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过去的龙年看未来的中国(连载) -- diamond

共:💬1615 🌺32110 🌵1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尽管对毛主席无比推崇,还是不得不说,他老人家并没有搞懂《资本论》,以为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就是公有制,于是把国家资本主义当成了社会主义,以为取消市场就可以消灭资本主义,以为社会主义就是按劳分配,以为可以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其实并非如此
                【对毛主席的这段结论有些肤浅了】

                首先,公有不等于国有。马克思所说的“公有制”,关键在这个“公”字,指的是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所公有,即土地、工厂等等不被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占有。而全民所有也好,集体所有也好,和私人所有一样,都是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对立的私有制形式。集体所有制,本质就是私有制,否则各种股份公司就都是社会主义的了。至于全民所有制,其实是全国人民平均持股的中华人民共和股份公司,政府充当了实际上的所有人,并非马克思之公有制。马克思的“公”指的是全社会,至少是覆盖主要生产力的大部分人类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而不是被某个政府、某个国家、某一群人民占有。所以,他说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同时举行才能成功。因为只有如此,才足够大、足够“公”,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方式的社会化大生产。并不是说把全中国人的“私”统统合在一起,成立一个国有公司,就可以“化私为公”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超大型的股份制企业罢了,和整个人类社会相比,仍然是一个小“私”

                【股份制当然是一种实现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方法,可以认为他是一种社会主义成分;在这里,要警惕概念游戏,很显然,在楼主的话语系统中,“社会主义”是一种高度纯净的东西,所以才会把国有、集体所有、股份制……等等,全都排除在外】

                【我以为,例如一项劳动,需要50人来协同,而这50个人共同占有这个劳动所需的生产资料,那么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如果一项劳动,需要500人来协同,而这500个人共同占有这个劳动所需的生产资料,那么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如果一项劳动,需要50万人来协同,而这50万个人共同占有这个劳动所需的生产资料,那么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继续下去,如果一项劳动,它不但需要许多人来协同,不但这些直接的劳动参与者共同占有这个劳动所需的生产资料,而且它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运作中,是系统重要性的,而且政府也就是公权力,对它的有效运作所需的公权力必要干预到位了,那么这就是社会主义的】

                接下来,把国有当成公有,其结果就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达成社会主义。以为有国家(政府)做主,就不会让工人吃亏,就可以消灭剥削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工人的待遇、地位就不必多说了。政府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好”资本家的角色。但是,既然是资本主义,就要按符合资本主义规律的方式去办事,否则就会受惩罚。过去中国搞的统购统销、统一工资、统一定价,搞成了平均主义,违反了资本主义的价值规律,市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于是产品数十年一贯制,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在农村就是人民公社、计工分等等,同样令人缺乏干劲。不可否认,土地集体所有制保护了小农经济免受破产冲击,那个时代也搞成了很多农田水利建设。但中国的农业还是小生产方式,远未达到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所以搞不成社会主义,反倒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更适用,后来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当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其问题,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统购统销与提高对剩余的汲取能力有关,与平均主义关系不大;人民公社与提高对剩余的汲取能力有关,也的确包含一种公有化过度的失误,在无力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依然是小农生产模式的情况下,家庭承包的确才是适合的办法】

                【消灭剥削什么的说法有些幼稚,其实当年很多安排,根本没有消灭剥削的考虑,对群众可能讲了这样的话,其实可以算是一种忽悠(既是忽悠,也不是忽悠;既可以是忽悠,也可以不是忽悠;这其实主要不是有当时的领导集体怎么讲乃至怎么想决定的,而是由未来发展成果怎么共享决定的;当然,在我心中,我认为太祖一代“消灭剥削”的话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给了群众精神上的满足;实际上倒是考虑如何最大限度汲取剩余(也就是剥削)考虑的很多,因为大规模的、高速的工业化需要的剩余实在是太多了】

                【缺乏干劲,产品数十年一贯制神马的,形成的原因也很复杂,一般来说,西方的模式下,也会出现这种问题,典型的就是大企业病老企业病,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微软、思科……可以列一长串名字,病症发作时,企业产品不是了无新意,就是附加一堆消费者不感兴趣的东西或者功能;但是邓公上台后,为了推恩散势,推动变革,消弭变革的阻力,这些都被说成了旧模式的弊端;这是当时的需要,现在已经没必要继续这么讲了,继续如此,反而会造成“某某某某,一改就灵”的错误想法,结果瞎折腾】

