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曾祖父之死 -- 往往外

共:💬355 🌺1578 🌵4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4
上页
                  • 家园 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

                    那些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和小镇,其实并不如想像中那般恬静善意,原本乡绅维持着的那点脆弱的道德被镇压掉后,除了白天大喇叭里义正词严的宣传及秩序外,就只剩余源自饥饿的自私,以及熟悉后的冷漠了。

                    我家乡的江南小城,如今这般的景色如画,教养敦厚,其实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灰暗阴雨天里木板铺面里散发出的绝望气息。

                    外公旧社会里是银匠,公私合营后私下里替人打个婴儿的满月银镯,就被告发成扰乱金融秩序(可笑的是4/50年后,我这孙辈俨然混入了金融监管队伍)。迫于生计去做建筑小工,在拆就房时中了丹毒早早去世,遗下三个未成年孩子,我妈最大也才刚读中专。上海的婶娘好心领养了两个,剩下腿有残疾的大舅,只好送到鞋匠那里做学徒,没爹妈的学徒被打得最惨,师傅气起来把钉鞋的针戳到他拇指里教训他。指望着过年吃的咸鱼夜里被猫叼了去,年三十望着空荡荡的祖屋房梁流泪过了一夜,这时哪里有热情的邻居和救苦救难的政府啊。

                    婶娘白天还要做工,领养的小舅只好寄放在她姐姐家跟几个孩子一起养,吃穿不够肯定是亏欠领养的孩子了。家里来客人一起吃饭,桌子上做给外人看,热情招呼我小舅“吃啊、吃啊”,桌子底下拼命踩我小舅的脚示意不准他吃。这都是不算太远的远亲了啊。

                    • 家园 留在大陆的老百姓生活艰难,去台湾的那部分人同样不容易

                      近年来有很多外省人发表了50-70年代在台湾的生活回忆文章,还有的拍摄了类似于《伟忠妈妈的眷村》这样的记录片。内容都是哭声一片。我私下常想:如果当年叛逃到台湾的那十几位解放军空军飞行员事先了解生活在台湾眷村的几十万国军眷属令人心酸的生存状况,他们还会“唾弃中共暴政、毅然投奔自由”吗?就这样在台湾还算是好的,生活更惨更艰难更受压迫的是人数占多数的台湾本省人。2000年台湾“政权轮替”,投票最狂热的就是这批本省人---那根本就是他们“第二次解放”啊!

                    • 家园 原本乡绅维持着的那点脆弱的道德

                      笑~,解放前有解放前的道德,解放后有解放后的道德,解放前有解放前的不道德,解放后有解放后的不道德。从宏观上讲如果乡绅维持的道德是那种所谓“民国范儿”的话,镇压他们是于国于民的大好事,至少51-52年开始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较解放前有了提升。从微观上讲,除了部分准殖民地区域外,“乡绅”以外的人士鲜有各种不公的抱怨,这就说明这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个家族的,而是规则变了,变天了。这是一轮适应规则的洗牌,感情上你可以不接受那个时期的规则,但是攻击规则的道德观就好像指责粪便为何不能吃一样可笑。

          • 家园 不需要那么多人,有一个管事的冷血就够了,其他人能怎么样呢

            左邻右舍得有吃的才行啊

            我也听奶奶他们讲过那段历史

            有些事真的没法相信的

            可偏偏就是真的

          • 家园 结合前面的文字还是可信的,他们家的生存环境一直都很险恶的

            ,也许还有很多事情楼主自己也不知道。

          • 家园 没有村革会,公社下级叫大队

            文革中公社这级才叫革委会,大队还是叫大队委,小的自然村叫生产队,比大队低一级

        • 家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可信。

    • 家园 花献真实的历史
    • 家园 献花,沙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4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