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幼童化的中国剩女? -- ftbird

共:💬189 🌺862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太有了

              嫁是什么?没有本体,必须依赖外体方能生存。百度是这么解释的:嫁是女子去男子家,女子无家,以男之家为家。故有“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的古语。女子结婚就是归家,《诗经》所谓“之子于归”,即指此。

              我们再看看嫁接的解释:嫁接,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也就是说,嫁的那个,被认为是本身无根的,得依附别人的根来活,这个是平等?这个能和婚丧比?

              结婚二字足矣,没必要用嫁娶。

        • 家园 说的很好,两性间要互相欣赏互相尊重

          那也请回看自己的主贴标题并自问下自己是否事实上做到,还是宽己严人尚不自知。

          另外,你说我对你的话的解读有偏颇,心态不正常什么的,我只能说一,不少美国人也是这么看这次抗议的中国人的,歧视方觉得被歧视方小题大做也是普遍心理。二,我以为心态正常且尊重女性的人是不会把三从四德这种不尊重女性的话挂在嘴边上的。即使不是理性上期待这种结果也是潜意识里心向往之。

          另外,从我的观感,楼主所说的幼童化既不能地图炮到单身女性整体也不仅仅表现在单身女性身上,我周围听说过见过的大龄单身男,大抵上幼稚,妈宝,自大,情商低下,总要占一样或几样。最夸张的一个吃住在家里,不做家务不工作,还要他退休了的父母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相亲也是他妈妈四处找人,然后他这个也看不上那个也看不上,一会儿嫌这个家里远一会儿嫌那个不好看。总之到现在他妈还在给他四处奔忙。不知道照楼主的逻辑我是不是可以说没断奶的中国剩男?将心比心吧。

    • 家园 太不幼童也嫁不出去的
    • 家园 看看国内很红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就知道楼主所言非虚

      几乎每个女嘉宾都会说自己缺乏安全感,要找一个能给她带来安全感的男人。安全感当然是自己给的。要别人给,当然不安全。

      楼主说,“现在很多中国女性,早已年满18,28,甚至38,但是思想和行为依然是幼童化”。其实,一个人是否成熟,和年龄无关,和经历有关。很多剩女是乖乖女,从小学到大学,从本科到博士,严格遵守父命母令。没经历过抉择,失误,反思,探索,实践的痛苦,怎么能学会宽容,体谅,坚强,柔韧,大度。

      • 家园 你不懂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和男性心态

        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说白了,只有社会化性别。也就是说,她们的性别概念,很不幸,是男性给的,因为这个社会,非常不幸地,是男性社会。

        这个年龄段的男性,其实也是社会化性别,他们的性别以及找老婆的标准,是上辈、媒体或者社会给的,这些标准的来源是如此地老套加上不厚道,以至于这个年龄段的男性以为他们喜欢的就是书本上说的“柔弱的、天真的、可爱的、娇小的、见着蟑螂要尖叫的”小女生,哈哈。

        男性以为自己喜欢幼童化女性,以便激起他们的保护欲(最重要的,不要让男性自卑啊,哈哈)。而女性也因此相应地认为男性喜欢幼童化女性,所以嘛,你看到的就是你和你的同性制造的。

        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大部分女性按男性标准塑造自己(看看天涯八卦即知),因此不乏有塑造过头的情况,所以像楼主这样的男性就会嚷嚷对方塑造过甚,非佳偶,哈哈。可是女性真的很难合榫合缝地满足男性想象,且不同的男性个体对女性的要求也不一样,你也别太难为女性了啊。

        生孩子前的女性,是男性社会或者更直接地说就是男性塑造的。所以板子是打不到这些幼童女性身上的。楼主快趴下,接受笞刑吧。

        我以为,生孩子前的女性,和生孩子后的女性,其实不是一个性别。生了孩子后的女性,责任感不仅不亚于男性,私以为尤胜之。所以,严格来说,生孩子后的女性才是真正的女性,生孩子前,合格的女性要少很多,大多是急于择偶的被塑造了幼童——也即是那些幼童化男性心目中的女性。