                其次,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推导,社会主义不是市场经济、商品交换、按劳分配,而是没有市场和商品,劳动产品实行等劳交换,即基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交换,用社会有效劳动,换取包含等量劳动的产品,以此实现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一般劳动、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等更基本的经济规律。最后这两条是维持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才是市场经济、商品交换、按劳分配(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实行的是等价交换,即产品在市场上作为商品出售,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也能实现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一般劳动、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但经济会发生周期性波动,乃至危机。老毛晚年的时候也有些认识到这一点了,于是才有了“八级工资,按劳分配,货币交换,和旧社会没什么两样”的话。

                【老马的年代,货币还没有这么复杂,生产的复杂度也要低得多,他把整个社会生产的组织看的过于简单,并且提出计划经济,是很有可能的;不必把他的这种对社会生产的具体组织方法的设想神化,与此类似的还有老马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明显对欧洲之外的社会发展实践所体现的东西,没有总结进去,尤其是中国的发展阶段,封建社会是很难概括的;与此类似的还有老马对货币与金银的关系的论述;所以对于老马的具体结论,个人认为不要太过看重】【老马的时代,连头号霸主英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也还在进行中,英国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双双过半,是哪一年的事情来着?】【所以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如果像古兰经一样,一千多年前说四妻四妾,现在也说四妻四妾,僵化成那样子,那就惨了】

                【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固然有许多“只有在老马生活的那个时代才成立”的东西;但迄今为止,其中绝大部分论述依然适用;藐视老马的那一套东西,处处排斥,乃至反着来,死的会很快的。实际上,如果你熟读老马的经典著作,然后大量去看老美的政客们对他们实践问题的辩论、演讲,你会发现,虽然老美口头丝毫不提马克思主义,更不可能承认他们是老马的信徒,但是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方式,却跟马克思的一套十分和谐、毫无违和感……】

                最后,前苏联和中国都属于无产阶级在落后的农业国夺取政权,以为只要无产阶级掌权、生产资料国有就是社会主义了,就可保江山万代永不变色了。殊不知,没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立不住的,在农业国、初级工业国,甚至大工业国,没有足够发达、足够范围的工业体系,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于是前苏联终于还是倒下了,并且陷入了去工业化的境地。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改革了国家资本主义,开放了自由资本主义(市场、商品、承包、个体户、私企),反倒是蒸蒸日上。坦率地说,这就是变色,这就是资本主义,但还算不是金融资本主义,中国目前还是以实业为基础,金融只是辅助手段;也不同于官僚资本主义,毕竟和解放前四大家族控制下的那种官僚资本主义还是不一样的,姑且算是个国家资本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的混合体吧。
                【还是那句话,不能“我麻痹的我麻痹的”;兔子是学习了西方一些比较好的做法,但西方也学习了社会主义不少做法,大家彼此彼此】【苏联倒下十分复杂,不是楼主这里的说法所能概括的】

                通宝推:赵沐浴,吹西门的雪,
              • 家园 事实上,经过各国之间的竞争

                事实上,经过各国之间的竞争,各阵营之间的竞争,各种发展模式、制度模式,都在相互学习,自我否定一些不合理不符合发展要求的成分,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在我看来,你可以说是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汲取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合理的部分,掺杂了许多“资本主义成分”;“资本主义国家”也汲取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合理的部分,掺杂了许多“社会主义成分”。例如老美就搞了大量的员工持股(不是我们国内许多骗子包装成员工持股的MBO,而是真正的普通员工的持股),至于社会福利,失业救济,什么的就更不用讲了,所以社会上才有“老美比中国还社会主义”的议论。

                事实上,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只有社会化大生产才是充分必要的。而诸如理发之类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可能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活动,搞什么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只能是乱点鸳鸯谱、拉郎配,除非有特殊的历史背景需要(例如建国时为了提高对小农生产剩余的汲取能力),不然是根本不能搞得,搞了反而更糟。

                而对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东西,对于散伙了就无法生产的东西,不搞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也是不行的;对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社会化大生产活动,不搞一定程度的国有化,也是不行的。

