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寒门也难出贵子 -- 领班军机

共:💬16 🌺1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美国寒门也难出贵子

    最近国内论坛上讨论的沸沸扬扬的寒门难出贵子,其实也不是中国独有的情况,我注意到美国人最近一段也在检讨他们的寒门出贵子的机会降低了。在这里稍微总结几篇美国媒体的文章。

    去年Paul Krugman在纽约时报的blog The Great Gatsby curve上引用并讨论了盖茨比曲线,横轴是基尼系数,表示社会不公平程度,大概是图方便他用的是1985年的老图。点看全图

    纵轴是代际收入灵活度(intergeneration earning elasticity),简单说就是你爹的收入增长1%,你的收入能变化多少,这个数越高说明社会流动性越差,美国的数字是0.55%,你爹往前走一步能带动你往前走半步,比其他欧洲各国都要高。而且从图上看,社会不公平程度跟社会流动性是强烈的反关联的,因为现代美国社会不公平程度远远高于他们的父辈,所以社会流动性也远低于他们父辈的时代。最后克老总结: very illuminating----and disturbing

    今年6月18号的大西洋月刊(The Altantics)上面也有一篇文章《安息吧,美国梦?为啥穷人这么难翻身?》RIP, American Dream? Why It's So Hard for the Poor to Get Ahead Today文章首先提到美国梦并没有死,只是搬到丹麦去了。文章引用布鲁金斯学院的报告指出:美国的社会不公和阶级固化已经超过了欧洲,阶层分化越来越大,跨越阶层的楼梯也越来越窄。作者分析了顶尖的1%高富帅们为什么现在能把屌丝们越甩越远,然后列举了几个元凶:现代技术让赢者通吃,给华尔街的法律松绑,全球化,高收入者减税等等。 作者接着提到,现在高富帅白富美们不单单是赚得多了,他们居然还互相通婚!一个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教授估计,如果没有这种强强联手的婚姻,社会不公平程度会降低25到30%。有钱的父母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教育子女,穷人家的孩子也输在起跑线上了。

    点看全图

    上一张社会流动性跟家庭出身和教育的关联图,根据收入分布每隔20%分成5档,横轴是家庭出身,纵轴是自己最后的社会阶层归宿,蓝色的是有大学文凭的,红色是没有大学毕业的。可以看到社会底层20%出生的小孩如果没有读大学就只有3%的人能跳到顶层。最高阶层的子女如果读了大学就有51%的机会留在最高收入层。美国的阶层固化已经很明显的显示在这张图里面了。

    前天大西洋月刊又刊登了一篇文章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阶层固化的因素。《郊区为什么是美国梦碎的地方》Why are the suburbs where the American Dream goes to die? 先上一张美国社会流动性的地图点看全图

    各种颜色显示的是从收入最低的1/5家庭跳到最高1/5收入家庭的机会,红色表示机会渺茫,蓝色表示流动性高。可以看到美国南部跟铁锈带是重灾区,(为毛这里人翻不了身呢?想想都是些什么族裔聚集在那里)。文章引用哈佛跟伯克利的几位研究人员的结果显示跟社会流动性最相关的是:社区人口密度,双亲家庭数,中小学质量,对宗教或社区团体的参与度。

    接着他们引用了Paul Krugman的一张图,显示了人口密度跟社会流动性是强烈相关的,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穷人翻身的机会就大。

    点看全图

    接着又上一张图是黑人比例跟人口密度的关联图,黑人多的地方人口密度就低,进而可以推导出社会流动性就差。作者总结的原因是黑人区的白人不愿意投入资源提高公共交通,防止黑人可以流窜到自己居住的郊区。但薄弱的基础设施又会反过来阻碍阶级流动,不单是黑人,住在那里的白人的也不容易翻身。

    点看全图

    最后结论是城市才是追求幸福跟事业最好的地方。

    通宝推:晴空一鹤,知行合一,玉垒关2,舞动人生,桥上,何求,南加菜帮主,
    • 家园 这些讨论都掩盖了一个事实

      社会流动性是需要消耗资源来维持的,从数学意义上说,维持一个固化的社会,成本是最低的。标杆就是印度,国内很多人无比羡慕印度社会的超级稳定性和低碳环保。

      另一个极端,就是寒门出来的都是贵子,但是这种社会需要消耗的资源恐怕不是地球所能承受的,所以暂时不可能出现。

      相对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流动性还是是比较高的,但是西方国家流动性高和富强繁荣是鸡和蛋的关系,并不能单纯地断定,先搞出一个高流动的体系,随后就能发达起来。

      东亚各国的流动性应该是中等水平,所以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相对固化的社会就会阻碍国家发展,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一般已经是建国多年,制度稳固了,没有1929年那种程度的冲击,很难自我调整了。所以这些年日本人就只能一直硬挺着,不上也不下。

      当然,还有另一个增加流动性的途径——革命,不论文武,只要革命胜利,都能大大提高社会的流动性,只要能咬牙挺到胜利,前途是光明的,但是整个社会需要支付的成本么,呵呵呵,不说也罢。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欧巴马一出,就把脸打了

      国内除了革命没法子

      • 家园 HJT比奥巴马更寒门
      • 家园 个例只是个例,不改变统计结果

        Obama跟传统的美国黑人不一样,他从小就是在被白人外祖母养大的,十几岁之前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黑人,只是后来发现当黑人有好处才开始改口,因为从小就不是黑人的生活环境,他才没有染上美国黑人的那些坏习惯。

