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扬州狮子头和烫干丝 -- 燕人

共:💬75 🌺2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感觉茶叶茶是鲁豫皖交界一带的俗语
                • 家园 从善如流

                  是不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不知道,可能下面有些县是吧,这个从来没查过。我在南阳,正处于中国南北交界的地方,不是传统茶叶种植区。现在叫市了,以前是地区,在市区人们也都管喝水叫喝茶,我90年代中期离开时,人们还这么叫,现在不知道了。我想市区如此,下面县里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差别。南阳在90年代人口统计已达1000万,我上高中的时候从地方报纸上看来的数据,我想这个比例应该不算小了。

    • 家园 教你个四川风格的干丝做法

      干丝用水加五香粉(或者卤料也行)加盐及麻油熬煮

      最后水快煮干时加花椒油,收收汁,味道很不错,哈哈

    • 家园 那么精致的狮子头也敢号称扬州?

      鄙人南京土生土长,应属被维扬菜系养大。可惜生活粗糙,没有见识过楼主描述的精工细作的扬州狮子头。

      我吃过的狮子头是大众菜,小饭店、大食堂里都有的卖。就是一般的搅肉,肥瘦比例吗,要看大师傅的良心了。但是,一定要加面粉,讲究的加一点藕粉,增加粘合力。食堂里的狮子头面粉加多了会引发学潮的。

      做法和楼主说的差别在于不是清炖,而是油炸加红烧。搓成一个大肉丸子以后先下油锅,等炸到表面金黄,起了一层硬壳后,肥肉收缩,瘦肉突出,自然就有了凹凸感。然后放到大锅里加酱油八角等调料煮。火候也没有太大要求,因为已经炸熟了,只要煮到入味就可以了。吃的时候,就是盘子底下铺一层煮青菜,上面放一颗狮子头,就是一个菜了。

      如此做法,自然适合大批量生产,在加上原料低廉易得,荤素搭配,自然是受欢迎的大众菜。

      没有用调羹吃的,因为表面炸得很硬,必须先用筷子插进去,分成两半,再夹成4瓣,才能放得进嘴里。

      我不知道东北豆腐皮是什么样子的。在南京,豆腐皮和豆腐干是两码事。

      豆腐皮是在煮豆浆时,表面首先干结的一层膜,用筷子挑出来后,又会结成一层,如此反复,可以得到不少豆腐皮。豆腐皮是豆腐里的精华,而且制作时间长,所以比其他豆制品都要贵。以前新鲜的豆腐皮运输和保存都比较困难,所以都是晒干了以后出售,这就是腐竹。

      腐竹红烧肉!又是“粗糙生活”里的一个精品。

      豆腐干吗,起源就是当天做好的豆腐卖剩下的,再压去水分,以便第二天再卖。现在是作为商品,单独制作了。

      烫干丝也是南京夫子庙的名小吃。以前不知道,反正现在是没有人直接拿豆腐干切丝了。都是用百叶(压得更薄的豆腐干)切丝,不需要八级刀工,我也能切到“火柴梗粗细”,就是慢点儿。

      挤干水分后,用麻油和酱油调味,撒上生姜丝就可以上席

      这个是酒席上的凉菜,不是小吃。都用酱油姜丝拌过了,还谈什么“口味清淡”?

      夫子庙的干丝都是连汤的,开洋鸡骨清汤。两块钱一碗,消磨20分钟,抵饿半个小时。

      • 家园 同感同感

        鄙人生在扬州西边、南京北边、属于安徽的那个县,从小也被维扬菜系养大,同属生活粗糙类。狮子头我们那从来不被称为狮子头,直呼“肉圆”是也。

        • 家园 这个有趣

          入声韵:天长方言属于江淮官话,而江淮官话的最大特点是保留中古的入声韵,入声收喉塞音韵尾。因此,天长方言比普通话多一个入声调,所以天长话共有5个单字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古全浊上声今归入去声,古次浊上声今归上声,古清去、浊去合并为去声,与普通话一致。此外还带有一个入声调。入声读音比较短促。

          给简单举个例子可否?

          • 家园 只有实践没有理论

            声调啥的都忘了,你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启发我一下。

        • 家园 环滁皆山也?
      • 家园 北方人说的豆腐皮就是大片儿、很薄的豆腐干;

        也就是比南方人做的“百叶皮”要厚一些。

        做豆腐皮,就是做豆腐的时候少倒些豆浆,然后压去水分。但不象做豆腐,还要再用刀划成块儿。整个一层“干豆腐”揭起来,就是豆腐皮。做好豆腐皮的关键是豆浆要过滤的很细,—— 豆浆里的豆渣多了,豆腐皮儿就会容易破,很难揭起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