                老美这轮经济危机中,大批的企业需要国家的救济,耗费了全体纳税人大量的财富。但是竟然管控不了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严重亏损的时候,拿着纳税人的钱给自己大发奖金;而这些企业,遇到经济危机就拿纳税人的钱填补亏空;经济危机过去后,又成为少数资本家发财的工具,纳税人却没啥好处。这种现象,长期而言,是必然要得到纠正的。纠正的方向,就是在制度设计中,国家,或者说公权力,要得到干预这种破事的权利,必须消灭一些企业利用“大到不能倒”就地躺倒、好吃懒做、勒索全体纳税人的阻碍生产力发展乃至是生产力倒退的现象。如果这个实现了,我们要讲,这标志着,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背景下,生产力发展阶段要求社会主义成分的进一步扩张。

                如果不是朝着这个方向,而是反方向的。例如又来了几轮经济周期,反反复复都是这种情况(老美现在的情况,系统重要性企业拿着全体纳税人的钱给自己大发奖金神马的),然后普通民众努了,游行示威,甚至直接冲到这些企业找这些老板的麻烦,然后受到镇压。那么,这就是这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激化了;那么,这也就是妥妥的老美国家机器的阶级属性凸显了。

                没有这种激化的话,老美的国家机器,依然显示的是其公共属性;激化后,就凸显了阶级属性,凸显了这个国家机器是属于资本家集团私有的。这种阶级矛盾的恶化,随之而来产生的革命,就是妥妥的社会主义革命——当然,到时候老美资本家自行改良或者成功镇压革命后赶紧改良,度过危机的话,大家可以放心,老美资本家也不会就说“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啦”,照样会自称“资本主义”;这跟老美历史上精英集团历次面临重大危机后,一边改良一边继续“俺们伟大的资本主义啥啥啥”是一样的道理;人家是从来不会“我麻痹的我麻痹的”;全世界都是五一劳动节,纪念当年老美五月屠杀罢工的工人阶级;老美人家就是九月过劳动节,嗯哪~

                而面对这些问题的,并非只有老美一个;实际上,只要生产力发展水平类似,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哪个国家,哪种模式,对这个问题处理得好;那个国家,那种模式,就发展的快,发展的顺利,就在国家竞争中占据上风。如果这个国家是中国,那就叫做“显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通宝推:流云天下,铁手,diamond,
              • 家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做好自己眼前的事就好了,讨论太过遥远的事情,意义不大。

                建国后第一个30年的事情,在我看来,有当时的背景。因为我对当年的事情了解不多,看不到太多当时的资料,所以也只能猜测。

                例如土改和公社,在我看来是一种推恩散势的做法。也就是,要搞工业化了,而且是要最大限度的提取全国的财力物力来搞,那么跟掌控这些财力物力的既得利益集团打交道就成为不可避免。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不说一定反对搞工业化吧,讨价还价、趁势扩大自身利益是自然而然的。甚至可以说,你不动它的经济基础的话,他们想要政府由他们的利益代言人组成,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也是印度等等其他失败国家(姑且这么骂印度O(∩_∩)O哈哈~),在工业化路子上给我们看到的事实【对于“大户”群体,这无疑是其个人及其家族命运的噩梦;他们不仅被剥夺了经济基础,被夺走了他们原本拥有的远高于普通民众的财富,而且相当长时期内还在政治上低人一等(政治贱民)。但即使如此,许多“大户”最终还是理解了TG的这种做法,甚至从心底里支持TG为了国家命运这样做,例如忙总。当然,并非所有大户都能实现这样的转变,不计前嫌;有些大户的后裔到现在都还耿耿于怀】

                那么为了干脆利落的推进工业化,就必须打破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经济基础,消灭他们“作威作福”讨价还价的本钱,推恩散势。在建国初的发展水平下,也就是土地和农业。全部平均分配,老百姓在欢呼,大户敢反对吗?跟所有人作对,喀嚓你还不是玩的,喀嚓了你,大家都在欢呼,出殡都没人送,还要吐唾沫的吧。

