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中国动画片发展方向的思考 -- 回风舞雪

共:💬63 🌺205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化教育,责无旁贷。

        我觉得兄台的看法有点似是而非。

        人不学,不知道,苟不教,性乃迁。

        兄台既也知道庸俗剧泛滥,学生学习任务很重,看电视时间很少,难得打开电视看看,除了新闻,难道就不得不在众多的庸俗剧中随便挑一些将就着看看吗?

        自古以来,变法者难矣。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否则,变法何为?世事因形势而变,根据需要而调整。可以说,目前的动画产业仍然处于经济的逐利行为,自身仍需要提升、改进。如果以存在就是合理的,而不加以教育和引导,那么,皇帝世袭制、井田制应该还盛行在这世界上。农业社会的文化并不一定是落后的,现在是工业社会不错,但还不是工业文化社会,我觉得工业文明很是需要中华文化去引导,这个话题扯远了,就不具体论述了。

        动画片制作的好,制作的精美,制作的优秀,自然会吸引孩子、成年人去观看,并没有说要强制、填鸭式的逼迫人去接受。《功夫熊猫》、《花木兰》之类的动画片,其意境、思想也算不上多深刻吧,之所以成功,无非是制作精良,故事性还算可以。而中国的《喜羊羊》系列为何能获得很大的成功?我认为,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其他同时代的作品,更烂而已。

        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我辈责无旁贷。要不然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呢。知难而上,不以善小而不为,更何况这还算不上是不可为之事呢。

        再多啰嗦一句,当你去电影院看电影,看那些纯娱乐纯商业的电影,就不觉得有些无聊+空虚么?为什么《辛德勒的名单》、《兵临城下》等电影会成为经典,不正是因为其有文化、有精神支撑着嘛。我们是中华民族,是华夏子民,宋朝明朝灭亡的时候,民众不屈抗争慷慨赴死正是我们重要的文化精神,没有这种文化浇灌的民族,灭亡如印第安者,不知几多。未灭亡而如印度者,也可怜可叹。

        • 家园 别人不想被“你辈”教化,甚至想反过来教化你,奈何?

          一个没有商业传统的社会中,人们非此即彼,只会欣赏极端,写不出什么能真正代表大多数人共同价值观的东西。

          比如你,看不惯那些纯娱乐纯商业的电影,其实别人(很有可能还是大多数人民群众)还看不起你们这些看不惯那些纯娱乐纯商业的电影的人呢。为什么就不能是别人对了而你错了?

        • 家园 问题在于,你想教育出什么样的人

          我在此先简单的把你要教育出来的人划分为两类:有爱心的人,攻击性的人。

          国人的心态,我个人感觉是攻击性十足,比如仇富,仇官,竞争,死道友不死贫道等等。(个人感觉是这样:阶级斗争几十年之后,大家一起搁置争议,搞改革开放,求生存谋发展,但是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大家放手之后,发现原来是被忽悠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还不如继续搞阶级斗争。)

          我们渴望的是教育出来有爱心的孩子,我们的孩子热爱生活,我们的社会是个有爱的社会。

          但是我们的社会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攻击性的社会,并且我认为这样强烈的教育孩子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攻击的无意识表现。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时刻刻遭受着这样的攻击性教育。

          另外,不知道你是有意还是无意,你所举的正面例子(4部动画+电影)都是充满杀戮的电影。

          所以,你要做文化教育,你得说出来你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 家园 问题在于,你想教育出什么样的人

          我在此先简单的把你要教育出来的人划分为两类:有爱心的人,攻击性的人。

          国人的心态,我个人感觉是攻击性十足,比如仇富,仇官,竞争,死道友不死贫道等等。(个人感觉是这样:阶级斗争几十年之后,大家一起搁置争议,搞改革开放,求生存谋发展,但是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大家放手之后,发现原来是被忽悠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还不如继续搞阶级斗争。)

          我们渴望的是教育出来有爱心的孩子,我们的孩子热爱生活,我们的社会是个有爱的社会。

          但是我们的社会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攻击性的社会,并且我认为这样强烈的教育孩子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攻击的无意识表现。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时刻刻遭受着这样的攻击性教育。

          另外,不知道你是有意还是无意,你所举的正面例子(4部动画+电影)都是充满杀戮的电影。

          所以,你要做文化教育,你得说出来你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 家园 顶层被垃圾占领了

      本人就认识一堆这方面的达人,可惜都在广告公司、房产营销公司任职,而没有被那些动画公司收纳。

      顶层被垃圾占领了,再怎么优秀的人都懒得去掺和了。

    • 家园 动画片的弱智还和婆婆的管理有很大关系

      稍微敏感争议一些的动画片素材都不容易过审批,于是看到的只能是弱智和一团和气了。而且东瀛的动画发达是建立在强大的漫画业基础上的,题材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有这样的素材启发才有动画的有米下锅,这是现今中国动画所不具备的,后者必须不得不几乎每部新动画都得自己现搞制作题材和人设,很难形成规模化效应。

      • 家园 那啥,东瀛的动画是针对各个年龄层的

        中国的动画只是针对少年儿童的,不一样

        针对少年儿童的动画,要是有关部门不控制一下,家长都得有意见

        老兄的这个说法,我就有看法

        于是看到的只能是弱智和一团和气了

        “弱智”?你不能指望少年儿童都有咱们这么多的社会经历吧?