        • 家园 精辟

          女性的强悍、母爱确实多是生过孩子之后激发出来的。

          没结婚,乃至结婚尚无子的女性,某种程度上,还只是商品,男性社会中的一种商品。

          但现在有一个危险之处,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女性,从家庭到单位,一直厉害,嘴不让人,结婚生子后依然如故,容易惹事儿。最近那位掼死小婴儿的北京痞子,固然罪当服法,但当事妈妈也要反思,带着小孩出去,出于保护孩子的意愿,是与他人争执更好,还是遇事少说一句更好?毕竟,女性的强悍,有时不能以逞了口头之快为标准,而且也只能建立在男性不动手的基础上。

        • 家园 你是女的?

          我不知道你为何对当代男性有如此可笑的认知,但是我迄今为止没见过任何一个20岁以上,35岁以下的男人喜欢你所说的“幼童化女性,以便激起他们的保护欲”。碰上这种货大家躲还来不及呢,这年头都活得挺累的,谁没事了多收个女儿回来啊。

          有一倒霉哥们娶了个长不大的作货,大家都在默默的祝他好运。鉴于此女是公务员世家里出来的,希望这哥们牺牲的有价值吧...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装幼童的好骗上床,毕竟能相信这种傻X论调的的女人通常都有点那个。有另外一傻X哥们因为搞得太多,终于被人上门砸了家具...

          • 家园 你的观点其实就是我的观点,虽然你没读懂我写的东西

            在上文里,我用了“以为”二字。即:青年男女对对方的解读很可能都是错的,虽然以为是对的。这话有点拗口,不知道有没有表达清楚。

            还有,你给的年龄段有点问题,20岁以上应该改为25岁以上吧。我觉得,25岁以上的男孩子,大概就知道自己不能找幼童女孩吧,当然,不排除个别神经特长的,得30才明白这个道理。

            大多25岁以上以婚姻为目的的男孩都知道该找成熟有担当的女性,但是这个结论却主要是男孩自己领悟的。这样的领悟,大多来说并没有通过媒体或其他渠道被女孩子们了解。

            我是女性,且是大妈级女性,且,有时候也会撮合撮合朋友同事,呵呵,所以很了解小女孩和小男孩的误会是怎么产生的。

            女性特别是青春期女性的周边都会有这样的女孩:在没有男人(特别是适婚帅哥)在的时候,这个女孩是个有担当的“女汉子”,为人处事非常成熟,一点也不幼童。但是一旦有貌美的适婚男性在旁边,她就会变了一个人,不仅变得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了,连声音也变童音了——有趣的是,我问女性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9成以上甚至百分百都说见过且很不喜欢。男士呢,则大多不明白他眼里的好女孩为什么会被同性排挤,也不相信这个女孩居然会变脸。

            会变脸的女性更受男性欢迎。不管你作为男性多么反对这个结论,对于大多数青春期女性来说,她们看到的就是这样:装柔弱的女性有人帮,装柔弱的女性有人追,被说成更有女人味。于是,虽然大多数女性不喜欢甚至排挤会变脸的女性,她们的心理却种下了这样的种子,即男人喜欢幼童化女孩。

            还有穿着,很多女孩喜欢利落的所谓“欧美风”,但是她们认为男性更喜欢穿蕾丝的女孩,因为她们的同性朋友甚至一些男孩都告诉她们穿粉色蕾丝幼童化衣裙的女孩更女性一些。不管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大多数女孩得到的就是这样的反馈。