                然后又搞集体化,其实是把这些经济基础,又顺着TG的架构拢起来,这样就把经济基础重组到TG手里来了,说白了是李代桃僵。然后就可以最大限度提取剩余搞工业化了。

                说公有化后农民积极性下降,导致农业生产上不去什么的,这是邓公上来后,搞第二次推恩散势的时候,大家大肆宣扬的。到底是真是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首先,公有不等于国有。马克思所说的“公有制”,关键在这个“公”字,指的是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所公有,即土地、工厂等等不被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占有。而全民所有也好,集体所有也好,和私人所有一样,都是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对立的私有制形式。集体所有制,本质就是私有制,否则各种股份公司就都是社会主义的了。至于全民所有制,其实是全国人民平均持股的中华人民共和股份公司,政府充当了实际上的所有人,并非马克思之公有制。马克思的“公”指的是全社会,至少是覆盖主要生产力的大部分人类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而不是被某个政府、某个国家、某一群人民占有。所以,他说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同时举行才能成功。因为只有如此,才足够大、足够“公”,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方式的社会化大生产。并不是说把全中国人的“私”统统合在一起,成立一个国有公司,就可以“化私为公”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超大型的股份制企业罢了,和整个人类社会相比,仍然是一个小“私”。

                这一段话太“机械”了。按照这个标准,社会主义根本没办法搞,譬如理发这个行业,那得啥时候科技突然吃饱了撑的,才搞出个什么发明,然后复杂的流水线,层层分解的操作配合,然后理发也施行社会化大生产了。与理发类似的生产活动还多得很,那么既然这么多生产活动都无法社会化大生产模式来做,那么社会主义永远也不会实现。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没有必要看各国口头怎么讲自己。这种口头称呼,很大程度上类似于“不许骂我八辈祖宗”;老祖宗自称资本主义,所以我们还要自称资本主义;老祖宗自称社会主义,所以我们还要自称社会主义。事实上,按照老美的现行法律和社会规范,当年老美的老祖宗的很多干法,到今天都属于要枪毙或者进牢房的;也就是说,老美自己都把这些做法否定了,但是,他还是要自称资本主义。这就是一种“你妈比的你妈比的”,但是不能“我麻痹的我麻痹的”。谁要是傻乎乎的“我麻痹的我麻痹的”,大家都要笑话他傻逼,然后他也没法混了。

                通宝推:流云天下,
                • 家园 中国的一干公知的做派就是如此

                  中国的一干公知的做派就是如此:天天唱“我麻痹的我麻痹的”,然后还要催着所有人一起唱,不唱的都是五毛。

              • 家园 毛时代没有国有企业,是国营企业,改开以后才改的吧
              • 家园 很难说是东哥没读懂《资本论》,还是他根本不是书生

                很难说是东哥没读懂《资本论》,还是他根本不是按图索骥的书生,只能用中国的办法来改造中国

                教科书(注:毛评论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承认我们搞国家资本主义是对的,但是,它没有写清楚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和阶段,它也没有吸收我们所说的公私合营是四分之三的社会主义这个意思。现在来说,已经不是四分之三,而是十分之九,甚至更多了。

                我们是联合农民来反对资本家。而列宁在一个时期曾经说过,宁愿同资本家打交道,想把资本主义变成国家资本主义,来对付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这种不同的政策,是由不同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毛对于两国资本改造的认识是很清楚的,至于为什么中国是联合农民消灭官僚资本,而苏联联合大资本消灭小资产阶级,就跟问为什么中国革命的同盟军是广大农民而不是城市市民一样?没办法,农民确实是愚昧狭隘和落后生产力的代表,但谁让当时的中国就是个农业国,最大的人口数量是农民,最长的历史是农业生产的历史?毛不是不想搞社会化大生产,不想为社会主义培养大量无产阶级接班人——其实这些也都是次要的——直接说毛不是不想把中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只要最大的工业国在,其上的生产方式就必然是为之配套的。但基础就是那样,怎么在那样的基础上开始工业化建设才是问题。如果毛真的就那点水平,连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都不理解,认为“可以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那么他顶多就会忽悠个类似“闯王来了不纳粮”一类原始平均主义的口号,然后像穆巴拉克一样靠出卖国家的部分主权换取大国的粮食援助,然后给民众分发大饼,尤其是给自己的基本盘农民们增加福利,而不是硬生生的靠剪刀差,从农民的嘴里抠出一点点资本,用来启动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评判人的思想看法,总要从其行为来入手,从东哥建国后的做法看,他根本没把农业国当建设社会主义的土壤,而是一心要将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目的如果能得到认同,具体到方法,自由市场与门户开放在民国已经盛行了很久,但是工业化的苗头一点儿不见。记得沈从文的文章里讲到他们老家偏远的湘西,用的油灯油也是顺江运来的美孚的油;更有公知讲到30年代四川、云南的中等人家都用过力士香皂,而改开后中国人又将力士香皂当个宝,以此嘲笑建国前30年的老土闭塞与落后——在这种外有大资本无孔不入、内基本小农生产的情况下,如果你在东哥的位子上,你将怎么进行工业化建设?然后还能让现在的坐在书斋处处要求“最优”的经济学家满意?

