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斯大林格勒》观后之一 -- 梦秋

共:💬68 🌺3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斯大林格勒》观后之一

    一.疑惑和评论

    因为有白俄罗斯的《布列斯特要塞》在前,我对俄美合拍的《斯大林格勒》还是有一定期待的。不过后来豆瓣的介绍上有了这一句话:“具有戏剧性人性冲突的爱情故事。”这个期待也基本上打消了。只不过连续周末加班,好不容易有一天放松一下,想着去看一道吐槽一下也好——去了,结果果然是值得好好吐槽的电影。

    战争场面问题都不算大。我作为伪军事迷,比较喜欢前面半个小时。德军引爆油库之后,苏军不顾一切穿越火海与德军肉搏,这一段是全剧的最精彩部分,战争的残酷和双方的仇恨表现得一览无余,让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战争。另外一个喜欢的桥段是德军烧死犹太人引发苏军拼死冲锋。这一段使用了大量慢动作,镜头拍摄仿佛油画剪影,非常震撼人心。虽然这段情节的因果逻辑比较的生硬而且白痴,就场面来说也还算值得给一个高分。其余部分基本上就算了。至少那场大战当中最为经典的巷战几乎没有好好表现,比起超级恶心的《大敌当前》还有不如。

    电影当中有一处情节我存有疑惑。德军躲在大楼后面使用曲射火炮攻击伏尔加河上的运输船。他们使用的是什么火炮?从电影上看到的火炮不像是迫击炮,倒可能是俗称“瓦纽沙”的六管150毫米火箭炮。但是电影中看到的弹道和发射方式都不太像。因为镜头跳跃太快,没来得及看清德国人的火炮,不过炮弹可真是傻大黑粗,可能150毫米口径还说小了。

    苏军为了灭掉这处曲射火炮,使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战术。他们利用唯一的一门火炮45毫米的反坦克火炮发射了唯一一发炮弹,炮弹击中一辆废弃的德军坦克炮塔装甲,然后反弹到躲在死角里的德军曲射火炮处,引发了连锁爆炸,彻底端掉了德军的炮兵阵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就是这种火炮。

    这种炮弹击中炮塔装甲然后反弹爆炸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样的炮弹应该是榴弹,还是榴霰弹,还是装有延时爆炸引信的什么炮弹?

    最后总结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观感:看在是苏俄战争电影的题材之上,就给个比斯皮尔伯格的《战马》高一点的分数。要是跟苏联解体后的战争题材电影相比,《第九连》和《风暴之门》完胜。同样是苏德战争背景的《布列斯特要塞》更是比之要高出几个数量级。要是跟德国人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拜托,德国人好歹讲故事的水平还是要高一些的。这部片子就是俄罗斯的皮好莱坞的魂。无尽而且生硬的煽情,莫名其妙的爱情和苦大仇深的音乐。用豆瓣影迷的话来评论,就是在爱情戏里掺杂了一点战争戏。而这爱情戏还显得那么不伦不类。

    关键词(Tags): #斯大林格勒#电影#火炮通宝推:leqian,
    • 家园 俺最近也看了《斯大林格勒》

      和你的不一样啊

      好像是德国的

      特种兵从意大利去斯大林格勒

      最后,一个俄德混血的女的死了,2个逃跑的德国兵成雪雕了

      战争是残酷的

      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了,还不如半个窝窝头

    • 家园 《斯大林格勒》战争场面令人失望

      我非常喜欢看战争片,作为业务枪迷的的我自然对战争场面是有点挑剔的,特别是看了《拯救大兵》和《兄弟连》之后。

      先谈谈一点,士兵中弹的特效。从1998年神一般的《拯救大兵》之后,稍微上点档次的战争片都会出现士兵中弹四肢飞散,肚开肠流的细节,真实的反映出枪炮的威力。这几乎已经成为战争片新的行业标准,例子可见《兄弟连》,《集结号》,《太极旗》,《太平洋》等等。(兰博4更是玩到了极致)。而《斯大林格勒》中阵亡的双方士兵尸体极其完好,像都是给气枪打死的。全威力子弹,手榴弹和炮弹的威力都被导演无视了。特别是影片最后王佳芝诺娃被莫新纳干威力巨大的子弹近距离打中脑门后,脑袋还好的像钛合金做的似的,我看了只能摇头。我有两条莫新,一长(91/30)一短(M44),打过上千发子弹,可以负责任的保证任何人被莫新爆头后绝对不会好看。

