊。

      如果是用来投机倒卖赚钱,那还是悠着点好。因为中国的房子总量肯定是供大于求,现在不是一家一套房,基本上是一家多套房。

      八零后说买不到房,不是因为他父母没有房子给他住,是因为他自己没钱买房子。最低限度,他可以回家跟父母住,等着父母死后继承房子啊,但问题就在于,中国人喜欢自己拥有房子。

      一个人,拥有四套房子不多,这话可是广东的‘房婶’说的。

      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财务,是家,是生活必须品,所以中国人对购房永远都有着不灭的热情和兴趣。

      再艰难,夫妻一对二套房是保底的。少于两套房,会觉得自己真穷逼,不好意思出现在同学聚会上。

      老人想要大房子,哪怕一年真的就是春节的时候,儿女都过来住那么两三天,也是很开心的事啊。何况,平时儿女孙儿们也是要回去住的呢。

      俺老爹的房子也差不多是150方,四房二厅,儿孙全回去,餐厅已经坐不下了。

    • 家园 我们这儿讲究风水的老年人都不住大房子

      说的是“太空”,不“聚气”,容易出问题

      当然这仅是一种说法,信者有不信者无

      不过另一方面,从周围的实际情况来看,老年人追求大房子,还是相对少见的。从老年人相对简单一些的生活诉求来说,如果只是两个人,哪怕再带一个孙子,都填不满200平方。

      以上只是就事论事,没有质疑主楼用意的地方

    • 家园 我试着解释两句

      单纯从房地产从业的角度来说。

      1.房地产本身存在玻璃天花板效应。也就是说,对应一定的消费人群,存在着总价上限的情况。这种现象在低消费层次中比高消费层次明显。

      2.人的居住有很大的宽容度。比如我现在在考虑买房,看了不少老房子。明明是南边一间房北边一间的格局,两间的进深比原设计再少上两三米,生生挤出了一个客厅一个餐厅,原来的一厅一室就变成了两厅两室。

      3.所以,房地产中小户型,尤其是两居室的小户型最好卖。只要总价和三居室拉开一点距离,总是不愁卖的。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商自然尽量多做小户型。因为一块地是有限的,单价最高才能利润最高。

      4.不要把客户的主流需求看成市场的主流需求,除非客户需求可以直接反映在售价和利润上。因此200平米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是不现实的。那么200平米这种产品有没有,一般就三种:一是楼顶、首层这种可以有溢价空间的零碎地方,可以把没电梯的阁楼、地下一层都卖掉;二是政府领导公务员小区,这种项目里干脆就是哄领导开心;三是豪宅,买豪宅的人都不差钱。

    • 家园 人口趋势、货币趋势、城市规模是三个决定性因素

      货币不断增发的国家,人口往里进的城市,房产长期趋势是上涨。

      现在一般认为货币增发是成立的,老百姓也相信了。

      中国的情况是,城建扩城很厉害。一个城市面积扩大个三四倍不奇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人口往里进,也不一定能填满。

      可以肯定,大多数中小城市的扩城规模和人口涌入相比,是过多了。人怎么来也填不满。这种城市交通没有问题,也没所谓地段。房子过多,会泡沫。

      少部分大城市,虽然扩城厉害,但人来多,中心填满了。于是就出了“地段”的说法。好地段的房子继续涨。

      总的来说,中国大部分房子处于无法套现的状态了。少数大城市,需要判断。象武汉这样的,地方太大,我认为是填不满的。能把中心填满的城市,不多。

      所以,李嘉诚说,要看地段。

      通宝推:沾花富翁,
      • 家园 因为货币因素,住房短期看涨,长期将成为普及的居民福利

        从保值增值的角度看,地段说算比较靠谱了,但总体而言,在房地产上的投资总体会陷于平庸。 真正精彩的是投身参与创建一个新时代,当然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目前还是很少数,或许需要较好的组织创新,从而能汇聚普罗大众的星星之火(资金和智慧),用于这样的创建,并分享其中的风险、快乐和成果。目前西方那套金融玩意还是有显著偏差的、还是缺乏正确方向上的想象力、创新力和组织力的。

        跨度比较大,抛砖引玉,切磋一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