                另外,“国有”和“公有”的区别恐怕东哥未必不知。原来的概念是“公有国营”,勉强将“国有”和“公有”划等号,那也是因为“国”是无产阶级工农联合的国,对此东哥说

                这里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而现今将“公有”说为“国有”,然后用官僚资本化的“国有”狠狠的打“公有”的脸,再鼓吹就是“民营”也就是私有好的“主流经济学家”们的论调,其基础就在于“国”的性质的异化:从无产阶级工农联合变成了官僚资产阶级,因而那些“公有国营”性质的企业就成“官僚资本”性质,当然最后又成了“私有资本”,多么一脉相承的逻辑,竟然有人认为那些国字头的官僚资本不愿意更进一步,落入私人腰包。当然,对于此,东哥也不是看不到

                这段的最后一句话讲得好。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做工作。我们的经验,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而看成干部的。干部的老爷态度使工人不愿意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而且破坏劳动纪律的往往首先是那些老爷们。不能以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用做工作 ,就自然会出现劳动者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创造性合作。

                我很担心我们的干部子弟,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

                反对平均主义,是正确的;反过头了,会发生个人主义。过分悬殊也是不对的。我们的提法是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过分悬殊。

                然后呢,这些苗头愈演愈烈,然后东哥开始了他人生第二件大事,步入辉煌或者步入毁灭,留待后人评说。

                以上的引用都是东哥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不知别的读者作何感想,反正我看完后,就认识到东哥不是一个不懂经济不懂工业的土包子(土的是我自己)。谦虚点、或者矫情点说,东哥的智慧不是他自己的,是共产党人思想的结晶。而斯诺在偏僻穷苦愚昧荒凉的陕北见到共产党人和红军时,这支队伍不是白莲教红灯照那样应该出现在这样的土壤的队伍,斯诺是这样描写的

                前已强调指出西北没有任何有重要意义的机器工业,这个地区比中国东部一些地区受到的工业化影响要少得多,它主要是农业和畜牧区,好几个世纪以来,文化趋于停滞状态,虽然现在存在的许多经济上的弊端无疑地是半工业化城市中经济情况变化的反映。但是红军本身就是“工业化”对中国的影响的显著产物,它对这里化石般的文化所带来的思想震荡确确实实是革命性质的。

                但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共产党有可能组织大大超过社会主义经济初生时期的政治体制,对此他们自然只能从未来角度来加以考虑,以期有朝一日他们有可能在大城市中取得政权,那时他们可以把外国租界中的工业基地接过手来,从而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奠定基础。在此以前,他们在农村地区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解决农民的当前问题--土地和租税。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象俄国以前的民粹派反动纲领,但是,其根本不同之处在于这个事实: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只把分配土地看成是建设群众基础的一个阶段,使他们能够发展革命斗争,以夺取政权和最后实现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革的一种策略。届时集体化就势所难免。

                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一九三一年就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法律》中详细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提到“最高纲领”的话清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建设一个真正的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在此以前,必须记住,红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一直不过是一种非常临时性的过渡。甚至在江西,也完全是如此。由于苏区从一开始起就得为生存而战,他们的主要任务一直是建设一个军事政治根据地,以便在更广泛、更深刻地规模上扩大革命,而不是“在中国试行共产主义”,而有不少人却以为这就是共产党在他们小小的被封锁的地区中在尝试的事情。

                如果说“以为可以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延安的一群土鳖残匪是不同意的。

                通宝推:清风居士,破鱼,燕人,不会游泳的鲨鱼,wage,大胖子,知行合一,阴霾信仰,删ID走人,陈王奋起,独立寒秋HK,二至,摇曳凡尘,楚庄王,普通劳动者,inconsequent,发了胖的罗密欧,三笑,天涯睡客,回旋镖,夏级核潜艇,呼呼噜噜,桥上,
              • 家园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是完全对立的