            所以,在八卦上经常有20多岁的女孩发帖问自己为什么没人追,如果这个女孩长得还行,回帖的女性大多会建议她装柔弱,穿男人喜欢穿的那种幼童化衣裙,别啥事都自己扛着,要学着“更有女人味”点,虽然她们认为的女人味其实是女童味。更恶劣的是,这些宅女们的错误观点被男性强化了,不管是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里,几乎没有适婚男性男人会告诉同龄女性他们其实喜欢的是成熟女性,相反,很多性格本来风风火火且做事麻利的女性会被同性和异性警告说:“小心没人要”。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有相当一部分很在意自己“是不是看着柔弱、显小,像小女生”。

            因此,男性(包括楼主)看到的所谓幼童化女性,其实很可能并不幼童,只是她们以为你们喜欢幼童。在你们视线范围外,她们成熟能干得很,她们的伪装色,只在适婚男性前有,且只在结婚前有。结婚后特别是生孩子后再来看就会发现,她们其实是个合格的妻子和母亲。

            告诉女性特别是适婚女孩要成熟是我一直在做的事,奇怪的是,相信的不多,呵呵,所以谢谢你这个帖子,我会让那些小女孩看看。

            通宝推:秦桑,特里托格内亚,
            • 家园 谢谢,虽然初看觉得是奇谈怪论异端邪说,仔细想想又觉有理

              受教了,虽然我在生活中也不曾接触过所谓“保护欲过剩”的同性。但看你说得完整,也觉得颇有道理。

              另关于伪装,我觉得,在周围有人发出求助信号时,究竟是不是真需要帮助一般人是无法区分的,就算觉得麻烦一般也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这样一来,故意伪装或许确实是一种拉近距离的法子,当然,最终的整体效果仍然是可疑的。

              • 家园 拉近距离的办法很多

                这些女性选择的方法,也许是长期效果最差的。(也一并回复下面的筒子)

                很简单,成熟女性也会寻找他人帮忙,但会在自己无法解决(如体力限制、经验不足时)才找,而这些女性有点滥用所谓的性别因素了,特别是,当寻求他人帮助的理由不是体力而是其他原因的时候,会强化女性的社会弱势地位,无论对这个女性还是所有女性,长期看是有副作用的。

                人际关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寻求帮助无疑是改善关系的方法之一,帮助他人又何尝不是方法之一?且很多时候,独善其身者(不给予也不接受)也不见得就是人际关系的怪咖(当然,这个不鼓励)。之所以女性寻求帮助被视为改善人际关系甚至释放善意的举动,很大因素来源于社会对女性“本是弱势群体”的固有看法。

                这里面的区别很微妙,很难用文字形容。比如说,后辈向前辈寻求帮助或者向前辈学习,和我之前说的那种寻求帮助很明显是不一样的。

                其实这也是楼主说的女性幼童化的一种表现。问题是,这个表现并不一定反映实质,也就是说,这个女性不见得弱小如幼童,她的一切幼童化表现,只不过是社会化性别的产物。

            • 家园 这个会变脸的女孩通常还占一条

              会打扮,打扮出来还挺好看...其他的伪装都是那浮云的啊。

              所以男人对这种不着女生待见的女生的解释通常是:因为她漂亮,所以她受欢迎;因为她受欢迎,所以她受妒忌。

              这个算是经典误解了吧,男人都是视觉动物,20多岁的时候尤甚。对于“作”的部分,看各人能捏着鼻子忍到什么地步了。

              所谓“装柔弱”,找人帮忙,是给外界发信号:我是个喜欢跟别人接近的人。这个已经无关性别了,万事不求人的人在这个时代里注定孤单。

      • 家园 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跑

        自己站不起来,整天幻想别人,整一个烂泥扶不上墙,咋办?

        就是天要帮你,也是自助者天助....

    • 家园 吃饱了,撑的

      男女都有这种现象,富裕地方出现早,美国同性恋都合法结婚了。一句话,吃饱了,撑的。

    • 家园 遇到有年轻姑娘说法是按照现在的婚姻法,与其结婚不如单身,

      有工作能挣钱经济独立,何必结婚呢?小三盛行,加上婚姻法保护私生子继承权等等,让她们觉得结婚不如单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