      开头那火海冲锋应该是高潮,热闹倒是热闹,但首先逻辑就有问题。德国人为何把油库这么重要而又如此脆弱的设施上放在伏尔加河边上,不怕敌人一炮就点了吗?难倒想像古时候一样从城墙上倒火油在攻城的敌人身上吗?还有像很多战争片里一样, 机枪都被导演搞成了摆设。在MG34那一分钟能发射900发7.92毫米毛瑟弹的枪口目前, 个人英雄主义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以影片中苏军那样密集的队形, 没人能冲进德军的机枪阵地。(对德军机枪的威力, 参见《拯救大兵》里登陆一段。)

      另外整个战争场面“数码味”极重,背景的废墟和浓烟都很明显的是电脑合成的,那飞机被击落一段更是假的很。而用坦克反弹炮弹打中德军阵地一段几乎拍成了《黑客帝国》一样的科幻片,看起来酷,实际是最大的败笔,极大的伤害了影片的历史感。

      光从战争场面来看, 俄版《斯大林格勒》远远不如20年前的《阿甘正传》,比十几年前的《拯救大兵》和《兄弟连》更差了几条街。

      • 家园 任何想在有沉重背景的战争片中表现“普世性”的影片

        都是渣。包括好莱坞的这类影片。

      • 家园 真实度也受影片评级的影响

        那种血肉横飞的逼真场景对低龄观众的刺激性太大,很可能会导致电影被评为R级,而不是PG13,考虑到相当多的影院观众是中学生,R级可能会对影片的影院收入造成不利影响,所以编导在特效上有所节制。

        美国这种影视评级还是有些好处的,至少可以减少些青少年接触不良影响的机会。

      • 家园 油库是斯大林格勒的工业资产,不是德国人修的

        实际情况是开战初期油库已经完爆了,留不到影片讲的那个相持阶段。

        记得崔可夫在守城最困难的一段时期就把指挥部安在了油库附近的河堤上。差一点就被德国人轰下河了。

        这电影也就苏军士兵冒火攻击这段最煽情。当时我看到这儿觉得这电影一上来就这么火爆,后面肯定高潮迭起啊。没承想其实是早泄了,虎头蛇尾。

        • 家园 崔可夫自己的回忆录里特意提到了伏尔加河河岸的油库

          大概意思是,62集团军选择司令部位置时,工兵以为油库空了,就把司令部放在油库边上,结果后来油库被打着火,连续不断的烧了很久,产生的烟雾使集团军司令部的人员极度痛苦。

        • 家园 谢背景介绍
        • 家园 崔可夫回忆录里提到过这个油库

          侦察员说这个油库已经空了,所以他才放心地把指挥所安排在那里,结果在一次进攻中这油库被飞机炸了,着火的油顺河岸流进了伏尔加河,至于损失情况他没具体提,只是说这是轻信别人的恶果,整天都不见太阳。只有某部斯大林格勒的电影里(就是女兵没军靴,穿着高跟鞋用85高炮打坦克的那部)有几个因为油罐着火被烧着的士兵跳进河里了。

          • 家园 印象当中叶廖缅科还跑到这个指挥部来视察了

            《崔可夫回忆录》太长。我手上拿着的是电子版,就懒得翻看了。不过这个油库在他的回忆中确有其事。隐约记得油库的火龙一直烧到伏尔加河边上。

      • 家园 那个油库的bug太明显,一发炮弹就可以放翻

        我懒得说而已。它的电影特效差这一点毫无疑问,所以才到处使用慢动作。不过,看到那个浴火冲锋场面,虽然知道有bug,还是小小地激动了一下。

        俄罗斯电影特技不如欧美精细,这个是长期的问题。所以在看到这些bug的时候,我大多数情况下也就容忍了。《风暴之门》当中,所有的AK-74步枪和PK轻机枪在射击的时候都没有抛壳的画面。但是这并不妨碍军迷们把这部电影称为是苏式武器的大展览。也不妨碍人们看到最后多罗宁上尉说“我的兵都在这里,我撤走了,怎么向他们的妈妈交代”,会觉得深深感动。

        最后,虽然我不否认《拯救大兵瑞恩》虽然是战争片的里程碑,但是比起《兄弟连》来,还是差了一点。而且我觉得,正是这部电影,开了西方电影当中探讨所谓“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先河。这对于电影来说并不是坏事,但是对于某些有样学样的国度来说,这种启发是极其恶劣的。

        当然《兄弟连》是电视连续剧,在叙事上不具备可比性。可是这十几年来,我重看《兄弟连》无数次,《拯救大兵瑞恩》只重看了一两次而已。《莫斯科保卫战》和这两部相比,bug更多,但是我重看的次数也不少。这么说大概是因为看战争片,其实要在场面和剧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