                社会主义中可以存在市场经济,而且中国也不完全是市场经济,比如有便宜的公交、城市补贴农村的手机资费、政府的投资。要在资本主义之外创造出一种有效而且没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恐怕是不可能的。国家要关心全局,由国家来掌握经济可以解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还是很有意义的。

          • 家园 中国的未来-答Diamond (一)

            赐教不敢,但很高兴能和你交流。

            先说几句题外话。我们的立场差不多,大家都希望中国向好的方面走。从个人的情感来说,我很喜欢看你这篇大作,很振奋。不过,我觉得不能赞同你的结论。在我看来,中国的未来,不一定是星辰大海。

            很显然,这样想的大有人在。美国某位堂主叫盖茨的说了,鄙视美国的国家,都躺在历史的垃圾堆里了。美国人的垃圾箱里确实躺着不少东西,包括老欧洲的傲慢和日本人的狂妄。盖茨的话,是有历史支持的。不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可以很快意的把这句话扔回去,因为鄙视中国人的族群也很多,但也都躺在历史的垃圾堆里了。不过我建议这个威胁还是留下,就算是美国躺倒中国的垃圾堆里了,中国也有可能躺在历史的垃圾堆里。不是有很多人说中国的今天,就是美国的昨天吗?那么中国的明天,是不是美国的今天呢?如果是这样,中国的明天和星辰大海有一毛钱的关系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出路何在?或者说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如果我们不打算嘲笑这个提法的话-出路何在?

            在我看来,中国未来不走金融资本主义的路,是很难的。中国走金融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格恰恰被你的文章所证明:实际上这条路也很难,也就是中国才有资格走的。

            在接下来诸多负面的让人(包括我自己)沮丧的事实里,我还是想提出一点略微不同的观察。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人才是骨骼,物流是组织,而资本就是血液。新中国之初,恰如一副白骨,但是成长了六十年,竟然再造血肉。而且并没有像僵尸一样,吞噬其他的血肉,生生的自我再造了一番。这一奇迹般的事实,让我觉得中国有一丝走出金融资本主义宿命的可能。振奋于此,我希望未来证明自己错了,则谢天谢地!

            通宝推:不懂中,浣花岛主,diamond,
            • 家园 提倡兔子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提倡兔子的未来是星辰大海的人很多,但是并非都是一个意思。这个提法有点浪漫主义,也有“志高当存远”的意思,也有点契合人类正踏在太空时代的门槛上的时代背景的意思。

              对我来说,支持这个提法,除了上述理由外,也有点以下的意思: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于实现的那一天,我们过剩的精力,应当相当部分放在走向星辰大海上;而不是学老美等过去的列强的坏例子,到处打这个打那个,多行不义;也就是未来把过剩的精力放在发展科技这类既利己(本民族)同时又是人类共同福祉的事情上(这方面的进步,不管具体是谁搞出来的,总是人类共同的人类智慧和知识财富的积累);而不是把过剩的精力放在到处打这个打那个、称王称霸上。

              至于美国的衰落,相信有许多人和我一样,从历史得出的经验总结,认为为了防止兔子再次成为睡狮,不应当主动去追求这个东西;认为应当(如果老美也配合的话)努力构建中美长期共存、良性竞争的局面,这比宇内无敌、独孤求败,结果睡狮,然后又被痛宰一百年(如果中国是个人的话,相当于被千刀万剐了100年)要好得多;这对中美两国,对世界,都是件好事情。

              通宝推:diamond,
            • 家园 中国有易经,美国没有

              中国的生命力就在于一个易字,穷着变,变则通。

              谨慎乐观吧

            • 家园 汉袭秦制,改变的是人心。
          • 家园 good article, now questions

            I have to type in English, much faster. very impressive summarization/data on Chinese industrialization, cheered by global capital market, particularly in the recent "past".

            now, without much knowledge in the field about Chinese industries myself, question #1 would be

            中国工业's huge capacity: is that profitable, we know steel industry is not making money, or very little, are they in huge debt trap as widely commented?

            If you are in TG's leadership, you would ask same question: can I collect tax from you guys? are you guys going to make money for me? o I have to feed more money to you guys?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