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老电影之《难忘的战斗》和《侦察兵》 -- 酒杯里的忧郁

共:💬36 🌺114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上页 下页
    • 家园 《难忘的战斗》讲的是西南不是江南,是丁佑君的故事改编。
      • 家园 我怎么记得是说武汉的?
        • 家园 百度了一下

          1958年8月,新文艺出版社印行了孙景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旗插上大门岛》。次月,该社又出版了作者的另外一部小说《粮食采购队》,这部小说在“文革”中易名《难忘的战斗》,根据这部小说改编摄制的同名电影风靡一时,也让小说被更多的读者竞相阅读。

          《粮食采购队》的故事发生在武汉刚解放的1949年春天。当时,武汉三镇一百多万市民面临缺粮的危机,副团长田文中调到军管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汉水中游一带采购粮食保证市场供应。组织上调集了十位南下干部与田文中一起工作,这支粮食采购队经云梦到钟祥,在这里建立转运站,分别在荆门、京山、宜城等地采购粮食。武大癞子一帮土匪在黄泥塘进行破坏遭到失败,又伪装成解放军在太平集抢劫农民卖的粮食,采购队识破敌人阴谋,抓了三个土匪审讯,了解到“鄂豫皖反共自卫军”袭击后方城市宜昌、沙市,妄图破坏交通、抢劫粮食等情报。在青峰口,铁拐李虽然感到十几个解放军难得逃出包围,还是把一百多土匪已经埋伏在周围的情况告诉了田文中。土匪抓住了负伤的范可君,并让她出面劝降,诡计未得逞,武大癞子枪杀了年仅19岁的范可君,秦老宝为保护粮食英勇牺牲,采购队和区小队以寡敌众与土匪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危急关头,县大队和解放军及时赶到,一举全歼了这帮穷凶极恶的土匪。粮食从太平集顺利运进武汉,队员们深入到更远的乡村去采购粮食。

          • 家园 你再百度一下丁佑君.

            小说作者是做了些艺术加工,电影做了进一步的加工.

    • 家园 记忆碎片

      文革中拍的第一批故事片有几部?4部?5部?记得不是太准了。

      想起来的有《火红的年代》、《战洪图》、《艳阳天》(要么金光大道?但印象金光大道拍在后面)和《青松岭》。

      那批故事片里的主要角色要么光棍、要么剩女,没一个有完整家庭,很有趣的现象。

      《火红的年代》里那个赵四海(是吧?于洋饰)身材已然臃肿、年纪老大了,还是守着老妈的老光棍。

      《战洪图》么,只记得画面很阴暗,从头到尾天上下雨,地上发洪水,那个浓眉大眼的农村老支书不像是演电影,倒像是在演话剧。老支书似乎也没个完整的家庭,大概与大师兄(孙悟空)是一路的,也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这批片子里,也就《青松岭》还有点可看性,李仁堂来不来就犯老寒腿,钱广为了捏牢鞭杆子不被下岗,每到黑风口都照着马耳根子打响鞭。李仁堂演的那角色倒是有老伴,但无儿无女,家庭也不完整,他身边倒是带了一个赶大车的女研究生,结果那个女演员还没红起来。

      艳阳天与金光大道我总搞混,张冠李戴麻烦,就不瞎评了。

      记得《第二个春天》片尾的台词是“咱们的海鹰飞起来了!”,搞笑的是,英国《简氏战舰年鉴》真把片子里的导弹艇当成TG的真家伙了,煞有介事地介绍了一番。

      • 家园 好象还有个电影《车轮滚滚》

        小时候能看上的彩色片不多,全记着呢!打仗的更如此,小时候看电影多在篮球场看的多,很少能进电影院,最怕看的是朝鲜的片子太悲剧,惨得敢看。还有什么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重拍的两个,现在这两个片从来不放,放的都是旧版的。

        • 家园 《车轮滚滚》 的军事顾问叫车吉林,很独特的名字,所以记住

          没成想当兵后得知,车吉林是我们一个教员的老爹,时任淮阴军分区(?)司令员。

      • 家园 海鹰号很值得说一说,为什么后来无声无息了?
        • 家园 根本没这种艇,所以没法往下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该艇是横沙岛的125吨护卫艇,由上海沪东造船厂改装而成的,前后主炮均改装为圆型的炮塔,还加了六个导弹发射管,改装这艘艇纯粹是为了拍电影。

          具体可见知情人的博客:我们曾经为电影《第二个春天》中的道具“海鹰”号艇护过航

          一个香港军迷(姓李)在影院里拍了海鹰照片,加上自己的推测,连图带文一块寄给了简氏,捞了200英镑。这艘子虚乌有的导弹艇后来上了《简氏世界战舰年鉴》(1976-77年,凭印象哈)。

      • 家园 葛存壮讲“马尾巴的功能”的《决裂》

        讲的是大学停止招生后办工农兵大学,招工农兵大学生,批脱离实际课堂书本教学的愚腐。

      • 家园 还有个“猎字99号”
    • 家园 那时放的老版打仗片其实比例很高

      我们那有个响亮的名字,“国产战斗故事片”,除了老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还有打击侵略者,奇袭,英雄儿女,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也能算半个,所以有个说法说文革时期只有八个样板戏和老三战是不准确的。

      72年以后电影工作者重新开始工作,翻拍的有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都是彩色的,水平跟老版没法比,唯一能让人有点印象的就是新渡江侦察记中初出茅庐的张金玲。74-76年之间拍的新故事片战斗故事片就很少了,重点转到阶级斗争去了。楼主提到的难忘的战斗的亮点是结尾处杀害了我军战士的阶级敌人账房先生居然没被抓出来,寓意阶级斗争还没有结束,阶级敌人还在我们中间。侦察兵是黑白片,女主杨雅琴是当时全国的最红女一号,文革后结局不好,还有一部南海风云,讲西沙海战的,那时讲我海军的战斗故事片还很少,又是彩色的,碧海蓝天,对没见过海的我们很震撼,由于的正面人物都很严肃,搞笑便是反面角色的职责,双方还在远距离时敌舰长就向后方乱报军情,声称看到我军有人“身穿毛料便服”。73-75年拍的片子最著名的有闪闪的红星、创业、海霞、火红的年代、第二个春天、青松岭、春苗、红雨、决裂,跟打仗沾边的有激战无名川、碧海红波。到76年下半年拍的片子的主题就转到右倾翻案风去了,像欢腾的小凉河,还有几部,如山花等,只来得及在电视台里放,没等公映就到76年10月了,自然就不能再见天日了。

      就我个人而言,那时最红的男一号是于洋,女一号是杨雅琴,弹钢琴的是殷承宗,海霞中的小海霞蔡明给人映像极为深刻。一大批后来八九十年代当红的影星,那时开始暂露头角,或者在各片里打酱油,如达式常、李仁堂、李秀明、刘晓庆、王馥荔、张瑜。。。

      通宝推:天白,纳米小洞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