        “一团和气”又咋的了,难不成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戾气,各种暴力玩儿一遍

        • 家园 咱不要求高了

          机器猫这样的动画就做不出来么?这是真正的和气而不是做作的,有斗争也有团结。同龄孩子之间有争执有矛盾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解决正常反映出来才真正对孩子有好处。

          • 家园 唉,有些事儿,急不得,得慢慢来

            说实话,我这个年龄段的,年少时大都看过日本的动画片,像什么铁臂阿童木啊、花仙子啊、机器猫啊、圣斗士啊,在那个精神匮乏的年代逮着啥看啥,没得挑

            日本是一个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在动漫领域也是工业化创作,咱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暂时还赶不上,也可以理解嘛

            • 家园 看着那些粗制滥造矫揉造作的电视剧

              真心觉得这些钱还不如拿来发展动漫事业呢。。。

              • 家园 说白了,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乱

                这个“乱”,自五四打倒孔老二就开始了

                打倒一个意识形态,很容易,重建一个意识形态却很难

                仔细想一下,现在维持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不就是历史嘛(所以,我特别佩服太史公,没有他,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不好意思说出口),还有就是抗日

                我觉得,光靠历史活着(抗日也是历史嘛),不是好事儿,但最终该怎么走,不好说,今天的社会变化太快了,我不信能有人给指出一条明路(尤其是在咱们这个世俗主义的国度)

                • 家园 过去曾经很美丽

                  老兄反思过度了啊,从动画说到意识,觉的有股子邪气了。

                  网上有个4G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集的BT下载,推荐看看(应该不全,90年代后的就没有,文革时代的好像也没有)

                  看完之后,我倒是觉得和54关系不大,至少可以说任然存在过一个完整、自适的精神世界。

                  那些动画里充满了趣味的很多,例如那些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鲤鱼跳龙门、螳螂捕蝉...

                  寓言、寓教于乐的很多,不说一一了

                  天书奇谭值得一说,它本身很有趣味,造型、故事、人物的设计都很绝妙。而且是悲剧的结尾,在见仁见智的环境中,可以供文人们拿来诲淫诲盗,有所隐射。

                  而门铃、超级肥皂就应该是给大人看的小品,不适于孩子了。

                  也有我觉得不容易看懂的,九色鹿我就觉得有点总是少看了什么的意思。也许是形式上有美感却是缺乏趣味,立意上有教化却过于简单吧

                  孩子是应该有想象力的,一个小孩子抱着一本复活,只会得到黑衣人的一枪。孩子的世界也应该是美的,尽管孩子不会自己一开始就鉴赏,但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浸淫,却似有区别的。

                  我虽然涉世浅薄,但是从书本、电视里,觉得现在的时代比80年代保守了。娱乐带来的是愚乐,不知道执掌教化的部门是否有类似想法。当然了,动多了脑经也的确是苦恼。

                  我想,如果现在用这些我小时候的片子给我的孩子看,是不是很怪异呢?毕竟孩子们需要共同的话题。我自己收藏的宝贝竞争不过市场啊

                  儿童文化的短供,恐怕不是新鲜事物。我小学的时候唱的歌,音乐课上教的歌,当时不也都不新么。这个问题似乎90年代末期就有人提到了

                  • 家园 过去的美丽其实是闭关保护的结果

                    当时日本的动画还没大量引进,引进以后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东瀛的中长篇连载动画把国内动画拉下不止一个档次,这一块恰恰是广告收入的大头,国内动画严重缺乏写好本子的原创人才,不得不去找老祖宗,很多国内的动画人才后来不是转行就是给东瀛动画外围打工了。

                    • 家园 我觉得不是保护的问题

                      不是保护的问题,而是创作理念的差异。

                      像是柯南、火影忍者那样的长片,只能是市场的产物,而且是日本这种漫画连载、动画电视剧集十分受欢迎的环境下的产物,这个在当时国内是不存在这样的概念的。

                      如果以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的肇始源流的话,那么他们也应该首先以动画电影为创作形式,而非电视时代的长篇。中国电视机的普及是80年代吧。即是有中日文化交流,也不一定会让中国的创作者走上日本式的道路。

                      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漫画动画往往是孪生的,而中国连环画和动画似乎缺少联系,各自为战,双双衰落。

                      国内的片子,不少是很有文人气息的作品,我觉得从立意、美术的角度,是强于日本的。火影我是没有看过,据说看过的人已经到了快吐的地步了。

                      作为一种带有文人基因的作品,显得更加有手工业的特点。在没有计算机技术的情况下,像是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水墨动画怕是做不出长篇的。线条加单色块的形式表现内容,这对于中国动画而言是后来的事物了,原本的例如九色鹿那样,显然是要高出许多的。

                      日本漫画中那种筛网的使用,明显就是一种工业产品的标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