        不过即使他是传统黑人区长大的,也有一定概率上升到社会顶层

      • 家园 Obama 的外婆是某银行的高管

        忘记是井大或别人介绍过Obama的家庭背景,他从小上的是贵族学校。

        • 家园 obama大学前上过的学校

          obama还是上过两年公立学校的(66-67, 70-71)。

          Kindergarten 1966–1967 Noelani Elementary School Honolulu, Hawaii Public

          1st-3rd grade 1968–1970 St. Francis Assisi Jakarta, Indonesia Private

          Catholic

          4th grade 1970–1971 State Elementary School Menteng 01 Jakarta, Indonesia Public

          5th-12th grade 1971–1979 Punahou School Honolulu, Hawaii Private

          obama大学前待的最长的学校是Punahou School,根据wiki上的资料,该校目前一年学费19200,跟美国顶尖私校每年3、4万美元的学费比还有差距,但在当地是收费最贵的私校。

    • 家园 蛋疼的社会学啊

      一张社会流动性跟家庭出身和教育的关联图,根据收入分布每隔20%分成5档,横轴是家庭出身,纵轴是自己最后的社会阶层归宿,蓝色的是有大学文凭的,红色是没有大学毕业的。可以看到社会底层20%出生的小孩如果没有读大学就只有3%的人能跳到顶层。最高阶层的子女如果读了大学就有51%的机会留在最高收入层。美国的阶层固化已经很明显的显示在这张图里面了。

      这这,考虑到社会的金字塔结构,越往上,人数越少,人数较多的低层人士往上窜的百分比必然比较小吧,是否‘固化’还是该跟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才更有说服力。

      接着他们引用了Paul Krugman的一张图,显示了人口密度跟社会流动性是强烈相关的,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穷人翻身的机会就大。

      这难道不也该跟地区经济情况有关,我就不信那些老铁锈地区原来会人口密度小,公共设施不完善。。。还不是老经济区衰败,经济不振才有现在这状况。

      接着又上一张图是黑人比例跟人口密度的关联图,黑人多的地方人口密度就低,进而可以推导出社会流动性就差。作者总结的原因是黑人区的白人不愿意投入资源提高公共交通,防止黑人可以流窜到自己居住的郊区。但薄弱的基础设施又会反过来阻碍阶级流动,不单是黑人,住在那里的白人的也不容易翻身。

      社会流动性跟公共交通关系大吗?难道不是住房,公寓价钱的关系才导致穷人住不起好区?我就不信基础设施‘好的’旧金山,好区会留得住那些穷人。。。

      • 家园 图表里的人群可不是按照金字塔结构划分的,而是按照五等分

        图表里的人群可不是按照金字塔结构划分的,而是按照五等分,所以还是有说服力的。

        另外,关于社会流动性跟公共交通的关系,如果是严谨的学术期刊,通常要控制很多其他因素的。

      • 家园 最后一篇文章的观点我也觉得有点牵强

        经济情况变差是因,人口密度减少是果,穷人翻身机会减少也是果。

        那篇文章后来扯了公共交通跟翻身机会的关系我也觉得很牵强。但我绝对相信黑人多的地方社会流动性差,那些黑人不能改变自身的阶层跟外因无关,是他们自身没有动力去改变,宁愿整天在街上闲逛也不愿找个正经工作,才是他们一直贫穷的原因。

        • 家园 也不能都怨他们自己,

          那些黑人不能改变自身的阶层跟外因无关,是他们自身没有动力去改变,宁愿整天在街上闲逛也不愿找个正经工作,才是他们一直贫穷的原因。

          this is debatable.

          General Colin Powell 现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为一些黑人区的孩子们打开眼界,带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树立不同的榜样。参加过他的 program 的一些黑人小孩说:我们从小看到的最多的就是街头的毒贩子和混混,没有见过律师、医生和将军。

          身边没有实实在在的榜样,空想很难变成现实。 黑人区的学校里也好不到哪儿去,警察站岗,老师带枪,黑帮横行,成堆的 teenage mothers,......。

          所以,愿与不愿,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 家园 中国的笨孩子在加拿大能当消防员

      爱运动不爱念书,体力好,各门功课都是B-,数学不好(相对其他中国孩子),快高中毕业了,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当消防队员问题不大。

      爹妈开店,有自己生意,有车有房,孩子也不打算上好大学了,混个本地中位数收入的普通工作就行了。

      比较十年前揣着三五千加元来这里的典型老移民,(他家是孩子不机灵,为了教育操心移民的。来了看了,孩子念书确实比较吃力,欢迎班呆了两年。)你说他们的生活,比起十年前,一个月两千,有小房子没车的生活,算不算进步呢?

      只要不是一肚子的抱怨(比如黑人),不偷懒,有起码的知识和道德,北美的机会还是比国内多的。而心理上的淡定和压力小,更是国内找不到的。

      上升通道都不容易,经济萧条期对华人其实更好,因为华人一般都有储蓄。

      移动设备的普及对社会的流动性有负面的影响,而且很大,因为很多人的圈子,决定了这个人无法摆脱周边的人而独自离开,尤其是小年轻,跟了一群抽大麻的整天非死不可,回头脑子就烧坏了……

    • 家园 Why there isn't NYC?

      in the last 2 figs?

      • 家园 大概是NYC人口密度太大,会画到表外去

        我刚才在wikipedia上查了一下Demographics of New York City, 发现是26k/sq miles,密度远远大于其他城市。穷人翻身的机会也只有9.7%,跟LA差不多,人口密度却是LA的3倍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